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s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兵三年后,我回到了济南,在西郊机场服役。而这一年老娘已经66 岁了,明显地苍老了许多。
  回到濟南的我,虽然离家近了,坐上去泰安方向的大巴车,不过一个小时。但是,刚到一个新单位,自然以工作为主,而周末时,又常忙着给基层官兵放电影,回家就少了。
  一个周末,我终于可以回家去看老娘了。而此刻,时间还不到中午,老娘就已经在家里开始进进出出,张罗着在烙我喜爱吃的油饼。老娘烙的油饼就是好吃,那天中午吃得不少。等吃饱后,碗筷往一边一推,娘儿俩坐在左右两边椅子上没动,聊起家常。多数是老娘在说,我在静静地听,会时不时地插话细问或回应着。内容无非是家长里短,但老娘拉得很带劲儿。拉到村里新鲜事、拉到谁谁前几天又走了、拉到二姨、拉到邻居,等等。像这样娘儿俩慢悠悠地聊天,记忆中是第一次。
  拉到西院时,老娘漫不经心地说道:“你廷茂大娘,前段时间,做了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那天穿出来,还挺好看呢,显得你大娘都年轻了!”
  我脱口说道:“你喜欢的话,也去做一件。”老娘稍微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就是这么一说,等以后再说吧。”
  印象中,这是老娘第一次羡慕别人。
  小时候,如谁在老娘面前,表现出羡慕别人的话,准会遭到老娘一番引导教育。别看老娘没读过书,但在教导上,是讲究方法的,她会用民间的一句俗语或一个寓言故事,讲给你听,让你自悟其中道理。
  而今天老娘的举动,还是让我吃了一惊。看得出,从老娘的语气中,能感受到老娘挺喜欢并希望能有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
  院内前后种植了许多杨树,粗细不一,最粗的达到一人搂不过来的程度,有数棵这样的树。于是,我劝老娘,卖它几棵,也去做一件吧! 老娘立刻反驳道,那可不行!这些树是留着给你盖房子娶媳妇用的。
  我劝说,这些树用不了,卖就行。再者,到那时就不用树了。老娘插话问道,不用树那用啥?我不信。我解释说,都用水泥盖房子了。老娘脸上露出半信半疑的表情。我接着说道,说实话罢,我打算不回来了,留在济南,到那时,把你接去,我们在城里生活。老娘沉思了一会儿说,那我考虑考虑再说。
  老娘是农村中一位普通的妇女,与很多农村妇女一样,没有读过书,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不一样的是,幼年丧母,中年丧夫,晚年丧子。这些所谓人生的不幸,老娘一件也没逃过,一一都落在了她身上。然而,这些不幸却使她变得更加坚强,志气刚刚。
  父亲是个木工,父亲在时,经济上不用老娘操心。在吃穿上,可以说都不用愁。自父亲走后,就大不一样了。样样都需要老娘去操心、劳累,这时的老娘接近知天命的年纪了。
  当时除大哥结婚了,其余的我们兄妹六人,大的大,小的小,而我是老幺才四岁。集体经济的年代,意味着靠工分吃粮。好在即使没有工分,也能分到基本口粮。听大姐说,分到的口粮,不是基本粮,是不够一家人吃的。试想,光解决这一大家子的吃饭、穿衣,再加上读书,老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但在上学问题上,老娘毫不含糊,口气坚定地说道,即使砸锅卖铁或去讨饭,也要供你们上学。除了两个姐姐是小学毕业外,我们兄弟都上到高中以上。
