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腹腔分流术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脑积水病患接受腹腔分流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提高分流成功率的策略。
  方法:选择31例脑积水病患,采用腹腔分流术为其施治,回顾分析分流失败现象,总结失败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结果:本次研究的31例病患中,5例(16.13%)首次分流失败,分别为感染(1例)以及分流管脱落(2例)、堵塞(1例)、外露(1例),医师调整、更换分流管,加固分流管的接头部位,改变穿刺位置之后,分流可顺利实施,分流的效果显著。
  结论:分流管脱落、堵塞、外露或者患者分流部位感染,均会造成腹腔分流失败,使患者治疗受阻。
  关键词:脑积水 腹腔分流手术 失败 原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93-01
  脑积水在神经外科中属常见病症,医师普遍以脑室-腹腔分流的手术为患者施治,此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治疗安全,被公认为脑积水治疗最佳方案[1],但此种方法又是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最高的方法[2],治疗资料显示,其并发症较发生率可达35%,造成手术失败[3]。我院为提高分流治疗效果,回顾分析31例分流治疗患者资料,5例发生分流失败问题,深入研究其失败原因,在下文加以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病患,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我院治疗,男21例,女10例,年龄在17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32.3±9.6岁,医师为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与腰部穿刺检查,发现患者患有脑积水症状,其中,交通性积水17例,非交通性积水14例,皆伴随颅内高压,但未有颅内占位病变现象,对脑脊液进行化验,患者未有分流手术禁忌症。
  1.2 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头略向左侧偏,全身麻醉,16例经右侧三角区域穿刺进入脑室端,15例经右侧脑室额角穿刺进入,穿刺深度为5cm~6cm,对分流管进行固定,将压力阀置于患者耳后的枕部区域,压力阀接入之后,经皮下隧道,将分流管置入腹腔,深度约为20cm,并将其固定在盆腔或肝脏膈面。所选分流管为单向单泵中压国产分流管(16例)以及美国枢法模丹力公司进口的中压分流管(14例)与低压分流管(1例)。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31例病患中,26例分流成功,术后随访1年~3年,未有并发症及其他问题,5例(16.13%)首次分流失败,其中,1例为感染,2例为分流管脱落,各1例为分流管堵塞及外露。医师为5例脱落、外露或堵塞的患者调整、更换分流管,并加固分流管的接头部位,改变穿刺位置之后,其分流治疗均恢复正常,分流的效果显著。分流失败原因与处理方法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脑积水疾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脑室腹腔分流术,极大减轻了脑积水病患者痛苦,使患者得以恢复健康,但是,治疗中高发的并发症不可忽视。虽然,近几年,研究人员加大了对此技术的改进力度,优化了分流管制作材料与管道结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作率,治疗中依然常见感染、外露、脱落、堵塞等并发症,阻碍了治疗工作的持续开展,也损害了患者身心健康。因此,进一步地解决腹腔分流术并发症问题,依旧是当前脑积水治疗研究工作的重点,把握造成分流失败的原因,对分流工作加以控制极为必要。
  我院采用腹腔分流术为31例脑积水确诊的病患施治,其中5例出现了分流失败的问题,成功率为83.87%,失败率为16.13%,失败的分别为分流管脱落(2例)、分流管堵塞(1例)、分流管外露(1例)及患者感染(1例),医师通过调整重置分流管,对感染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分流工作得以继续开展。可见,分流管的脱落、堵塞、外露及患者的感染,是造成分流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医师为患者实施拔管重置及抗感染治疗,则可以有效提高分流成功率。此外,本次研究深入分析了分流失败的原因,发现分流管的选择、手术操作者水平、穿刺部位的确定、患者身体素质,是更为根本的分流失败诱因,提高手术者的操作水平,依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地选择分流管与穿刺部位,做好对于各类合并症状的处理,是保证分流正常实施的必要措施。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采用腹腔分流手术为脑积水确诊的病患施治,确实是改善患者脑积水、降低颅内高压的有效手段,但是,分流管的脱落、堵塞、外露以及患者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在治疗中确实存在,医师若要提高分流治疗成功率,彻底隔断并发症发生途径,就必须总结失败原因,对分流治疗加以优化。
  参考文献
  [1] 于林.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1例失败原因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5):775-775
  [2] 肖龙坡,陶志宇,王晓.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1):989-990
  [3] 詹升全,王鹏,李昭杰.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后处理方式的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10):1034-1036
其他文献
摘要:介入性超声显像诊断具有实时显像、灵敏度高、引导准确、损伤小的特点,选择恰当穿刺途径,能够缩短穿刺距离,能直接刺入孕囊内,抽吸囊液并注入药物,使局部用药浓度高,药物流失少,降低并发症,可重复进行的方法,改变了以往异位妊娠大多数手术治疗和全身用药的治疗方法,能保留患者的输卵管,尤其对未生育渴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患者易接受,充分发挥了介入超声的微创技术,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期刊
摘要:目前,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式有等待观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等。每种治疗方案均有优势和风险。这就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获益的同时,尽量避免并发症和风险的发生。如果前列腺增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且无明显苦恼,患者可以选择等待观察。等待观察并不是被动观察病情,而是需要对患者BPH进展的风险进行评估,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儿童过敏性紫癜症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的情况及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儿采用孟鲁司特,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儿在血清CRP、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紫癜消退时间以及关节症状改善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在临床总有效率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透析联合甘露醇保留灌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3、4期毒素清除及肾脏保护作用。  方法:对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晚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进行常规的结肠透析后,分别给予甘露醇保留灌肠和尿毒清保留灌肠,采用自动分析仪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尿素氮、肌酐、血尿酸、电解质水平及体重的变化;同时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82例慢性肾衰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明
期刊
摘要:目的:主要对丝裂霉素C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上的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从2005年的8月份到2012年的10月份收治的88名青光眼患者的122眼进行临床治疗分析,将他们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眼,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前要用溴莫尼啶眼液滴眼、口服乙酰唑胺、静滴甘露醇,要将眼压控制在4.0千帕以下。  结果:随访的年数为1.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白内障术后产生高眼压的相关因素,为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我们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000例,将其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结果:1000例患者术后,高眼压发生54例,占2.49%;引发白内障术后高眼压的高危因素有:患者的年龄偏高;合并有基础性疾病;高度近视;眼外伤;眼部有炎症等。  结论:白内障患者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01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9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利普刀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以及复发率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脱痂出血量以及阴道排液的时间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50例早产儿颅脑正常CT的临床表现和脑损伤特征,提高对正常早产儿颅脑CT表现的认识。  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双层螺旋CT低射线剂量检查的50例早产儿颅脑CT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50例早产儿颅脑的形态。  结果:早产儿脑实质密度较低,涉及范围较广,以两侧额叶及枕叶较明显,脑组织的厚度和患儿的胎龄存在一定关系,胎龄越小,脑灰质的厚度越薄。  结论:正常早产儿颅脑CT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家属行为对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对306例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家属行为与老年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密切相关。  结论: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注意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根据病情组织并指导家属配合抢救,防止因操作不当加重病情或损伤;应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向家属解释抢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好相关记录,保证后续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神经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为明显,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