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奋斗的目标。如果学生爱上你的课堂了,课堂效果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却是很多教师苦恼的一件事情。看了别人优秀的课例,最后除了佩服别人,剩下的也就是感叹,感叹自己不如别人。其实,要实现高效课堂,并不是一件难事。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型方式;因材施教
  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教育行业中持续的热点话题,但是如何真正在常态课中提高课堂效率,一直困扰着无数一线教师。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教师的绝活是魅力,让学生爱上教师,进而爱上这教师的课


  没有崇拜就没有教育。如果教师能用自己的绝活让学生崇拜自己,那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在常人做不到的地方取得不同凡响的成就,那就是绝活。这绝活也许是好嗓音,也许是写得一手好字,也许是画得一手好的简笔画,也许是幽默感……只要是常人做不到的,而你是做得挺不错的就可以。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情况,某班的语文成绩相对于本年级来说,差得甚远。据了解,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原来的教师上课,觉得他上课没意思。在新学期时,学校领导就安排了另一位教师来上这个班的课。几节课后,学校领导来听课,发现学生们兴味盎然,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习惯跟以前截然不同,课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领导发现这位教师在上课时,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使得听者轻松愉快,心领神会,乐于学习。下课后,领导就马上进行学生调查,问学生:“你们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领导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个老师好幽默。”这位教师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期末测试的时候,这个班的语文成绩明显提高,而且几年下来,他们的成绩也是一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提高。这位教师的绝活不得不令人折服。

二、合适的课型方式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时间越往前推移,学生越困倦。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不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如果依据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把“听、看、讲、想、做、动、静”单列或加以适当的排列组合,并适时地依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交替使用教学活动方式,就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教育思想。同时还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比较顺利地、主动积极地进行双边或多边活动,形成互补优势。这样能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动,不知不觉中避免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小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来讲,能专注地进行一次学习的时间大概就是7至8分钟。根据这一特点,如果教师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让学生以动静两种方式交替地进行学习方式的安排,不站在与学生对立的一面,跟学生是同步的,学生就不会产生这种困乏的情况了,他们就会爱上课堂。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果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恰当地运用“听、看、讲、想、做、动、静”的组合,不仅避免了“满堂灌”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快乐中学习,学生不会把这样的课堂拒之门外。

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是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的助力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是我们一直的追求,是不变的话题。只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这个距离,可理解为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和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首先,教师就要深入浅出,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站在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去运用教学语言,让学生觉得听得懂,学生才会有要往下听的兴趣。以往有些教师一味地运用《教师用书》上的说明语言去传授知识,学生听不懂,他如何爱上你的课堂呢?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哪怕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回答得不正确,但他毕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举手发言了,这就是值得肯定的。况且,学生在发言时总有一处优点,这个优点不一定是他与别人相比下的优点,也许是他相比自己以往进步了的优点,这都是值得肯定之处。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宽容与爱,那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他就会喜欢听这位教师的课了。其次,教师还应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如《少年闰土》一课,在学习“雪地捕鸟”这一环节时,教师可让学生按照文中所给的动词,自己扮演“闰土”捕鸟,并接着让学生试想“如果你自己这样去捕鸟,会捕到鸟吗?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真切体会到闰土的能干了,而且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描述其实离自己的生活并不远,还挺有意思的。

四、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我们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在学习有关革命先进事迹的一组课文中,有一个“课外书屋”中介绍了《红岩》这本书。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在学生自己看完资料以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临时采访学生,请喜欢看《红岩》这本书的学生告诉大家自己喜欢看的原因。学生们众说纷纭,滔滔不绝。接着,我又请了解“课外书屋”中所提到的其他书籍的学生介绍其他书籍的内容。学生们接二连三地发言,真是精彩纷呈。最后,我来个顺水推舟——请各位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读刚才这些同学介绍的哪一本书,并说明原因。此时,原来那些不发言的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就像在开个小小“读书会”,避免了那种一味让学生看“课外书屋”的索然无味了。学生会感觉到,学语文原来可以这么学,新鲜无比。在《难忘的第一次》习作讲评课中,我原本以为学生不会评议其他学生的作文,谁知,当我以开火车的方式让他们评议时,他们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每个人的评议都挺有价值的。正所谓:你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谁不想拥有自己的舞台呢?教師的课堂成了学生的舞台,学生自然就会爱上你的课堂了。

