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言语 敦睦天下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北京语言大学的核心地位不言而喻、毋庸置疑,既是该领域“始拓者”,又是整个历史“见证人”,还是发展“风向标”。进入新世纪,这所高校的官方简介曾有几次更新,但核心信息没有太多变化。比如:“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在甩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办于1962年。1964年6月定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74年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1996年6月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校名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北京语言大学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
  曾有一位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北京语言大学、后来曾任该校副校长的著名学者,说过这样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在高校,特别是在中国高校,“一把手”常常能够决定一所高校的命运。伴随21世纪到来而到北京语言大学履职的“一把手”中,有一位女性,在今天仍非常值得一提。她就是这期“汉风人物”的主人——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王路江教授。回望过去,北京语言大学在这位“一把手”的手中运命如何,在全球国际中文教育和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正是我们有意在本期“汉风人物”中记录王路江女士的初衷。而“汉风人物”把目光主要瞄向过去,则因为是非功过还需后人评。

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


  1985年,时任法国驻华大使的马乐先生代表密特朗总统授予北京语言大学一级教授盛成先生法国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25年之后,时任法国驻华大使的苏和先生将一枚代表法国政府国家级最高荣誉的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别在了北京语言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王路江教授的胸前。两枚勋章,授予了不同时代的两位北语人,彰顯的是同一种精神: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2011年的金秋时节,新任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履新不久即主动与王路江主任商议,将象征中法关系和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中国法语年”开幕式确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与法国国务部长兼外交与欧洲事务部长阿兰·朱佩出席活动并致辞。这既是个人的荣誉,北京语言大学的骄傲,也是国家间人文交流友好往来的见证。
  在二十世纪初叶苦苦思索和寻求救国之路的书生学子、仁人志士当中,盛成先生在黄兴夫妇资助下与小平同志同船踏上赴法勤工俭学之路。他是甩恩来的挚友,法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也是毕加索、海明威的好朋友。他用法文写作的《我的母亲》由法国文豪瓦雷里作序,蜚声世界文坛,也赢得了国人的赞誉,被北语师生誉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第一人……
  世纪之交,教育部任命王路江为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兼任校务委员会主任。踏着先辈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足迹,王路江女士带领北语师生翻开了北京语言大学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国文化传播的新篇章。其后的十年间,王路江女士先后出访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数十个国家,穿梭往来于不同的大学之间,为寻求校际间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奔波劳顿,不辞辛苦。为了使自己的每次出访都有较高效率且符合国家有关外事规定,她每次出访都安排最紧凑的时间、最经济的路线,争取尽量多到几个地方,因此有时在一天内就要跨越东西、南北半球来完成工作任务,即使有时能在某个国家待上两到三天,也需要“转场”多处,常常得不到休息、吃不上饭。尽管如此,王路江女士在每次与外方会谈时都能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地给席间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的高雅风采、大度谈吐常常令外方折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称她为“众里难寻、令人钦佩的文化使者”。当问及王路江女士为何在如此紧张、辛苦和劳顿的旅行之后还能保持旺盛精力时,她回答说,她的每次出访都肩负着北京语言大学广大师生的重托,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让她忘我劳作,倾力投入,每每想到要与外方对等负责人谈合作、签协议,她都有一种由衷的兴奋和油然而生的力量,有使不完的劲头。