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悟用”教学体系的重构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geng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凸显了语文课程性质,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但综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这一理念的落实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要切实改变这种状况,科学凸显“语用”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构建起科学的“语用”教学体系,探索出单元“语用”教学策略。
  一、构建起单元“语用”教学体系
  综观现在的阅读教学,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还是把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解读上,对于“怎么写”“用什么写”关注不够,不去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的表达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式,割裂了阅读和表达的联系,有效的“语用”经验无法建立。因此,在单元主题教学中,要建立“语用”体系,确立与选择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
  1.构建选文的言语表达形式体系,形成“语用”视界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的魅力,感悟到表达的精妙,在培养语感、提高整体把握能力以及领悟读法写法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用字上下功夫。对于文本中的修辞手法,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外,更要注重言语表达形式的积累。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自然段有“仿佛”“像”这些比喻词,同样的修辞、不同的用词,应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丰富性,加强朗读的节奏感,感悟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除了关注文中句子的言语表达形式外,还要关注某段落的言语表达形式。既要从句式层面抓重点词去感悟、体会,更要抓段式的言语结构去背诵、积累,并把这种段式当作某种场景或结构的仿写模板。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第十二自然段是对“鸟的天堂”热闹场景的描写,教师可这样进行引导:起初周围是( )的。后来忽然起了( ),接着又( ),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有的( ),有的( ),有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快就能背诵,并积累了这种描写“场景”的方式,此时可再引导学生以此方式加以仿写。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关注了文字本身的意蕴,又关注了言语表达形式,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
  2.构建口语交际的言语表达形式体系,形成“语用”视网
  每个单元主题下的交流平台、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语用”实践的有机整体。交流平台是对单元学习目标的落实与归纳,而口语交际是口头表达“语用”的实践,习作是对“语用”实践的体现。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思乡主题,通过具体景物、具体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泊船瓜洲》借“春风”“明月”抒情,《秋思》借“写信”“拆信”两件事抒情,《长相思》则把写景(雪)与叙事(行军途中睡不着)融为一体来抒情,《梅花魂》托物言志,叙事抒情,《桂花雨》叙事抒情,《小桥流水人家》借景抒情,也有叙事抒情。而口语交际“浓浓的乡情”主题活动,则要求用诗歌诵读、歌曲演唱、新闻发布、相声表演等形式来表达思乡之情,为学生的习作打下了抒情的基调。口语交际是连接选文与习作的“语用”桥梁,是学生习作的基础,因此,口语交际要建构起单元教学的“语用”视网。
  3.构建“习作”的言语表达体系,形成“语用”视点
  单元“语用”习作体系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段式“语用”,第二部分是篇章文体结构。段式“语用”结构一般有总分段式、方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移步换景)等几种,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第一自然段是借景抒情,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小溪,溪的两边,水面上”来描写,通过家乡的小溪、杨柳、水鸟、流水的优美景色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难忘和怀念,这是学生要学习的段式“语用”。同时,此文又叙述了“水溪抓鱼的乐趣”“小桥的记忆”“采茶的体验”“老屋的温馨”四件事来表达对故乡的难忘,整篇文章把写景与记事连在一起,表达出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这种篇章结构“语用”正是“二十年后回故乡”习作表达所需要的方式方法。
  二、探索出单元 “语用”教学策略
  人教版教材虽以人文主题作纬线进行建构,但其中的“语用”知识却贯穿在文本中。因此,要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听、说、读、写实践中体会并把握“语用”规律,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习“语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语用”,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才能使语文课真正姓“语”。
  1.注重言语形式,知晓表达方式
  根据王荣生教授选文功能观点,“样本”是在对选文感受和理解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应该怎么阅读,怎样写作;“例文”是以选文的某个点、某个侧面为例,使学生透彻地学习如何写的事实、原理、技术、方法、策略、态度等。我们对单元主题中的选文在“语用”上作“样本”“例文”处理,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特色的同时,体会语言表达的形式,感悟选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如《小桥流水人家》先借景抒情,后叙事抒情,分别回忆了故乡的风光,记叙了家乡生活中小溪的乐趣、小桥的记忆、采茶的乐趣、老屋的记忆等事,整篇课文先写景,后记事,记事从村外到村内的顺序,这种抒情方式、表达顺序全都在文章中呈现,让学生在通读全文中掌握表达方式,为在习作中运用这些表达方式而打下基础。
  2.注重多读多写,积累言语范式
  阅读教学强调多读多写,是针对“例文”中某种特定的“语用”范式而言的,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松鼠》的第一自然段,采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写出松鼠性格的乖巧、驯良,这种拟人化的写法把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在写松鼠的外形时,表达顺序是从头到尾。阅读时,要抓“它们的面容”怎样,“眼睛”怎样……体会松鼠的美丽、乖巧,进一步积累表达顺序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并迁移到其他小动物的性格描写之中。
  3.注重读书方法,认清言语规律
  单元主题导语中一般都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围绕目标针对选文中的“语用”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并把精读课文的学法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清语言规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了解说明性文章”,具体目标为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鲸》一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并明确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然后把这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中加以运用指导阅读,把这些说明方法运用到“新型玻璃”的“产品推介会”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
