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乔布斯学创新是种危险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256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家喜欢向某人学习,但是不喜欢向某组织学习。十年前,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是杰克·韦尔奇,而不是通用电气的组织能力,结果只不过是为自己开展多元化经营找到了一个合法的理由,至于通用电气多元化战略背后的业务管理、人才培养等理念就滚到一边吧。
  如出一辙,今日学习苹果,又集中在乔布斯身上了。乔布斯是一个精英主义者,在他眼中,一个人要么是天才,要么就是蠢才。苹果的产品体现的是乔布斯的个性、品味与观点,苹果的创新能力集中在乔布斯及他的百人精英团队上,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表明苹果的创新来源于其组织能力。因而吉姆·柯林斯认为,乔布斯看起来是一个创造者,而不是打造伟大公司的领导者。
  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甚至怀疑,苹果是否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在他看来,“太依赖一个强势领导,从长远来说是一个赌注。比如,一些很个性化的企业做得好完全是因为创始人个人的风格和背景,如果创始人离开了,那原来的精神和性格也就不一样了。这样的企业为什么要经过20年的痛苦后再死亡?很多企业创始人不在时就应该把它关闭掉。”
  从个人创新力的角度当然可以学习乔布斯,但是从组织创新力的角度,学习乔布斯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所以,如果区分不开这二者,如果自我驾驭的功力不够,那么最好不要学习他。因为那不但不会增强组织能力,还会为你的英雄主义、狂妄自大、独断专行和粗暴找到心安理得的合法性。
  那么,要学习创新,或者说打造基于组织能力的创新力,应该向谁学习?我的答案是3M公司。
  3M公司在其百余年的历史中,开发了六万多种创新产品,平均每天三个,每年约有35%的收入来自于近5年内开发的新产品。3M公司的CEO是谁?我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3M公司的创新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人的组织能力,就像其强调的那样,“不光需要英雄,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系统”。
  3M何以拥有如此强大的组织创新能力?我认为至少在以下三个关键点上,3M公司做得非常出色。
  第一,尊重人性。尊重人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尊重员工,一个尊重消费者。这看似简单,但是难做到,要持续的做到就更难了。
  所谓尊重员工,就是尊重每一位员工的思维、态度、价值和行为,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新的主体。正是因为如此,3M公司才会有一个“15%原则”——员工的工作时间中有15%的自由时间,可以隐瞒公司,从事个人感兴趣的研究,哪怕这些方案不直接有利于公司;而公司也懂得“把嘴巴闭起来,把手放在口袋里”,懂得尊重、推崇和激励员工不断地尝试,甚至犯错。3M公司47项核心技术的多半和大量创新产品都归功于“15%原则”,这就是尊重员工的回报。
  之所以要尊重消费者,是要彻底弄清楚消费者究竟需要的是什么,让创新聚焦在某点上。3M公司强调,“最有魅力的产品是人们需要但又难以言表的产品”,因而十分注意与消费者保持紧密的联系,“随时获得来自市场和用户的反馈和声音”,以挖掘出最有价值的创新点。
  这也牵涉到创新的自由度问题,也就是组织创新的第二个关键点:自由与规则中间的平衡。过于自由,研发可能演变为一种自我欣赏的浪漫游戏,至少不适宜于企业组织。反过来,过于强调规则,会扼殺创新的激情与动力,会束缚员工的想象力。二者必须达到一种平衡,这要求管理者具有极高超的分寸把握能力。
  3M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稍显衰落,这时迎来了CEO詹姆斯·迈克纳尼。迈克纳尼以严格的管理思维、可量化数据的方法论和极强的目标感著称,他将著名的六西格玛管理法引入3M公司,在各个事业部推行新的产品商业化流程NPI。在他执政的四年时间里,3M公司实现利润率年均增长22%,公司股价累计涨幅高达53%。但是,与此同时,3M公司每年的销售收入只有1/4来自过去5年间推出的产品。这一比例曾经是1/3,被奉为公司创新持续力的圭臬。
  2005年,乔治·巴克利就任3M公司CEO。在巴克利看来,3M公司闻名商界的创新活动遭到了束缚,而“罪魁祸首”就是迈克纳尼时代严格的规范和程序。于是,巴克利推动3M公司向“自由化”的方向变革,他强化了3M历史上一系列若干大力扶持创新的传统——奖励科技发明,允许失败尝试,倡导员工用15%时间从事独立研发并提供资助基金。巴克利还大量增加对研发的投入。
  这样是不是就意味着3M放弃了对创新绩效的追踪?巴克利重新强调了3M公司的另一项独特传统,即“新产品活力指数”(NPVI)。NPVI是指每年的销售额中来自过去五年开发的新产品所占的比例,3M公司以此衡量创新的速度和水平,但并不干预研发体系。3年后3M重新焕发了创新活力,公司成长的重心由利润和过程控制转向了发展和创新。
  第三个关键点是管理大师詹姆斯·马奇所说的“利用与学习”的平衡。利用不足,容易浅尝辄止,不能充分地将已有创新转化为商业价值;而利用过多,容易导致固守现有阵地,缺少创新。学习不足,难以创新;学习过多,容易迷失。
  那么,如何找到二者的平衡点?3M公司的做法是:发展可以应用在多个完全不同领域的核心技术。比如最早由3M研发出来的老式投影仪技术,如今可以在医疗领域作为药物缓释技术,例如做成微型针涂上药物,在皮肤对药物最有效的释放层释放。