她说,她要接过前辈汉语推广者、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点燃的火炬,让它在全世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北京语言大学是法语联盟的合作方,王路江女士是当时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北京法语培训中心的理事会主席,在她的主持下,双方建立起相互间信任并获得巨大成功,为中外文化交流界所广泛认可和称道。法国驻华大使苏和代表政府赞誉她说:王路江女士从担任北京法语培训中心理事会主席以来,在法律、教学等多方面为北京法语培训中心的良好运行提供了保障。王路江女士有决心、有魄力,勇于开拓,一直以来,她对北京法语培训中心的各项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她鼓励培训中心不断壮大,两年内建立了三处教学基地。王路江女士致力于推进法语联盟在中国的发展,她领导的北京法语培训中心成为当时法语联盟中国区的合作典范,为中法两国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仅是法国,王路江女士还曾担任北京语言大学与国外合作创办的多家孔子学院的中方理事长,而且事必躬亲,被外方誉为“名副其实的理事长”。为此,日本7所外国语大学中学生人数最多、办学规模最大的关西外国语大学授予其名誉博士,以表达对其卓越贡献的肯定,彰显其推动中日文化、教育交流的业绩。这是关西外大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获此殊荣。在北京语言大学,王路江女士当年还分管港澳台事务,担任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管委会主席,为此她同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2009年5月在澳门召开的“中国和平发展:机遇与挑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何厚铧先生赞誉她说:王路江女士领导的北京语言大学为澳门特区政府培训了700多名政府公务员,并先后派遣了20余名教师赴澳门从事普通话教学,为普通话在澳门地区的推广做了大量工作,对澳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可谓功德无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中国人古老而又朴实的谚语,在这里又一次应验。在王路江女士的努力下,北京语言大学先后与80多所国外、境外世界著名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当时即在美国、英国、法国、古巴、墨西哥、韩国、日本等国建立孔子学院16所,居全国高校之首。在她的推动下,中外双方齐心合力、精诚合作,为孔子学院探索出了一条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独特的办学道路,而且各地孔子学院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日益加强,通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带动着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使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锦上添花,日益走向和谐与美好!

汉语国际教育航空母舰的舵手


  北京语言大学有很多美誉。比如,“小联合国”,“对外汉语教学核心基地”,“汉语国际教育航空母舰”,等等。
  “航空母舰”的说法,来自其半个多世纪始终以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为己任,始终把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中心任务。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北京语言学院主要接收国家通过外交渠道招收的“公费生”,当时的北语在全国几乎处于留学生招生、培养与管理的全程“垄断”地位。二十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扩大,对来华留学生的接收和培养逐步由国家计划任务型转向国家任务和市场自由选择相结合,国家开始招收自费留学生,而且有资格招收留学生的学校由开始的几所试点高校扩大到全国各类高校,形成许多对外汉语教学的“旗舰学院”,而且市场上各种社会力量所办的汉语学校、汉语中心也乘势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参与到汉语教学的热潮之中。到二十世纪末,留学生市场一时间“群雄四起”“逐鹿中原,不辨雌雄”。北京语言大学这艘汉语国际教育的“航空母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样一所高校必然受到外部环境很大影响,就如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受新冠疫情重创最深一样,当年亚洲金融风暴的突然到来,也使得来华留学生人数锐减,占自费生份额较大的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留学生纷纷回国……北语人开始为这艘“航空母舰”担忧,同时期盼着它能在汹涌风浪中搏击激流,勇往直前,去迎接风雨之后的彩虹……
  1999年,教育部对王路江女士的任命书下达到北京语言大学(时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时,与其说北语师生在那时就看到了希望,不如说大家当时更多的是观望和迟疑的态度,人们不免心生疑虑:在这样一个面临重新确立航向的关键时刻,一位女领导能否指挥和驾驭这艘“航空母舰”迎接风雨挑战?一个学工科的“外行”能否领导内行?如何使北京语言大学实现艰难转型?这样的疑虑和看法有其必然的逻辑,毕竟,在北京语言大学的历史上,她是第一位女性“一把手”。
