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自”学习 助力学生自主锻炼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06079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学生的假期延长,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个学科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线上教学。但缺少面对面的师生互动和教师的监管,居家学习和锻炼更需要学生自我约束、主动探究。笔者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和疫情期间的教学实践,尝试采用“六自”学习的方式(图1),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六自”学习方式的实施思路
  “六自”学习方式围绕学生自主能动性展开,旨在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想象、创造的能力。“六自”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其中自选和自组是基础、自探和自测是核心、自创和自媒是发展。
  1.“自选” “自组”——唤醒思考力
  “自选”是指学生根据需要自发、自由、自主地选择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明确目标。“自组”是指以兴趣和需要为目标的组队原则,自发组成学习小组。每个组员根据自己锻炼的目标,思考和制订相应的锻炼计划,唤醒学生的思考力。
  2.“自探” “自创”——开启想象力
  “自探”是进行自我研究的过程,以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原则,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行动图示法、多技术运用等方法。“自创”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而提出的,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个性化地表现作品、智慧化地凸显创意。学生可以自创一些新颖、有趣、有效的器材和练习方法,开启想象力。
  3.“自测” “自媒”——激发表现力
  “自测”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测试、对比等方式,对自己的锻炼效果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身体状态等进行评估。“自媒”指学生自发地分享与传播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自主选择或开发展示和传播的路径,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能力。
  二、“六自”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
  1.内容自选:让居家锻炼目标明确
  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和班级钉钉群等网络平台,对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进行宣传和动员。推荐一些优秀的案例视频或图文,唤醒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以提高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五大身体素质为居家锻炼的目标,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重点锻炼哪项素质。
  2.团队自组:让居家锻炼更有氛围
  學生根据学校给出的居家锻炼五大素质,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某一素质提升作为锻炼任务。然后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同质分组,将选择同一内容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每个小组推荐1名组长。
  3.方法自探:让居家锻炼趣味十足
  方法的针对性、有效性、新颖性直接影响到锻炼的效果,学生需要首先了解五大身体素质的锻炼原理,再探索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推荐的视频资源里结合自身居家条件和运动能力探索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然后进行尝试性练习。这时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在小组群里交流探讨,也可以通过钉钉打卡的形式把自己练习的视频上传,让体育教师给出指导建议。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习和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时,学生对自己参与创编的方法参与度更高,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
  4.器材自创:让居家锻炼事半功倍
  居家锻炼场地和器材很难得到充分保障,这时就需要学生针对练习目标、内容进行场地的开发和器材创造。合适的辅助器材会给居家锻炼带来极大的帮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借用家里的椅子进行支撑练习、把家里5L的矿泉水桶灌满水进行提拉练习,发展上肢力量;利用家里的地砖缝隙作为绳梯,进行多种形式跑绳梯练习。
  5.强度自测:让居家锻炼科学合理
  运动量主要包括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体育课上教师曾带领学生一起运用秒表进行“靶心率”测量,学生均基本掌握了测试方法。居家锻炼时,学生可以运用该方法进行自我检测。一些学生有运动手环也可以利用进行运动量的监测。教师要求学生把运动时的平均心率、大运动量后的最大心率以及早晨起来的安静心率进行一周的记录,并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判断自己的心肺功能,培养科学锻炼的意识。
  6.成果自媒:让居家锻炼方法共享
  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学练,总结梳理出本小组的锻炼计划和具体方法并付诸实施。这时体育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展示分享。如,通过图文介绍、微视频等形式在班级群进行介绍交流。这样的过程既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检测与被检测的评价过程。
  随着各地陆续复课,学生终于可以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但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即便进行户外活动也最好保持安全距离。居家自主锻炼的“六自”学习方式此时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学校场地器材,创新自主锻炼方法。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评比活动,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同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2017年底印发,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就是新颁布的14门学科课程标准之一。从2003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到2017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什么要修订?主要有哪些修订?如何做好
田径是运动之母,队员在不同的年龄段接受不同程度要求的田径训练,让队员在运动中体验自己的身体状态,专注于自己的身体动作,对于队员的成长是有直接帮助的。  一、身体感知与观察力在田径运动中的重要性  田径运动训练主要依赖运动员通过日常基本身体动作以及专项技能训练,以促使身心变化,通过各种动作给予身体的感知,了解自己在动作过程中的肌肉用力部位、程度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状态,感知动作是否顺畅,能否集中注意
一、2019年第10期征稿主题  (收稿截止时间:2019年8月23日)  (一)为师之道  1.为扩大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效果,我们特别设立了“参与有乐”版块,给读者或未获奖的教师提供一个互动平台,既可以是对已发表的获奖案例评的“评头论足”,也可以是学习体会或自己参评“马失前蹄”的“惨痛教训”,文字量以1000~2200字为宜,欢迎关注案例研究的教师们踊跃投稿。  2.做一
为了激励学生们更加热爱体育练习,我给上课表现出色或者认真练习的学生发小星星贴画以示鼓励。  学生A个子不高,长相平凡,不调皮,学习成绩也一般。她坐在班级的第一排,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甚至不知道班上有这么个学生。  好几次,班上很多学生表现都很出色,也包括学生A。在发贴画的时候,我把5个名额都发给了那些平时顽皮但当堂课表现优秀的学生。直到有一天,一名女生跑过来跟我讲:“老师,为什么A没有小星星啊?
最喜欢当代学者余秋雨先生对为何读书给出的理由:摆脱平庸。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读),笔者将从中汲取“思想活水”和迸发的再思考(思)与教学实践(行)、提炼升华(写)有机结合。这不仅能有效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综合学识和素养的提升,而且还能为体育教师带来教育幸福。  一、站上讲臺:始于读书  刚参加工作时,笔者对教育充满憧憬,但仅凭一腔热情自信地“站上讲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一名刚“站上讲台”不
编者按: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幼儿的体能、技能、机能等是随着其年龄增长或通过其参与体育运动逐渐形成的,那么,如何帮助幼儿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升运动能力并培养其运动兴趣是幼儿体育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中国教育科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趣味性是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趣味性可以比喻为体育教学的“根”,有效性就可比喻为体育教学的“本”,趣味性这条“根”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将各个环节连在一起,最终是为实现有效性这个“本”而服务。为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提高趣味性的方法和策略。  一、根据学生年
一、教案背景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金华、台州、湖州、温州体育与健康教学研讨活动初中组篮球展示交流课《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方法1》。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领是“蹬地、转体、探肩、加速”,本课的重点是换手、转体;难点是探肩,变向突破。  为此,围绕课的重难点,巧妙借助体操垫的不同摆放,围绕着“人——球——垫”进行教学,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流程环环相扣,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练一练”,有效落实教学
“雪地走”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参赛者脚穿三寸高底的“寸子鞋”,身着旗袍,行进中双脚不得同时离地,快速向终点奔走。笔者通过制作简易“满族鞋”,将“雪地走”项目巧妙融合在游戏中,既能填补体育器材的短缺,又能丰富学校体育特色文化。  一、制作方法  (一)准备材料  结实的绳子、废弃条幅、绸带。圆木桩完全晒干后,切割成直径为0.12m、高为0.1m和0.5m的木桩各12对(图1)。  (二)制作方法  
有专家认为,痛经80%的原因都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乍一听很严重,毕竟子宫一旦生病了可能会影响生宝宝,再加上还有人说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可能发生癌变,这就更让人担心了。那么,你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吗?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特有的疾病。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疾病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通俗地说就是本来应该在女性子宫里的内膜不在子宫里,而是跑到了子宫以外的地方。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