  年轻时的老娘,在济南待过,学会了“甜沫”的做法。到冬季后,老娘就给我们做这种“甜沫”喝,在我们眼里称为“菜糊糊”。而这糊糊很丰富,里面什么都有,如姜末、粉条、湿黄豆、豆角、地瓜叶、地瓜块、胡萝卜块,等等,每次食材都不一样,均是老娘在调剂分配后放的。豆角、地瓜叶都是秋后,老娘从地里摘来,晒干后,专门存放起来,留做菜糊糊的食材。这菜糊糊特别好喝,就着老娘腌渍的豆豉咸菜,连干粮都不吃,两大碗下肚,饱饱的,胃里热乎乎的。而到了春天,老娘就用榆串、槐花给我们蒸菜窝窝吃,还让我们到山坡去挖苦菜或白蒿。白蒿做一种小饼吃,苦菜蘸酱吃。老娘常说,吃苦菜败火。
  正是老娘的会过和调剂,加之手巧,渡过了一个个青黄不接的难关。有的个别家庭,老早就断粮了,而老娘从未出现过此种现象。过些日子,老娘就会煎一盘咸鲅鱼或分一个咸鸭蛋,改善一下我们的生活。
  至于穿的衣服,全是老娘一针一线手工做的。常常看到老娘,将一些不穿的破衣服,撕成布条或块,用自熬的糨糊,一层层地糊在一块块木板子上,等干透后,揭下来的这些东西,就是做布鞋用的材料。不管是秋夏的晚上,还是冬天的煤油灯下,老娘多数不是在纳鞋底,就是搓麻线,再不就是在做布鞋。而到春节时,我们都会有一件新衣服过大年。反看老娘,长年累月,就那么几身衣服,反复地穿,破了补缝一下再穿。最好的一件衣服是一件白色的的确良短袖褂,而其他,均是老粗布染的。
  土地包产到户后,日子逐渐好了起来。这时,我离开老家去了异省当兵,三年后回到济南。这次与老娘聊天,是在秋天。而到隆冬季节的十二月份,老娘就突然病倒撒手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收拾遗物时,从床头上一个木柜内拿出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两块布料,一块是蓝色的,一块是黑色的。
  这时才明白,老娘终究还是没有卖树。唉,而老娘的心愿,只有我们娘儿俩才知道啊!成了终生的秘密,也成了我终生的一个遗憾。时间过得真快呀,这个秘密,在我心里已经藏了三十余载了。
其他文献
厨房里,父亲把粘在电饭煲边的几粒米饭捡起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嚼起来,似乎从来没见过米饭似的。我从书房走出客厅,经过厨房门口瞥见了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  去年,我参加一个征文大赛获得了一等奖,得了2000元奖金,高兴之余邀了几位老友到桂城饮茶小聚。看在平时父亲为了让我静心写作忍痛不看他钟爱的电视节目的分儿上,我把82 岁高龄的老父亲一并请去丰谷酒楼。老父亲知道我获奖请客,甚为高兴,颤颤巍巍地从箱
期刊
冬至日晚上,几个朋友从饭店出来,三三两两的,各自离去。她俩决定顺道走走,聊聊。女人嘛,晚饭后消消食儿,闺蜜一起说点儿体己话,对身材、对食物消化、对心理等都大有益处。  冬季,城市夜晚的灯光,和其他季节并没有多大变化,变化的只是街头稀疏的行人。今年比往年更冷,寒潮频繁光顾北中原这座小城。夜晚9点以后,街头行人就如落叶乔木一般萧索。  在一个路口,和朋友互道晚安。她想着心事,一个人往家走。  快速经过
期刊
“它老态龙钟,反应迟钝,动作缓慢,声音低沉而混沌,眼神迷茫而忧伤。”这是说她母亲的那条笨狗虎子,惠表姐声泪俱下。  惠表姐每次找我不是说她的母亲,就是说她母亲的狗,有时穿插着说,让我分不清她到底说的是人还是狗,到底心疼她母亲多一些还是那条笨狗多一点儿。  惠表姐和我都是在1990年离开农村的,那个时候我们认为城市就是天堂。作为最早的农民工,我们对于城市有着迷惘的爱,只是惠表姐比我更脚踏实地,在一个
期刊
