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新课程标准以审美为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通过切身体验,让学生走进音乐,激发对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音乐教学 实践
音乐教学在教学中并不受到重视,一般情况下只是学校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就是这可有可无的课程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在音乐课程中放松心情,缓解学习上的压力。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更是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发现音乐中的美,从而培养出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获得身体和心灵上的感情升华。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一旦对音乐有了兴趣,就会不可避免地就会喜欢上音乐,与音乐保持紧密联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就成了一大关键。
音乐的旋律、节奏处处渲染着氛围,氛围又可以影响着学生的心情,从而带动他们对音乐的喜欢,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如何把握课堂仅有的40分钟,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对音乐萌发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把课堂学习与生活中学生的感想联系起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就尽量用这类音乐中健康、积极的乐曲来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另外,老师也要创造愉快、轻松的上课环境,让学生在舒适、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音乐活动,感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播放有关视频短片,让学生们更加理解歌曲的含义。音乐播放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用耳朵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所传递的情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老师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今天的内容,效果会加倍。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师生互动。有时候学生不喜欢、不理解课本里的歌曲,但因缺乏互动,老师不知道学生心中所想,照旧上课,学生就只能不得不学。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音乐课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音乐教学。对此,老师要和学生多加互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便于教学。要想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还需要老师加以丰富的教学方法,有时候要适当地投其所好,在教课过程中加入学生喜欢的东西。比如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老师就把流行音乐搬上课堂,用流行音乐作为引导,再配上视频,把音乐的情感带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发现音乐也不是那么枯燥、难懂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上音乐课。
欣赏音乐就得先学会倾听音乐,而对音乐的倾听要求不多,只在乎一个“静”字。学生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进入最佳的倾听状态,获得听觉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前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学中,老师要切忌繁琐冗长地授课方式。高中时代的学生思维方式还不够发展全面,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繁琐复杂的讲解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学习。相反,讲解应该具有启发性而不是纯粹的灌输。老师可以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做背景,使音乐生活化,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三、采取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
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只有通过他们的主动参与才能真正的实现,而不是光靠随便听几遍就可以了的。这就需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去学,老师只是他们学习的指导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去收获。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加强授课方式的灵活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情感,激发潜能,学会创新,全面发展。
老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课本中有一首歌《黄河大合唱》,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先完整地听几遍,有整体大概的了解,然后和学生分段演唱,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进行音乐欣赏,感受歌曲的情绪,体验歌曲的意境,得到情感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增强学习的动力。同时,老师要全面了解班级的每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类型,进行相对应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各项活动的开展,是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的关键之一,也是课上师生合作成功进行的前提。为此,老师需要和学生多加交流,融入学生之中,方便音乐教学的实施。
四、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音乐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学生可以不断发展自己,激发潜能,提高欣赏音乐美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使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的乐趣。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以小组名义表演音乐作品,可以演唱,可以演奏,可以舞蹈,可以创作……这种方式既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了解音乐的意境,深刻体会音乐的情感,与音乐“零距离”接触。每一次音乐实践,都是一次全新尝试,全新创作,在创作中,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理念之一。
五、结语
与传统的音乐教学不同,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更偏向于人性化,主张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强调音乐实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通过互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样,老师也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不断参与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加深理解,获得情感的体验,提升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新芳.新课标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尝试[J].考试周刊,2012,(90).
[2]寇秀丽.新课标理念下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探索[J].试题与研究,2012,(2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音乐教学 实践
音乐教学在教学中并不受到重视,一般情况下只是学校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就是这可有可无的课程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在音乐课程中放松心情,缓解学习上的压力。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更是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发现音乐中的美,从而培养出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获得身体和心灵上的感情升华。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一旦对音乐有了兴趣,就会不可避免地就会喜欢上音乐,与音乐保持紧密联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就成了一大关键。
音乐的旋律、节奏处处渲染着氛围,氛围又可以影响着学生的心情,从而带动他们对音乐的喜欢,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如何把握课堂仅有的40分钟,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对音乐萌发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把课堂学习与生活中学生的感想联系起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就尽量用这类音乐中健康、积极的乐曲来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另外,老师也要创造愉快、轻松的上课环境,让学生在舒适、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音乐活动,感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播放有关视频短片,让学生们更加理解歌曲的含义。音乐播放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用耳朵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所传递的情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老师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今天的内容,效果会加倍。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师生互动。有时候学生不喜欢、不理解课本里的歌曲,但因缺乏互动,老师不知道学生心中所想,照旧上课,学生就只能不得不学。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音乐课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音乐教学。对此,老师要和学生多加互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便于教学。要想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还需要老师加以丰富的教学方法,有时候要适当地投其所好,在教课过程中加入学生喜欢的东西。比如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老师就把流行音乐搬上课堂,用流行音乐作为引导,再配上视频,把音乐的情感带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发现音乐也不是那么枯燥、难懂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上音乐课。
欣赏音乐就得先学会倾听音乐,而对音乐的倾听要求不多,只在乎一个“静”字。学生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进入最佳的倾听状态,获得听觉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前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学中,老师要切忌繁琐冗长地授课方式。高中时代的学生思维方式还不够发展全面,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繁琐复杂的讲解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学习。相反,讲解应该具有启发性而不是纯粹的灌输。老师可以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做背景,使音乐生活化,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三、采取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
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只有通过他们的主动参与才能真正的实现,而不是光靠随便听几遍就可以了的。这就需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去学,老师只是他们学习的指导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去收获。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加强授课方式的灵活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情感,激发潜能,学会创新,全面发展。
老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课本中有一首歌《黄河大合唱》,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先完整地听几遍,有整体大概的了解,然后和学生分段演唱,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进行音乐欣赏,感受歌曲的情绪,体验歌曲的意境,得到情感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增强学习的动力。同时,老师要全面了解班级的每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类型,进行相对应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各项活动的开展,是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的关键之一,也是课上师生合作成功进行的前提。为此,老师需要和学生多加交流,融入学生之中,方便音乐教学的实施。
四、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音乐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学生可以不断发展自己,激发潜能,提高欣赏音乐美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使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的乐趣。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以小组名义表演音乐作品,可以演唱,可以演奏,可以舞蹈,可以创作……这种方式既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了解音乐的意境,深刻体会音乐的情感,与音乐“零距离”接触。每一次音乐实践,都是一次全新尝试,全新创作,在创作中,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理念之一。
五、结语
与传统的音乐教学不同,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更偏向于人性化,主张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强调音乐实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通过互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样,老师也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不断参与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加深理解,获得情感的体验,提升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新芳.新课标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尝试[J].考试周刊,2012,(90).
[2]寇秀丽.新课标理念下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探索[J].试题与研究,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