  期望,希望,观望,在人们各种各样议论和想法当中,王路江于1999年9月1日悄然赴任。她马上就全身心投入工作,通过认真调研,通过听取、采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通过与同时期新任的校长曲德林教授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进行了一项又一项大胆而深得人心的改革。学校提出要在“十五”期间全面打破过去单科发展、单脚走路的状况,在保持原有对外汉语教学优势和特色的前提下,突出学科建设的重要地位,大胆创新,积极开拓,建立围绕汉语国际教育的辅助学科,全面面向留学生市场,保证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航空母舰”的地位不可动摇。随后,王路江女士又亲自创意提出“建设国际型高水平学校,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口号,确立教学、科研并重的發展理念,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建立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实现了重大飞跃和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取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顺利完成了建设国际高水平大学的战略转型,跻身于同类高校前列。“十一五”期间,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大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大繁荣和“走出去”战略,“汉语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全世界涌起。在此形势下,王路江女士带领全校上下积极谋划,把握航向,坚持把特色型大学建设与国家民族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与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北京语言大学打造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让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而且坚持突出特色与规范办学的实践统一,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提出“创新办学理念,强化办学特色,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水平”的实践载体,实现了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工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目标。不仅带领学校一举获得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而且按照中央和国务院指示精神,为在学校所关涉的学科领域实现人才培养向专业学位的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还涌现了一大批语言学、文学、国际政治、语言信息处理等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形成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学科,让北京语言大学这艘重量级“航空母舰”开足马力、乘风破浪朝着国际型高水平大学奋勇前进。在申报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时,北京语言大学创全国先例,打破以往按语种分二级学科的惯例,重新整合语言和文学类别,精心设计出包括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跨文化研究、翻译学等在内的6个二级学科(语言文学各3个),一举申报成功。后来,国家调整外文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名称时,认可并采用了其中5个。
  当年,在北语人沉浸在“十一五”期间所获得的各项成果的喜悦中时,王路江女士已考虑和部署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她说,成绩只代表过去,北语要想保证“航空母舰”的位置必须未雨绸缪。她敏锐地发现,尽管外国语言文学也取得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好成绩,但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取得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北语“两翼”之一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并未得到科学和平衡发展。就此,作为北语领路人的王路江深感忧虑,她多次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制定推进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和谐、平衡发展,让“两翼”都要硬,都要飞得高飞得远的策略,为北语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
  十余年间,单单是围绕汉语国际教育战略和北京语言大学科学发展这样的主题,王路江女士就先后在各种重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50余篇,这些文章将作为一笔国际中文教育的宝贵财富载入史册。
