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师道尊严”是教师地位和权威的体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教师,要放下权威,蹲下与学生说话,以开阔的心胸,坦诚的态度审视自己的不足,在改进中不断提高。
【关 键 词】 教师;反思;打破;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业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作为一名教师真可谓使命光荣,职责神圣。要成为能够担当如此大任的优秀教师,笔者以为离不开“三个敢于”。即敢于反思自己,敢于打破自己,敢于否定自己。在反思中提高,在打破中优化,在否定中革新。
一、敢于反思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一个优秀的教师敢于面对现实,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确面对和分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反思中获得提升。反思是普通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捷径,敢于反思自己的教师会螺旋式上升,反之则会成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法相同”的教书匠。
笔者2011年参加过高水平的国培,一次评课经历给我很大启迪,终身难忘。那是2011年的秋季,北京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带领我们一帮学员到北京某中学去听一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那位特级教师水平很高,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节奏飞快,一节课讲完了九道例题。评课时,学员们赞不绝口,王教授细心聆听,笑而不语,学员发言快要结束时,王教授问:“这节课可以少一道例题吗?”经我们讨论确实可以少讲一道例题,而知识结构和效果不会变。王教授又问:“还可以少一道例题吗?”经过他反复提问,学员反复探讨得出结论,本节课只需要讲三道例题就够了,至此学员们都拍手叫绝。都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再优秀的教师通过反思也有改进之处。
二、敢于打破自己
(一)打破已有的知识系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在一定时期内往往形成固定的知识系统,该系统一旦形成,对新知识就有排斥性,要想形成更丰富的新系统,就要不断地注入新信息。我们常常看到老年人喜欢翻来覆去讲述过去的几件事情,其实就是固有知识系统的原因。一名教师工作七、八年后,容易步入“高原期”,要有新的提升,就必须打破已有的知识系统。那如何打破呢?读书学习是最有效的办法。中国人年均读书量极少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中疏于学习的人亦不在少数。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自己要喜欢读书。读书不但能找到工作中的智慧,也能收获生活中的乐趣。
(二)打破交往区域
教师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同行,这当然无可厚非,若仅限于此,往往思维狭窄。与企业界人士交往能学到精细化管理;与金融界人士交往能明白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与领导者交往能学到全局思考,整体把握。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交往,家长可谓形形色色,家庭教育更是千差万别,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对分析学生个性,采取针对性教育,效果非常好。
(三)打破生活空间
多年前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群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当老师在讲到大海的时候,孩子们问:“老师,大海到底是什么样子?”,老师同样没有见过,一时语塞。到了暑假,老师花了几年的积蓄,专程到南方去看大海,他通过看、听、游泳等方式切身去体验。在归程的大巴上,老师兴奋不已,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对大海的感受,还说,“这次我可以给孩子们讲清楚了”。同车不理解的人投来不屑的眼光,而我对这位老师油然起敬。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狭小,而对外面的世界却充满向往,他们非常渴望老师能讲述一些外面的情况。去年我到了一趟山西,顺便了解了晋商文化,我对晋商成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回来给学生开设了一个讲座,由于我有亲身体验和思考,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三、敢于否定自己
(一)否定自己的经验
一个人工作久了就会总结出经验,对经验要辩证看待,经验丰富当然是好事,如若一成不变也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如九十年代以前,教师主要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上课。只要讲解清楚,重点突出,学生易懂就是好课。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只有好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能动性,开发和挖掘学生潜能,因而,合作、探究式学习应运而生。现在评价一堂好课不是看教师能不能讲,会不会讲,而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曾经有段时间,我对自己的讲课暗暗自得,自以为很会讲课。进一步学习后,我彻底否定了以前自以为是的做法。有一年教师节时,我给学生发了如下短信:“亲爱的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真诚地向你们道歉。因为我的武断扼杀了你的个性;因为我的滔滔不绝,忽视了你的主体地位,未能激发你的潜能,使你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不起,我的学生。”
(二)否定自己的成绩
老年人喜欢炫耀过去,年轻人喜欢憧憬未来。躺在功劳簿上回味之日,往往是落伍之时。21世纪的标志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要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教师理所应当率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提升,在学习中去的新的更大的成绩。
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师道尊严”是教师地位和权威的体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教师要放下权威,蹲下了和学生说话,以开阔的心胸,坦诚的态度审视自己的不足,在改进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全守杰,尹子龙. 教学反思与教师发展的探索[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2] 马兰,盛群力.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3] 瑞烨. 教师的教学智慧与艺术[M].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
