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远方”

来源 :散文百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ooo208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了邵燕祥先生写于1952年11月23日的著名诗集之一《到远方去》,看完之后只觉得人生确实是需要一个“远方”的.rn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中心地点名词,一个是北京,一个是远方. 其中北京又是其中的中心,而诗中邵燕祥先生奔赴“远方”的力量源泉,也并不在远方,而正是来自中心“北京”,并且到“远方”的目的也不是真正前往一个新的陌生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北京”.为了更好地回到“北京”,这个“远方”势必要被改造,正如段从学《邵燕祥诗歌中的“远方”》这篇文章中所说:邵燕祥1950年代诗歌中的“到远方去”,实际上就在暗中蜕变成了一种中心对边缘的同化性扩张.在这一扩张过程中,“远方”被想象成为了一片没有自己声音和色彩的“处女地”(《在夜晚的公路上》),一片等待着来自中心的力量来征服的“荒山僻壤”(《到远方去》),那么那群满怀着青春梦想,踏上火车,纷纷准备到达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事各项建设事业的社会上和学校里的青年人也就成为了这场改造 “远方”的战争的主力. 但无疑这场战争是当时时代的号召,而这群青年人也就是邵燕祥诗歌中的建设者形象负载着的是那个时代的“历史性的期待和梦幻”. 所以邵燕祥当时的这种想象“远方”的方式,不是一个人的心理机制,而是一个时代共同享有的文化心理机制.即远方成为祖国青年建设者建设祖国的战场,远方是国家对当时青年建设者发出的使命, 到远方去是对为了响应国家使命的号召,而到远方去,把远方改造地越好,越能跟上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远方也就越能更快地成为当时青年建设者心中的“北京”,那么他们对国家的满腔热血和抱负也就实现了.因而总的看来,1952年邵燕祥那个时代的“远方”就是一个青年建设者向国家展示自己的热血和抱负的战场了.
其他文献
岗位粗细程度的确定,随各部门的性质和劳动分工的需要而定,划分过细,会增加定员,反之会影响生产。一般要求既能体现劳动分工的要求,又能促进全面发展为原则
目的:分析探讨对脊柱骨折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的护理要点,并进行相应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100例脊柱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试验组.两组各50例,其中,给
“我是世界上最了解父母的人,因为我和他们生活的时间最长。”这是许多儿女想当然的观念。但儿女真的了解自己的父母吗?美国心理专家保罗·斯隆总结了子女应该询问父母的6个
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讲,电子电工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科目,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及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教职人员应重视该科目的教学,深入研究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招商仅仅是基于资源匹配、优势互补的价值互相创造,仅仅是你“最能服务的”与你“最需要的”互相匹配,而不是单向销售
目的:探讨疼痛干预模式的护理对骨科疾病起到的作用.方法:经得患者同意,从我院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骨科接收的患者中抽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手机在飞速运转的忙碌生活中,带给我们很多便利,可如果使用不当的话,它也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摸底小考要认真做完,才可以看后面的参考答案哦——老师说,这样才能真正记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融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已进入课堂,它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和活力.巧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