所谓“村”宴,不过是小区数户邻居之间的聚餐。邻居们大都是几年前从不同的地方搬过来的,彼此友好、相互帮衬着,邻里关系不错。  前些日子,大家商量好,要在端午节聚一聚。“村长”彭总说,今年端午适逢父亲节,又是“村”上刘娭毑79 岁生日,应该好好庆祝一下。老彭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肯帮忙、人缘好、有号召力,大伙儿自称“村民”,封他为“村长”,自此“村”里就有一个当家做主的头儿。老彭办事细致周到,曾组织我们自
期刊
我们兄妹四个及其家属建了一个群,取名叫“走南闖北一家人”。  我和哥哥、弟弟在群里打着字交流着,如行云流水,得心应手。唯独妹妹不能,因为她不识字。每次看到我们发的可喜可贺的照片,妹妹总是率先发三个微笑表情表示祝贺,这是她仅能做到的。我深知,这些跳跃出来的小小表情饱含着妹妹的酸甜苦辣,而每每看到妹妹的“微笑”,我的心如刀割一般的痛。  记忆不自觉地回到那个年代,家庭的贫困让妹妹止步于校门之外。爷爷奶
期刊
自从2013年高龄的父母亲入住茅畲某养老院后,心里总牵挂着那边的一切。  2016年10月下旬,父亲因中风后身体的各方面原因,再也无法待在养老院了,回家不足两天,就永别了他亲爱的家人,永别了在那里待了整整三个多春秋的熟悉的养老院。父亲走了,鉴于我兄弟姊妹仨的家庭各方面因素,91岁高龄的老母亲,在我们匆匆办完父亲的丧事不久,不得不重新入住这所她熟悉的养老院,这间她曾与父亲蜗居的,显得有点儿脏乱的房间
期刊
我的老家在雷州半岛腹地南渡河中下游平原,河两岸近30万亩良田连成一片,海洋一般辽阔,被人们称为“洋田”。  故乡是鱼米之乡,一辈子米饭吃不厌。最有趣的,还是洋田里的鱼虾。  我从小就有一个疑问:这么多鱼虾到底是哪里来的?上一年晚稻收起就要晒田,泥土被晒干变得像石头那么硬,鱼虾早已都绝迹。可是第二年春水一到,插上禾苗,便像变戏法一样,满田都是鱼虾。我问奶奶、问母亲,她们都说“有水就有鱼”。  鱼虾的
期刊
被调到岸上的水兵俱乐部的时候是一个阴冷的冬天。凛冽的海风每天从北面的海面上似“万箭齐发”一样扎在小战士的脸上。太冷了,这样的天气,在苦寒的渭北平原也很少见。浙江竟然有这样糟糕的冬季,身体单薄的新兵小战士,深深感到了大海的变幻无常,更感到了身体每天在遭遇着阵阵的寒冷。  所用的被褥是新兵集训时发放的。蓝面白底的军被已经被“锤打”得像一块铁。每晚盖在身上的时候蓝色被面涌动着褶皱,就像水兵躺在起伏着波浪
期刊
所谓的海虾,其实就是我们家乡——皖南水乡遍地可见的小龙虾。这一物种原产于北美洲,在上世纪初先是传入日本,后经日本引入我国,直到上世纪70 年代末才在我的家乡普遍出现。海虾随着水温和光照时间的不同,一般呈青灰色或暗红色,但所有海虾性成熟后都会呈现出明显的暗红色,有的甲壳部分还呈黑色。由于海虾食性杂、繁殖和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既生活在水中又能在陆地爬行捕食,且好打洞——冬天一般在洞穴里休眠,在当地
期刊
15岁那年,我从东平四中高中毕业。生产队长说我有文化,就交给了我一个有点儿技术性的活儿——负责看管记录地瓜育苗火炕的温度。  温度记录非常重要,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造成地瓜母烂掉或不生芽。我身上肩负着这么重要的责任,自然不敢懈怠。每天三次测量地瓜母炕的温度。早晨一起床我就急匆匆地往坐落在河堤东面的地瓜炕跑,测好温度记录下来并告诉看守地瓜炕烧火的人。中午测一次,晚上也要测一次。  从我家去地瓜炕,要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