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啤酒消费大国,却不是啤酒消费强国。中国的啤酒消费总量虽位居全球第一,吨酒收入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啤酒消费大国。
吨酒收入提升是啤酒行业发展的最大潜力,伴随产品结构的提升,未来五年中国啤酒吨价年均增速有望达到3.5%,伴随CPI上浮,吨价年均上涨1%。从销量层面来说,考虑到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以及城镇化的推进,2014-2018年的复合增速有望维持3%,则行业2014-2018年的销售复合增速为7.7%。
未来五年行业销售规模有望扩大45%左右,同时由于吨酒生产成本波动不大,盈利能力随着产品结构的改善有望得到明显提升。
最大红利来自吨酒收入提升
吨酒收入的差距直接导致了中国啤酒龙头与世界前十大啤酒厂商毛利率及吨酒EBIT的差距。
在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消费品的价格洼地有望修复,需要的只是时间。低价优质进口葡萄酒的大量涌入,使得国产葡萄酒的价格中枢不断下移,中国与国外相比,烈性酒、牛奶、调味品等子行业并不具备明显价格优势,长期来看,唯有啤酒价格提升的空间较大,显著优于其他食品饮料子行业。
然而,在竞争格局转好之前,单纯提价还比较难,产品结构提升是吨酒收入提升最大的驱动力。
啤酒行业是中国酒种中最接近大众消费品的品种,受三公消费影响较小;相反,与大多数民生消费的大众食品一样,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正在经历持续的产品结构升级过程。
根据Euromonitor的分类,啤酒分为经济型、标准型、高档型三级。经济型仍是中国啤酒消费的主流,但是由于基数较大及消费者啤酒消费的结构升级,销售增速开始下降,2012年销售增速8%,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64%下降至60%;高档及标准啤酒基数较小但增速强劲,2012年销售增速分别达到26%和12%,高档啤酒的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10%提升至2012年的13%。根据Euromonitor的预测,2012-2017年,经济型、标准型、高端型啤酒销售的复合增速分别为3.8%、12.3%、18.2%,2017年经济型啤酒的市占率将降至48%,而标准型及高档型将分别提升至32%和20%。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趋势明确,将成为行业盈利能力提升的有效动力。
据此产品结构的调整速度,行业吨酒价格将有提升,2014-2017年吨酒价格复合增速为3.5%(不考虑根据成本压力的提价)。
过去五年,中国三大啤酒龙头企业的吨酒收入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啤酒的生产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分别为包装物(50%左右)、制造费用(17%左右)和麦芽(14%左右)。由于纯碱、铝的价格相对稳定,啤酒公司对麦芽价格的敏感度最高,大麦价格上涨3%,毛利率下降0.26个百分点,表明麦芽波动对毛利率的影响基本可控。
从销量增长的维度来看,增速仍有空间。中国啤酒消费增长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目前进入到平稳发展时期,人均啤酒消费量的增长仍有空间,主要来自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及城镇化的推进。
美国是啤酒传统消费大国,根据统计数据,美国的人均啤酒消费量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根据预测,后期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将保持12%的速度提升,将有望成为中国啤酒消费量提升的一大驱动力。
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显著推进,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约为52%左右,2020年这一水平有望达到61%,2050年有望达到77%左右。城镇化的推进不仅使农村深受城镇消费习惯的影响,同时对啤酒消费刺激更大的是,现代商超渠道渗透率得到有力提升,销售啤酒的网点大大增加。
整个行业来看,单纯依靠产品结构升级,2014-2018年吨价提升3.5%,随CPI产品涨价的吨价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销量层面,考虑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城镇化的推进,2014-2018年复合增速有望维持3%,则行业2014-2018年的销售复合增速为7.7%,行业2018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2604.3亿元,为2013年的1.45倍,同时由于生产吨酒成本可控,吨酒毛利有望提升。
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啤酒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显著较低,竞争格局的不稳定使得主要参与者短期仍以市场份额为主要经营目的,不敢随意提价,销售费用高企,盈利能力不强。
中国啤酒行业的竞争格局近两年还不会发生根本性扭转,但确实在持续改善中,通过自身销售增长及兼并收购,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仍在不断提高中。
虽然全国来看行业整体集中度不高,但龙头企业均已实现自身的基地市场,成为整体利润稳定的贡献源。混战啤酒大省逐渐减少。
其中,河南、广东、江苏、上海、河北、江西、福建、湖南、天津为目前几大巨头仍在混战的市场,而广东、河南、江苏为啤酒大省,对龙头盈利影响较大,其余省份影响相对较小。
大型啤酒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基地市场,且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公司整体水平。中国大型的啤酒厂目前数目并不算多,产能排名前20的企业中多数产能在100万千升以下。近年来啤酒并购频发,前五大啤酒厂(百威、青啤、燕京、雪花、嘉士伯)在不断收购地方啤酒企业,目前大型的并购已接近尾声,产能前20的企业中,尚未被收购的标的仅剩珠江、金星、澜沧江、蓝贝、克代尔和兰州黄河6家。
因此,虽然行业的竞争格局还未达到绝对拐点,但仍在持续推进,正在进行最后的扫尾工作,趋势向好。在格局根本稳定之前,行业参与者提价不易,费用率很难趋势性下降,份额争夺仍是各方主要策略。
