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散文教学的研究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因而散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在散文教学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研究策略。
  关键词:感知品读 设境激情 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因而散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进行美育的阶梯;是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布局谋篇能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在散文教学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研究策略。
  一、诵读散文,领悟情感
  散文因其选材自由,题材往往纵观数千年,横亘几万里,然而,不管题材怎么自由,却总有统帅于作品的主题,有贯穿于作品的线索。这线索或表现为物、景,或表现为人的活动,到大都归纳为思想感情的脉络。教师在教学散文时要注意把握好散文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零散的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在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中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叙事散文一般按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安排结构,表达中心的。而抒情散文则一般是根据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作者按照“不知草塘——初知草塘——深知草塘”的思路,沿着一条“不爱草塘——赞美草塘——珍爱草塘”感情线来组织内容。将草塘的美丽、富饶表现得淋漓尽致,抒发出自己对草塘和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再如《月光曲》一文,作者文中叙述了德国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在一所茅屋里遇到穷兄妹俩的故事,作者就是沿着一条由同情到激动,再到兴奋的感情线索写出了《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全文的主线就是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就要抓住这一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探索生活的真理,悟到人生的真谛。
  二、品读散文,设境激情
  散文中的意境,饱和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画面,蕴含着动人的生活激情,还富有精辟的生活哲理和深刻的艺术美感。写山川景物的散文创作意境往往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情景交融中来以情说理、托物言志;写风土人情方面的散文创作意境往往采用情不直抒,理不直陈的手法,而是寓情于事,因事明理。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借助于图画、录像、录音等媒体来创设情境,渲染感情气氛,并且要灵活地采用讲故事、现场表演、实物演示等教学方式来再现散文的情境。借助于假象、想象引导学生反复吟读、品读表情达意的重点句段,进一步体会蕴含在散文中最主要的意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达到丰富学生感情的目的。感情培养起来了,也就增强了学生发现、认识、感受、欣赏美的能力。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就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大榕树的特点和鸟的形象以及鸟在树间嬉戏的情景形象地再现在学生的课堂上,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学生在气氛和情景的感染下,感悟语言深刻,体会情感到位,内心受到很大的熏陶。那是我上得最为成功的一节课,至今记忆犹新。
  三、美读散文,积累语言
  语言是形象和思想的物质外壳,没有准确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就无法描写出鲜明的形象,无法创造出深远的意境。散文的语言更是灵活,可聚可散,参差错落,富于变化。或质朴淡雅,或绚丽多姿,或优美,或隽永,或简洁明快,或含蓄凝重。语言风格不同,意境和形象也就不同。为表现作者各自的艺术情趣、艺术追求,散文的语言是百花争芳,动人心弦。因此,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仔细品味字、词、句,相机点拨,深入体会作者在“炼字”“炼词”“炼句”上的功夫,让学生注意体会作者的各种表达方式,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作者把地球比作一叶扁舟来说明地球的“美和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由小想到的事物,然后提出为什么不用米粒或皮球来打比方?借机引导学生理解“扁舟”更巧妙的寓意何在。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读书,思考、交流,从而认识到地球就像一叶扁舟行驶在茫茫宇宙之中,地球上的60多亿人的安危就系在这一叶扁舟上。地球是人类的“生命之舟”。如果一旦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人类将无处藏身。学生从“扁舟”一词中体会出地球的“飘摇不定”,从中体会出地球的易碎。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的信念。通过“扁舟”一词的教学,学生深刻领悟到语言的魅力,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了解,同时为美育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之后再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多积累丰富的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这样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教学像《五彩池》这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散文时,可以选择自由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精彩描写片段进行阅读、分析、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同伴们中交流自己喜欢这一部分的理由,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总之,散文教学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在授课时讲好一篇散文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再创造。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我们要在語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发扬创新精神,以达到散文教学效果最优化。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怎样有效地进行科学教学,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是所有科学课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对此我认为,教学必须要精心编排每课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 兴趣 探究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
期刊
作文批改历来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一件事,任课班级多,作文数量大,即使能抽出时间全批全改,有时候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作文发到学生手中,也很少有学生对老师下的批语认真思考,更别说找老师探讨。有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入学是什么水平,毕业时还是什么水平,更有甚者认为自己写的东西还不如以前写的好。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视教师在写作教学全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作文学习全程中的主体作用是其中不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课文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用情感去体验。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 激发情感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情感在学习上总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当前教学改革大潮扑面而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为核心,已成为教改最
期刊
“一人欲食鱼,是授之鱼,还是授之以渔?”不言而喻,多数人都会选择后一种,既“捕鱼”之法,因为这样我们才有享用不尽的“鱼”。同样对于学生来说我们一直在学习,但我们究竟学习什么?显然,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但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怎样学习,学习怎样思考,学习培养我们能力的最好方法,那么在物理学习中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的学习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见解。  一、
期刊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其实小学语文教学也是这样,由于对教学的专注和对学生的挚爱,教师必须不断探讨高效课堂的策略,来顺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既受学生喜爱,又能实现教学效益的高效。为了做到这点,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从三个方面谈谈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情感互动策略  托尔斯泰说:“成
期刊
教育的根本就是教师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去获取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亦然。新课标指出,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能,享受成功的平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多措并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
期刊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工具,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门的千门万户的钥匙。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一门学问、艺术。就课堂教学用语来说,它既不同演讲作报告,也不同演戏说相声;既不需要象辩护律师那么庄重,也不象日常闲聊那样随便。教学语言需要它独有的风韵格调。比如说话内容要准确科学;遣词造句应简洁明了;说话态度宜亲切自然;表达感情要朴实动人;声音语调要有长短轻重等
期刊
摘 要: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可以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小学语文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关键词:实践活动 教学 空间  一、大渠道中充满生命力  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语文课外学习要提倡参加活动,如让学生写日记、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开辩论会、调查访问等。当然,所有的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渠道中
期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
期刊
陶行知先生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于是教学生活化、生活教学化已风靡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充分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来填充课堂。但是课堂中的活动针对品德课程而言,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引子,或是一个小结、一个展示,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许多实践活动都无法在校内、在课堂上当场实施,必须在课前进行或课后延伸。再者,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