  这是3M公司的“创新组合学”:不同的“零件”汇聚到一起,它们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交叉,或3年、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同的平台各自逐渐演进,终于,研发者发现当这些平台组合起来产生了神奇的效应,于是,一项真正的发明就产生了。当然,3M公司并不排除引入新的核心技术,但前提是必须能够满足适应多个未来领域的需求。
  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
  责编/谢海峰 E-mail/chinamanage@126.com
其他文献
是客户服务成了一种消亡的艺术,还是今天的消费者更难取悦了呢?  一方面,让你懊恼不已的挫折稀松平常——从在商店里购物时找不到销售助理,到碰上的销售人员无法帮你找到热销商品,再到遭遇口罗口罗嗦嗦的机器合成语音信息——永远也无法让你找到有生命的客户服务代表。而另一方面,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行的咨询台日趋兴起,购物网站为你提供帮助的弹出对话框无处不在——消费者可以用140个字节的推文提出自己的意见,
期刊
最近,笔者接触到一家销售CRM软件的跨国公司市场总监Vincent,他计划今年發起一个大型的数据库营销项目,针对不同的客户行业策划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内容,并通过直邮营销、电子邮件营销、电话营销、手机营销和网络营销等多种工具,分期传递给3万多家交易客户和潜在客户,以达到促进销售和发展客户关系的目的。Vincent的营销数据库中虽然3万多家客户机构,却只有23000多位联系人,所以他希望联系
期刊
培育高端品牌,赚取“奢侈”的利润,是很多品牌的梦想。而打造高端品牌最最核心的是什么呢?精神價值!  精神价值是基础性的决定因素  大家熟悉的品牌价值,都不是品牌本身孤立独有的价值,事实上,决定品牌价值的价值是日益复杂的企业价值,主要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一种升华。最初,多数企业主要以创造物质价值为主,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拥有某些具体功能的优质产品或服务;随着近代工业
期刊
高端产品的营销绝不是依靠促销战、渠道战、终端战来“攻城略地”的,更不是依靠价格战来“决胜终端”的,其产品背后是以其独特的品牌价值作为支撑的,这种“品牌价值”必须锁定在有效的目标客户群体上,让其在产品品质、使用体验、商品价格、知名度及品牌气质等方面有比较深刻的认知、认可及认同,并心甘情愿的为高端品牌的高价格埋单。因此,高端产品目标客户的准确遴选,将有效助力高端产品的成长、成熟,乃至成功。  一、基于
期刊
良好的倾听能力是高级主管获得卓越绩效的重要关键,但少有高管能够确实培养此一技能。在我担任外科医师、企业主管、企业顾问的职业生涯过程中,我所遇到许多绝佳的倾听者,他们都展现出三种行为,本文都有提及。藉由认同这些行为,并加上练习,您也可以着手改善自己的倾听技巧,甚至是贵公司同仁的倾听技巧。  展现尊重  我观察过最好的一名倾听者是一家大型医疗机构的首席运营官。他有一次告诉我,要是没有听取各级人员的意见
期刊
此專题的高端产品不是指奢侈品,最多只能算类奢侈品,或者叫“大众性奢侈商品”。这种定位的产品虽然不及奢侈品500%以上的利润率,但利润也远高于一般大众性商品。如iphone、ipad利润率在200%以上。再如咖啡中的星巴克,矿泉水中的依云,牛奶中的特仑苏……  定位于此的品牌商品很多,但成功者寥寥,如何才能让产品高端,让利润“奢侈”呢?
期刊
美国大叔巴菲特去年露一面就收入263万美元,成本是一顿午餐。在演艺界,明星们也经营着这种卖脸的生意,带笑露一脸能赚100万,提供两年使用期的大头照能赚1000万。都说Easy Money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明星代言依然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明星的价格由谁来定  一个明星身价几何,一般以出场费和代言费来标价。出场费是露一次脸的价码,代言费是露一年脸的价钱。  在星风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廖四勇看来,“代
期刊
站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女孩,问:你最想拥有的包包是哪个牌子?十有八九的回答是:LV!对,就是路易威登!贝恩公司连续两年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最想购买的奢侈品品牌排位中,LV排在第一位。从销量和市场份额看,LV所向披靡,特别是中国市场,几乎占据LV世界销量大半江山。在上海,无论你在大街上、商场里、地铁里,甚至拥挤的公交车上,随处可见背LV的女孩、大姐、甚至大妈(虽然可能有些背的是山寨品)。但正是这种超
期刊
iphone、ipad,它们不算是奢侈品,但利润率却堪比奢侈品——iphone、ipad的利润率在200%以上(零售价减去制造成本,不包含渠道与营销成本),而其他同类电子产品利润率只有30%-50%左右,代工产品利润更只有5%-7%。再如,星巴克的咖啡也属此类——一杯咖啡的价格高于平均水平100%-300%,利润率更高于同行数倍。他们不是奢侈品,但他们的利润却很奢侈。我定义这种特点的商品为“大众性
期刊
在西方现代企业中,“权力制约”的观念已经渗透到各级员工的思想意识中,权力的制约体系也作为保证企业安全、稳定运营的关键制度设计而公诸于众,所以设计“权力制约”的人感觉“光明正大”,被制约的人也认为“理所当然”。但反观国内众多企业,尤其是职能部门正处于发育阶段的企业,大家对待“权力制约”的态度却很隐晦:设计制约的人自我感觉“偷偷摸摸”,而被制约的人提及它则“义愤填膺”。  这一“耐人寻味”现象的背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