【关 键 词】 教师;反思;打破;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业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作为一名教师真可谓使命光荣,职责神圣。要成为能够担当如此大任的优秀教师,笔者以为离不开“三个敢于”。即敢于反思自己,敢于打破自己,敢于否定自己。在反思中提高,在打破中优化,在否定中革新。
一、敢于反思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一个优秀的教师敢于面对现实,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确面对和分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反思中获得提升。反思是普通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捷径,敢于反思自己的教师会螺旋式上升,反之则会成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法相同”的教书匠。
笔者2011年参加过高水平的国培,一次评课经历给我很大启迪,终身难忘。那是2011年的秋季,北京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带领我们一帮学员到北京某中学去听一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那位特级教师水平很高,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节奏飞快,一节课讲完了九道例题。评课时,学员们赞不绝口,王教授细心聆听,笑而不语,学员发言快要结束时,王教授问:“这节课可以少一道例题吗?”经我们讨论确实可以少讲一道例题,而知识结构和效果不会变。王教授又问:“还可以少一道例题吗?”经过他反复提问,学员反复探讨得出结论,本节课只需要讲三道例题就够了,至此学员们都拍手叫绝。都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再优秀的教师通过反思也有改进之处。
二、敢于打破自己
(一)打破已有的知识系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在一定时期内往往形成固定的知识系统,该系统一旦形成,对新知识就有排斥性,要想形成更丰富的新系统,就要不断地注入新信息。我们常常看到老年人喜欢翻来覆去讲述过去的几件事情,其实就是固有知识系统的原因。一名教师工作七、八年后,容易步入“高原期”,要有新的提升,就必须打破已有的知识系统。那如何打破呢?读书学习是最有效的办法。中国人年均读书量极少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中疏于学习的人亦不在少数。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自己要喜欢读书。读书不但能找到工作中的智慧,也能收获生活中的乐趣。
(二)打破交往区域
教师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同行,这当然无可厚非,若仅限于此,往往思维狭窄。与企业界人士交往能学到精细化管理;与金融界人士交往能明白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与领导者交往能学到全局思考,整体把握。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交往,家长可谓形形色色,家庭教育更是千差万别,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对分析学生个性,采取针对性教育,效果非常好。
(三)打破生活空间
多年前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群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当老师在讲到大海的时候,孩子们问:“老师,大海到底是什么样子?”,老师同样没有见过,一时语塞。到了暑假,老师花了几年的积蓄,专程到南方去看大海,他通过看、听、游泳等方式切身去体验。在归程的大巴上,老师兴奋不已,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对大海的感受,还说,“这次我可以给孩子们讲清楚了”。同车不理解的人投来不屑的眼光,而我对这位老师油然起敬。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狭小,而对外面的世界却充满向往,他们非常渴望老师能讲述一些外面的情况。去年我到了一趟山西,顺便了解了晋商文化,我对晋商成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回来给学生开设了一个讲座,由于我有亲身体验和思考,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三、敢于否定自己
(一)否定自己的经验
一个人工作久了就会总结出经验,对经验要辩证看待,经验丰富当然是好事,如若一成不变也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如九十年代以前,教师主要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上课。只要讲解清楚,重点突出,学生易懂就是好课。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只有好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能动性,开发和挖掘学生潜能,因而,合作、探究式学习应运而生。现在评价一堂好课不是看教师能不能讲,会不会讲,而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曾经有段时间,我对自己的讲课暗暗自得,自以为很会讲课。进一步学习后,我彻底否定了以前自以为是的做法。有一年教师节时,我给学生发了如下短信:“亲爱的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真诚地向你们道歉。因为我的武断扼杀了你的个性;因为我的滔滔不绝,忽视了你的主体地位,未能激发你的潜能,使你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不起,我的学生。”
(二)否定自己的成绩
老年人喜欢炫耀过去,年轻人喜欢憧憬未来。躺在功劳簿上回味之日,往往是落伍之时。21世纪的标志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要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教师理所应当率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提升,在学习中去的新的更大的成绩。
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师道尊严”是教师地位和权威的体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教师要放下权威,蹲下了和学生说话,以开阔的心胸,坦诚的态度审视自己的不足,在改进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全守杰,尹子龙. 教学反思与教师发展的探索[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2] 马兰,盛群力.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3] 瑞烨. 教师的教学智慧与艺术[M].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