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修外联 打造品牌 哈尔滨工程大学稳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278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始终以保持高就业率、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在就业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全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当今就业趋势的大学生就业平台和服务平台。
  “内修,外联”是学校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内,学校以努力培养具有工程大学特色与优势的“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为目标,努力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强化服务、求真务实。对外,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根据学校“三海一核”的专业特色,积极加强与相关用人单位的联系,依托科研项目、“校企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同时联合兄弟院校,加强合作,努力提高学校在用人单位中的知名度,打造哈尔滨工程大学就业工作品牌。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
  
  1.总体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签约顺利
  多年来我校本、研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在黑龙江省高校名列前茅;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学校上下凝心聚力,取得了研究生一次就业率95.56%以及本科生一次就业率93.55%的成绩。通过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近85%的毕业生认为签约过程比较顺利。
  2.毕业生就业质量较好,薪酬水平较高
  学校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毕业生立足国防,以国有企业为主要就业渠道,以部队、机关、事业单位作为辅助,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作为补充,保持了良好的就业结构;就业毕业生60%以上进入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近10%的毕业生投身到国家西部地区建设发展事业中,20%的毕业生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贡献了力量;37%的本科毕业生、44%的毕业研究生投身到国家国防事业中;40%的本科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及国内500强企业就业。对毕业生起薪(月)调查显示,我校绝大部分毕业生起薪(月)在2000以上,1/3的毕业生起薪(月)在3000以上,薪酬水平较高。
  3.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度高,符合社会需求
  学校专业设置总体符合社会需求,我校近期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近85%的毕业生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其中近65%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完全不对口的只占4%,尤其在“三海一核”领域,多年来我校培养的人才一直供不应求。
  4.学校就业教育、引导、服务情况令人满意
  调查显示,我校87%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受到了学校教育、导向的影响,其中认为学校的就业导向对择业影响非常大、较大者达到47%;认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对自己就业有帮助的毕业生达60%。全校毕业生中有90%的学生使用学校的就业信息网,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已经成为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最便捷的沟通平台。通过学校提供资源成功签约的学生达86%,学校就业部门与院系提供的平台是我校学生就业的最主要渠道。
  5.学生满意度高,社会反映良好
  学生对自己签约情况直接表示满意的达62%,认为“还可以”的占33.4%,仅有4.6%的学生对自己的签约情况表示不满意。有72.2%的学生认为签约结果达到或超过了自己的预期。只有27.8%的学生认为实际结果低于自己的预期,我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满意程度较高。
  学生对我校的就业工作给予相对较好的评价,在对学校就业工作的综合评价中,总体上予以肯定的达93.7%。接收过我校学生的用人单位都对我校毕业生的认同度很高,2008年我校对153家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93.4%的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给予了较高评价;有98%的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的评价在良以上,没有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差,这对我校就业工作是极大的鼓舞。
  2009年哈尔滨工程大学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的殊荣,更加坚定了学校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心。
  
  二、就业工作主要措施
  
  (一)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强化就业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校就业工作采用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建立了长效激励、招生与就业挂钩等机制,领导重视,任务明确,狠抓落实,考核和评估并举,确保了就业工作的有序推进。
  1.校院两级管理体系
  学校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校、院系“一把手”亲自挂帅,并将就业“一把手”工程分解、落实到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和各教学院系积极配合,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形成了学校党政“一把手”总负责,主管毕业生就业的副书记、副校长牵头,校院两级党委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就业工作体系,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圆满完成。
  2.长效激励机制
  学校2003年开始建立并逐步强化就业工作奖励机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对在就业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通过“指标牵引、利益捆绑”对院系就业工作进行长效激励。学校每年投入的就业专项奖励经费达20余万元。自奖励办法实行以来,各院系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广大从事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明显感觉到学校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对基层从事就业工作人员工作的认可,激励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学校党委将就业工作列为影响学生成才的五个方面之一,要求就业工作要做好就业市场开发、加强信息服务、系统地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把就业工作作为考核院(系)工作的五大指标之一,建立了考核指标体系,奖惩分明,进一步强化了全体教职员工对就业工作的重视,有效推动了学校就业工作的发展。
