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歌序》赏析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ppers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予囚北庭(1),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2),单扉低小(3),白间短窄(4),污下而幽暗(5)。当此夏日,诸气萃然(6)。雨潦四集(7),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8),蒸沤历澜(9),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10),风道四塞(11),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12),助长炎虐(13),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14),陈陈逼人(15),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逐(16),腥臊污垢(17),时则为人气。或圊溷(18)、或毁尸(19)、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20),叠是数气(21),当之者鲜不为厉(23)。而予以孱弱(24),俯仰其间(25),于兹二年矣(26),幸而无恙(27),是殆有养致然(28)。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29)?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30)。”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31)。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

注释


  (1)余:我。北庭:指元朝首都燕京(今北京)。 (2)寻:古时八尺为一寻。(3)单扉:单扇门。(4)白间:窗户。(5)污下:低下。(6)萃然:聚集的样子。(7)雨潦:下雨形成的地上积水。(8)涂泥半朝:狱房墙上涂的泥有一半是潮湿的。(9)蒸沤历澜:热气蒸,积水沤。 (10)乍晴:初晴。(11)风道四塞:四面的风道都堵塞了。(12)薪爨:烧柴做饭。(13)炎虐:炎热的暴虐。(14)仓腐寄顿:仓库里贮存的米谷腐烂了。(15)陈陈逼人:陈旧的粮食年年相加,霉烂的气味使人难以忍受。(16)骈肩杂邂:拥挤杂乱的样子。(17)腥臊:此指囚徒身上发出的酸臭气味。(18)圊溷:厕所。(19)毁尸:毁坏的尸体。(20)秽:肮脏。(21)叠是数气:这些气加在一起。(23)鲜不为厉:很少有不生病的。(24)孱弱:虚弱。(25)俯仰其间:生活在那里。(26)于兹:至今。(27)无恙:没有生病。(28)是殆有养致然:这大概是因为会保养元气才达到这样的。(29)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然而又怎么知道所保养的内容是什么呢?(30)浩然之气:纯正博大而又刚强之气。(31)吾何患焉:我还怕什么呢。

译文


  我被囚禁在大都,关在一间土牢里,这间土牢宽有八尺,深约三丈二尺,单扇的门又低又小,窗子又短又窄,地势低洼而黑暗。在这炎炎夏日,各种气味聚集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入汇集到这里,床铺和桌子都浮了起来,这就是水气;大雨后满室泥泞,经过半天蒸发浸泡后,更加糜烂,这就是土气;天气忽然放晴而燥热起来,然而牢房闭塞,四面不通风,这就是日气;在屋檐下升火烧饭,使室内更加炎热,这就是火气;囤积在仓库的米粮腐烂了,阵阵臭气四溢逼人,这就是米气;囚犯肩并着肩挤在一起,身上污垢发出腥臊般的恶臭,这就是人气;有时从厕所、死尸、烂鼠等处散来各种混杂的恶臭,这就是秽气。这几种气味加起来,人很容易病倒。而身体衰弱的我,生活在这里,到现在已经两年了,幸好没有生病,这大概是有所修养才能如此吧!但又怎么知道我所修养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孟子所说的:“我擅于培养自身所具有的浩然正气。”这土牢中有七种恶气,我的浩然正气只有一种,用一股正气抵抗那七种恶气,我还怕什么呢!何况这浩然之气是天地间的正气啊!

