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40%碘化油及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在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及X片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40%碘化油及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进行造影和治疗;对照组仅注射总量为3~5 mL的76%的泛影葡胺,全身抗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诊断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腮腺肿胀、严重疼痛以及腮腺炎症加重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40%碘化油及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造影、治疗,其操作简单、造影显影效果好,无毒无害组织刺激小,在进行造影检查的同时还具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 40%碘化油; 腮腺导管灌注;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是一种好发于腮腺的临床疾病。治疗上,分为结石性与非结石性,前者以手术碎石、取石为主,如果腮腺功能显著减退甚至丧失,则可行开放手术对腮腺进行切除[1]。后者则以抗感染治疗为基础,结合抗菌药物的腮腺导管内反复冲洗,以促进唾液的分泌,改善临床症状[2]。针对非结石性腮腺炎进行腮腺导管灌注,在诊断的同时,可以通过腮腺导管冲洗从而冲出腮腺导管内纤维样沉淀物以及较小游离体和唾液沉积物甚至因化脓性炎症而出现的脓栓等,起到有效的腮腺导管管腔粘连松解及去梗阻目的[3]。本研究主要评价40%碘化油及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腮腺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及X片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8~50岁,平均(32.3±1.9)岁,病程1~10年,平均(3.8±0.3)年,既往曾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者1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8~51岁,平均(32.4±1.8)岁,病程1~10年,平均(3.9±0.4)年,既往曾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者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既往治疗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1)腮腺导管灌注:将导管通过腮腺导管开口逆行置入,其长度为3 cm,并通过导管注入40%碘化油(上海淮海制药),密切观察患者腮腺区域表现,如出现明显的胀痛及时停止注射,一般剂量为1.0~1.5 mL,一般单侧不超过1.8 mL。之后保留留置于腮腺内的导管,通过西门子公司KXO-80N型透视机,对腮腺区域进行正位以及侧位片X线片。(2)给药方法:患者半坐位,腮腺导管口处用1%的卡因表面麻醉,用硬膜外麻醉导管沿导管口缓慢深入,操作时切记不能依靠“推力”将导管深入,在深入过程中,跨过嚼叽前缘导管转弯处缓慢推液,庆大霉素8万单位及地塞米松液2 mg,至患者腮腺区稍肿胀,患者诉酸胀为止,可拔出针头,用棉球堵住管口,嘱患者不能按摩,不能立即进食及漱口,隔日再采用0.5%甲硝唑3 mL交替灌注。成人每侧3~4 mL/次,儿童每侧1.2~2.5 mL/次,治疗前准备抗过敏药物以备出现过敏反应急用。疗程根据患者病程及临床情况,通常灌注5~6次即可无脓液,流出澄清涎液,直至腮腺区变软,肿胀消退为止,间隔7~10 d/次,4次为一疗程。
1.2.2 对照组 对照组仅注射总量为3~5 mL的76%的泛影葡胺,采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进行全身用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1.4 临床效果评价 痊愈:腮腺炎症反应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维持至少6个月无再发,行造影检查,可见腮腺导管管壁变光滑、出现造影剂的点状扩散后逐渐消失;有效:腮腺炎症反应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炎症发作间隔期较治疗前显著延长,造影检查,可见腮腺主导管以及腮腺叶间导管虽有部分扩张但不明显仅末梢腮腺导管出现点状扩散;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临床表现无改变甚至加重,造影可见腮腺导管的管壁增粗,腺体显著萎缩[4]。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发生腮腺肿胀的比例、严重疼痛的比例以及腮腺炎症加重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诊断率及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诊断率为95.0%,对照组临床诊断率为65.0%,观察组临床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62.5%,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效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腮腺反复肿胀及肿大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治疗相对棘手[5]。