  4.注重结构特色,再造言语实践
  教材选文大多为名家名作,在语言规范、文本叙述结构上有突出之处,能成为学生习作表达的范式。如人教学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一文,通过父母对八岁儿子写的诗截然不同的评价作对比,把“我”的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对心灵的震撼、对人生的启迪,是一辈子的影响。选文的结构特色明显,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写作特点来揭示人生的深刻道理,文本构思精巧,裁剪得当,是学生习作表达的“例文”。
  5.注重言语实践,走向生活语文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强调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是把语文课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学语文变成用语文、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的“大语文”思想。如《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桃花心木》等,是对学生有启发、启迪,对学生自身生活有感触的文章,都是引导学生由课内向生活发展的“语用”点。我们的语言实践要更多更灵活地引向课外、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一句话:生活处处皆语文。如口语交际“浓浓的乡情”,可让学生背诵诗词、学唱歌曲、观看影视作品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结合校本课程《天台山文化启蒙》一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语文活动提供语言运用的平台,让语文成为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介质。
  (浙江省天台县实验小学 317200)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充分发挥好“体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于拓展资源中多维体验,以达成语言与情感共融;二是于形式创新中强化体验,以达到语言与能力共进;三是于文本补白中助推体验,以实现语言与思维共振。从尊重学生出发而进行有效体验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得到充分彰显,学习品质和语文素养自然得以有效提升。  【关键词】体验教学 资源拓展 形式创新 文本补
【摘要】歌词作为“语言的花朵”,能有效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开发“走进歌词学语文”微课程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在课堂上,歌词教学因其自身的语言特殊性,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营造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的类比联想,开展相关的语言练习。在课堂外,歌词教学能与唱、读、写、画、研、演、赛等一系列活动进行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丰富个人情感。歌词微课程既让学生在歌词文化中得到熏陶,又让教师感受到课程研发的意义
虚与实,是常用在艺术领域的一对概念。荀子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由于“粹”,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虚”和“实”辩证地统一,从而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由艺术推而广之到教育,我们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呢?如何让“虚”与“实”相结合、相统一,进而创造和谐的课堂之美?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最近,我读了著名作家肖复兴写的《我教儿子写作文》一书,颇受启发。原以为作家指导作文,一定是满纸大道理,谁知竟是这样的朴实、扎实。虽然是肖复兴在二十多年前指导孩子写作文的方法,但在今天看来仍然熠熠生辉。  一、指导态度重鼓励  肖复兴在儿子肖铁刚学写作文时,让儿子对着录音机介绍印象最深的动物,至于怎么说,可没有要求。由于降低了难度,肖铁把它当成了游戏,对着录音机信口开河。在肖铁上学之后,“说”作文变
小学语文教学有几个本源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为谁教”等等,讨论中有一个声音:“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意思是说,小学语文应该“教什么”值得审视、研究。“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问题仍需讨论,这多少让人感叹。  试着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1.“教无定法”被误读。这是一条路人皆知的教学准则,听着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被普遍误以为怎么教都可以。于是,就有了教什么都无所谓
【教学内容】  鄂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 14 课。  【设计理念】  独辟蹊径探索如何利用课文教写法。心动智慧生。积极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文贵自悟忌耳传。依据课文写作特点,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场景中,唤起情绪,激发情感,体悟生活,寻找生活与文字之间的契合点,激发表达欲望,在自主合作中完成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
【摘 要】统编教材把识字单元编排在拼音单元之前,不借助拼音的识字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丰富课堂中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模仿、图文对应、语境识字、字理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的引导下,爱上汉字、爱上语文,让识字教学变得有趣、有效、有文化。  【关键词】识字教学;策略;统编教材;一年级  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五篇识字课文,内容简单,特色鲜明,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火烧云》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作者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教学前,笔者反复地研读课文,发现导读提示中有这样一句话:“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因此思索再三,笔者将本课的目
【摘 要】教材中,编者根据单元主题的需要会编排一些古典名著的精彩片段。面对这样的片段,教师要抓准其样态特点,让“一篇”与“一本”巧妙联结,引领学生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立体起来,通过“这一篇”,激发学生共读“这一本”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名著阅读;古典文学;整本书  《红楼梦》的文字古典而又凝重,情节复杂而又丰富,人物个性立体而又鲜明。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适
《用多大的声音》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次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懂得根据不同场合要采用恰当的音量说话,初步具有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明白采用恰当的音量与别人说话是有礼貌、讲文明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践行让学生在交际情境中学会交际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  一、依托自编绘本,引出交际话题  1.依托绘本,引发认知冲突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