但是,啤酒行业目前竞争格局还不稳定,各大龙头对于份额提升的要求较高,短期内费用率很难趋势性下降,同时也将制约产品结构提升的过程。
作者为东方证券分析师
吨酒收入提升是啤酒行业发展的最大潜力,伴随产品结构的提升,未来五年中国啤酒吨价年均增速有望达到3.5%,伴随CPI上浮,吨价年均上涨1%。从销量层面来说,考虑到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以及城镇化的推进,2014-2018年的复合增速有望维持3%,则行业2014-2018年的销售复合增速为7.7%。
未来五年行业销售规模有望扩大45%左右,同时由于吨酒生产成本波动不大,盈利能力随着产品结构的改善有望得到明显提升。
最大红利来自吨酒收入提升
吨酒收入的差距直接导致了中国啤酒龙头与世界前十大啤酒厂商毛利率及吨酒EBIT的差距。
在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消费品的价格洼地有望修复,需要的只是时间。低价优质进口葡萄酒的大量涌入,使得国产葡萄酒的价格中枢不断下移,中国与国外相比,烈性酒、牛奶、调味品等子行业并不具备明显价格优势,长期来看,唯有啤酒价格提升的空间较大,显著优于其他食品饮料子行业。
然而,在竞争格局转好之前,单纯提价还比较难,产品结构提升是吨酒收入提升最大的驱动力。
啤酒行业是中国酒种中最接近大众消费品的品种,受三公消费影响较小;相反,与大多数民生消费的大众食品一样,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正在经历持续的产品结构升级过程。
根据Euromonitor的分类,啤酒分为经济型、标准型、高档型三级。经济型仍是中国啤酒消费的主流,但是由于基数较大及消费者啤酒消费的结构升级,销售增速开始下降,2012年销售增速8%,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64%下降至60%;高档及标准啤酒基数较小但增速强劲,2012年销售增速分别达到26%和12%,高档啤酒的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10%提升至2012年的13%。根据Euromonitor的预测,2012-2017年,经济型、标准型、高端型啤酒销售的复合增速分别为3.8%、12.3%、18.2%,2017年经济型啤酒的市占率将降至48%,而标准型及高档型将分别提升至32%和20%。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趋势明确,将成为行业盈利能力提升的有效动力。
据此产品结构的调整速度,行业吨酒价格将有提升,2014-2017年吨酒价格复合增速为3.5%(不考虑根据成本压力的提价)。
过去五年,中国三大啤酒龙头企业的吨酒收入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啤酒的生产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分别为包装物(50%左右)、制造费用(17%左右)和麦芽(14%左右)。由于纯碱、铝的价格相对稳定,啤酒公司对麦芽价格的敏感度最高,大麦价格上涨3%,毛利率下降0.26个百分点,表明麦芽波动对毛利率的影响基本可控。
从销量增长的维度来看,增速仍有空间。中国啤酒消费增长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目前进入到平稳发展时期,人均啤酒消费量的增长仍有空间,主要来自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及城镇化的推进。
美国是啤酒传统消费大国,根据统计数据,美国的人均啤酒消费量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根据预测,后期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将保持12%的速度提升,将有望成为中国啤酒消费量提升的一大驱动力。
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显著推进,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约为52%左右,2020年这一水平有望达到61%,2050年有望达到77%左右。城镇化的推进不仅使农村深受城镇消费习惯的影响,同时对啤酒消费刺激更大的是,现代商超渠道渗透率得到有力提升,销售啤酒的网点大大增加。
整个行业来看,单纯依靠产品结构升级,2014-2018年吨价提升3.5%,随CPI产品涨价的吨价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销量层面,考虑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城镇化的推进,2014-2018年复合增速有望维持3%,则行业2014-2018年的销售复合增速为7.7%,行业2018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2604.3亿元,为2013年的1.45倍,同时由于生产吨酒成本可控,吨酒毛利有望提升。
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啤酒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显著较低,竞争格局的不稳定使得主要参与者短期仍以市场份额为主要经营目的,不敢随意提价,销售费用高企,盈利能力不强。
中国啤酒行业的竞争格局近两年还不会发生根本性扭转,但确实在持续改善中,通过自身销售增长及兼并收购,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仍在不断提高中。
虽然全国来看行业整体集中度不高,但龙头企业均已实现自身的基地市场,成为整体利润稳定的贡献源。混战啤酒大省逐渐减少。
其中,河南、广东、江苏、上海、河北、江西、福建、湖南、天津为目前几大巨头仍在混战的市场,而广东、河南、江苏为啤酒大省,对龙头盈利影响较大,其余省份影响相对较小。
大型啤酒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基地市场,且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公司整体水平。中国大型的啤酒厂目前数目并不算多,产能排名前20的企业中多数产能在100万千升以下。近年来啤酒并购频发,前五大啤酒厂(百威、青啤、燕京、雪花、嘉士伯)在不断收购地方啤酒企业,目前大型的并购已接近尾声,产能前20的企业中,尚未被收购的标的仅剩珠江、金星、澜沧江、蓝贝、克代尔和兰州黄河6家。
因此,虽然行业的竞争格局还未达到绝对拐点,但仍在持续推进,正在进行最后的扫尾工作,趋势向好。在格局根本稳定之前,行业参与者提价不易,费用率很难趋势性下降,份额争夺仍是各方主要策略。
但是,啤酒行业目前竞争格局还不稳定,各大龙头对于份额提升的要求较高,短期内费用率很难趋势性下降,同时也将制约产品结构提升的过程。
作者为东方证券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