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论语》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访孔子故里,瞻仰东方圣城曲阜是我多年以来的最大愿望,对孔子生平事迹以及对鲁国故都的了解,我是从年少时学习《论语》开始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论语》中的名言佳句我是张口就来,早已烂熟于心了。十一黄金周假期,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东方圣城曲阜。
  那天来到孔庙南门,在位于神道东边的售票处正要买票,抬眼就看见售票厅的隔壁是“論语背诵厅”。据介绍,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论语》及儒学知识的广泛传播,曲阜市旅游局联合曲阜三孔旅游服务公司启动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在10分钟内完整背诵出《论语》30句的游客,将免费赠送价值150元的三孔联票一张。也就是说,背诵《论语》可以免费游三孔,竟有这等好事?我兴奋不已,这可难不倒我,我求学那阵儿,学过《论语》中的部分篇章,这些都是语文教材指定必须背诵的。此外,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学习国学传统文化,定期到户部山聆听儒学先生的国学讲座,经常研习本市华夏传统文化学校的教程,平时还经常教小朋友们背诵《弟子规》和《三字经》。有了这些国学基础,我自信满满,对背诵《论语》免费游三孔充满了无限期待。
  我来到背诵大厅,一位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我们即将要背诵的内容是以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论语译注》一书《论语》原文为依据。她告诉我:“你不用害怕,在我们这里背诵《论语》的,大人和小孩都有,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有学龄前儿童,只要完整背诵出30条就能免费游三孔了。你说来曲阜游什么?对,来曲阜就是文化旅游!背了论语,省钱游三孔,何乐而不为?”她怕我有疑虑,又鼓励我说,“像‘有教无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这些都是。”我点头称是,买了一本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然后坐到默诵处开始默诵,又在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上摘抄下来30多句《论语》中的名言,自认为有恃无恐了。
  不久,一位在我身边的小伙子主动与我搭讪,问我:“你准备得怎么样了?”我说:“正预习,还没把握呢!”他说:“我都准备好了。”听他泰然的语气,再看他淡定的神气,似乎胸有成竹了。他说:“咱俩我说一句你接一句,好不好?”我说:“好。”于是,他开始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就接:“德不孤,必有邻。”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他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又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接:“尽美矣,又尽善也。”谁知再往下说,我却不能继续接了,任凭小伙子如何鼓励我,我依然接不上来了。我的自信渐渐动摇,要知道我为此整整温习了两个小时啊。我呆呆地听着年轻人往下背,我却再也背不出一句。在这两个人的场合我尚且这般生疏,要是在众多的专家评委面前,我如此狼狈,岂不丢人?那一刻,我打了退堂鼓。
  一直以来,我对至圣先师孔子的膜拜从未中断;一直以来,我对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高山仰止;也一直对他创立的儒家学说的博大精深引以为傲。帝王之师的孔子以他丰富的儒家教义滋润着华夏几千年,儒家文化也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基石。而我,作为一个儒家学说的研习者,一个孔子的粉丝,竟然背不出完整的《论语》30句,不禁羞愧不已。我妄图背诵论语,以期达到免费畅游三孔的图谋在至大至诚的圣人面前被彻底粉碎了。我坦言,我非君子,如我这般小人物,在伟大的至圣先师面前,唯有在敬仰中不断地学习了!