五、解读教材,深入了解作者的本意,找到文本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吸引学生


  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不要用自己的主观认识去覆盖作者的写作本意,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去接近作者。在语文教学中,倡导“读写结合”的教学,这是很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向,是把学习语文的路走个来回的正确方式。因此,在许多课赛或公开课中,可以看到教师千篇一律地把所有课文上成这样的课型,无论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是否重在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其实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教学生写法。有些语文课就是一种心灵的启迪,而不是一定要写,如《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作者的意图就是让读者明白: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坚强地活下去。有些语文课是一种技能课,学了之后要去实践。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功能,不能单一取向,这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如果所有的课文都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语文课就失去吸引力了。

六、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是与他们有关的课堂


  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基础都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对于每个学生的要求要有所不同。如果以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要求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那么比较强的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没有挑战性,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相反,根据较强的学生能力来要求较弱的学生,较弱的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何谈兴趣?学生对课堂都没有兴趣了,课堂效果还如何提高?因此,课堂上要因材施教。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要求能力强的学生组织能力弱的学生解决讨论的问题,而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引导能力弱的学生;在课堂展示的环节中,教师可让能力弱的学生先展示,展示之后不要马上进行评价,而是让能力强的学生如一名教师般来评价,提出整改意见并提出自己更好的看法。在课堂中,大家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这就激发了学生去参与学习,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了。

七、巧妙地设计问题,把学习简单化


  教科书中的一篇篇文章就是一个个例子,这一个个例子各有特点,也各有要学生学习的目标。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各目标进行巧妙的设计,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实现目标。这一篇篇课文各有不同,有的内容比较抽象,有的反映的情况距离学生的年代久远,学生都难以实现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寻找到学习的捷径,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不是难事,让他们爱上你的课堂,提高课堂效果。如《桥》一课,要让学生体会“为何文中写‘老汉’,而题目卻是‘桥’?”这对于五年级的农村小学生来说,确实是挺抽象的。但如果巧妙地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理由。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后,接着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老汉在党和人民之间起到什么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老汉”与“桥”之间的共同特点之后,之前的难题也就在这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中迎刃而解了。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要学生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两个“幸福”。学生一时无从理解,如果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小女孩幸福吗?并说说理由。学生总会联系文章谈到小女孩是幸福的。那么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幸福”了。一个个难题解决了,学生收获了在解决难题后的喜悦,这样的课堂会深深吸引学生。
  总而言之,有效教育是靠组织与参与来实现的,谁善于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谁就能较轻松地实现高效课堂。实现高效课堂是教师的目标,需要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钻研,实践出真知。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就会在教育事业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朱艳茹.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教育,2015(06):63.
  [2]王春彦.新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途径研究[J].教师,2013(30):32.
其他文献
高精度GPS实时差分(RTK)定位技术是目前各领域最广泛使用的测量技术之一,尤其是在石油物探测量中,提高了测量成果的精度,满足了三维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提高了作业速度,减轻了
【摘要】教育是强国之本,“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一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在小学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小学生的天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其人生发展道路提供多个视角。文章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并通过一些案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意义;问题;策略  我国的教育制度加强了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吸收强度,但在一
【摘要】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渠道。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训练,多给学生一些思维发展空间,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引导学生总结学法,学会迁移,声情并茂地朗读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学生创造精神的好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造精神;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对教育而言,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人是否具有创造素质,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存与持续
【摘要】初中数学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单元复习,通过单元复习才能更好地将各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文章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单元复习教学现状,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单元复习;有效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单元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和学习知识点,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所学内容,在每一个学期末开展单元复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概括和学习能力;但
<正>~~
期刊
通过对带帽PTC(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在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段加宽改建工程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一种新型处理高速公路软基的新技术—带帽PTC桩的作用机理、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质
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但随着桥梁服役时间的增加,桥梁的耐久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服役的桥梁进行检修,不仅耗费财力物力,还大大的影响交通。作者从钢筋混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德育教育的观念和实践等方面的启示,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德育教育应尊重学生个性,充分认识学生的智能差异,依据多元智能因材施教,具体通过多元智能来指导课程实施,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智能,重视学生自我认知,培养和人交往的人际关系智能。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德育教育;启示;策略  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20世纪
本文在回顾了热信息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后,分析了与热信息相关的失效模式和监测手段,从各个角度详细介绍了基于热信息的机械状态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展望了此技术的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