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了老年,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身心逐渐衰老,或者生活不顺意,又遇到某些刺激,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出现孤独心理、怀旧心理、牵挂心理,甚至忧虑多疑等心理症状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可归人常见的老年人退休综合征、老年抑郁症、老年疑病症等社会心理障碍。本文仅就这里所列的3种社会心理障碍作些阐释,并介绍一点有关心理障碍的其他调节方法,供老年朋友参考。
退休综合症
退休综合征,系指老年人由于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而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常做错事;性格变化明显,容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什么都不满意;疑虑猜忌,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疑为这是有意刺激自己;有的情绪抑郁,乃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燥热等症状。
对退休综合征,要防要治。方法和措施有:退休前调整好心态,作好精神准备,顺应自然规律,进入人生的新一个重要阶段。离开原工作岗位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发挥余热,重归社会,包括充当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追求新的知识,上老年大学或参加其他学习活动。要培养爱好,寄托精神,琴棋书画、钓鱼养花,任选其一,投入其中,专注其中,乐在其中。结交新朋老友,扩大社会交往,排解心中郁闷和寂寞。养成新的生活习惯,从适应在岗位时的生活转变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形成规律。还可咨询心理医师,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抚慰。
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从广义上说,系指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期这一特定年龄段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含青年期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之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则特指60岁以上的人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
老年抑郁症的引发,有其生理原因,也有社会心理原因。就社会心理原因而言,大致有:退休后对社会角色的转换不适应;离开工作岗位后交往圈子变窄,失去情感支持;面对亲朋好友离世,特别是有的配偶去世,产生悲怆孤独感。有的由于个人人格、性格因素而导致情绪抑郁。
老年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是: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少言懒动,自闭独处,不愿与人交往;自我评价下降,自责自罪,常感内疚: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倾向;对前途悲观失望,有厌世心理;自觉病情严重,有疑病倾向;睡眠不佳,失眠早醒;食欲不振,日渐消瘦;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等等。
对老年抑郁症要加强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一是要尽量把已有的身体疾病治疗好。对不可治愈的疾病也要设法减轻疾病造成的痛苦。二是要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自身性格缺陷,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培养兴趣和爱好,扩大人际交往,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三是改善家庭环境。丧偶的老人如有条件可考虑再婚,这对缓解丧偶老人的抑郁心理有较大的帮助。四是子女、晚辈对老年人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
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心理治疗,在本病治疗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通过倾听、理解、疏导、鼓励、保证等方式,使患者产生安全感,树立自信心。帮助患者扩大活动范围。增强适应社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药物治疗,对于抑郁症的有效率可达70%-80%。常用的药物有三环及四环抗抑郁药,但使用药物应特别注意用药的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剂量要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视病情再逐渐调整药量。如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向经治医生反映。
老年疑病症
老年疑病症,是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的简称,是以患者一心想着自己身体健康、担心某些器官有其想象的难以治愈的疾病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
老年疑病症的发生与个人的人格特征、早期经历及外界的不良刺激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具体原因可归纳为3点:认知能力下降,敏感多疑,环境刺激。
老年疑病症的临床表现:1.长时间地认为自己体内某个部位或某几个部位有病,求医时对病情的诉说不厌其详,唯恐医生没听明白。2.对自身变化特别敏感和警觉,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变化,也显得特别关注,并且會不自觉地加以夸大和曲解,寻找患有严重疾病的证据。3.常常感到烦恼、忧虑甚至恐慌,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符,对自己的病症极为焦虑。别人劝解越多,疑病就越重。4.即便客观的身体检查结果证实没有疾病,他(她)也仍然不能相信,甚至认为是医生在故意隐瞒和欺骗。
对这种老年疑病症,首要的是进行心理调节,帮助患者纠正自身性格的缺陷,开阔心襟,保持乐观、开朗、自信的心态。在家庭成员和其他人际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消除各种疑虑情绪。
四、心理障碍的其他调节方法
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老年人出现心理障碍,除对社会心理疾病要进行积极防治外,日常进行心理方面的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提供一些可供选用的方法:
1.运用言语和想象放松。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绿茵的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这样,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
2.支解法。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只要将这些问题“各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
3.一读解千愁。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4.想哭就哭。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实验证明,让人类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哭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
5.拥抱大树。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可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与之对立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则会消失。
6.运动消气。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中心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们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在这些运动中心,上下左右皆铺满了海绵,任人摸爬滚打,纵横驰骋。
7.穿上称心的旧衣服、因为穿了很久的衣服会使人回忆起某一特定时空的感受,并深深地沉浸在缅怀过去如梦般的生活眷恋中,人的情绪也为之高涨起来。