以往将慢性腮腺炎与复发性腮腺炎统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腮腺导管阻塞而出现的腮腺反复的肿胀以及化脓性感染的一种炎症反应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因局部化脓性感染所致,尤其是在智齿萌芽,腮腺口腔黏膜处导管开口部位不慎咬伤,而出现的瘢痕愈合,最用导致腮腺导管口的狭窄而引发。以及口腔操作进行不良义齿修复后,而影响腮腺导管开口通畅度出现口腔颊黏膜的损伤,同样可出现瘢痕愈合,而形成腮腺导管开口处的狭窄。临床研究提示,仅5%左右的患者因腮腺导管被结石或者异物所堵塞引发[6]。其中常见堵塞腮腺导管的异物有稻壳以及米粒等。以上原因导致腮腺导管的狭窄或者完全闭塞,出现腮腺引流唾液不通畅,长期以往,唾液将淤滞于腮腺内进而出现逆行感染,出现腮腺导管远端被动性扩张,时间过长后出现化脓性改变。本病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腮腺的主导管以及分支导管的显著扩张,并伴有导管上皮的脱落、退化以及导管管壁的水肿和导管管周纤维组织的增生,发生炎症反应是存在有炎症细胞的浸润,疾病病程较长时则合并有腮腺腺泡的萎缩甚至消失,腮腺腺泡进而被结缔组织以及炎症细胞所取代,末梢腮腺导管组织出现增生甚至异生。如何提高慢性腮腺炎早期诊断效果,获得一种临床方便、可行且诊断价值高的手段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7]。唾液流率检查以及血清免疫学辅助测定等已经用于临床,但其特异性不高,且假阳性率偏高,而未能得到临床推广[8]。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诊断的金指标是进行腮腺造影,其能有效地显示腮腺的主导管、叶间以及小叶间的导管分布情况,对于腮腺导管的狭窄以及异常扩张,其检出率超过95%,一般腮腺导管的狭窄特征的改变为腊肠样变化,同时合并有腺体区域内造影剂的分布不均以及各导管分布区内存在有大小不等的造影剂团块,严重者造影剂仅能通过腮腺主导管,故仅在主导管及较大分支导管内有显影,而细小腮腺导管分布区无或仅有少量造影剂显现。如果合并有腮腺导管内结石,则可见结石所分布导管前部存在造影显像,结石以后出现造影减少而且在结石部位存在明显的充盈损缺。腮腺造影,尤其是使用40%的碘化油造影,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以往研究提示,通过40%的碘化油进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9]。其所使用的碘化油为一种人体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临床上大多用作造影剂进行[10]。临床使用后不仅能扩张腮腺导管、抑制导管内细菌生成与繁殖,而且通过碘化油的油剂特性,缓慢滞留于腮腺导管内,显著延长了碘化油作用时间,从而提高临床效果[11]。在使用40%碘化油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碘化油较为黏稠,其进行注射给药时需选用相对粗大针头,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注射器。而且40%碘化油临床使用需要避光处理,其长期暴露于光线和空气中,容易析出游离碘,而出现色泽的变化影响临床造影效果,另外对于合并有活动性的肺结核患者、对碘制剂过敏者需要在严格把握适应证情况下使用。部分患者使用40%碘化油后偶尔可见碘过敏现象,一般于给药后即刻或者数小时内发生,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如荨麻疹的发生,出现呼吸道黏膜刺激反应,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等,同时40%碘化油对组织还有一定刺激作用,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局部症状,而当其不慎进入支气管后则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反应而出现咳嗽,尤其是长时间接触后,其析出游离碘,引起刺激性的增大,甚至导致碘中毒的发生,而且肺泡可引起异物反应,生成肉芽肿,故在进行腮腺导管造影时,一定要控制造影剂注射速度,不宜过快,同时因碘剂可促使结核病灶恶化,故治疗前需要排除患者合并有活动性的结核感染病灶。
本研究观察组使用40%碘化油进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腮腺肿胀、严重疼痛以及腮腺炎症加重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称,在进行腮腺造影检查时,如果造影剂剂量过大或者推注造影剂速度过快,则可能引起腮腺区域的肿胀、疼痛甚至发热等不良反应。故本研究推荐使用40%的碘化油剂量为1.0~1.5 mL,碘化油作为植物油与碘制剂的化学结合物,是临床较为常用的高密度造影剂,亦可作为一种中效的栓塞剂运用[12]。用于腮腺导管灌注治疗,主要是利用其能较好地扩张腮腺导管,起到杀菌灭菌作用。而且碘化油的黏稠度较高,流动性较差,其表面张力极大,与水不相溶[13]。在临床效果方面,观察组临床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将40%的碘化油注入腮腺导管后,不易被人体吸收,且排出缓慢,显著延长了碘化油作用时间[14]。通过较长时间,分解为无机碘而被人体所吸收,并可缓慢释放碘离子起到临床杀菌灭菌效果。同时有研究提示,40%的碘化油,其黏稠但易乳化,通过腮腺导管灌注后能均匀地分布于整个腮腺内,而为临床碘显影提供引导,更好地提高了显影图像的清晰度[15]。通过碘化油造影,能清晰辨认腮腺腺体、腮腺末梢导管的形态甚至分支导管的走行,对于腮腺的炎症部位、范围以及腮腺的程度的早期诊断上具有积极意义[16]。关键是使用40%碘化油造影,其操作简单、造影显影效果好,无毒无害组织刺激小,在进行造影检查的同时还具有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颖,李晓飞,王昭领.复方泛影葡胺灌注治疗慢性腮腺炎37例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0):1074-1075.
