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作文应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有自己的感受很认识,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新课标的颁布,是为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提供科学指导的准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的弊病是语文教师容易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写作轻指导的观念,注重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个性发展,从细微之处加强指导,让 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表达,充分彰显个性。
关键词:新课标 个性 主体 情感
一、引导学生确立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在通往知识宫殿之路的引导者、指路人。马斯洛认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所能达到的或个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说得浅一些,就是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也就是个性达到充分的自由发展。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出现了教师“一手操办”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大肆宣扬写作的理论指导,布置完作文题目,就讲一些“中心具体,主题明确,语言通顺……”之类的笼统要求,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彻头彻尾的满堂灌;学生在下面“雾里看花”;这样的课堂,似乎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灵气,也让学生感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最终只能是“望文兴叹”。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淡漠,被忽视,则容易造成学生的作文的个性缺乏。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能有个性和真情的流露,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和热情。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写作主体情绪化的氛围,让他们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引导学生考虑的不是老师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我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写、专注地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任务;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善于了解并研究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心理,善于根据个性与共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努力做到教学手段开放。
二、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感受的一种内心体验。教学活动中,它有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习对象的功能,能够对学生认识活动起调节、强化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情感的功能要在作文教學中充分地发挥作用,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多与学生闲谈作文趣事,融洽师生感情。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动情传情,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还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由于性格气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强弱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知识积累不同以及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他们的作文呈现、文字的表现能力也必然是不完全相同的。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鼓励学生敢于把个人的生活经历,渗透自我的情感理念,以及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打破对学生的种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对学生有一种宽容的态度,给学生创造自由抒发情感、发表见解的空间,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只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情不自禁掀起情感的波澜,学生在作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只要不违背道德准则,就大可不必做对与错的评判。
三、轻松表达,和谐作文
作文教学贵在落实,而落实决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写作理论,而是要有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造空间。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怎样描写时,他不是在讲台上空谈条文,而是先给学生各发了两颗木糖醇,一颗让学生吃下去,一颗拿在手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用眼睛看它的色泽和形状,用手摸它的质地,用舌头尝它的味道,用鼻子嗅它的气味;最后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内容描述表达出来。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循着写作的程序展开思路,最后顺利完成作文,并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又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记一件事”的作文要求时,先引导学生做游戏,请他们每一小组的一位同学分别在纸上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词语或短语,接着请另外一同学把这四张纸的内容串联在一起读出来,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就大笑”,大家听完另一同学念的内容,个个都捧腹大笑,因为事先不知道而事后串在一起的内容显得十分夸张、离奇搞笑。这时,笔者就顺其自然引导学生把刚才的情景和场面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下来,并且强调写出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结果不用多长时间,学生就写出了文从句顺的内容来。
总之,只要我们将新课标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成具体可行的教学行为,坚持民主和谐的个性化作文教学,让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个性化的光彩,在作文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 个性 主体 情感
一、引导学生确立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在通往知识宫殿之路的引导者、指路人。马斯洛认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所能达到的或个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说得浅一些,就是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也就是个性达到充分的自由发展。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出现了教师“一手操办”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大肆宣扬写作的理论指导,布置完作文题目,就讲一些“中心具体,主题明确,语言通顺……”之类的笼统要求,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彻头彻尾的满堂灌;学生在下面“雾里看花”;这样的课堂,似乎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灵气,也让学生感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最终只能是“望文兴叹”。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淡漠,被忽视,则容易造成学生的作文的个性缺乏。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能有个性和真情的流露,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和热情。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写作主体情绪化的氛围,让他们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引导学生考虑的不是老师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我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写、专注地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任务;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善于了解并研究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心理,善于根据个性与共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努力做到教学手段开放。
二、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感受的一种内心体验。教学活动中,它有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习对象的功能,能够对学生认识活动起调节、强化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情感的功能要在作文教學中充分地发挥作用,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多与学生闲谈作文趣事,融洽师生感情。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动情传情,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还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由于性格气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强弱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知识积累不同以及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他们的作文呈现、文字的表现能力也必然是不完全相同的。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鼓励学生敢于把个人的生活经历,渗透自我的情感理念,以及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打破对学生的种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对学生有一种宽容的态度,给学生创造自由抒发情感、发表见解的空间,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只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情不自禁掀起情感的波澜,学生在作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只要不违背道德准则,就大可不必做对与错的评判。
三、轻松表达,和谐作文
作文教学贵在落实,而落实决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写作理论,而是要有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造空间。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怎样描写时,他不是在讲台上空谈条文,而是先给学生各发了两颗木糖醇,一颗让学生吃下去,一颗拿在手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用眼睛看它的色泽和形状,用手摸它的质地,用舌头尝它的味道,用鼻子嗅它的气味;最后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内容描述表达出来。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循着写作的程序展开思路,最后顺利完成作文,并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又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记一件事”的作文要求时,先引导学生做游戏,请他们每一小组的一位同学分别在纸上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词语或短语,接着请另外一同学把这四张纸的内容串联在一起读出来,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就大笑”,大家听完另一同学念的内容,个个都捧腹大笑,因为事先不知道而事后串在一起的内容显得十分夸张、离奇搞笑。这时,笔者就顺其自然引导学生把刚才的情景和场面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下来,并且强调写出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结果不用多长时间,学生就写出了文从句顺的内容来。
总之,只要我们将新课标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成具体可行的教学行为,坚持民主和谐的个性化作文教学,让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个性化的光彩,在作文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