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债何以起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1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至日晚上,几个朋友从饭店出来,三三两两的,各自离去。她俩决定顺道走走,聊聊。女人嘛,晚饭后消消食儿,闺蜜一起说点儿体己话,对身材、对食物消化、对心理等都大有益处。
  冬季,城市夜晚的灯光,和其他季节并没有多大变化,变化的只是街头稀疏的行人。今年比往年更冷,寒潮频繁光顾北中原这座小城。夜晚9点以后,街头行人就如落叶乔木一般萧索。
  在一个路口,和朋友互道晚安。她想着心事,一个人往家走。
  快速经过红绿灯后,她才发现,路那边很长一段人行道上,就只有她一个人在走,心头便有一种不经意间的孤独感。终于,在前面不到50 米处,她发现路边有一个男人正在低头看手机。女人的直觉向来敏锐,从那人的站姿和神态,她感觉到那个男人似乎有点儿不太正常,他一定是喝了酒或什么的。这个小城向来安全,她对小城的治安状况心里还是有数的,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她竟然心生恐惧。或者是女人的生物电感知的吧!她尽量用最快的速度,隔着尽量远的距离,从那个人身边快速走过。还好,他只顾看手机,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她。
  她庆幸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似乎是自己多虑了。但她还是联想起很多新闻报道,如夜行独身女人遭到骚扰甚至是什么不堪的事件——前几天,那个行走在路上被杀害的无辜女孩儿,事情就发生在晚上。男孩儿杀女孩儿的动机,就是因为自己失恋了,把报复的狠毒转移到了那个偶遇的陌生女孩儿身上。她又想到发生在街头的酒后行凶案件……
  她越想越怕,步履也就越来越快。虽然往前再走三四百米,向右拐个弯儿,再走一二百米,就可以到家了。然而,此刻这区区几百米的距离,似乎比平时延长了许多倍,总也走不到头。尽管她已经把双腿交替的频率放到了最快,然而她还是觉得离家遥遥无期。
  她总感觉到有什么不对,有一种莫名的逼仄在靠近。转念又想,不过才9 点多,路灯明亮,谁敢放肆。何况自己又徐娘半老,难道风韵犹存?她试图自我幽默一下,缓解一下可能是错觉带来的恐惧。
  可是她明显感觉到,有双眼睛就在她的身后盯着她,有个身影正在紧紧地黏着她,但她就是不敢回头。难道今晚真要遇人不淑?果然,走到离家不远的那所中学附近时,身后突然响起有些变调的声音:“别走!走恁快干啥!站住!”
  听到这有些恐怖的话,她的头直发奓,头皮发紧,双腿发软,心跳加速。她知道,刚才那声音就在离她很近的地方炸响,那个人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抓到她。她想跑起来,可是她的腿好沉,况且她又不敢跑,怕对抗的举动反惹恼了那个人,或者是激起了那个人的蠢蠢欲动。
  怎么这段路上今天如此安静,平日最烦人的嘈杂都哪儿去了?难道今天是她的劫?她可是顶善良的一个人,她从没有干过什么违背良心的事啊!
  谢天谢地,终于有人相向而来。一个看上去干净利索的青年男子,穿着一件深色的毛呢外套。他走路时腰杆挺得笔直,步履迈得沉稳从容。她迅速地判断,这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反正他就是那一刻她要抓住的唯一的救命稻草。
  她立即转身,与青年男子并肩而行。
  几乎同时,尾随男与他们擦肩而过。她赶紧对青年男子说:“我和你一起走吧,那个男人好像喝酒了,一直跟着我,我不认识他。”听了她的话,青年男子问她:“你是要往那边去吗?”她点头说:“是。”青年男子说:“我们一起走,送你一段路。”于是,他们又转身,朝着她家的方向走去。
  但没走几步,已经走到他们前面的尾随男竟然又折了回来,面对面挡在他们面前,尾随男甚至动手开始推搡青年男子,一副要打架的模样。
  她刚刚放下的心,瞬间又吊了起来。万一他们真打起来呢?文质彬彬的青年男子肯定不是喝了酒的尾随男的对手吧。她一时竟然不知所措。跑吗?先逃走再說。不行,还是第一时间拨打110求救吧。她向旁边走了几步,拨打了110。电话接通了,她却语无伦次。此时,刚好看到前边有几个安装隔离带的工人,她本能地跑过去。但慌乱中,她又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甚至忘了向工人们求救。
  那一刻,她的脑子似乎有点儿断片。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转眼看人行道上他们争执的地方,却空空如也。往道路两端搜寻,只看到尾随她的那个男人,径直走过了她回家要走的那个路口。等待心中的恐惧完全消失,她还在恍惚:刚才那个帮她的青年男子,真实存在过吗?人怎么消失得如此快呢?