[2]林爱顺.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心肌损害42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167-168.
[3] Bouhouch R R,Bouhouch S,Cherkaoui M,et al.Direct iodine supplementation of infants versus supplementation of their breastfeeding mothers: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14,2(3):197-209.
[4]杜联芳,苏一巾,史莉玲.超声引导下腮腺导管生理盐水灌注诊断干燥综合征[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1):903-904.
[5]马宏伟,宋晓晨,刘红艳.实验性大鼠腮腺腺泡细胞缺血再灌注Bcl-2、Bax的表达[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3,27(2):118-120.
[6]何昕.会宁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97-98.
[7]孔祥槐,刘涛.抗生素局部灌注治疗慢性化脓性腮腺炎51例疗效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2(1):56.
[8]范卫君,吕衍春,肖鹏.CT灌注成像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9):921-925.
[9]石宇文,翁志强,翟月明.口服及内镜辅助介入灌注五味消毒饮治疗实证慢性阻塞性腮腺炎[J].广东医学,2009,30(9):1380-1381.
[10] Heinzow H S,Brockmann J G,Kohler M,et al.Liver transplantation versus supraselective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palliative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xceeding the Milan Criteria is it time for a more individual approach[J].Ann Transplant,2013,18(1):515-524.
[11]石宇文,翁志强,陈德基.内镜技术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诊治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8,29(7):1230-1233.
[12]王鸿,廖天安,邱勋定,等.40%碘化油经X线透视下行腮腺造影检查及治疗慢性复发性腮腺炎[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76-1378.
[13]华冰珠,张华勇.腮腺造影、唇腺活检及唾液腺ECT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比较[J].江苏医药,2008,9(1):102-103.
[14]王云霞.导管灌注治疗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3):1033-1034.
[15] Kora S,Urakawa H,Mitsufuji T,et al.Warming effect on miriplatin-lipiodol suspension as a chemotherapeutic agent for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eliminary clinical experience[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3,36(4):1023-1029.
[16]蒋晓蓉,张小燕,余锦豪,等.抗生素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早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24(3):239-241.
(收稿日期:2015-02-04) (本文编辑:周亚杰)
【关键词】 40%碘化油; 腮腺导管灌注;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是一种好发于腮腺的临床疾病。治疗上,分为结石性与非结石性,前者以手术碎石、取石为主,如果腮腺功能显著减退甚至丧失,则可行开放手术对腮腺进行切除[1]。后者则以抗感染治疗为基础,结合抗菌药物的腮腺导管内反复冲洗,以促进唾液的分泌,改善临床症状[2]。针对非结石性腮腺炎进行腮腺导管灌注,在诊断的同时,可以通过腮腺导管冲洗从而冲出腮腺导管内纤维样沉淀物以及较小游离体和唾液沉积物甚至因化脓性炎症而出现的脓栓等,起到有效的腮腺导管管腔粘连松解及去梗阻目的[3]。本研究主要评价40%碘化油及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腮腺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及X片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8~50岁,平均(32.3±1.9)岁,病程1~10年,平均(3.8±0.3)年,既往曾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者1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8~51岁,平均(32.4±1.8)岁,病程1~10年,平均(3.9±0.4)年,既往曾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者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既往治疗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1)腮腺导管灌注:将导管通过腮腺导管开口逆行置入,其长度为3 cm,并通过导管注入40%碘化油(上海淮海制药),密切观察患者腮腺区域表现,如出现明显的胀痛及时停止注射,一般剂量为1.0~1.5 mL,一般单侧不超过1.8 mL。之后保留留置于腮腺内的导管,通过西门子公司KXO-80N型透视机,对腮腺区域进行正位以及侧位片X线片。(2)给药方法:患者半坐位,腮腺导管口处用1%的卡因表面麻醉,用硬膜外麻醉导管沿导管口缓慢深入,操作时切记不能依靠“推力”将导管深入,在深入过程中,跨过嚼叽前缘导管转弯处缓慢推液,庆大霉素8万单位及地塞米松液2 mg,至患者腮腺区稍肿胀,患者诉酸胀为止,可拔出针头,用棉球堵住管口,嘱患者不能按摩,不能立即进食及漱口,隔日再采用0.5%甲硝唑3 mL交替灌注。成人每侧3~4 mL/次,儿童每侧1.2~2.5 mL/次,治疗前准备抗过敏药物以备出现过敏反应急用。疗程根据患者病程及临床情况,通常灌注5~6次即可无脓液,流出澄清涎液,直至腮腺区变软,肿胀消退为止,间隔7~10 d/次,4次为一疗程。
