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由于主客观原因尚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研究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2-0081-0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基于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断加强,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但是在现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着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1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领导,在行政上受本单位领导,产生不少弊端。会计人员在行政权力的压力和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做出一些增加不必要费用支出等违反财经纪律的事。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监督,致使有些会计人员没有压力,没有责任心。
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有些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务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有些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而且部门预算的范围有限,尚未涵盖单位全部财务收支事项。
③固定资金管理混乱。首先,账外资产问题较为严重。其次,采购的固定资产不适用,造成功能低下或不适用。再次,固定资产不能随意报废或不及时清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行政单位对报废报批意识比较差,随意性很大。
④经费管理不规范。统计表明,新财政体制推行后,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控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使用定额标准,下属单位、专项经费支出成了新的“挖掘点”。目前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收支核算不够清晰,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尤其是项目经费支出没有明细账,与正常经费混在一起,无法判断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真实情况。
⑤财务分析缺乏。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人员往往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编报说明来代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机会少、意识不强,对单位的业务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缺乏了解,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单纯的会计核算角度进行分析,不能从全局角度看待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因而做出的财务分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找不准问题的要害,导致了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全面了解单位财务运行状况。
⑥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财务会计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其工作效果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填制的记账凭证不准确。有的单位填制的会计记账凭证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二是收受的原始凭证不规范。有些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
2 解决目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①推广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理顺财务体制。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会计委派制的方式,会计人员的行政关系在财政,行使核算行政单位财务的职能,解决了财政体制不顺的问题。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行政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的行政单位领导,会计人员相对于单位的独立性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往往敢于拒绝办理不合法、不合规定的原始凭证和财务开支,从而使“小金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不合理的开支明显减少,加强了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效益。
②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实行核算、稽核与资金会计工作相分离,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保证会计核算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完善财务制度,建立考证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必须分开,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③改进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调拨时,应该认真办理调入、调出手续,设置“固定资产调拨单”,随同财产一起到调入单位,调入单位验收入账,这样做到手续完备。要责任明确,财产调入调出有据可查,记帐有根有据,及时清理账务。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上下级之间无偿调拨固定资产,业务发生后及时办理手续极为重要,确保账实相符。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实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使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基本合理合法。但对于专用设备的采购,如采用政府采购方式容易导致闲置,可采用单位自购,政府采购办人员参与的方式,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发现有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及时查明原因,应填写“固定资产报废、报损处理表”,经有关人员签字确认,作为固定资产减少账务的处理依据。如果金额超过2000元,应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再作处理。使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有据可查,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④规范经费支出的管理。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使专项资金预算能够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及结构,改变原有对专项资金预算实行“切块预算”的不良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另外,主要通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遵守支出的合法性和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来规杜绝“专款不专用”现象的发生。
⑤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必须按照《会计法》及《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但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日常工作中的漏洞、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的内容涉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相关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侧重于财政资金的使用分析上,采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可以使用预算完成率、预算拨款增长率、公用支出增长率、人员支出比率、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经费结余率等财务指标,来评价行政单位的财务开支及预算执行情况。
⑥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薄弱严重制约了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必须重视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基础工作,需要财政机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基础会计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参考文献:
[1]陈志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地方财政 研究,2007,(6).
[2]花瑞文.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分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5,(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2-0081-0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基于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断加强,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但是在现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着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1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领导,在行政上受本单位领导,产生不少弊端。会计人员在行政权力的压力和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做出一些增加不必要费用支出等违反财经纪律的事。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监督,致使有些会计人员没有压力,没有责任心。
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有些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务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有些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而且部门预算的范围有限,尚未涵盖单位全部财务收支事项。
③固定资金管理混乱。首先,账外资产问题较为严重。其次,采购的固定资产不适用,造成功能低下或不适用。再次,固定资产不能随意报废或不及时清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行政单位对报废报批意识比较差,随意性很大。
④经费管理不规范。统计表明,新财政体制推行后,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控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使用定额标准,下属单位、专项经费支出成了新的“挖掘点”。目前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收支核算不够清晰,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尤其是项目经费支出没有明细账,与正常经费混在一起,无法判断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真实情况。
⑤财务分析缺乏。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人员往往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编报说明来代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机会少、意识不强,对单位的业务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缺乏了解,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单纯的会计核算角度进行分析,不能从全局角度看待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因而做出的财务分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找不准问题的要害,导致了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全面了解单位财务运行状况。
⑥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财务会计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其工作效果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填制的记账凭证不准确。有的单位填制的会计记账凭证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二是收受的原始凭证不规范。有些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
2 解决目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①推广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理顺财务体制。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会计委派制的方式,会计人员的行政关系在财政,行使核算行政单位财务的职能,解决了财政体制不顺的问题。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行政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的行政单位领导,会计人员相对于单位的独立性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往往敢于拒绝办理不合法、不合规定的原始凭证和财务开支,从而使“小金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不合理的开支明显减少,加强了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效益。
②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实行核算、稽核与资金会计工作相分离,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保证会计核算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完善财务制度,建立考证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必须分开,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③改进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调拨时,应该认真办理调入、调出手续,设置“固定资产调拨单”,随同财产一起到调入单位,调入单位验收入账,这样做到手续完备。要责任明确,财产调入调出有据可查,记帐有根有据,及时清理账务。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上下级之间无偿调拨固定资产,业务发生后及时办理手续极为重要,确保账实相符。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实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使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基本合理合法。但对于专用设备的采购,如采用政府采购方式容易导致闲置,可采用单位自购,政府采购办人员参与的方式,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发现有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及时查明原因,应填写“固定资产报废、报损处理表”,经有关人员签字确认,作为固定资产减少账务的处理依据。如果金额超过2000元,应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再作处理。使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有据可查,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④规范经费支出的管理。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使专项资金预算能够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及结构,改变原有对专项资金预算实行“切块预算”的不良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另外,主要通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遵守支出的合法性和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来规杜绝“专款不专用”现象的发生。
⑤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必须按照《会计法》及《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但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日常工作中的漏洞、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的内容涉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相关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侧重于财政资金的使用分析上,采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可以使用预算完成率、预算拨款增长率、公用支出增长率、人员支出比率、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经费结余率等财务指标,来评价行政单位的财务开支及预算执行情况。
⑥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薄弱严重制约了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必须重视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基础工作,需要财政机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基础会计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参考文献:
[1]陈志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地方财政 研究,2007,(6).
[2]花瑞文.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分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