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的惊愕,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
  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设了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
  
  新课的引入,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不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易进入“角色”,教师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导致整堂课欠佳的教学效果。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1.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如在教学相似三解形的引入时,提问学生:不过河,如何测河对岸的树高?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意向。
  2.提出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导学”的中心在于引导。引在堵塞处,导在疑难处,搞好引导,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状态的转化。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就会引发学生解疑的要求。如在教学负数的引入时,提问学生:1.你有5元钱,还了2元钱,还有多少钱?列式算出。2.你有5元钱,还了8元钱,还有多少钱,列式后能算出结果吗?
  3.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直观要素以概括的映像表象的形态,以及仿佛显示着和预知着还没有以同的形态展开的思想系统图式的形态,参加在思维过程中。”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其进行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很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在尝试了探索、发现后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后印象深刻,学习信心倍增,从而能较快地牢固地接收新知识。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课的引入时,先让学生解五、六个一元二次方程,并引导学生列表:各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X1、X2、X1+X2、X1·X2,并探索发现其关。
  此外,在新课引入时还可通过:以旧引新——复习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故事激趣——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和数学家的趣味故事等以创设思维情境。
  
  二、新课进行过程中创设思维情境
  
  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思维情境是借助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在新课进行中思维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1.创造“愤”、“徘”意境。“愤徘意境”,即所谓“欲知未知,半生不熟”的情境。“愤”是欲求明后面不得,“悱”是想说又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最高,一启则发。其具体作法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越层、跳跃。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
  2.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有着一定的认知过程,即由“不知到知”的意向、领会过程。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往往掩盖了认知思维的存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认识过程的。而“暴露”过程的本身就显示了较强的思维情境,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充分统一。
  新课进行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可采用的方式是: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思路的探索过程;向学生展示前人是怎样“想”的,教师是怎样“想”的,从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想”,并帮助学生学会“想”。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
  
  三、在练习和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练习中,根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浅后较深。
  在课堂小结中也要注意创设思维情境。由于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的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引导学生概括本堂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都能较好地创设出思维情境,所以要十分重视课堂小结在创设思维情境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学校教育肩负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明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的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这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如何构建创新性语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以培养合格的职前语文教学师资,向来是从事语文教学论教学的教师研究的中心话题。笔者通过长期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将理
摘 要: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由他们自己某种程度上通过组织和整理,进而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活动是可能的。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使学生通过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过程的机会。  关键词:新课程中 学生的主体性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
摘 要:笔者主要通过注意观察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数学教育的创造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    创新是人的最高指挥品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终极体现。实施创新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追求的治本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希望之所在。创新交易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创造力的人和没有创造力的人相比,智商差
摘 要: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英语课堂教学也应运而生,本文在对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论述了现代英语教学的特点,旨在提高语言教学的实用性。  关键词:课堂 教学模式 传统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能听、能说、能读、能写的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紧密相联,这
会议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本文指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过程中的注意点。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学观念转变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领悟、探究规律和知识?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思索最多的问题。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对于当代教师来说,这是挑战也是机遇。现代教育所需要的不再是仅仅能教书的教师,而是集教师、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