1.2.2 对照组 对照组仅注射总量为3~5 mL的76%的泛影葡胺,采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进行全身用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1.4 临床效果评价 痊愈:腮腺炎症反应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维持至少6个月无再发,行造影检查,可见腮腺导管管壁变光滑、出现造影剂的点状扩散后逐渐消失;有效:腮腺炎症反应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炎症发作间隔期较治疗前显著延长,造影检查,可见腮腺主导管以及腮腺叶间导管虽有部分扩张但不明显仅末梢腮腺导管出现点状扩散;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临床表现无改变甚至加重,造影可见腮腺导管的管壁增粗,腺体显著萎缩[4]。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发生腮腺肿胀的比例、严重疼痛的比例以及腮腺炎症加重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诊断率及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诊断率为95.0%,对照组临床诊断率为65.0%,观察组临床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62.5%,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效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腮腺反复肿胀及肿大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治疗相对棘手[5]。以往将慢性腮腺炎与复发性腮腺炎统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腮腺导管阻塞而出现的腮腺反复的肿胀以及化脓性感染的一种炎症反应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因局部化脓性感染所致,尤其是在智齿萌芽,腮腺口腔黏膜处导管开口部位不慎咬伤,而出现的瘢痕愈合,最用导致腮腺导管口的狭窄而引发。以及口腔操作进行不良义齿修复后,而影响腮腺导管开口通畅度出现口腔颊黏膜的损伤,同样可出现瘢痕愈合,而形成腮腺导管开口处的狭窄。临床研究提示,仅5%左右的患者因腮腺导管被结石或者异物所堵塞引发[6]。其中常见堵塞腮腺导管的异物有稻壳以及米粒等。以上原因导致腮腺导管的狭窄或者完全闭塞,出现腮腺引流唾液不通畅,长期以往,唾液将淤滞于腮腺内进而出现逆行感染,出现腮腺导管远端被动性扩张,时间过长后出现化脓性改变。本病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腮腺的主导管以及分支导管的显著扩张,并伴有导管上皮的脱落、退化以及导管管壁的水肿和导管管周纤维组织的增生,发生炎症反应是存在有炎症细胞的浸润,疾病病程较长时则合并有腮腺腺泡的萎缩甚至消失,腮腺腺泡进而被结缔组织以及炎症细胞所取代,末梢腮腺导管组织出现增生甚至异生。如何提高慢性腮腺炎早期诊断效果,获得一种临床方便、可行且诊断价值高的手段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7]。唾液流率检查以及血清免疫学辅助测定等已经用于临床,但其特异性不高,且假阳性率偏高,而未能得到临床推广[8]。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诊断的金指标是进行腮腺造影,其能有效地显示腮腺的主导管、叶间以及小叶间的导管分布情况,对于腮腺导管的狭窄以及异常扩张,其检出率超过95%,一般腮腺导管的狭窄特征的改变为腊肠样变化,同时合并有腺体区域内造影剂的分布不均以及各导管分布区内存在有大小不等的造影剂团块,严重者造影剂仅能通过腮腺主导管,故仅在主导管及较大分支导管内有显影,而细小腮腺导管分布区无或仅有少量造影剂显现。如果合并有腮腺导管内结石,则可见结石所分布导管前部存在造影显像,结石以后出现造影减少而且在结石部位存在明显的充盈损缺。腮腺造影,尤其是使用40%的碘化油造影,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以往研究提示,通过40%的碘化油进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9]。其所使用的碘化油为一种人体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临床上大多用作造影剂进行[10]。临床使用后不仅能扩张腮腺导管、抑制导管内细菌生成与繁殖,而且通过碘化油的油剂特性,缓慢滞留于腮腺导管内,显著延长了碘化油作用时间,从而提高临床效果[11]。在使用40%碘化油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碘化油较为黏稠,其进行注射给药时需选用相对粗大针头,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注射器。而且40%碘化油临床使用需要避光处理,其长期暴露于光线和空气中,容易析出游离碘,而出现色泽的变化影响临床造影效果,另外对于合并有活动性的肺结核患者、对碘制剂过敏者需要在严格把握适应证情况下使用。部分患者使用40%碘化油后偶尔可见碘过敏现象,一般于给药后即刻或者数小时内发生,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如荨麻疹的发生,出现呼吸道黏膜刺激反应,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等,同时40%碘化油对组织还有一定刺激作用,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局部症状,而当其不慎进入支气管后则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反应而出现咳嗽,尤其是长时间接触后,其析出游离碘,引起刺激性的增大,甚至导致碘中毒的发生,而且肺泡可引起异物反应,生成肉芽肿,故在进行腮腺导管造影时,一定要控制造影剂注射速度,不宜过快,同时因碘剂可促使结核病灶恶化,故治疗前需要排除患者合并有活动性的结核感染病灶。