  她回到人行道上,那里确已空无一人。
  似乎一切都不曾发生。
  但刚才那一幕一定不是幻觉。那个帮她摆脱了危险的好心的青年男子,路见不平,而且还差点儿遭遇无端的寻衅滋事,但她却连一句道谢的话都没有说,他就迅疾消失了。更让她觉得惭愧的是,她当时匆忙离开的举动,会不会让帮她的青年男子误会和寒心?哪怕她是无意识的,哪怕她是被吓坏了,只是本能地逃离险境。
  她仍心有余悸,不敢步行去追帮他的陌生人,哪怕仅仅是说声感谢。但她心有不甘,急匆匆回到家里,骑上电动车,向刚才那个青年男子所走的方向追去。然而,一直过了好几个路口,却始终寻他不见,只好作罢。
  回到家里,冲了澡,躺在床上,心终于安定下来。再回想刚才的遭遇,心里仍是内疚:当下社会,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情屡见不鲜,这其中有很多是受害当事人的自私与不作为。她问自己:如果当时他们两个真的打了起来,那个青年男子吃亏了,而她在选择报警的同时,是否会勇敢地上前助他一臂之力?
  时间已经过去好多天了,这件事情却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看来,这份心债是很难还上了。”每每夜深了,她无法入眠时,她总想起她那夜的经历。
  一笔心债由此起
其他文献
我住的小区因是学区房之故,在周围一众新建的小区对照下显得陈旧,但却胜在一个“朴”字。  一日,外出夜归,披着银丝线月光,穿过花圃里的石子路时,忽闻得阵阵芳香。那香味浓淡相宜,太浓易俗,太淡易散,这抹香却清甜得恰到好处。徐徐夜风不仅没有吹淡香味,反而让它弥漫得更长更远。夫说这是橘子花的香味,恰逢这几日刚好开放。我不信,借着树下灯光,寻得橘子树,果见一朵朵白花不知何时覆于枝头,悄然绽放,不用凑近闻,团
期刊
老元不算老,不到60岁,兄弟4个,因排行老大,名元,称之为老元。  老元生得一副好身板,浑身是劲儿,而且干起活儿来很扎实,从不偷懒。村里十多个砖窑的窑主争着让他去拉坯装窑,工钱一个比一个开得高,这让老元很得意。毕竟是出身农家,老元俭省得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从不乱花一分钱。唯一的例外是他用半年的血汗钱给自己买了一块夜光的机械手表,整天戴在手腕上,常在人堆里炫耀。有人问他几点了,他会大方地把胳膊一伸:“
期刊
那年暑假,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前一个月。姆妈的一个远房外甥女,在市二轻局办公室工作,个子高高挑挑的,皮肤白白净净的,大约1.73 米左右,已经生过一个孩子了,依然秀丽端庄。她悄悄过来找我:“平妹妹,你陪我去一个地方。”  我一愣:“去哪里?干吗呀?”  “你别问,我又不会害你,到了你就晓得了,带你去玩儿一下。”  “哦,那我跟姆妈说一声。”  “别说了,你都十六七岁了,还什么事都跟你姆妈说,姐姐又不
期刊
江非在他的诗歌《一个秋风漫漫退去的季节》中这样写道:“被灵魂和记忆唤醒/我又回到了我的出发之地/像一片傲慢的灰尘/又落回了飘起的谷地”。  读到此处,忽然间觉得这位诗人有着与众不同的傲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傲慢代表了某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某种目中无人的睥睨,但诗人的傲慢绝非是此种。  他的傲慢栖身在尘埃之中。因为微不足道。没有人会关心一片灰尘的心情。但这正是傲慢的理由,诗人不屑被面目模糊的大多数人关
