教学相长,深化对弹簧弹力的认识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ng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经常提及这样一道问题:“在测力计的两端各用10N的力对拉,测力计的读数是多少?”学生往往答成是20N或说成是零。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错误的根源。高中物理必修1中是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这句话来定义弹力的。定义的内涵是很丰富。因为弹力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有相接触的物体间的挤压表现出来的支持力、压力,有绳子拉伸表现为对物体的拉力,有弹簧伸长或压缩从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但是归纳起来,弹力主要有张力和压力两种类型。弹簧的弹力与绳子的弹力就属于张力类型。上述问题学生总是答错的原因是对弹簧弹力即张力的认识不足造成的。这也是不少老师忽视这两种类型弹力的特点造成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本文只详细介绍圆锥、圆柱、正方体、长方体这四种“几何体”.清楚圆锥、圆柱的构成;弄明白这几种“几何体上某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问题.笔者以为,掌握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从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物理现象人手,留意、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引导、探究身边的物理,既丰富了学生的物理生活,又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贴近生活学物理,从生活中的一次小实验、一件小器材、一则小故事、一点小创意来用活教材,扩展知识,调动
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成绩,综合素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根据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把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分类,采用简单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积极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创造,你是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非用脑去想不可,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新教育的目的。”化学实验正是要实现体脑并用这种结合的—个良好场所,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
期刊
加速度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能背诵加速度的定义,可解题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束手无策。究其原因:一是我们的教材存在缺陷,她只给出了加速度的定义,只说明了是什么,而未给出为什么;二是我们的老师在讲加速度时,要不照书本一样,直接给出定义,然后通过练习给予加深记忆,要不通过一两个事例分析给出,而不是分析得出,学生仍旧只知是什么,不知为什么。没有深刻地理解,
期刊
教育家赞可夫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而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一学生如何学。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如何学。目前,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现就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问题,谈
期刊
在给高三学生一轮复习三角函数的值域和最值时,笔者以2009年福建高考题为引入,以2008年江苏高考题为结尾,并由此生成了一堂公开课,复习了三角函数的值域的一些求法。现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它具有的量方面的涵义是:(1)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及个数比;(2)表示式量;(3)表示物质所含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主要体现在这些量的关系上。
期刊
学生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一次有效的学生作业,不仅能让学生达到回顾、消化、巩固、拓展、提高当堂课堂教学内容的效果,还能培养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生成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对知识的运用有冷静的思考、明确的认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横看成岭侧成山,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一个事物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对于解数学试题也是一样的,我们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解题的入手点也不同,解决方法也因此不同,这就出现了一题有多种解法的可能。而一题多解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能力。现就一道函数值域问题举例说明,供大家参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