本研究观察组使用40%碘化油进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腮腺肿胀、严重疼痛以及腮腺炎症加重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称,在进行腮腺造影检查时,如果造影剂剂量过大或者推注造影剂速度过快,则可能引起腮腺区域的肿胀、疼痛甚至发热等不良反应。故本研究推荐使用40%的碘化油剂量为1.0~1.5 mL,碘化油作为植物油与碘制剂的化学结合物,是临床较为常用的高密度造影剂,亦可作为一种中效的栓塞剂运用[12]。用于腮腺导管灌注治疗,主要是利用其能较好地扩张腮腺导管,起到杀菌灭菌作用。而且碘化油的黏稠度较高,流动性较差,其表面张力极大,与水不相溶[13]。在临床效果方面,观察组临床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将40%的碘化油注入腮腺导管后,不易被人体吸收,且排出缓慢,显著延长了碘化油作用时间[14]。通过较长时间,分解为无机碘而被人体所吸收,并可缓慢释放碘离子起到临床杀菌灭菌效果。同时有研究提示,40%的碘化油,其黏稠但易乳化,通过腮腺导管灌注后能均匀地分布于整个腮腺内,而为临床碘显影提供引导,更好地提高了显影图像的清晰度[15]。通过碘化油造影,能清晰辨认腮腺腺体、腮腺末梢导管的形态甚至分支导管的走行,对于腮腺的炎症部位、范围以及腮腺的程度的早期诊断上具有积极意义[16]。关键是使用40%碘化油造影,其操作简单、造影显影效果好,无毒无害组织刺激小,在进行造影检查的同时还具有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颖,李晓飞,王昭领.复方泛影葡胺灌注治疗慢性腮腺炎37例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0):1074-1075.
[2]林爱顺.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心肌损害42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167-168.
[3] Bouhouch R R,Bouhouch S,Cherkaoui M,et al.Direct iodine supplementation of infants versus supplementation of their breastfeeding mothers: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14,2(3):197-209.
[4]杜联芳,苏一巾,史莉玲.超声引导下腮腺导管生理盐水灌注诊断干燥综合征[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1):903-904.
[5]马宏伟,宋晓晨,刘红艳.实验性大鼠腮腺腺泡细胞缺血再灌注Bcl-2、Bax的表达[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3,27(2):118-120.
[6]何昕.会宁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97-98.
[7]孔祥槐,刘涛.抗生素局部灌注治疗慢性化脓性腮腺炎51例疗效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2(1):56.
[8]范卫君,吕衍春,肖鹏.CT灌注成像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9):921-925.
[9]石宇文,翁志强,翟月明.口服及内镜辅助介入灌注五味消毒饮治疗实证慢性阻塞性腮腺炎[J].广东医学,2009,30(9):1380-1381.
[10] Heinzow H S,Brockmann J G,Kohler M,et al.Liver transplantation versus supraselective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palliative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xceeding the Milan Criteria is it time for a more individual approach[J].Ann Transplant,2013,18(1):515-524.
[11]石宇文,翁志强,陈德基.内镜技术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诊治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8,29(7):1230-1233.
[12]王鸿,廖天安,邱勋定,等.40%碘化油经X线透视下行腮腺造影检查及治疗慢性复发性腮腺炎[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76-1378.
[13]华冰珠,张华勇.腮腺造影、唇腺活检及唾液腺ECT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比较[J].江苏医药,2008,9(1):102-103.
[14]王云霞.导管灌注治疗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3):1033-1034.
[15] Kora S,Urakawa H,Mitsufuji T,et al.Warming effect on miriplatin-lipiodol suspension as a chemotherapeutic agent for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eliminary clinical experience[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3,36(4):1023-1029.
[16]蒋晓蓉,张小燕,余锦豪,等.抗生素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早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24(3):239-241.
(收稿日期:2015-02-04) (本文编辑:周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