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別人看的》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530505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品读,感悟奇丽的景色
  1.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德国奇丽景色的句子,画出能体现奇丽的词语。
  2.反馈:(课件出示,请学生说,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3.(1)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花美?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要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好,读慢一点,慢慢回味)
  (3)请同学们再静静地看着这段文字,想想这段文字除了写花美之外,还写出了花的——(多)你从哪儿知道的?
  (4)学生汇报
  生:我觉得观花人有一种期待,一种喜爱,就是希望一下把所有的美丽的花都看完,但是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有限,而看不完。
  生:我觉得,走过任何一条街,就是走过这个城市所有的街,所有的街道,花都多得让人眼睛应接不暇。
  生:我认为“家家户户”这个词用的好,可看出哥廷根的每家每户都爱花。
  生:我感悟到,哥廷根的人们都爱美,爱花会享受 ,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家人,而是所有人。
  (5)同学们让我们再次用独特的情感一起美美的读一读这一段话。
  三、品讀,感悟奇特的民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品读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到了花美,花多的奇丽景色,那么奇丽的景色与奇特的民族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着急,前后左右四个人一个小组自由的讨论讨论,找出文章中民族奇特的句子,说一说让人感到奇特的理由是什么?
  生讨论。
  师:好了,我们请小组来交流,让我们共同分享你们的劳动成果。
  生:(读: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课件出示)
  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人在屋子里养花是给自己看的,而德国人养花却是给别人看的,是这样的一个民族创造了奇丽的景色。
  师:别人看到的是花的海洋,在自己屋里看到的是什么?(花的脊梁)理解脊梁
  师:联系养花实际,谈谈养花目的。
  生:(为了好看,为了净化空气……)
  是啊,咱们养花是为了看美丽的花朵。
  师:德国人为什么要看花的脊梁呢?如果你就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就把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体会到民族的奇特?
  生: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解释的是哪四个字?(我为人人)板书,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理解的又是哪四个字?(人人为我)
  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是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我们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学生交流,如果我们轮流值日,打扫教室里的卫生。
  朗读升华
  师:正是这样一种境界,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家家户户都在养花……(生接读第2自然段部分文字,课件出示)
  师:正是这种奇特的民族才有了这样奇异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生接读第三自然段写景部分,课件出示)
  师: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民族奇特?
  生: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假如今天我们再去德国看到的还会是: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前都是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德国的风景真美丽,德国真是个奇特的民族,让我们带着欣赏和赞美的心情,夸一夸德国人就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四、感悟美丽
  师: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奇丽的景色会长久保持吗?(会)
  师:四五十年后,季先生再次踏上这片他阔别多年的土地,故地重游,他发现许多事都变了,但依然没有改变的是美丽,他感慨万千(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课件出示:齐读)
  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想想时间已过去四五十年了,什么变化了?
  生:房东变老了,街道变新了……
  师:你们认为唯独什么没改变?
  出示:写话练习
  四五十年过去了,美丽依然没有改变。家家户依然都在养花迎接我们的主人,依然莞尔一笑。满街的窗子前依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汇成花的海洋,这境界依然没有改变。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正所谓“桃花依旧,人面全非”,随着时光的流逝,世界无时不在发生变化,但德国——(美丽的花没变,奇丽的景色没变,习惯没变,爱花之心没变,也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没变。)
  师: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季毛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出示)
  男生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此时此刻,我们心里也不由的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五、解梦,拓展
  (课件出示:)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美的风景,美的心灵,总让人难以忘怀,季先生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猜一猜作者的梦是什么?
  生:各国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都可以互相学习。
  生: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优秀文化。
  生:希望祖国人民像德国人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总结:德国不仅花美,人更美,感谢我们的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把我们带到德国,让我们看到了(指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让我们明白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道理。)
  六、作业
  1.阅读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德国印象》。
  2.摘抄语言优美的句子。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课标中没有把“写话”说成“习作”,是介于“说话”和“习作”之间,意在明确小学生的写话就是练笔,就是要倾吐所闻、所思和所想。如果能很好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就能获得写话的不竭动力,提高小学生的写话能力,并在培养小学生写话的过程中
期刊
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的保障,也是文化建设的导向。因此,时代交给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人民的公民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大众的公民意识淡薄,关于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也与时代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因此,在孩子时期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劳动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所谓的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责任
期刊
《水调歌头》《大江东去》这两首艺术歌曲均取北宋诗人苏轼的著名诗篇为歌词。《水调歌头》取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篇为歌词。“宋诗”发展到苏轼,才以光怪陆离,自出已意的风格改变了唐风,自立门户,扩大了“宋诗”的领域,唤来“宋诗”自己的灵魂。苏轼本人说:“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在他的作品中常于不齐之中见其和谐,在均衡与错落之间显出强烈的艺术效果。除了诗,他的词、散文、书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也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标把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分为高、中、低三个学段,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在小学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下面就如何更好提高这一学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五种做法。  一、激发表达欲望,
期刊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常常听到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就是“粗心”,我们当老师的也时常批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粗心’,本来会做、很简单的问题出错。”可见“粗心”是学生中存在的通病。要避免他们的“粗心”、努力提高其解题能力、减少失分,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潜移默化,使学生自觉发生改变。  物理学习中学生粗心的成因和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的“粗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过于强烈或缺
期刊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  教育要发展,就必须重视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明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意志等.现在,“素质”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而区域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提供有支持价值的玩具和材料,可以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以游戏的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叶老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许多语文课上,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反反复复抓朗读训练,通
期刊
一、引言  《红楼梦》自其问世至今以别具一格的语言,独特的写作手法,吸引着国内外读者竞相解读,不断探索。从民俗这一视角研究就是对《红楼梦》的又一次探索。  二、红楼梦中的有型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诸如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寓居交通等传统习惯的承袭。在《红楼梦》中,作者对当时当地的各种物质民俗进行了丰富的描绘。  《红楼梦》中的一些服饰,有的承袭明代,有的则开满清礼服新
期刊
之前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BBC《中国式教育》这部纪录片的诞生绝非一时兴起,前有耶鲁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后有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数学、科学、阅读三科全部全球第一,除去“中国制造”,“中国式教育”的神秘面纱也引起了西方国家极大的兴趣。所以便有了这部拍摄时长达400多个小时,从筹备之初就用心良苦的“真人秀”。之所以用这个词是因为这当中的确是有些许“作秀”的成分,但抛开这些,客观地看待这部片子,还是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