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杨效雷教授

来源 :周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chu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名学者、天津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杨效雷教授,于2022年1月15日逝世,享年55岁.杨效雷1967年出生于河南洛阳,先后就读于洛阳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曾任天津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考古学科带头人,天津市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易联理事、天津国学会副会长.
其他文献
"象""类"是易学的两个重要概念.从《易传》对《易经》的阐释来看,"象""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的.这一方面体现在"观物取象"上,"观物"所取之"象"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具有"类"属性的、本质的心象;另一方面体现在"触类明象"上,即以"类象"为基础,通过连类、类推等方式来认识宇宙万物,以此获得明晰性的"(意)象"."象""类"相互交融的思维方式即"象类"思维.源于身体—主体的"观"和"感",经由"象""类"交融的思维过程,"
《火珠林》是纳甲筮法的代表作,对于研究筮法的演变与发展有重要意义.该书有宋本与通行本之别,彼此差异很大.朱子著作中曾提及《火珠林》,《永乐大典》所引当是宋本之遗.俄藏黑水城文献《六十四卦图歌》TK322,学人多不识,此即宋本《火珠林》,弥足珍贵.宋本大约成书于唐末宋初,作者不详.通行本《火珠林》则成书于明末清初,题麻衣道者,盖托异人以自重,实则书名与作者皆伪.《火珠林》得名之故,在于"火珠"灵异,烛鉴万物,以神化卜筮之术;"林"字则揭示其生生不已、变化无穷之道,可以感格神灵,事来即应.
目前,学界对方以智"太极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东西均》和《易余》,较少涉及《药地炮庄》.在《药地炮庄》中,方以智继承了方氏家学,对"太极""无极""有极"的关系予以阐发.他延续方氏易学中"全树全仁"的比喻,表明"太极"和"万物"之间"舍一无万,舍万无一"的关系,力图修补理学发展中出现的重"理"轻"物"倾向.方以智通过回归"体用一源",以"太极"贯穿"形上"与"形下"、古与今,维护了"太极"即"气"的一体性,由此提出了"道器不可须臾离也"
学界以往对欧阳修易学的研究多关注其疑经的一面.事实上,欧阳修的辨伪并非纯粹知识理性视野下的考察与怀疑,其目的是为自己的易学思想张本.他质疑《系辞》《文言》等文本为孔子所作的观点,但并未否定这些经典的价值,而是破而后立,对其予以全新定位.他力图将《周易》与卜筮分离,提出《易》为文王所作的全新看法,进而别具一格地提出"修吾人事而已"的易学主张,强调易学仅从人事角度诠释即可,无需过分关注天道问题.其易学呈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品格.
马其昶是活跃于清季民初的著名学者,也是桐城派学人治《易》之集大成者.虽治费易,但马其昶对虞氏学亦重视有加.《重定周易费氏学》全书近四千条征引,其中虞注有二百五十余条.除兑卦外,其余六十三卦均引虞注.除了征引,马其昶还经常借鉴虞翻的解卦思路.对虞氏学的借鉴,成就了马其昶易学思想的象数一翼.以虞释费,是马其昶费氏易建构的重要手段.马其昶对桐城易学也多有传承.其治《易》实未尽守费氏家法,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费氏学.
作为清代尊经派的中医名家,黄元御一生勤于著述,留下了丰富的成果.黄元御对中医典籍的"悬解"与《周易》"悬象"学说乃是密不可分的理论整体.一方面,"悬解"背后有"悬象",当"悬解"深入之际,中医本来具有的易学象数内涵就显露出来;另一方面,"悬象"的逻辑呈现又通过中医的脏腑学说、经络学说、诊断学说、药物学说所具有的"象"得到具体佐证.进一步稽考会发现,贯注于黄元御著述中的象数哲学又饱含道家思想理趣.正是道家文化的熏陶,使他对古圣医经的解读别具一格.
"立象设卦"思维广泛存在于《世说新语》诸条目中,学界对此鲜有关注.概言之,《世说新语》的"立象设卦"有立一象设卦和立两象设卦两种方式.结合汉末、魏晋易学的时代背景来看,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源于汉人对《周易》在具体生活语境中的运用,同时亦有赖于王弼提炼的"得意忘象"说.
冯友兰先生认为庄子混淆了自然境界与天地境界,但事实并非如此.自然境界与天地境界的本质差异在于"我"之不同:前者是"无我"的境界,后者是"有大我"的境界.而庄子明确区分了这两种不同的境界:"无我"的境界庄子称之为"真"境,处于"真"境中的人是"真人";"有大我"的境界庄子称之为"独"境,处于"独"境中的人为"畸人".冯友兰先生之所以误判庄子,是因为两者对于最高境界的判断标准不同.庄子以"无待"来定义最高境界,所以其最高境界包含了"主客对待尚未生成"的自然境
《庄子·应帝王》将政治失序的根源归结为统治者从自己的意志出发制定规范法度并强加给人民,但不从人民的性命之情与生活世界的实情得出法则只能是"治外",任何"治外"都必然导致政治失序.正当的统治着眼于治内,即以源于人民性命之情与生活世界的法则治理人民.由此,统治者对人民的治理就被转换为人民通过君主而达到自我治理.在由治外导致的政治失序状态中,人民必然会逃离统治,将统治视为患害.
李振纲著,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全书共380页,34万字.该书将生态问题、世态问题和心态问题纳入"大生命视域"下进行考察,将现代环境科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社会学、生命伦理学等诸多新兴学科视为对儒道汇通视域下"大生命价值观"的某种回归,并试图为此种"回归"提供一种大生命视域下的易学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以"'太极'一源的生命本体论""八卦相错、六位时成的大生命时空观""宇宙大生命共同体""'保合太和'的价值观"四大理论为基点,以《周易》文本中的问题、命题、范畴及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