其他文献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有过唯一的一次“压车”经历。此事虽已过去了几十年,但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远在辽宁省康平县的大表姐独自千里迢迢,来到了黑龙江省泰来县胜利公社查干大队李家屯,投奔到了我们家。姐姐来后不久,经人介绍与我们村的他(未来的姐夫)相识并相爱。1962年3月12日,姐姐和姐夫在李家屯举行了婚礼。按照当地的传统风俗,姑娘出嫁时必须由女方年龄最小的弟弟进行“压车”,以
期刊
富贵竹是一种浓郁、葱茏而又代表吉祥的绿色植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提高,它也更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富贵竹有花开富贵、竹报平安之意。  我喜欢富贵竹,因其寓意,更因其四季葱茏,不蔓不枝。  某天,遇上一个卖花姑娘,我便买了两束。回到家后把它们安插在清水瓶里。心想,这有着吉祥寓意的竹子定能给我的生活增添新的亮色。起初,它们很葱茏,长势喜人,油亮的叶子将房间点缀得清新可人。闲暇时,我喜欢将
期刊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每天清晨5点,天还没亮,小城还在睡梦之中。这时,小城东部的一扇窗亮了,祁矿山校长和他爱人去学校上早自习。看看熟睡的儿子,想着为了讲台下的留守儿童,自己的儿子却变成了留守儿童。他抚摸着儿子,眼睛有些湿润。开车到学校,他上到教学楼三楼,去看九年级孩子的早读情况。孩子们冲刺中考,校长既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关心他们的生活。  祁矿山校长自2000
期刊
张家畔村子不大,但张家畔人祖先的来头不小,都是东汉张道陵的子孙。张道陵是秦末汉初丞相张良的第八代世孙。张良是山西襄汾人,张良的先辈在战国七雄中的韩国数代为相,所以,襄汾有张相村,也有张良墓和张良庙。同时,还有张良辞官隐居的张良洞。十多年前,襄汾义士孔祥玉重修留侯祠(张良庙),我拜认祖先,立了一块碑,并带领道教经诗班去开光诵经。张良精通黄老之道,遂能应机权变,佐汉高祖定天下。  及至张道陵,已迁居江
期刊
刘家隔镇是汉川市东北边陲重镇,其历史文化悠久,西周郧国郧城所在地,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  明朝时期,刘家隔地处要冲,据明代《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宣德六年秋七月癸亥朔享太庙,甲子设汉阳府汉川县(今汉川市)刘家隔巡检司。由于此处人烟阜盛、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旅客纷纷在此打尖、落脚,而一些风雅人士则在停留之间题诗作词。其中,摘录了当时四位名士诗词。  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慶阳府安化县人,明代
期刊
小时候  总觉得他十分无趣  说的都多余  长大后  更懂得他沉默无语  说的每一句  他如明月  从来不曾走远  只在黑夜来临时  悄悄为你彻夜高悬  他如高山  从来巍峨伟岸  只在遇到绝境时  默默等你峰回路轉  他如清泉  从来清澈高远  只在水流湍急时  静静陪你 驶向彼岸
期刊
自从嫁给老公,我的胃便要适应一种清新寡淡的饮食模式。  小时候,我爷爷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厨师,我的胃早就被爷爷的厨艺定调了。用老公的话说,我是一个虽不会做饭,却十分挑剔饭菜质量的品菜师。但是,老公确实有一个拿手的绝活—做润饼。这个润饼是维系家庭笙磬同音、和睦相处的纽带,也是我们家幸福的原点和精神动力。  润饼,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卷饼,外面一块圆面皮裹进一些自己喜欢吃的蔬菜、肉类等食材。后来从书中得知
期刊
“花果泉”曾名“花鼓泉”“花古泉”,位于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花果泉村西北。  “花鼓泉”名起唐代。由于水击石峡中的石鼓咚咚作响,得名“花鼓泉”。相传,有个南方人在山中树林里睡觉,泉水冲石发出“咚咚咚”的鼓声,如同紧捶的战鼓。这声音影响了南方人的好梦,他一气之下,将石鼓打破,流出的泉水只有如弹琴的叮咚声……南方人打破石鼓后,不长时间就病死了。当时,村民们编了一段顺口溜:“南方先生宿山间,夜伴鼓声难入眠
期刊
时光的漏斗  封不住昨天的故事  让我挥之不去  噼里啪啦的回声  抚摸一股久违的暖  有一种天籁之音  是父亲算盘的响彻  看着抚摸着古物的算盘  回味像华美的樂章  奏一曲冬天的春之歌  满是皱纹的木珠  和父亲一样身躯通体透明  高低的数字凝视在瞳孔  吆喝 是清明的人生  思索进退的节奏教我端正方向  月光搅动的心海 涌动  心底升起 恰似父亲的嗓音  孩子切记 算盘不能打得太乱  拨好每
期刊
蒲苇深深 细叶长长  每逢夏至倍加思乡  道旁小溪 蒲棒粗壮  像火炬一般把黑夜点亮  将少年的心事在梦中回放  那一片片青翠亭立水中央  宛如美人眺望远方  似睡莲慈善 姿态安詳  那淡淡的蒲草清香  令人神清气爽  是谁在轻摇一把蒲扇  给婴儿驱蚊乘凉  阵阵柔风伴着母亲的体香  还有用那蒲绒缝制的香囊  女儿戴着幸福地走进了学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