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周记·作文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记、周记、作文均是写作的范畴,它们是由简到繁,由浅到深,从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成长的写作过程,掌握其规律,对我们写作很有帮助。
  日记是简单的入门写作,对于一般人都实用,认真长期坚持下去,不但可以寻觅到我们成长的足迹,而且还会“吾日三省吾身”,正确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更能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写日记贵在勤奋,贵在坚持,贵在执着的追求,久而久之回报你的就是素材的积累、基本功的训练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写日记首先要了解它的格式,要记准确当天时间,星期几,天气状况等。掌握格式之后内容就是重点,一个人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这段时间遇到的人和事很多,所见所闻所感均是写日记的范围,而内容不在于多,关键在于选取有意义的人或事中的精华。在写日记之前,要静下心来,通过3——5分钟认真回顾与思考,扪心自问我今天到底做了和遇到了哪些事?对我印象感触最深刻的又是哪几件事?这些事中哪些是我今天的收获?哪些给了我一定的启发和教训?哪些事到现在还有点琢磨不透?等这时需要筛选,需要反思,需要沉淀,沉淀下来的就是结晶,把这些记下来,就是日记。为了把日记写清楚,还要注意其中涉及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把这些记完后,如果在结尾处加上画龙点睛的议论,就能使当天日记的主题更明显,思想更深刻。
  日记积累了一周,便孕育着周记,周记是日记道路延伸上的一个驿站,充当着日记与作文之间启承转合的桥梁作用,因此写好周记也相当重要。怎样写好周记呢?首先通晓周记核心是领悟,主要领悟一周内所经历的主要事例,从中悟出实质的真谛来。其次要处理好与写日记之间的关系,周记取材于日记的积累但又高于日记,它是对日记的浓缩和升华,是在日记的基础上又筑起的一个平台。最后要掌握周记的特点:周期性、归结性和思想性等。①周期性,周记一般放在周末写,对一周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感受作个周期阶段性认识和回归,回顾本周,展望下周。②归结性,对于我们来说,一周所经历的人和事肯定不少,但要在此基础上作好归结,归结好一周的大纪事,归结好本周内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归”要归结出真情实感上,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通篇感人。③思想性,写周记不光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提高认识,而且还可以净化思想。通过写周记,才知道自己本周在哪方面得到了肯定,哪方面要否定,哪方面需加强,在记周记过程中能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逐步完善自己。
  日记的积累和周记的归结,给写作文带来了合力作用,有力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实际困难,一句话给写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要知道,写作文不同写日记周记,它是在日记周记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日记和周记,绝大部分的人和事发源于自己,主要表现在自己的事例、体会和感受等第一手资料大都来源于自己的内部,而作文最大的不同点来源于外部——他人的命题和题设要求,这就是范围的扩大,要求增多,力度的增强,给写作文增加了坡度和难度,如何减缓这个坡度和减轻难度呢?我们就需要对以前的写作素材有一个迁移转化的过程。
  事实表明:大部分同学一看到作文题目,大脑中产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题目我们以前写过没有?有没有“现成饭”可吃?巴不得从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中找到原来的某一件事和原形的一个人。命题人怕猜中题,写作文人希望写写过的题,这对矛盾像捉迷藏似的在写作文中时常发生。这些问题也难以回避,寻求的解决方法是迁移和转化,迁移的“点”是原物,比如以前写的日记和周记等,迁移的“面”是向作文范围转化,达到写作的要求。写每篇作文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有类似的例子(日记、周记等)可迁移转化,也就是说,把以前写的日记周记对接、延伸、转化到作文中来为作文服务。迁移转化的实质是阔宽度、增长度和加厚度。①阔宽度。以前的日记周记载的大部分是自己,现在作文的焦点不光要聚集在自己身上,而且还要迁移辐射到他人身上,甚至通过丰富想象和联想迁移到未见过的人身上。这样以来,选材的迁移,素材转化,范围扩大,无形中阔宽了写作的范畴。②增长度。如果说眼前的生活中写作素材不够多,不够好,不够用,那么我们就应该以原有素材作为基点,充分发挥穿越时空能力,把时间迁移到古今中外,及到转化到未来世界,时间向两头延伸,这样可以信手拈来历史、天文、地理等知识溶于作文之中。不但增加了写作的容量和长度,而且能够从狭隘的写作空间解放出来。③加厚度。文章最忌的是单薄,如何加文章的厚度呢?首先可以把日记周记当作写作文的取之源头,然后运用写作手段,对日记周记修复和加厚,比如:以前日记周记只是抓住某一件事,现在可以追溯、预测它的前因后果来加厚作文;以前日记周记多用一事一人一议,现在可以通过这件事或人引发另一件、多件事来加厚作文等。如果从这个思路考虑,写作材料就会多起来,不但在以前的日记周记旧枝上开了新花,而且能使要求的作文结出果实。
  日记、周记、作文是写作中从诞生、成长、成熟的一路伙伴,一起携过手,爬过坡,翻过坎,最终结为互帮互助的朋友。
  
  罗俊峰,曹晓娟,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其他文献
