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7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体验、探究学习、抛题纠错、反思、方法、分寸、火候。
  【中图分类号】G623.5
  摘要:
  教师要“精要地讲”。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就要以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内容”。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该怎样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更不是要重走繁琐讲解的老路,而是要继承数学教学一些本质的东西,摒去形式主义的做法。作为教师应该根据数学教学规律与学习内容,学情实际,设计“讲点”。
  在感受新课程理念给数学教学带来深刻变化和旺盛活力的同时,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多讲。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到底讲不讲?究竟应该怎样讲?我们教育的先行者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并不是不能讲、不要讲,而是要“精要地讲”。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要的讲授和适当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而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就要以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内容”。
  一、讲在学生“体验”不到位时。
  个别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学生经验的主动构建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互动得到其相应的发展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根本宗旨,我们采取的一切方法都是为这个宗旨服务的。
  案例一:“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便运算”的教学片断。
  师:请每个同学先动脑筋想一想、猜一猜、算一算,“25×16”的积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看谁的方法多。在学生组内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说一说?
  生1:我先把16拆成2×8,先算25×2=50,再算50×8=400。所以25×16=400。
  生2:我先把16拆成4×4,先算25×4=100,再算100×4=400,所以25×16=400。
  生3:我先把16拆成8×2,先算25×8=200,再算200×2=400,所以25×16=400。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还有不同意见吗?”“真行”等课堂语言组织交流。用“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能说说具体过程吗?”整个交流过程学生个个非常投入,最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大家就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进行简便计算。
  上述案例中,老师没有对这几种方法进行重点指导或引导孩子自己体验,掌握一种比较简便、合理的方法。教学中强调学生的活动,这是对的,但由此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只练不讲,那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老师没有精要的讲授和点拨,学生的思维不能深入。有的学生对计算“125×32、125×24”自始至终还没体验到“125×8×4、125×8×3”是最简便的方法。因此,精要的讲授、适当的点拨是必要的。
  二、讲在学生“探究”不出时。
  在大力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今天,有部分教师追求形式,把所有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主题都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我认为探究学习是我们提倡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案例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片断。
  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
  师:计量长度要用什么单位?
  生:要用长度单位。
  师:计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教师板书)
  师:谁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
  教室里无一生举手,教师见状,马上发出指令: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认真讨论,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但讨论依然没有结果,没有学生能肯定。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也许,这也是教师的预料之中,只见老师又一次发出了指令。
  师: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呢?它就在你们的桌上的纸袋里!请你把它找出来。
  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学生迅速打开纸袋。但令老师意想不到的是,这时学生举起的都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原来,在纸袋里老师放了两个正方形纸片。一个1平方厘米,另一个1平方分米。当学生打开纸袋,首先看到的是那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而那个小小的1平方厘米的大部分学生没去关注它!
  老师站在讲台上真是哭笑不得,无奈之下,只得自己告诉学生:那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它的面积才是1平方厘米……
  这时,老师把结果刚告诉学生,未等教学平方分米、平方米,下课的铃声已经无情地响起。
  所有的知识都要学生自己去发现,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也是当前不少教师秉承的教学理念。上述教学中,面对“1平方厘米有多大”这个问题,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但实践中,没有学生能够正确回答“1平方厘米有多大”,学生讨论无济于事。盲目组织探究活动只能让学生大兜圈子,费时费力,教学效果差。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讲在“抛题纠错”反思时。
  在教学中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进行反思,这样既巩固知识中的易错点、盲点,又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教师安排了作业分析环节。
  案例三:《有余数的除法》作业分析教学片断。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这是几位同学所完成的作业。
  (呈现)38÷6=5……859÷7=8……10
  师:你们认为这样做正确吗?
  生1:我计算后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我用验算的方法6×5+8=38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
  生2:我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38÷6最大可以商6余2;59÷7最大可以商8余3
  生3:我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如果这样做就违反了“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师:生1,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师:通过以上错题的纠正,你们进一步掌握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齐读“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我的思考:
  1、要善于将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可以分成典型错例与个例两类。对于个例一般选择个别辅导的方式较妥,而对于典型错例则选择全班学生共同分析较适当。
  2、要善于引导全班学生进行错例分析。在分析时,可以先让产生这类错误的学生讲讲想法,而后引领全班学生探讨:这题错在哪里?你觉得他为什么犯这样的错误?最后,让产生这类错误的学生讲讲现在的想法。通过对典型错例的分析与反思,不仅能使产生这类错误的学生纠正错误,而且能使其他学生进一步提升认识。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该怎样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更不是要重走繁琐讲解的老路,而是要继承数学教学一些本质的东西,摒去形式主义的做法。作为教师应该根据数学教学规律与学习内容,学情实际,设计“讲点”。不能不管学生会不会就满堂讲,要讲究讲的方法、分寸、火候,讲究策略,严防“过”与“不及。”
  
  
其他文献
无刷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性能,但其控制相对复杂,该文介绍了无刷直流电动机与单片机的接口和控制技术,并提供了一个廉价的、高集成的、灵活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案。
甲苯等为带水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丙烯酸与十八醇进行酯化反应,用阿贝折射仪测定丙烯酸和水混合液中的水量,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在122±1℃下酯化反应动力学
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和锁相技术相结合,使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稳速精度小于千分之一。从而保证了星上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进行大气臭氧总量全球分布探测的散射、辐射信号与
无刷直流电动机伺服系统在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制高性能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是该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论述了无刷直流时机系统的特点、原理构成及若干设
本文介绍我所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无刷直流电动机--测速机组的结构、原理及提高速度稳定性的措施,并给出了电机的测试结果.
该文介绍了一个正在研制的基于DSP控制的双余度机电作动器系统。 该系统采用双绕组的永磁直流无刷电机作为执行元件,设计两套相互独立的功率电路实现双余度控制。应用该DSP实
介绍了一种无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和低速运行新的控制方法,能有效克服通常的无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在起动和低速运行时,由于反电势过小而带来的运行困难。
提出一种全数字式的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单片机及接口实现,采用神经元PID控制器实时调整PID参数,由于其硬件结构简单,控制算法时间短,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