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芝麻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bei1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姥姥家在河南的一个普通村庄里。如果说姥姥家有什么特别的事物,那我的第一回答就是芝麻盐。
  芝麻鹽是一种调味品,也可直接食用。家乡人以馒头为主食,而馒头本来就没有味道,所以用馒头蘸芝麻盐吃。每当我回到老家,姥姥都会亲手制作。在暑假里,种的芝麻成熟后,一大早姥姥就会前去收割,收割完的粒状的芝麻就被姥姥放在篮子里,拿到院子里去晒。夏日的太阳火辣辣的,直照到芝麻上,水分慢慢被蒸发出来,芝麻的香味也越来越浓。
  晒了整整一个下午,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制作过程也开始了。姥姥把晒干的芝麻放到灶台上的大锅里面。虽然姥姥家早已通上了电,但姥姥做饭仍然习惯用柴火烧。我主动提出由我来放柴烧锅,姥姥同意了并帮我点上火。我开始加木柴,姥姥则站在灶台后翻炒。厨房里烟雾弥漫,熏得姥姥眼泪都出来了。只见她拿着锅铲眯着眼睛不停地翻动着芝麻,还不时扯下头上的毛巾擦一下,不知是擦汗水还是泪水。“姥姥,你歇一会吧!”我说。姥姥边炒边说:“不要紧!一会儿就好了。你木柴少放一点,炒芝麻要用文火。”我连忙抽出来几根木柴。不久,芝麻的香味便充满了整个房间。柴火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与姥姥翻炒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形成了温馨的氛围。
  芝麻炒好了。我问姥姥:“是不是做好了?好香呢!”我忍不住流出了口水。“别急,还有最后一步呢!”姥姥说着,把芝麻放进了一个石碾开始熟练地磨起来。为了保证食用时更好吃,姥姥磨了很长时间。我也想用用石碾,但当我真正去用时,却发现它非常沉重。
  吃晚饭时,姥姥拿出新炒的芝麻,放到碗里,再撒上些盐,于是就成了芝麻盐。我拿起一个馒头,蘸着芝麻盐尝了一下。好吃极了!我一连吃了一个半馒头。
  可是到了上海,我再也没有在任何超市里找到“芝麻盐”,看起来它是姥姥家特有的吧。不管如何,每当我想起姥姥,就会想起芝麻盐,想起与姥姥一起做芝麻盐的情景。它们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我的脑海里难以忘怀。
其他文献
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论辩大赛每次都以其可看性、耐思性、可品味性吸引着无数学生,为什么学生爱看论辩赛呢?一方面是各类学生被辩手们敏锐的思维、善辩的口才所吸引,另
孔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处春秋乱世而开历史先河,创办私学,从此学在官府与学在民间并举。不惟如此,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这就是说以一束干肉
岁月匆匆,逝去了容颜,却抹不掉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很幸运,二十多年前我如愿以偿做了教师这一职业,满怀热情,直到今天,仍站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自己平凡的生活。习惯了与学生打交道,整天忙忙碌碌,批批改改,暑来寒往,送走迎来,那一张张充满活力的脸庞,那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神……时时幸福着我,感动着我,让我沉浸其中,忘了时空。  给学生一个改变的机会  尊重学生就要理解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改变的机会。  记得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的教材中,古代诗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因为有中考的压力,所以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都比较关注教材所选古代诗歌的背诵和默写,而忽略这些篇目的理解和赏析。[1]即使也设计了理解赏析的环节,也大多从诗句意思和主题思想等角度进行知识层面的传授。古诗词教学最传统的诵读环节,一直都处于次要地位。无论是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角度,还是从完成语文课程目标的角度,这都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那么
期刊
期刊
去年以来,一股出售中心幼儿园、成教中要求中心小学之风在苏北大地上迅速漫延,对于这种现象社会各界议论纷纷,赞成、反对的都有,莫衷一是。下面先让我们来看一些典型案例。
语文“主题学习”模式是近几年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高效课堂探索中取得的一项可喜成果。该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学习文本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大量和教材相关的内容,来达到丰富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和单纯学习教材相比,语文“主题学习”的学习内容更丰富,课堂效率也更高,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效果也更明显。[1]但是“主题学习”不等同于单一增加课外阅读量,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才能保证其学习效果。  
期刊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老师则教给了我们思想,启迪了我们的智慧,给我们打开了艺术之窗,让我们思考社会的真伪,明白人生的真谛,鉴赏真善美,批评假恶丑。但是,我们是否曾经想过,老师他是怎样的人?仰面天上的流云,俯察山间的溪水,听着拂过耳畔的清风,我陷入了思考,老师啊,您是怎样的人?  有人说:老师是园丁。园丁对小树苗、对花草要浇水,要施肥,必要时还要剪枝、打药、捉虫。老师要教育学生。教,就是让学生由不知道教
期刊
到了四月天,这几日还在接连下着绵绵雨。正逢考完试放假,一个人撑伞回家。平时是少有这样的机会的。一时竟有些不习惯。有人说,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的单独私会。这样想,视野便明亮了。看远处行道树,蒙了薄薄一层白;看身侧墙边花草,格外浓艳欲滴。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雨打风吹下遮掩藏笑,也惹人怜惜。细看那花,说不上名,然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