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yd83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是人类在社会生活的物质环境,同时人类全部的精神生活也离不开建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随之进步,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在艺术设计范畴里的中国建筑设计也因为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关键词:时代审美;建筑;变化;中国
  一、时代审美与建筑的关系
  建筑的特征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研究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对建筑的影响,其实就是学习建筑史,即建筑的发展过程、人类创造建筑的过程。建筑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建筑发展的实质性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也是一致的,例如生产方式、国家形态和领导阶级发生变化,建筑也会随之改变。
  二、中国建筑的发展及其所受的影响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域广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貌、人文、风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我国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这些都对我国的建筑设计产生了影响。
  (一)古代建筑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在原始社会时期,最早人类的住室是自然洞窟。在《孟子·滕文公》中有这样一句话——“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这说明巢居是一种因为地势低而形成的居住方式。在6000年前左右,那时候的住所因南北差异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南方的干阑式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阑式建筑。从这个建筑可以看出它的木制材料是用石器打制的,并且还显示出榫卯结构的痕迹。一种是北方的木骨泥墙。因为北方气候干燥,黄土比较多,所以这种形式在北方比较常见。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仰韶时期已经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这就形成了一定的村落布局。在仰韶遗址中,居住的房屋都以一个较大的房屋为中心,而其他的小房屋与之形成一个环形,这直观地展现出了当时氏族公社生活的情况。到了后来的龙山文化时期,已经由母系社会发展为父系社会了,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了家庭私有的情况,而且在地面上还发现运用了白灰(白灰具有防潮的效果),这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从原始社会的一系列变化中可以看出,建筑开始成为人们精神思想的一种表达,而不仅仅是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
  在奴隶社会时期,以夏、商、周为主。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开始,商朝到西周时期则是鼎峰,到了春秋时期开始走向封建社会。在夏朝的遗址中已经发现庭院形式的宫殿,木框架结构建筑质量也有所提升。到了商朝,青铜工艺的不断提高,让生产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刀、斧等,建筑形式也开始注重平面的布局,出现了按南北轴对称的特征。西周时期则出现了十分规范的四合院形式。当时建筑形式越来越复杂,注重的层面也越来越多,还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材料——瓦,使得西周建筑进入更加高级的阶段。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瓦的广泛使用和生产力的进步,出现了诸侯用的高台建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设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随后他开始大规模修建皇宫,并修建长城抵御外敌。当时的建筑重视排水等一些功能的设置,最为著名的建筑有阿房宫、秦始皇陵。汉代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繁荣时期,这时期木架建筑渐渐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建筑有了很大发展,建筑材料也更加丰富,其中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出现代表了当时不仅仅注重建筑的结构,也开始注重建筑的装饰细节,抬梁式和穿斗式的木结构也形成了,但是结构还不是很统一,建造大型建筑的能力还缺乏。东汉末到南北朝时期,我国政局十分不稳,加之这时候佛教的传播和印度等国家的文化影响,开始出现大量的佛教建筑。这时候的佛教建筑主要分为佛寺、佛塔和石窟三种。其中最为有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在石窟里面有很多的壁画和雕刻作品,直观地呈现出那个时期佛教思想传播对建筑的影响。隋到宋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在隋代,兴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赵州桥,其特点在于不仅能够减少桥本身的重量而且能够减弱沙河对桥的冲击力。唐代由于经济繁荣,社会局面比较稳定,人们能够丰衣足食,所以建筑规模比较宏大,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它不再为了装饰而装饰,而是每一个建筑都有它本身的意义存在,用色上也十分大胆,体现出当时唐代的繁荣兴旺。宋代由于市集的兴起,城市结构和布局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模数制。另外,《营造法式》的公布让宋代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更加准确,保证了工程的质量。由于宋代统治者追求豪华绚丽,所以宋代建筑木架部分的颜色十分华丽。此外,宋代山水画十分兴盛,深深影响了建筑的风格,使得当时的建筑充满了意境美。明代的时候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加强,资本主义萌芽在不断孕育着,使得砖石开始广泛用于民居建设,私家园林的修建也更加普遍。清代,當时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兴建了许多的藏传佛教建筑,这些建筑多种多样,打破了原来建筑风格单一的局面。
  (二)近代建筑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这个时期我国饱受其他国家的侵略,经济和政治布局也都十分动荡,有些被长期占领的城市出现了其他国家的建筑风格。
  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由于其他国家的侵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时候的封建王朝逐步衰落,结束了帝王宫殿修建的局势。另外,当时通商口岸成为一些外国人的长居地点,出现了洋楼、银行和商店等,以及一些充满西方风味的教堂。这个时期的中国建筑形式十分有限。
  19世纪90年代左右,各个国家更是加强了对我国的侵害,青岛、大连等城市不断被占领,西式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设计师也慢慢被西方设计师所取代,开始大量运用钢铁、玻璃和水泥等新型材料。
  20世纪初,当时的著名建筑师主要有吕彦直、梁思成等,这些建筑师以设计陵园性纪念建筑为主,其中代表性建筑为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中山陵融汇了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同时又有创新思维。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大部分都经历过海外留学,所以他们能很好地把中国的建筑思维与西方的建筑思维相融合。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我国近代化进程开始变得缓慢,战争频发,但是当时的包豪斯教育体系和西方的设计理念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的现代建筑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向工业国发展,经济和科技也在不断进步,和西方各国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吸收了许多现代主义思想。例如中国美术馆就运用了折中主义;全国政协礼堂不仅加入了功能主义的手法而且使它中国化,完全诠释了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思想。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他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香山饭店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内地第一个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作品,它的白墙和灰色线条体现了贝聿铭少年时代深受江南文化底蕴的影响和他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开始追求高科技建筑,表达出了对技术美的强烈追求。这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新型建筑,例如上海体育馆。上海体育馆是运用钢管空间结构进行屋盖,然后用膜覆盖的新型体育类建筑。但是,这一时期中国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远远不够的。
  21世纪以来,设计师对于城市的建设有了新的理念。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所以在建筑上各国开始提倡绿色设计,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有机的统一。而中国广大的市场就成为国外建筑师的“科学实验室”,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和苏州等发达城市出现了很多典型案例,例如广州的“小蛮腰”、苏州的“秋裤楼”。自此中国的建筑市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
  三、时代审美观念与中国建筑的未来趋势
  中国的建筑史源远流长,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在20世纪末,中国的建筑设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将传统与现代主义相结合。但如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外建筑思想的不断冲击,我国建筑理念上传统文化的内涵被逐渐弱化,使得很多建筑都成了没有历史情感的装饰物。另外,21世纪,城市结构和布局带来的问题引起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人们开始追求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状态。那么,对于这些变化,我们该何去何从?