感言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公元1278年冬,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兵败被俘。次年被押送至元大都。元朝统治者多次劝降无果,遂将之囚禁。《正气歌》作于文天祥被囚两年后,本文是《正气歌》诗前小序。此诗作后第二年,即公元1283年,文天祥慷慨就义。《正气歌》及《正气歌序》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史上的宝贵篇章。
  文天祥在被关押期间,受尽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他以孱弱之身,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始终保持着不屈的斗志和爱国的热情,而没有被压垮,他认为这是自己的“浩然之气”战胜了邪气。
  “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天地的正大刚直之气,它与道、义相配,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在中华民族精神中,“浩然之气”体现为临危不惧、杀身成仁的豪气,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担当,抵御外侮、坚贞不屈的气节,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信念,同时也是一种正直、坦荡、坚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力量。文天祥的《正气歌序》是对这种民族精神和崇高人格的颂歌,同时也是他对自己的期许和激励。
  有人说,《正气歌序》在国破家亡时对人民有激励作用,在国泰民安时则意义不大。其实不然。浩然之气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是文化的积累让这一民族精神不断的延续,被后人传承。《正气歌序》表现出的浩然正气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沃壤之中。正由于继承、光大了优秀文化传统,才使作者成为一位被后人缅怀的英雄,也使他的这篇小序成为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典范之作。我们今日重读文天祥的作品,依旧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平年代下,我们虽不必如文天祥面临生死抉择,然而,存养胸中一股正气,塑造自己的信念,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浩然之气”是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很高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有了它就能具备一种崇高的精神美、人格美。我们怎么样才能保持这样的品格呢?就是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保持独立的高尚的人格。不怨天,不尤人,有自信之豪气,并经得起艰难困苦和各种诱惑考验。一部五千年中國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层出不穷,才使中国经历了很多曲折和苦难,却巍然屹立。对这些先贤的缅怀与追思,既是弘扬正能量、重塑民族精神应有的题中之义,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提高自我人格修养的重要方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文天祥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出于时代局限,他牺牲的出发点很大程度是来自封建社会的忠君思想。他自幼羡慕古代忠臣、义士的行为,在临刑时还以学习古代圣贤、成仁取义作为为国尽忠的信条。这种思想在他的诗文中也有一些自然的流露,如“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等,就是宣传儒家教义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内容。因而,在评价他的积极意义的同时,对于一些糟粕,也是应该摒弃的。
其他文献
如果说党的十九大是标明了旗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开辟了道路的话,那么近日闭幕的“两会”,则是朝着既定目标,进一步动员了群众、调整了队伍、凝聚了力量,朝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艰苦奋斗再出发。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次“两会”期间,奋斗成了热议的话题。这都告诉我们,我们党、我们军队、我们国家的一切成就,也包括我们家庭、我们个人的一切成果,都是奋斗出来的。过去靠奋斗,今
期刊
张妈妈,本名张素莲,1885年生于泾县云岭乡,家境贫苦,以种田为生。1938年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地区后,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虽然她已年过半百,耕作繁重,但依然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中,担负起为部队联络、服务、送信的工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妇抗会主任。她组织妇女参加识字班,学唱革命歌曲,号召妇女们剪发、放脚,做鞋缝袜慰劳新四军伤员和抗日将士。在她的带动下,全家11人中就有8人参加了革命。  皖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联手抗击日军的野蛮侵略行径,谱写了一段国际反法西斯壮丽诗篇。随着时光的流逝,新四军勇救40多名美军飞行员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新四军救援美军飞行员,第一次发生在1944年3月。当时,中美混合航空队第二大队飞行员辛仲连在与日军空战中受伤,跳伞降落在皖中无为县汊江江面,新四军第七师救援并治愈了辛仲连,并将其送至国民党桐城县政府。  其后,七师又接连救护了多位美军飞行员。1944年
期刊
“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同时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尽量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集会上的讲话。同年
期刊
横坎头村  梁弄镇位于浙江省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该镇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所在地。2003年春节前夕,刚刚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到梁弄镇和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提出了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切期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总书记的回信,振奋了这个正在绿色发展道路上
期刊
淮南矿业集团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是2001年5月成立的,至今已有18个年头了。18年来,研究会在集团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安徽省和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的指导下,在研究历史、服务现实上下功夫,卖力气,创佳绩,为矿业集团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立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2001年初,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高曙(市政协原主席)到矿业集团找到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金镕,与他商谈成立矿业集团新四军研究会
期刊
杀杀杀!士气如虹,杀声震天。每到战斗间隙,刺杀就成了新四军基层指战员强化训练的开胃菜。  刺杀训练是我军单兵五大技术训练课目之一,与射击、投弹、爆破、土工作业并称。新四军组建以来,为克服武器弹药严重不足的弊端,广泛开展拼刺刀训练。而“决定战斗最终胜负的方式是刺刀突击”,这样的总结也早在1909年就被日本明确写入《步兵操典》。抗战时期,日本兵使用的“三八”大盖,枪身和刺刀都较长,有1.801米。而当
期刊
金萧支队建立之后,我们活动地域主要在诸暨、义乌、东阳交界处的山区,可这一带敌伪顽势力相当强,尤其是这三股反动武装互相勾结,共同来对付我们,他们企图趁我立足未稳之时一举消灭我们,特别是国民党浙江省保安团派了一个团的兵力来“清剿”。保安团自恃是正规军,兵员弹药充足,装备齐全,消灭这些共产党的“土八路”应该是绰绰有余。因此他们充当打头阵的角色,紧紧盯住我军不放,因此支队在成立后的四个月里,连遭他们三次偷
期刊
1944年10月,日伪军开始在津浦铁路蚌埠以南和淮南铁路各要点秘密增兵,准备对津浦路西根据地进行扫荡;桂系顽军也在古河与梁园之间频繁调动,企图乘日伪军扫荡之机向路西进攻。  根据新四军第二师前指的部署,路西地委和第五旅兼路西军分区党委决定,立即动员全区党政军民投入反扫荡和准备迎击顽军进攻:做好坚壁清野,指导群众有组织地转移;基干自卫队(民兵)组成游击小组,保护群众安全,相机袭扰敌军;县区武装在所属
期刊
今天为大家讲述一个英雄三姐弟的故事。  姐姐杨瑞年1916年出生,14岁考入扬州中学。上海“一·二八”事变后,扬州中学也掀起了抗日爱国热潮。正读初三的杨瑞年带头上街游行,查日货、罚奸商。17岁那年,杨瑞年考入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她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而且在课余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从中吸取革命思想。  1935年毕业后,杨瑞年回到镇江任教。她与其他几位青年一起,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秘密组成“读书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