8.适当养宠物益身心。一项心理学实验显示:当精神紧张的人在观赏自养的金鱼或热带鱼在鱼缸中姿式优雅地游动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进入“宠辱皆忘”的境地。
责编/纪生
退休综合症
退休综合征,系指老年人由于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而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常做错事;性格变化明显,容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什么都不满意;疑虑猜忌,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疑为这是有意刺激自己;有的情绪抑郁,乃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燥热等症状。
对退休综合征,要防要治。方法和措施有:退休前调整好心态,作好精神准备,顺应自然规律,进入人生的新一个重要阶段。离开原工作岗位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发挥余热,重归社会,包括充当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追求新的知识,上老年大学或参加其他学习活动。要培养爱好,寄托精神,琴棋书画、钓鱼养花,任选其一,投入其中,专注其中,乐在其中。结交新朋老友,扩大社会交往,排解心中郁闷和寂寞。养成新的生活习惯,从适应在岗位时的生活转变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形成规律。还可咨询心理医师,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抚慰。
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从广义上说,系指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期这一特定年龄段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含青年期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之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则特指60岁以上的人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
老年抑郁症的引发,有其生理原因,也有社会心理原因。就社会心理原因而言,大致有:退休后对社会角色的转换不适应;离开工作岗位后交往圈子变窄,失去情感支持;面对亲朋好友离世,特别是有的配偶去世,产生悲怆孤独感。有的由于个人人格、性格因素而导致情绪抑郁。
老年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是: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少言懒动,自闭独处,不愿与人交往;自我评价下降,自责自罪,常感内疚: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倾向;对前途悲观失望,有厌世心理;自觉病情严重,有疑病倾向;睡眠不佳,失眠早醒;食欲不振,日渐消瘦;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等等。
对老年抑郁症要加强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一是要尽量把已有的身体疾病治疗好。对不可治愈的疾病也要设法减轻疾病造成的痛苦。二是要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自身性格缺陷,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培养兴趣和爱好,扩大人际交往,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三是改善家庭环境。丧偶的老人如有条件可考虑再婚,这对缓解丧偶老人的抑郁心理有较大的帮助。四是子女、晚辈对老年人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
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心理治疗,在本病治疗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通过倾听、理解、疏导、鼓励、保证等方式,使患者产生安全感,树立自信心。帮助患者扩大活动范围。增强适应社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药物治疗,对于抑郁症的有效率可达70%-80%。常用的药物有三环及四环抗抑郁药,但使用药物应特别注意用药的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剂量要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视病情再逐渐调整药量。如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向经治医生反映。
老年疑病症
老年疑病症,是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的简称,是以患者一心想着自己身体健康、担心某些器官有其想象的难以治愈的疾病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
老年疑病症的发生与个人的人格特征、早期经历及外界的不良刺激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具体原因可归纳为3点:认知能力下降,敏感多疑,环境刺激。
老年疑病症的临床表现:1.长时间地认为自己体内某个部位或某几个部位有病,求医时对病情的诉说不厌其详,唯恐医生没听明白。2.对自身变化特别敏感和警觉,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变化,也显得特别关注,并且會不自觉地加以夸大和曲解,寻找患有严重疾病的证据。3.常常感到烦恼、忧虑甚至恐慌,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符,对自己的病症极为焦虑。别人劝解越多,疑病就越重。4.即便客观的身体检查结果证实没有疾病,他(她)也仍然不能相信,甚至认为是医生在故意隐瞒和欺骗。
对这种老年疑病症,首要的是进行心理调节,帮助患者纠正自身性格的缺陷,开阔心襟,保持乐观、开朗、自信的心态。在家庭成员和其他人际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消除各种疑虑情绪。
四、心理障碍的其他调节方法
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老年人出现心理障碍,除对社会心理疾病要进行积极防治外,日常进行心理方面的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提供一些可供选用的方法:
1.运用言语和想象放松。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绿茵的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这样,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
2.支解法。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只要将这些问题“各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
3.一读解千愁。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4.想哭就哭。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实验证明,让人类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哭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
5.拥抱大树。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可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与之对立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则会消失。
6.运动消气。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中心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们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在这些运动中心,上下左右皆铺满了海绵,任人摸爬滚打,纵横驰骋。
7.穿上称心的旧衣服、因为穿了很久的衣服会使人回忆起某一特定时空的感受,并深深地沉浸在缅怀过去如梦般的生活眷恋中,人的情绪也为之高涨起来。
8.适当养宠物益身心。一项心理学实验显示:当精神紧张的人在观赏自养的金鱼或热带鱼在鱼缸中姿式优雅地游动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进入“宠辱皆忘”的境地。
责编/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