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刘晓东:
须重视儿童教育学学科建设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刘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儿童教育改革的方向只能是现代化,而要做到中国儿童教育的现代化,理论工作必须先行,这其中,重视儿童教育学学科建设是当务之急。
刘晓东说,在我国的教育学学科分类中,没有儿童教育学这一学科,只有与学制体系中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基础教育相对应的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基础教育研究等学科划分。有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却没有儿童教育学,这为从事儿童教育研究的学术机构和学术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自然也影响了我国儿童教育学的学术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此种儿童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匮乏的现实,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有盲动的危险。
为推动我国的儿童教育研究,刘晓东认为,中国亟待建设现代化的儿童教育观念、政策和行动体系,这需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的合作与会通,需要大教育学科的配合,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联动和政策出新,等等。当然,当务之急是将儿童教育学增设为二级学科,国家有关学术规划组织应当大力支持儿童教育学研究,以使其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应有作用。
(《光明日报》2009.6.26 肖国忠/文)
山东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严禁幼儿园实施“小学化”教育,给学前儿童“减负”。
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幼儿园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儿童成长水平,促进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防止小学化倾向,避免重复教育。幼儿园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不得搬用小学教材,不得将奥数培训、珠脑心算、拼音、写字等作为教育内容,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和考试。要坚决纠正学前儿童拿笔写字过早、握笔姿势不准确、不注意用眼卫生等现象。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实验,必须是市级一类及以上幼儿园,必须有专科及以上毕业于英语专业的教师,并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从今年秋天开始,山东各种学前班(小学预科班)一律停止招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为学前儿童注册小学学籍,不得审批学前班。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要对辖区内幼儿园承担的科研课题实行申报、审查、登记、管理制度,避免一些机构或幼儿园借科研课题乱收费或者打着科研课题的名义进行违背教育规律活动的现象。
(《新华每日电讯》2009.7.21)
教育专家朱永新:
儿童精神贫瘠很严重
“预计今后十年内,我国的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经济收入将以7%~8%的速度增长。未来五到十年时间,将是国内特色幼儿教育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8月8日,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年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在京召开,论坛组委会透露了这组数据。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幼教事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管理松散,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对于充盈的物质来说,孩子们的精神贫瘠很严重。”全国人大常委、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论坛上表示,目前社会对儿童图书的价值和对孩子在幼儿阶段具有的创意、想象等多种能力认识不够。他认为,人早期的阅读和经验,将扎根在他们的心中,影响其成长,这是人生的其他任何阶段都无法取代的。童书中出现的动物、植物、人物形象和蕴含的尊重、友情、爱、美德等价值,只有在幼儿阶段播下种子,才能根深蒂固,并建立起他成年后的品格。
“我们学前教育的内容和规范,不符合学前教育的规律。”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茂认为,当前,家长扎堆给幼儿报各种兴趣班,是拔苗助长,对本来就已经非常激烈的竞争推波助澜。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背唐诗、学外语、练舞蹈、弹钢琴……增加了他们童年时代的学习压力。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或撒谎等严重的后果。而一旦成为习惯,会造成孩子将来难成大气候。
(《中国青年报》2009.8.11 张仙凤/文)
电影《小人国》的启示:
过分雕琢的教育不如不教育
纪录电影《小人国》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同道教授,蹲点北京郊区一所名为“巴学园”的幼儿园,历时3年拍摄出来的。影片记录了一群2~6岁孩子的真实生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却真实的儿童王国。
“当我们的父母不再自信,教育就有希望了。”张同道说,他在拍这部电影时发现,孩子们有自己的“小社会”,有自己的相处之道和游戏规则。他们的智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他看来,当下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当宠物来养;二是当新兵训练,严加看管。
“孩子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认错、改错中长大的。”“知心姐姐”卢勤对“巴学园”校车上“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一句话印象深刻,“父母应看到自己的孩子跟树叶一样独一无二,要发现孩子的特点是什么,潜能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什么样的早期教育才算得上是成功的?调查中,64.5%的人认为无论教给孩子什么,首先都要认识并尊重孩子的情感世界;61.4%的人认为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独特之处;44.6%的人认为应给孩子自由,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有36.3%的人认为要严格教育,不想太溺爱孩子;33.7%的人认为应该从小培养竞争意识,现代社会竞争太残酷;宁可让孩子小时候吃苦,也要让孩子尽早适应今后漫长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占17.0%。