  王路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驾驭全局的才干,她对事业竭尽全力的热情,和对他人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北语师生的尊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多年的老教授钟棂先生当年曾评价说,北京语言大学在王路江的带领下实现了从单一的汉语培训到汉语教学整体学科全面建设的战略转型,这是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北京语言大学成立之初就来校任教的著名语言学家方立教授,当年也曾说,王路江是他见到的最务实的书记,在她的带领下,北语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中文和外文的“两翼”齐飞。
其他文献
张暄蜂蜜水  姑姑嫁到了城里,但并不影响她继续做一个穷人。小时候,我们所有小孩子都想当然地认为城里人比农村人富,甚至许多大人也这么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总能带来一些我们没见过的东西,比如姑姑回家省亲,给奶奶带回来一瓶蜂蜜。有一次,她给奶奶冲蜂蜜水的时候,我恰巧也在。奶奶让她也给我冲一碗。姑姑把蜂蜜水冲好,并没有立即端给我喝,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 :“你妈妈背后说过奶奶的坏话没?”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我说:
期刊
刘香河  小时候,外婆告诉过我,地上有多少人,天上就有多少颗星。地上的人去世了,就会跑到天上去,他的亲人、友人、后人,就能在地上看到那颗新出现在天上的星。若干年后,外婆在我还外出求学时意外去世,我便不自觉地举头望天,在天空中寻找疼我爱我的外婆。我从未对任何人言及,天空中有我自认的一颗星,那是我亲爱的外婆。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自然知道外婆的“童话”寄托的只是一种美好愿望,但在我的潜意识里,仍然
期刊
程华  到哪里去找一个金字一个甜字  也配叫成果?也配叫收获?人世间  尚有一种酸死人迷死人的滋味  叫寂寞  ——傅天琳《柠檬黄了》 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千古幽叹。初识之美往往经不起岁月洗涤,到头来不免落个失望怨怼,空余黯淡惆怅。尘事经年,多不鲜见。而我与柠檬初识,倒从满腹怨嗔开始。  读小学时,家住郊外厂区。清晨,红砖宿舍楼在车间巨型汽锤的铿锵撞击声与附近五星生产队“社员广播”的喧嚣中醒来,
期刊
一  父亲今年九十了,耳不聋,眼不花,精气神十足,广场溜达时,偶尔还会跟着秧歌队扭几圈大秧歌,聚会时经不住众人起哄,就亮开嗓子唱一段陕北民歌。  但爷爷还不到三十岁时就病故了,所以我觉得,寿命与基因关系不大。  爷爷死时,父亲只有十二岁,下面还有三个妹妹,最大的七岁,最小的一岁。奶奶虽年轻,但长着“三寸金莲”的小脚,无法下地干活,也算不上利索女人,父亲一下子就担起了养活全家的责任。当时村里已搞过土
期刊
运河在江淮段另有别称,一部分人称“里运河”或“里河”,又有人称“上河”,后辈才开始认真地唤作运河,之前的名字就慢慢地生疏了,然而每每听人提及上河,依旧有壮阔豪迈的气概。乳名,甚至是诨名,到底如从娘胎里带来的肤色一样,是执拗到顽固的一种存在。  上河横贯南北,从始至终经过汪曾祺笔下的高邮小城——这自然也是从古至今的事情。上河两岸是城里乡下生生不息的日子。西堤连接的是“三十六湖秋水阔”的高邮湖以及湖西
期刊
胡松涛  神州疆索,炮火连天,弹痕遍地,一寸山河一寸血。  侵略者的铁蹄踏破中华国运,却挡不住春风应律,鼓荡起春花春草由南中国向浩瀚北国的铺张跟蔓延。  这是1945年的春天。中国的春天生长在战斗里。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已经进行到第14个年头,对日寇的大反攻指日可待。在这个关键性的历史时刻,同宗同祖的中国人同时召开两个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会。  陪都重庆,5月5日—5月21日,执政的国民党
期刊
陈怡伶  崇宁元年,宜兴县周铁镇唐门村。村子西滨烟波浩渺的太湖,东临绵延竞秀的竺山,渔家女李氏就出生在这个山娇水媚的村子。传闻她出生时,霞光漫天,百鸟鸣啾,因此被取名为喜娃,后人又称其为李娃。鸟逐金针添春羽 放箸未觉一盘空  李娃善女工、精厨艺,加之容貌不俗,提亲的媒婆络绎不绝,踩断门槛,而她终日沉于穿花纳锦之中,方圆百里内竟没看上一个小伙子。其父素来宽厚,总说嫁汉嫁汉,宁缺毋滥。因着这份纵容,李
期刊
张同武  耀县,今为铜川耀州区。  耀州有个地域代表性小吃——咸汤面,依当地口音,一定要读作han汤面。  这个耀州当地人一天不吃心发慌的小吃,出了耀州就难觅踪迹。外地人到了耀州,听了名字就心中婉拒,看到实物也提不起太大兴趣来。  为什么呢?  窃以为首先出在名字上,咸!在讲求饮食健康的当下,在许多人有“三高”的亚健康状态下,饮食追求清淡、少盐,咱这一个突出的“咸”字,可不就吓退了一大拨人?再说,
期刊
汪曾祺曾在《生活,是很好玩的》一书中写道:“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生活中若是也能和汪老先生般发自内心地爱着一件事,多有趣。  墨水暗香缭绕,与柔和的光线交织,缓缓抬眸,桌前白净的墙上,挂着儿時爷爷送我的毛笔作品,刚劲潇洒,却又让我感到细腻亲切。多年未见,那熟悉的皱
期刊
一  我从未想过自己竟然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整整生活三年,也未想过“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会变成一个“今来为君做羹汤”的“灶下婢”,更未想过几乎无法把自己照顾周全的我突然做了母亲,没有家里长辈的协助,不可思议地和先生两人摸索着养育一个幼小脆弱的生命,日日夜夜为其劳累辛苦、牵肠挂肚。那真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如今虽已回来四年有余,然而午夜梦回之时,我仍恍惚觉得自己依然身在汉堡,身在易北河畔。  依稀记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