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与共享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rcji54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来图书馆是一个创客空间。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与共享,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与共享模式已被打破,网络信息资源成为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之重。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馆藏文献;文献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资源,即资财的来源,主要是指自然资源,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文献是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的存贮和传递,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图书文献资料则是人类历史活动的记载,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智力资源的具体体现。现代文献信息资源是文献信息机构服务于社会的物质基础,文献是社会宝贵的智力资源,图书馆藏书是社会文献资源的重要部分。文献资源建设就是依据图书馆情报机构的服务任务与服务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的文献情报需求,是将分散无序的文献,组织或有序的整体系统。网络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程度的具体体现,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一、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
  文献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将信息知识内容,以一定形式的符号,记载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制作,最后以一定形式呈现出来的物质实体。我们必须重视对文献资源的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时间性比较强的活动,它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对于文献资源建设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是文献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高效优化的文献资源体系,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知识情报需求。
  信息互联网的建设,为图书馆文献资源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基础上,拓展了网络环境下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建立相应的协作组织,以推进各地区文献的优化配置,实现信息资源共建,提高高等教育和科研文献保障水平,适应文献类型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通过规划、补充、登记、组织、协调,建立检索网络,吸收国内外有关藏书概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界定文献资源建设,运用系统方法考察,将其视为由诸多环节组成的整体过程,研究整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有序联系,以及文献资源建设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探索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律。
  二、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
  网络信息资源与图书馆馆藏资源,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无论从它的发展进度和发展规模来看,作为记录和传播科学知识的文献,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在图书馆网络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图书馆员进行计算机等的应用技术多方面的培训尤为重要,扩大互借范围、提高互借累率,随着图书馆网络书刊资源的发展,馆藏图书是整个社会文献的一部分,是经过图书馆选择收集,整理,保存作为读者利用的那一部分文献,它不仅包括传统图书,也包括杂志、报纸、图片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产品样本等特种文献资料。
  馆藏文献是图书馆的财富,便于组织保管检索,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如在书刊上加盖图章,打印财产登记号,装贴书袋、贴印书标、书号、配备各种目录卡片。馆藏文献都要按一定的科学方法与技术规则进行加工,打上图书馆特有标记符号,成为整个藏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藏书体系不是杂乱无章,彼此孤立的混合体,现代文献信息资源科类繁多,变化快,信息量大任何一个图书馆都难以满足读者多元化、动态化的需求。由于人力,物力以及技術上的局限性,现实馆藏不能完全数字化,而网络信息资源不能完全覆盖印刷纸张型的文献,汇集全球所有信息的虚拟信息资源。即可作为现有图书馆馆藏的强大后盾和补充,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之间的差异或者二者互补。
  三、图书馆馆藏图书的发展趋势
  文献资源的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藏书体系,藏书体系的特定功能,从宏观上看,是满足整个社会的文献情报需求。重视藏书质量,控制藏书数量,提高藏书质量问题。因此,在图书情报机构收集文献,必须进行选择,根据本馆方针、任务和读者对象的需求选择那些具有科学文化价值,内容全面类型多样,完整系统的藏书。
  文献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文献建设的基本依据。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是图书馆规划收藏发展,选择收集、加工、组织和发展复选剔除藏书的依据。在新的信息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于信息内容的需求逐渐扩大,不仅局限于传统图书馆情报部门提供的专业信息范围,更是使其多样化和社会化。在对信息内容需求改变同时,人们对传统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的亲自到图书馆情报文献中心查阅资料的方式,已经开始被多数用户摒弃。人们开始倾向于通过信息网络体系获取所需的信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文献资源是资源共享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基础的前提,资源共建着眼于客观条件为目标,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系统工作,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节省用户成本。
  四、图书馆藏书的馆际互借
  相互开放网上资源。完善馆际互借,拓展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降低收费标准,实现互利互惠,实现网上资源共享馆际互借。针对传统的网络着重于藏书采购协调、图书馆际互借、统一编目、使图书馆之间及各层次之间相互聯系。在现代网络图书馆自动化替代了一部分功能,查询或传递各馆之间有关馆际互借信息,健全和完善图书网络体系。
  作为资源共享,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资源共享的最佳途径,是图书馆提供的一项常规服务,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服务,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最佳方式,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促进馆际互借服务向更高层发展。
  五、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提高文献资源服务质量,大力开辟情报市场,广泛争取用户的信任和支持,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完善情报系统,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提高情报系统服务的经济效率。加强情报系统建设,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情报的多方面的需要,使文献资源服务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
  开发馆藏资源,上网服务。利用网上资源开展服务,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库,收集网上资源,定题跟踪服务,选定学校重点研究课题为服务目标。利用现代情报服务手段加快文献信息流通速度,扩大文献信息范围,提供新型的信息服务。
  为了能更好地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在宏观上制定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总体方案,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网络经济对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的分工协作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图书馆馆藏资源转化为电子文献,向用户提供服务时,确保了文献资源共享系统的有效运行。
  总之,网络对图书管理 、服务模式、资源共建与共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等许多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的信息与获取方式将彻底改变。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分成了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部分,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全新多功能方便的图书馆资源网,形成馆藏类型的多样化,逐步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最终达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参考文献:
  [1]沈继武,萧希明,编著.文献资源建设[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4.
  [2]黄宗忠,编著.图书馆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7.
其他文献
财政部于2016年10月印发《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会计人员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文章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的改革,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专兼教
摘 要:实验教具的开发与自制是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更是新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决定着物理课程资源质量的提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开发;自制;物理实验;教具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7-042-01     一、臻善经典实验  案例1: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  新课程教材《选修3—3》中介绍,测定—滴油酸酒
经济还在继续下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仍然负增长,但居民消费价格(CPI)却出现了反弹,这是滞胀还是通缩?食品价格的波动使得PPI和CPI的走势出现了一些背离,增加了政策判断的难度。  PPI的持续负增长使企业实际贷款利率大幅飙升,已经对企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结合经济低迷、货币增速较低以及全球通胀向下的走势等因素,中国出现通缩的可能性更大。  货币政策的当务之急是避免通缩的进一步蔓延,降
创建“绿色饭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未来饭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我国从政策上、法律上对饭店的经营行为作了规范,要求饭店必须实现营销绿色化;国际环境保护的潮流
总结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做好消毒隔离和病情观察,对症护理,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经过治疗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也应该有新的转变,事业单位要想与当前的社会紧密结合,保证自己的正常运转,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本文主要以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设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依据,从创建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明确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主体、创建会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作用,对现
中国GDP增速将连续七个季度下滑,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中国是否还有较好的长期增长动能?  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政府、企业和家庭等主体的债务仍有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整体来看,目前中国各部门的负债占GDP的比重与1975年的日本较为相近,明显低于1988年日本泡沫破裂前的水平。日本经济在1975年至1988年间经历了一段加杠杆之路,使日本经济维持在相对较快的水平。  在计入融资平台贷款和其他地方政府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