期刊
人们把漂泊在外叫背井离乡,民间也有包上一小撮故乡井里的泥土到他乡,可治水土不服。也许生来就是漂泊的命,久在异乡为异客的我,坐再远的长途车都不曾晕车。天南海北,无论到了哪里我都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迹象,所以井泥是否可以治水土不服之症,还真没亲身体验过,不知道是真是假。  看过电影《老井》才知道中国北方大山深处曾经吃水不易,打口井简直比登一次月球都难。拜读李存葆先生的报告文学《沂蒙九章》方晓得在上个世纪
期刊
在赣南宁都革命烈士纪念园那扇厚重的墙体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6725名烈士英名就像镶嵌在广阔天际里的繁星,其中王俊烈士的名单旁,还有一个“王俊之子”赫然在目,一门双烈。  “王俊之子”出生不到一天,就成为革命烈士。  王俊是宁都县早期的共产党员,他与战友温雪堂、彭澎共同创办了宁都县农工商学联合会、总工会、农民协会等红色组织,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组织农民暴动。1929 年2 月,毛泽东、朱德率
期刊
平庄是全国有名的煤矿,而且全是露天开采,交通自然方便,不时有火车鸣叫着驶过,在老哈河这岸的我们,都能清晰地听到火车那沉闷的吼声。  拉煤是要赶骡子车去的,就是那种常见的木板车。我家没有毛驴,分队的时候,分到了一头犍牛,头上顶着一丛白毛,又称白头芯儿的,很壮实,就是不赶道,幾年后就卖了,然后买了一头白骡子。骡子赶道,从家里可以一直跑到平庄,就是脾气不好,要是发起怒来,两个人也拽不住。每当骡子发脾气的
期刊
每一次到梧州,都要喝一碗冰泉豆浆。  “冰井泉香”这么儒雅的称谓,最早源于唐朝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同治版的《苍梧县志》云:“冰井泉香”乃梧州古八景之一。按志书的描述,那是一片绿树婆娑、草长莺飞、清静幽美的胜地,范围东起锥子冲,西至冰泉冲,北到凤凰山顶,南临如今的梧州市二中操场。冰井泉水甘寒清冽,楼台亭榭别具韵味,小桥流水依依,莲塘惹人喜爱。历代文人墨客对此都有记载。宋代诗人任韵诗曰
期刊
在马来西亚的几天里,给我印象深的不单有奇特的美景,还有当地导游黄小姐。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实在不怎么样。  随团旅游有点儿像流浪游民,先是被一个团的导游托管,到下一景点再交由另一导游托管,如此这般的被托管几次,一场旅游宣告结束。  在新加坡被阿德托管两天后,第三天一大早移交到马来西亚黄小姐手上。对刚刚熟悉的阿德挥手告别,心里有些难过。好的导游就是这样,让游客喜欢,甚至有点儿依依不舍。  并非以貌取人,
期刊
厨房里,父亲把粘在电饭煲边的几粒米饭捡起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嚼起来,似乎从来没见过米饭似的。我从书房走出客厅,经过厨房门口瞥见了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  去年,我参加一个征文大赛获得了一等奖,得了2000元奖金,高兴之余邀了几位老友到桂城饮茶小聚。看在平时父亲为了让我静心写作忍痛不看他钟爱的电视节目的分儿上,我把82 岁高龄的老父亲一并请去丰谷酒楼。老父亲知道我获奖请客,甚为高兴,颤颤巍巍地从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