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浩瀚中华文化的载体,是几千年来灿烂文化之宗。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尤其是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和运用,往往还只是停留在“诵读”、“记忆”这一相对浅显的层面。不能否认,这是学诗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然而如果总是如此,未免过于狭隘,太“取法乎下”了。要知道,一首诗好比一棵大树。它的上面不仅有枝叶,有露珠,有鸟雀;而且有姿态,有风度,有情致,有意味。所以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学中的双边活动,通过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把“教”与“学”这两个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与合作之中,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呢?  一.生本互动——以“本”为本  生本互动最基本的目标是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生本互动的根本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上,更高层次的要求是要
语文教师应用生命去经营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启迪智慧、陶冶性灵,以大师为范、借经典为媒,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基础,使学生也能享受语文的快乐,获得智慧的硕果。即在关注语文的工具性特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语文的人文解读。  我们以为,语文教学离不开“工具性”,但不能停留于工具性,必须升华到“人文性”,让学生学会思维,形成思想,让学生体会并内
一.文本解读中的泛政治化倾向    这是一直延续至今仍未真正得以缓解的解读文本的第一大通病:以实用的尤其是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对号入座,作为文本阅读的第一要务。以这样一种理念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其遭际可想而知。  例如某著名老师教学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问:“你们知道这开头的‘中华民国十五年’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为什么用‘中华民国十五年’而不用‘一九二六年’?”学生大惑不解,老师点拨
《商州又录》这一篇长散文是贾平凹1984年写下的,后来被选人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一书。《商州又录》作为名著,人们对它的研究有许多。本文仅从雅与俗这个角度,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商州又录》把小序和正文11节算在内,共12部分。  (一)首先,《商州又录》中的主要内容俗,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人俗、事俗、景俗、物俗。  1、人俗。《商州又录》中写的人物主要有:挑担子的山民、一个小妞
李吉林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她从1978年开始进行情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她根据情境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概括为:“四为”、“五要素”。“四为”即: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五要素”即: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和操作的重要手段,是属于老师和学生自身的、变化的、创造的课程。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呼唤着教学改革,重建课堂教学,积极地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当前大多学校都在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改革
读青年评论家李云雷《尴尬,如何成为“现代寓言”——读顾前的》(《名作欣赏》2010年第3期)一文,我对李云雷提出的一个问题很感兴趣。他说:“小说的故事很简单,或者说并不成其为故事,但意蕴却非常丰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顾前是如何通过独特的方式,把‘个人的故事’讲述成了生存的寓言?或者说,他如何将生活琐事叙述成了精神性的事件?”这个问题颇有深度,耐人寻味。  反复阅读了这篇小说,我发现,顾前之所以能
所谓“语感”,就是指对语文的感受、认识和把握能力,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培养语感最常见的训练方式。如何加强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形成学生的语感,笔者在此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语文课堂的朗读现状    (一)朗读的时间不充分。传统的"讲问教学"充斥于语文课堂,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二)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读前没有作要求,读中没有作指导,读后也没有
自古以来,在语文学习方面,大多数学生最怕作文。除了不知“怎么写”以外,就是不知“写什么”。这就是  老生常谈的写作素材积累的问题。笔者就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    一、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的精选精编,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以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