“任何孩子都可能是一出精彩的戏,但成人没有给他们创造展示的环境,所以儿童的世界被湮没了。”儿童发展心理学专家王文忠说。
中国教育电视台影视中心执行主任吴晓梅认为,最好的幼儿教育是回归自然,让孩子像草一样在阳光下自然成长。“这样特别美,但这个美不是加工出来的,是纯朴的。”她认为,过分雕琢的教育还不如不教育。
“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普及的、低成本的教育,不是用昂贵的设施和理念堆积起来的贵族教育。”卢勤说,现在的幼儿教育变成了特长教育,家长管得太多,“我听过一个故事,中国妈妈和外国妈妈都陪自己的孩子在沙滩上玩沙土。孩子由于手小,半天也没挖多少沙子。中国妈妈说‘我帮你’,外国家长却一直等孩子挖了两个半小时。孩子的问题应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解决了,这就是成长”。
(《中国青年报》2009.7.23)
日本教师的“研究课”
在日本,“研究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日本的研究课跟中国的“公开课”“教研课”有些类似,每个教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与同事合作准备一堂尽可能好的课,以展示实现某个目标(比如让学生成为积极的问题解决者,或让学生相互学习)的教学策略。授课时,有其他教师观摩,整个授课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比如录音、录像、文字记录,以及对某个要点的观察记录(如,有多少学生主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等。授课完毕之后,观课教师(有时是校外教师)对这节课的优缺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或改进意见。有时候,会让另一位教师过几天后再上这节课,然后观摩和讨论。
研究课上什么以及什么时候上,由教师本人决定。人数较多的研究团队通常会细分为每组4~5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公开课,但各个小组的教研目标是相同的,所有小组的教师都要观摩研究课并参加讨论。一次研究课的教研活动,通常一共会花上10~15小时,前后延续3~4周。学校的放学时间通常是在下午2∶40到3∶45之间,教师的下班时间要在5点之后,学生放学后至教师下班前的这段时间,是教师专门用于合作备课的时间。研究课给教师提供了精炼课堂教学、收集课堂反馈信息、征求其他同事意见、反思自身教学实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的机会,同时营造了一种相互合作、不断提高的氛围。
(《中国教师报》2009.4.8)
国外幼儿园的性别教育
美国:幼儿园第一课是分辨厕所 美国所有幼儿托管机构里,厕所是分男女的。幼儿园的第一课便是认识厕所。在一个扎着小辫子女孩坐厕姿势图案和一个男孩坐厕姿势图案的标志下,幼儿分门进出。厕所里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设计,只不过是小尺寸的而已。不仅如此,有的女厕所的墙、瓷砖还用粉红色,男厕所则用浅灰色。但孩子是好奇的,如男孩跑到女厕所探个究竟,老师一般不批评,只是问他们看清了有什么不一样。
日本:利用游泳课教育性别 在日本,幼儿园通常要开设游泳课,男孩女孩都在一起,老师们会在此时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通常会问:“男孩与女孩什么地方不一样?”孩子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的,“尿尿的地方不一样”,“男的有小鸡鸡,女的没有”。老师会抓住这些时机,让孩子适当地理解男女性别的不同,学会尊重对方的身体。这对孩子健康性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
(《羊城晚报》2009.7.14 素 人/文)
须重视儿童教育学学科建设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刘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儿童教育改革的方向只能是现代化,而要做到中国儿童教育的现代化,理论工作必须先行,这其中,重视儿童教育学学科建设是当务之急。
刘晓东说,在我国的教育学学科分类中,没有儿童教育学这一学科,只有与学制体系中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基础教育相对应的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基础教育研究等学科划分。有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却没有儿童教育学,这为从事儿童教育研究的学术机构和学术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自然也影响了我国儿童教育学的学术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此种儿童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匮乏的现实,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有盲动的危险。
为推动我国的儿童教育研究,刘晓东认为,中国亟待建设现代化的儿童教育观念、政策和行动体系,这需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的合作与会通,需要大教育学科的配合,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联动和政策出新,等等。当然,当务之急是将儿童教育学增设为二级学科,国家有关学术规划组织应当大力支持儿童教育学研究,以使其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应有作用。
(《光明日报》2009.6.26 肖国忠/文)
山东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严禁幼儿园实施“小学化”教育,给学前儿童“减负”。
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幼儿园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儿童成长水平,促进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防止小学化倾向,避免重复教育。幼儿园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不得搬用小学教材,不得将奥数培训、珠脑心算、拼音、写字等作为教育内容,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和考试。要坚决纠正学前儿童拿笔写字过早、握笔姿势不准确、不注意用眼卫生等现象。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实验,必须是市级一类及以上幼儿园,必须有专科及以上毕业于英语专业的教师,并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从今年秋天开始,山东各种学前班(小学预科班)一律停止招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为学前儿童注册小学学籍,不得审批学前班。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要对辖区内幼儿园承担的科研课题实行申报、审查、登记、管理制度,避免一些机构或幼儿园借科研课题乱收费或者打着科研课题的名义进行违背教育规律活动的现象。
(《新华每日电讯》2009.7.21)
教育专家朱永新:
儿童精神贫瘠很严重
