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不良反应十分常见,而皮肤是其重要的靶器官之一.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CA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因诊断较为困难.现概述CADR的特殊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和诊断方法.一、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痤疮样疹或脓疱型药疹:痤疮样疹可由碘剂、溴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异烟肼、雄激素、锂剂、放线菌素D和苯妥英引起[1]。

其他文献
患者女,66岁,因全身丘疹、结节6年于2010年4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年前背部出现数个淡红色绿豆大丘疹、结节,质较硬,无明显自觉症状,以后皮损逐渐增多,肤色或淡褐色.2年前皮损出现轻度瘙痒,腰背部丘疹、结节增多,逐渐泛发至头皮、颈部、四肢等处,部分皮损融合,在多家医院诊治,外用糖皮质激素类、维A酸类药效果不明显.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未发现类似疾病,且无其他遗传病史。
期刊
患者女,16岁,因腹背部色素沉着伴角化1年,于2010年7月来本中心就诊.患者1年前腹背部出现褐色色素沉着伴表皮轻度角化,近2~3个月受累面积缓慢增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例.半年前曾在外院按鱼鳞病、黑棘皮病分别给予20%尿素乳膏、0.1%维A酸软膏外用治疗无效.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腹背部见融合的斑状或片状褐色色素沉着,成不规则网状排列,表面轻度角化,触之有粗糙感,似
期刊
患者女,36岁,因躯干、四肢红斑、鳞屑伴瘙痒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患者胸腹部、臀部可见边界不清的淡红斑,其上覆层状白色鳞屑。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真皮浅层单一核细胞灶状浸润,部分细胞有亲表皮性,亲表皮细胞有轻度异形,真皮中层胶原纤维束间可见单一核细胞呈间质性浸润和少许黏蛋白沉积。真皮浅中层散在浸润的单一核细胞均阳性表达T辅助细胞免疫表型。诊断:间质性蕈样肉芽肿。
期刊
目的 评估积雪苷治疗鱼尾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12周随机、双盲、赋形剂自身对照试验,通过第0、4、8、12周研究者盲法评价皱纹程度、受试者盲法自评、仪器测量3个方面评价试验用药侧与对照侧鱼尾纹的改善情况.结果 完成试验的35名受试者的双侧鱼尾纹程度根据研究者盲法评估,在使用第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皱纹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8、12周试验用药侧的皱纹程度的减轻优于对照侧,皱
期刊
例1,男,9岁,回族.颜面、耳廓反复起红斑8年.出生7个月双颧部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渐累及耳廓和前臂,双小腿皮肤出现轻度鱼鳞病样外观,5岁时口唇出现水疱、糜烂,皮损夏季日光强烈时出现并渐加重,冬季自行缓解或消失.例2,例1胞弟.男,3岁,回族.颜面部反复起红斑2年.1岁时双颧部开始出现红斑,渐扩延至颊部,伴轻微瘙痒和脱屑,期间,小腿皮肤干燥、脱屑,呈鱼鳞样改变;皮损每于夏季来临时出现,且渐加重
期刊
福建省第十一次皮肤科学术会议于2011年10月14—17日在福州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有155篇论文参加交流,其中专题讲座6篇,大会交流14篇,病例报告60篇,综述21篇,其他论文54篇。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共162名,其中特邀嘉宾31名,资助代表26名,普通代表105名。
期刊
患者男,19岁,耳后、面部红斑、结节6年.取皮屑10%KOH镜检,见有棕黄色分隔菌丝;沙堡弱培养基(SDA)培养出局限性、绒状、黑色菌落;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小培养,瓶梗生于菌丝顶端或侧生于菌丝上,领口结构清晰,顶端喇叭状,瓶孢子半内生呈圆形或椭圆形,由黏液包裹聚集于瓶梗顶端如花朵状.体外药敏实验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康唑耐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PAS染色及银染色均
例1女,2月龄,全身起角化性斑块近2个月。体检:眶周、口周、外阴、肛周可见片状境界较清楚角化性暗红色斑块,厚层鳞屑,局部见轻度浸渍,双足及双手掌可见黄色厚痂、皲裂。例2女,例1的母亲,24岁,口周、肛周角化性斑块,先天性普秃,双手足指(趾)残毁至指(趾)末端,残毁端见大量黄色肥厚性、角化性痂屑。例1臀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呈银屑病样增生,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周围可见不等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A
期刊
患者男,36岁,未婚.因皮肤结节、溃疡、伴发热、头痛20 d于2010年11月22日来我院就诊.20d前患者头面、躯干及四肢出现丘疹、脓疱及结节,结节迅速扩大破溃,并伴发热(最高达40.0℃)、头痛及全身不适.有同性恋史7年,有同性性乱史。
期刊
患儿女,3个月,因全身皮疹2月余,部分可自行消退就诊.患儿出生后半月,其家长无意间于颈部以及下肢发现数个1.0 cm×0.6 cm大小的结节,质硬,未曾诊治.此后陆续于全身各部位出现类似结节,未曾破溃、出血,小部分结节可自行缓慢变小,最终消退,始终未曾诊治.自患病以来,无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症状,无排尿困难.既往曾有新生儿黄疸,在当地行蓝光治疗,治愈出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