  中国的建筑在历经几千年风雨的洗礼后,面對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各种影响依旧因独特的民族特色而存在。虽然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不单单满足于物质上的追求,在精神上也开始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建筑的未来发展上,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加不可思议的形式,但是这些都是伴随社会状况和时代审美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的。而对于这种趋向,建筑设计要随着时代审美的变化而变化并与之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社会状况对建筑设计理念进行调整和创新,让我国的建筑设计更加多姿多彩。
  四、结语
  中国的建筑是随着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时代的审美则取决于当时的政治局面、领导阶级、社会环境和人文地理等许多方面。中国的建筑在每个时期都有它自己的不同特点,如汉代的古朴、唐代的宏伟、宋代的规整、元代的自由、明清时期的多变以及现代的西方化,这些都深深地体现了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建筑蕴含的文化传承,进一步挖掘它们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吕霞.城市聚落本体与功能的时序性运动[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丁丹丹.建筑史学新解读:以经济学视野下的里坊制的瓦解为例[C]//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16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论文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459-468.
  [3]郭茜.中国建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向[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岭南文化为研究背景,从岭南地标建筑切入,通过分析岭南地标建筑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将岭南地标建筑中的外形、精神内涵以及色彩与装饰等元素符号进行概括与提炼,结合现代文化创意设计方法,融入岭南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核,探讨岭南地标建筑元素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岭南文化;地标建筑;文化创意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0年度课题(2020GZ
以劳动问题为核心比较青年黑格尔《耶拿手稿》与青年马克思《巴黎笔记》的思想,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年黑格尔的"抽象劳动"概念包含着对人的异化的批判:抽象劳动作为一种否定性的承认关系,不仅是劳动本质的异己规定性,还导致了抽象观念与抽象物对人的统治.青年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劳动"也具有抽象性质:异化劳动是对人及其劳动的丰富规定性的剥离.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都看到了劳动的消极方面,并寻求对人的异化问题的现实解决.但前者停留在交换领域中,要求政治国家的调节以实现主体间肯定性的承认关系,后者则
摘 要:文章以编木拱梁结构的谱系发展为主线,分析存在于闽浙地区的木拱廊桥的建筑特色。以泰顺县的北涧桥为研究对象,从选址、功能、美学、形式、结构等因素探求古人是如何将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最终将现代设计理论结合传统木拱廊桥进行实验性设计,延续传统文化的同时激活当代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  关键词:闽浙地区;木拱廊桥;北涧桥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CX20_0693)
关于阅读情境教学,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小说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其进行课程设置,将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引入,使得抽象的
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路内停车作为城市为市民停车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为市民停车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合理优化路内停车位的规划,科学管理
砖塔是重要的佛教建筑,楼阁式砖塔是中国各种寺塔中常见的样式,其历史的发展与演变,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古代高层建筑的技艺、艺术与精神象征的演变.文章分析了仿木楼阁式
摘 要:山西大学作为百年老校,历史悠久,在教育、建筑方面都体现了社会背景下的时代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代山西大学的校园建筑在新建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教育程度、人文特点以及施工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迥异的西洋式建筑元素,同时也有现代建筑的影子。基于此,文章以山西大学坞城校区20世纪50—80年代建筑为研究对象,简单阐述山西
高职高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专题化教学要正确处理概论课专题设计与教材的关系,正确处理专题设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专题讲授与实践教
摘要:公众科学是科学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双重作用结果。近代以来,在自然志研究传统的影响下,公众科学经历了漫长的、自发的萌发过程,进入21世纪,公众科学正式诞生,并开始了建制化的发展。公众科学的发展动因,既包括科学研究的内在驱动因素,也包括来自外部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的拉动因素。其中,内在驱动因素主要有数据采集和处理需求、降低科研成本的需求;外部的拉动因素主要涉及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
马克思文本的解读与马克思本真思想的把握之间始终存在"间距".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虽难以真正"还原"其本真思想,但仍具有重要意义.文本解读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思想的起点,只有在充分了解马克思思想内核的基础上,把握其观照与改变现存状况的实践力量,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才具有现实可能,否则"发展"只能沦为一种虚幻的纯理论"建构".在解读马克思文本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全面把握与分类交叉研究、国际视野与国内视野以及不迷信权威与尊重已有研究成果三对关系的统一,形塑一种理解和吸收马克思思想的新范式,澄清马克思思想与其所展露方法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