“预计今后十年内,我国的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经济收入将以7%~8%的速度增长。未来五到十年时间,将是国内特色幼儿教育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8月8日,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年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在京召开,论坛组委会透露了这组数据。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幼教事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管理松散,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对于充盈的物质来说,孩子们的精神贫瘠很严重。”全国人大常委、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论坛上表示,目前社会对儿童图书的价值和对孩子在幼儿阶段具有的创意、想象等多种能力认识不够。他认为,人早期的阅读和经验,将扎根在他们的心中,影响其成长,这是人生的其他任何阶段都无法取代的。童书中出现的动物、植物、人物形象和蕴含的尊重、友情、爱、美德等价值,只有在幼儿阶段播下种子,才能根深蒂固,并建立起他成年后的品格。
“我们学前教育的内容和规范,不符合学前教育的规律。”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茂认为,当前,家长扎堆给幼儿报各种兴趣班,是拔苗助长,对本来就已经非常激烈的竞争推波助澜。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背唐诗、学外语、练舞蹈、弹钢琴……增加了他们童年时代的学习压力。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或撒谎等严重的后果。而一旦成为习惯,会造成孩子将来难成大气候。
(《中国青年报》2009.8.11 张仙凤/文)
电影《小人国》的启示:
过分雕琢的教育不如不教育
纪录电影《小人国》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同道教授,蹲点北京郊区一所名为“巴学园”的幼儿园,历时3年拍摄出来的。影片记录了一群2~6岁孩子的真实生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却真实的儿童王国。
“当我们的父母不再自信,教育就有希望了。”张同道说,他在拍这部电影时发现,孩子们有自己的“小社会”,有自己的相处之道和游戏规则。他们的智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他看来,当下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当宠物来养;二是当新兵训练,严加看管。
“孩子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认错、改错中长大的。”“知心姐姐”卢勤对“巴学园”校车上“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一句话印象深刻,“父母应看到自己的孩子跟树叶一样独一无二,要发现孩子的特点是什么,潜能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什么样的早期教育才算得上是成功的?调查中,64.5%的人认为无论教给孩子什么,首先都要认识并尊重孩子的情感世界;61.4%的人认为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独特之处;44.6%的人认为应给孩子自由,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有36.3%的人认为要严格教育,不想太溺爱孩子;33.7%的人认为应该从小培养竞争意识,现代社会竞争太残酷;宁可让孩子小时候吃苦,也要让孩子尽早适应今后漫长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占17.0%。
“任何孩子都可能是一出精彩的戏,但成人没有给他们创造展示的环境,所以儿童的世界被湮没了。”儿童发展心理学专家王文忠说。
中国教育电视台影视中心执行主任吴晓梅认为,最好的幼儿教育是回归自然,让孩子像草一样在阳光下自然成长。“这样特别美,但这个美不是加工出来的,是纯朴的。”她认为,过分雕琢的教育还不如不教育。
“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普及的、低成本的教育,不是用昂贵的设施和理念堆积起来的贵族教育。”卢勤说,现在的幼儿教育变成了特长教育,家长管得太多,“我听过一个故事,中国妈妈和外国妈妈都陪自己的孩子在沙滩上玩沙土。孩子由于手小,半天也没挖多少沙子。中国妈妈说‘我帮你’,外国家长却一直等孩子挖了两个半小时。孩子的问题应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解决了,这就是成长”。
(《中国青年报》2009.7.23)
日本教师的“研究课”
在日本,“研究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日本的研究课跟中国的“公开课”“教研课”有些类似,每个教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与同事合作准备一堂尽可能好的课,以展示实现某个目标(比如让学生成为积极的问题解决者,或让学生相互学习)的教学策略。授课时,有其他教师观摩,整个授课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比如录音、录像、文字记录,以及对某个要点的观察记录(如,有多少学生主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等。授课完毕之后,观课教师(有时是校外教师)对这节课的优缺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或改进意见。有时候,会让另一位教师过几天后再上这节课,然后观摩和讨论。
研究课上什么以及什么时候上,由教师本人决定。人数较多的研究团队通常会细分为每组4~5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公开课,但各个小组的教研目标是相同的,所有小组的教师都要观摩研究课并参加讨论。一次研究课的教研活动,通常一共会花上10~15小时,前后延续3~4周。学校的放学时间通常是在下午2∶40到3∶45之间,教师的下班时间要在5点之后,学生放学后至教师下班前的这段时间,是教师专门用于合作备课的时间。研究课给教师提供了精炼课堂教学、收集课堂反馈信息、征求其他同事意见、反思自身教学实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的机会,同时营造了一种相互合作、不断提高的氛围。
(《中国教师报》2009.4.8)
国外幼儿园的性别教育
美国:幼儿园第一课是分辨厕所 美国所有幼儿托管机构里,厕所是分男女的。幼儿园的第一课便是认识厕所。在一个扎着小辫子女孩坐厕姿势图案和一个男孩坐厕姿势图案的标志下,幼儿分门进出。厕所里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设计,只不过是小尺寸的而已。不仅如此,有的女厕所的墙、瓷砖还用粉红色,男厕所则用浅灰色。但孩子是好奇的,如男孩跑到女厕所探个究竟,老师一般不批评,只是问他们看清了有什么不一样。
日本:利用游泳课教育性别 在日本,幼儿园通常要开设游泳课,男孩女孩都在一起,老师们会在此时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通常会问:“男孩与女孩什么地方不一样?”孩子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的,“尿尿的地方不一样”,“男的有小鸡鸡,女的没有”。老师会抓住这些时机,让孩子适当地理解男女性别的不同,学会尊重对方的身体。这对孩子健康性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
(《羊城晚报》2009.7.14 素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