  3.招生与就业挂钩,实行就业预警机制
  学校规定,初次就业率未达到70%的专业次年停止招生;初次就业率未达到80%的专业进行预警,次年招生计划数减20%,次年初次就业率仍未达到80%的,第三年停止招生。这种招生就业统筹考虑、以就业为导向招生的做法有效降低了招生工作的盲目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就业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不断加强整章建制工作,先后制定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哈尔滨工程大学院系毕业生就业专职人员工作职责》、《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招聘管理规定》、《哈尔滨工程大学校校园招聘活动安全管理规定》、《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生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管理暂行规定》、《哈尔滨工程大学〈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规定》、《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办法》,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协议补领申请》、《哈尔滨工程大学生源补报申请》、《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研究生延期派遣申请》等文件与执行细则。同时,我们还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形势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完善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各项制度和管理规定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我校各项就业工作的进行都有明确依据,真正做到分工合理、人尽其责,不但大大提高了我校就业工作的执行成效,还有效确保了我校就业工作的有序进行,使学校就业工作迅速形成了层次分明、合作有力、工作有序的局面,使我校各项就业相关工作都能够高效率、低差错的完成,从根本上保证了学校就业工作的规范化。
  (三)加强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1.打造优越的招聘环境
  为给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招生就业处迁入启航活动中心办公,设有就业办公室、就业资料查询阅览室、就业指导咨询室等专门的就业工作场所。各种规模的多媒体招聘厅投入使用,能容纳千人的阳光大厅、近50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230人的学术报告厅、100人的长江厅和黄河厅,以及多个10-30人的小型多媒体会议厅,能够完全满足不同单位招聘需求,为用人单位提供宣讲、笔试、面试、签约的“一站式”服务,优越的招聘环境赢得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学校的各就业相关部门都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塑造学校良好形象,提升了学校在用人单位心目中的地位。通过学校多年的努力,不但吸引了大批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还成功的留住了到我校举办过专场招聘会的众多用人单位,很多用人单位都连续多年来校招聘,成为我校固定的就业基地,使我校招聘会数量和招聘单位数量连年稳步增长。
  3.重视“双困”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学校尤其重视对就业意愿强烈但就业困难、家庭贫困的“双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学校启动“就业援助计划”,通过政策咨询、就业技巧指导、相关企业情况介绍、督促相关毕业生参加相关企业招聘活动、向相关企业进行重点就业推荐等环节,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求职困难、提高就业能力、把握就业机会、实现成功就业。
  (四)整合资源,提高就业信息化水平
  1.构建高效、实用的就业信息平台
  为了保证毕业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用人单位的需求、招聘信息,学校就业部门不断完善就业网站的建设,设专人负责网站信息的更新发布,2010届毕业生就业期间收集、整理、发布需求信息1700余条,涉及岗位数6万余个,岗位需求数与毕业生生源数比例超过13:1。为更好的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更新、丰富用人单位信息库,就业部门还专门为来校招聘的单位设计了《用人单位信息采集卡》,2010届毕业生就业期间共收集、整理了近千家用人单位的完整信息。
  2.建立高速、畅通的就业信息传递通道
  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与每名辅导员建立了高速、畅通网络信息通道,群发邮件和辅导员QQ群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毕业生QQ群、飞信群和学校就业论坛以及各院系网站上的就业板块在院系向毕业生传递就业信息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学校发布给院系的信息将由专人负责发布在院系毕业生就业QQ群和论坛上,重要的通知基本通过飞信群的方式通知,大大增加了信息发布的时效性,而且有效保证了信息的覆盖面。
  3.建立就业资料查询阅览室
  学校开设了就业资料查询阅览室,按照单位隶属、单位地域等检索方式,提供了上千家单位的宣传资料,还设有大量就业指导、职业生涯、励志劝学、名人传记、潜能开发等方面的专业书籍以及与就业相关的报刊杂志,学校还拨出专项经费购买了电子触摸屏并开发了配套的就业信息查询系统,使它成为我校就业工作信息化的有益补充。
  (五)积极筹划,主动出击,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多元化发展
  学校在着力巩固原有就业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就业市场。以特色行业、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国际知名企业和国内外500强企业等为重点,重新挖掘和整合学校就业资源,适应新形势,提高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我校每年都要组织就业工作负责同志对重点单位进行回访,进一步巩固我校与用人单位间的联系。同时,我校还积极参加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地举办的校企推介活动,直接与企业接触,互换宣传材料,并且邀请到一批知名企业来校招聘毕业生,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2010届毕业生求职期间,学校举办校园招聘会299场,参会单位共计1341家。据粗略统计,我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达45000个,岗位数与毕业生数比达到10:1。
  1.加强行业、区域性市场培育
  学校针对我校“三海一核”的专业特色,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造船、核电事业的契机,着力培育船舶、核电行业就业市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太平洋造船集团、江苏熔盛重工、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合作,这些单位每年都到我校举办校园招聘活动,使我校保持了在船舶、核电行业就业市场的高占有率。
