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编:陈永忠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本书以章太炎的生平发展阶段为主线,将其与俞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蔡元培、邹容、昊稚晖、章士钊、刘师培、苏曼殊、柳诒征、胡适、鲁迅、钱玄同、黄侃、周作人、许寿裳等人之间的交往轶事、轶闻以及思想碰撞予以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现,从而为广大读者勾勒出了一代国学大师的悲欢离合、风雨激荡的生命历程。
世纪纪之交的中国正处在封建家庭制度之下,完全实行“包办婚娴”。当时许多的革命者或者知识分子,无论是革命先驱孙中山、严复、章太炎,还是最早冲出国门的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甚至庚款留学美国的胡适、闻一多等,他们的婚姻都还必须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能够树立“自由恋爱”的新风气。但是,到20世纪初年,在包办婚姻后丧偶、需要再婚的人群之中,就出现了拒绝“月老做媒”,而实行自主婚姻的勇敢者。其中,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白,识条件,公开“征婚”的先行者,其一为蔡元培先生,其二为章太炎先生。
1900年,蔡元培的结发妻子王昭去世了。那年蔡元培刚满33岁,在江浙一带的文化界已经颇有名气,来他家里提亲的媒人踏破了门槛。蔡元培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磨浓墨、铺素笺,挥毫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他提出了五个条件:第一足要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要识字读书、通文墨的;第三,一夫一妻,不娶妾;四,如果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一年后,他根据自己提出的条件,找到了理想的爱人——女画家黄仲玉。她出身书香门第,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孝敬父母,完全符合蔡元培的择偶标准,于是他请朋友从中撮合。
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举办了中西合璧的婚礼,他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但是,蔡元培的“征婚启事”还不过贴在墙上,影响只在亲友乡里之间。
民国成立之后,新风渐开,有“疯子”绰号的章太炎,更进一步做出了惊世骇俗之举!章太炎思想激进,在婚姻问题上的观点做法自然也与众不同。
1903年,元配夫人王氏病故,续弦之事势在必行。有人拟为其提亲,问有什么条件,章氏回答说:“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大概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旧式婚姻深恶痛疾(王氏为其生育了三个女儿,章氏在自订年谱中仍只给了王氏“妾”的名号,不称呼其为“妻”,盖缘于此),决定公开征婚,以示向传统观念决裂。当时,他用真名在《顺天时报》上刊登了一条广告,对择偶的标准和条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一是限湖北籍女子(在章心目中,侯选女子,“两湖人甚佳”,这是为什么呢?据说,章太炎看上了一位毕业于女子学校的湖北籍大家闺秀吴淑卿,有人对他讲吴也爱上了他,虽此事无果而终,但爱屋及乌,许是从此对湖北人士有了额外好感);二是读过书,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三是属大家闺秀;四是双方平等,互相尊敬;五是不要缠足女子。如丈夫先死,可以再嫁;若夫妻不和,可以离婚。
此广告如巨石入湖,激起轩然大波;尽管章氏名声在外,符合条件的大家闺秀却无一敢来应征。直到10年后,由蔡元培主持,46岁的章太炎与30岁的浙江籍女士汤国梨结为伉俪,这则开创先河的征婚广告才告作废。
1913年,已经多年丧妻的章太炎在朋友们的催促下,觉得自己也该再有个家了。但朋友们给他介绍一些,他都不是很满意。老朋友张伯纯知其肚肠,对章太炎说,你不必操心此事,全包在我身上,名士娶妻,非淑女不宜。经过一番张罗,他果然给章太炎介绍了汤国梨女士,上海务本女校的“皇后”,不仅条件完全符合,是位淑女,还比章太炎年轻了十五岁。汤国梨在务本女校被称为“皇后”。之所以得到这个“雅号”,有两个方面,一是她的绝色娇美、丽质天生的外貌,在学校时是数百女同学中的佼佼者;二是她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无论吟诗作文、歌舞书画,也为师生嘱目与称道。正因此,她眼光很高,不肯“低就”;直到30岁还是个姑娘。虽不时有人介绍,但都被汤国梨拒绝。
1913年5月的一天,汤国梨的同窗好友张默君忽然塞给汤国梨一封信。汤国梨看着看着,粉脸绯红,心头撞鹿:天!这竟是那个名扬全国的大学者章太炎的求爱信!信上文辞简短,但对她的钦慕爱恋跃然纸上,情之切,意之厚,叫汤国梨怦然心动。1904年,也就是汤国梨从务本女校即将毕业的前夕,她见过这位老夫子,听过章太炎关于成立光复会、反对满清王朝的革命演说,他那文采溢然的遣词造句,才华满腹的掌故出典使在场的听众倾倒,就从那时起,汤国梨对这个同乡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1913年6月15日,章太炎与汤国梨在上海静安寺路的哈同花园举行婚礼。当天下午,新郎章太炎乘双马车至新娘处迎亲。按照惯例,新郎首先卸下结婚金戒一枚,交给新娘。这是章太炎生平第一次乘双马车和卸金戒指,其状甚窘,旁边亲友见了无不窃笑。婚礼完毕,新郎新娘先回新房,稍晚在一品香餐馆宴客,参加婚宴的宾客有一百多位。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本书以章太炎的生平发展阶段为主线,将其与俞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蔡元培、邹容、昊稚晖、章士钊、刘师培、苏曼殊、柳诒征、胡适、鲁迅、钱玄同、黄侃、周作人、许寿裳等人之间的交往轶事、轶闻以及思想碰撞予以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现,从而为广大读者勾勒出了一代国学大师的悲欢离合、风雨激荡的生命历程。