  同时,学校还积极开拓区域性就业市场,目前,我校已经与天津市经委、中关村人才、苏州高新区、大连软件园区等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部门每年都组织旗下的十余家单位来我学校举办团体招聘活动,使我校毕业生在这些地区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成立“东北五校就业工作协作体”,开辟就业新渠道
  2004年我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东北五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体”,协调发挥各校优势,共同开拓就业市场、联合召开校园双选会、积极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定期开展工作交流与研讨,在就业的各方面工作中进行了全面、紧密的合作,不但促进了各成员高校就业工作的蓬勃开展,还打响了“东北五校”的品牌。几年来,“东北五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体”院校联合在武汉、西安、北京、天津、深圳、长沙、杭州、成都、上海、广州等城市组织市场开拓活动,效果显著,“东北五校双选会”参会单位屡创新高,参加“东北五校”校园招聘会的单位数量和质量也有大幅提高。
  2009年“东北五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体”主动出击,在上海、苏州、天津、太原等地组织校企见面活动,并联合举办两次大型双选活动,得到国内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东北五校”的品牌效应日益加强,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显现出了强有力的品牌优势,慕名而来的用人单位为“东北五校”消除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增加了筹码。
  3.立足长远发展,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
  我校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模式,通过企业出资,利用学校资源,采用短期快速的专业培训通道,选拔适合企业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定向培养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接触培养企业需要的知识,通过课堂教学、现场实习、生产实践、毕业设计和论文研究,来培养并锻炼学生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初步掌握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参与联合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派遣至培养单位就业。这种方式培养的毕业生工作后上手很快,很受用人单位欢迎。目前,学校已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龙穴造船集团、韩国STX造船集团、东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联合培养模式,联合培养涵盖了学校10个院系400余名学生。
  (六)课堂教学引领,强化就业指导工作
  1.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
  学校面向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分别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选修课程,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向低年级大学生延伸,使他们未雨绸缪,提早介入就业工作。
  2.创办就业指导报《择业导航》,开展全员教育
  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覆盖面,学校编制了《择业导航》专刊,对全体学生进行全过程、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就业指导,使广大学生对就业的形势及择业的方式方法等内容有了更为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能够较为主动地从知识、能力及心理等方面尽早做出充分的就业准备,对增强我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了相当大的帮助。
  3.举办就业指导相关讲座及多种活动
  学校结合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毕业生的需求,不定期地为毕业生举办讲座,聘请校内专家、校外专家、已走上工作岗位的校友来校就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就业技巧、择业技巧等方面做讲座和报告,开阔了毕业生的视野,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信心,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还不定期举办简历大赛、模拟面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就业指导活动,加强对学生就业实战的训练。2010年学校举办了首届职业生涯规划节,并成立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职业规划与发展学会”,为就业指导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七)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积极搭建创业平台
  为了给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创业实训平台,学校于2009年5月成立了“大学生创业联盟”。目前,学校投入230平方米办公场地,近100万的资金支持,已有第三空间咖啡厅、E商工作室(校易网)、哈尔滨市卓成调研有限责任公司、哈工程创译翻译公司、杯中藏海酷印坊、千元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等20多家由学生自主创建的虚拟企业入驻。学校对联盟通过资金和硬件支持,以风险投资的形式对虚拟子公司进行扶持,对于内部管理和运营则由各子公司自主决策。联盟已与南岗区招商局、科技局以及我校科技园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对入驻项目提供与外界企业的对接平台,和从联盟到科技园的一站式服务,在联盟发展较好的项目可以申请到科技园进行孵化,正式注册成立实体公司。
  2009年3月,我校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郭天翔放弃了15万年薪的就业机会,进入我校科技园创业,成立了祥鹏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单片机设计开发等项目,目前的运营状况非常好,年营业额预计在100万左右。他的大学经历和创业的事迹也被各大媒体广泛报导,做为我校毕业生创业的典范,我校也对他的事迹做了广泛的宣传,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八)积极开展就业工作研究,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
  学校紧密结合就业形势和工作实际,前瞻性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计划的开展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往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回访及对就业市场需求分析。
  从2003年起,我校开始依据当年毕业生的就业数据,结合就业形势、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及前几年的历史数据,形成数万字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全面地反映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为就业工作开展提供支撑的同时,对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及教育管理水平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校还立项研究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向与“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技能的实训实验研究》等课题,并结合本校情况编写了就业指导课教材《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训》,为加强我校就业指导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的工作。哈尔滨工程大学将在不断总结经验,巩固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向兄弟院校借鉴成功经验,弥补自身不足,怀着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不懈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实践变化的新要求。本文以IT人才素质调研为基础,以就业难因素探析为切入点,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规律,探索对专业的教与学进行改革与调整,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使高等院校能够培养造就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较强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期刊
【摘要】本文阐明了图书馆的和谐观,论述了如何促进图书馆的和谐建设,概括了构建和谐图书馆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和谐;图书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当代社会倡导和谐理念,构建“和谐社会”[1]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大大小小的和谐地区、和谐单位的建设,而对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启着重要作用的图书馆将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构建和谐图书馆也必
期刊
【摘要】本文对国外生涯辅导理论做了适当的梳理。对大学生生涯教育实践,我们亦做了积极的探索——自我同一性是大学生生涯教育的切入点,团体活动是大学生生涯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涯;生涯辅导;生涯教育;自我同一性    一、“生涯辅导”理论概述    生涯的英文为career,字源来自罗马字via carraria及拉丁字carrus。在希腊,career这个字蕴涵疯狂竞赛的精神,后来引伸为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乐山人民的整体道德素质都有所提高。但一些人存在着精神生活空虚,价值观念淡薄,道德行为不良等现象。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其中的“忠、孝、仁”观念是其核心和精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传统文化中的“忠”观念是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石;传统文化中的“孝”观念是家庭美德的基石;传统文化中的“仁”观念是社会公德教育的基石。加强乐山的德育建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中外合作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一直是外语教学研究领域最为关键的课题之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启动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085工程”、实施“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程”,笔者借此契机认真研究学校发展和定位规划,以提高“中外合作英语教学”质量为突破口,提出“对中外合作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研究命题。经过大量调研,对开展中外合作“学术英语+进阶”教学模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出“关于对中外合作英语教学进行改
期刊
【摘要】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设计色彩课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环节。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对设计色彩课程与艺术设计创作两方面的关系做出了具体性的分析和探索,就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设计色彩;艺术设计    随着人性化设计意识的不断普及和加强,设计色彩课程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设计色彩课程是以人为本的基础绘画研究与实践活动,不但注重精神层次,而且更
期刊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冲突问题不能单由个人行为来解释,而应由新时期的价值观、道德观及教育理念诸方面加以阐述。本文由道德冲突的表现入手,挖掘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正确的引导途径,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使道德教育的功效得以正常发挥。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冲突    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增强,社会上各种观念、思潮不断冲击和影响着正在成长的大学生们,使他们在急剧变化的现实
期刊
【摘要】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宿舍成员间相互交往与接触的密切程度是高校其他学生组织无法相比的,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也对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策    集体生活的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宿舍成员问相互交往与接触的密切程度是高校其他学生组织无法相比
期刊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家庭的幸福,直接体现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水平。浙江理工大学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开拓创新,齐抓共管,力促毕业生积极就业、基层就业、充分就业、安全就业,近五年毕业生平均人数3241,平均签约率88.24%,平均就业率94.46%。  学校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
期刊
【摘要】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的背景下,笔者试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内涵出发,深入探讨目前高校在个性化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就业;个性化;指导    一、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涵义    所谓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一般认为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构以及自身的性格和特长,对就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