世纪纪之交的中国正处在封建家庭制度之下,完全实行“包办婚娴”。当时许多的革命者或者知识分子,无论是革命先驱孙中山、严复、章太炎,还是最早冲出国门的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甚至庚款留学美国的胡适、闻一多等,他们的婚姻都还必须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能够树立“自由恋爱”的新风气。但是,到20世纪初年,在包办婚姻后丧偶、需要再婚的人群之中,就出现了拒绝“月老做媒”,而实行自主婚姻的勇敢者。其中,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白,识条件,公开“征婚”的先行者,其一为蔡元培先生,其二为章太炎先生。
1900年,蔡元培的结发妻子王昭去世了。那年蔡元培刚满33岁,在江浙一带的文化界已经颇有名气,来他家里提亲的媒人踏破了门槛。蔡元培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磨浓墨、铺素笺,挥毫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他提出了五个条件:第一足要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要识字读书、通文墨的;第三,一夫一妻,不娶妾;四,如果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一年后,他根据自己提出的条件,找到了理想的爱人——女画家黄仲玉。她出身书香门第,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孝敬父母,完全符合蔡元培的择偶标准,于是他请朋友从中撮合。
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举办了中西合璧的婚礼,他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但是,蔡元培的“征婚启事”还不过贴在墙上,影响只在亲友乡里之间。
民国成立之后,新风渐开,有“疯子”绰号的章太炎,更进一步做出了惊世骇俗之举!章太炎思想激进,在婚姻问题上的观点做法自然也与众不同。
1903年,元配夫人王氏病故,续弦之事势在必行。有人拟为其提亲,问有什么条件,章氏回答说:“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大概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旧式婚姻深恶痛疾(王氏为其生育了三个女儿,章氏在自订年谱中仍只给了王氏“妾”的名号,不称呼其为“妻”,盖缘于此),决定公开征婚,以示向传统观念决裂。当时,他用真名在《顺天时报》上刊登了一条广告,对择偶的标准和条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一是限湖北籍女子(在章心目中,侯选女子,“两湖人甚佳”,这是为什么呢?据说,章太炎看上了一位毕业于女子学校的湖北籍大家闺秀吴淑卿,有人对他讲吴也爱上了他,虽此事无果而终,但爱屋及乌,许是从此对湖北人士有了额外好感);二是读过书,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三是属大家闺秀;四是双方平等,互相尊敬;五是不要缠足女子。如丈夫先死,可以再嫁;若夫妻不和,可以离婚。
此广告如巨石入湖,激起轩然大波;尽管章氏名声在外,符合条件的大家闺秀却无一敢来应征。直到10年后,由蔡元培主持,46岁的章太炎与30岁的浙江籍女士汤国梨结为伉俪,这则开创先河的征婚广告才告作废。
1913年,已经多年丧妻的章太炎在朋友们的催促下,觉得自己也该再有个家了。但朋友们给他介绍一些,他都不是很满意。老朋友张伯纯知其肚肠,对章太炎说,你不必操心此事,全包在我身上,名士娶妻,非淑女不宜。经过一番张罗,他果然给章太炎介绍了汤国梨女士,上海务本女校的“皇后”,不仅条件完全符合,是位淑女,还比章太炎年轻了十五岁。汤国梨在务本女校被称为“皇后”。之所以得到这个“雅号”,有两个方面,一是她的绝色娇美、丽质天生的外貌,在学校时是数百女同学中的佼佼者;二是她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无论吟诗作文、歌舞书画,也为师生嘱目与称道。正因此,她眼光很高,不肯“低就”;直到30岁还是个姑娘。虽不时有人介绍,但都被汤国梨拒绝。
1913年5月的一天,汤国梨的同窗好友张默君忽然塞给汤国梨一封信。汤国梨看着看着,粉脸绯红,心头撞鹿:天!这竟是那个名扬全国的大学者章太炎的求爱信!信上文辞简短,但对她的钦慕爱恋跃然纸上,情之切,意之厚,叫汤国梨怦然心动。1904年,也就是汤国梨从务本女校即将毕业的前夕,她见过这位老夫子,听过章太炎关于成立光复会、反对满清王朝的革命演说,他那文采溢然的遣词造句,才华满腹的掌故出典使在场的听众倾倒,就从那时起,汤国梨对这个同乡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1913年6月15日,章太炎与汤国梨在上海静安寺路的哈同花园举行婚礼。当天下午,新郎章太炎乘双马车至新娘处迎亲。按照惯例,新郎首先卸下结婚金戒一枚,交给新娘。这是章太炎生平第一次乘双马车和卸金戒指,其状甚窘,旁边亲友见了无不窃笑。婚礼完毕,新郎新娘先回新房,稍晚在一品香餐馆宴客,参加婚宴的宾客有一百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