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在高校后进生教育转化中的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进生有其独有的心理特点和形成原因,若只实施普通的教育管理,不能彻底解决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所谓“心病还需心来医”,感人心者,莫乎于情。通过实施“阳光工程”,让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使其重新振作,正视自己,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特点;阳光工程;教育转化
  作者简介:赵阳(1983-),女,辽宁铁岭人,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郝敏敏(1980-),女,陕西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陕西 西安 71004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7-0165-03
  
  后进生通常指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性不强、集体观念淡薄、品德不良、不求进取、缺点错误较为突出的学生。[1]这类学生是高校延长学制学生的主体,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及高校学分制改革所带来的必然现象,将会长期存在。后进生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面大,教育的难度大,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也是工作重点对象之一。做好后进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不仅是高等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水平的考验。
  一、高校后进生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国高考录取率从1977年约4.8%上升到2009年接近62%,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式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2]连续扩招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高校的生源质量总体下降,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下面通过一组数据来详细分析说明。
  (1)江苏科技大学:2006届有267人申请延长学年,占当年应届毕业生的7.29%;2007届有382人申请延长学年,占当年应届毕业生的9.84%;2008届有338人申请延长学年,占当年应届毕业生的7.92%;2009届有303人申请延长学年,占当年应届毕业生的7.18%。
  (2)据浙江省教育厅统计,截止到2009年1月,被统计的10所本科高校中有在籍延长学年学生2310人,占学生总数的1%。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截止到2007年6月31日,共有120名学生申请延长学制,2007届学生毕业后,预计申请学生人数将增加150-170名。[3]
  (3)2007年北京某大学有161名学生因“挂科”未修满毕业所需学分不能正常毕业,这一数量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7%。
  从以上三组数据可以看到延长学制的学生比重较大,经调查表明,因有“挂科”无法拿到毕业证,从而被动延长学制的学生人数占延长学制学生总数的90%以上,也就是说后进生居多。由此可见,后进生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应该仔细分析和研究后进生形成的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措施,使后进生和其他同学一样顺利毕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作用,也受教育条件方面的影响,更有后进生自身的内在心理原因,可概括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4-5]
  1.后进生形成的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很大冲击,许多新事物、新观念、新的生活方式给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年大学生带来许多困惑。特别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出生的学生,受社会非主流思潮的影响,思想消沉,生活态度消极,不思进取。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周边环境也变得非常复杂。高校周边开设的网吧、游戏机房、酒店和KTV、舞厅,有形无形地影响学生,使他们要么苦闷徘徊、不求上进,要么放纵自己、追求享乐。
  (2)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方法。从高中进入大学,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方法都发生了改变,大学没有了每天晚自习任课教师的辅导和答疑,没有了班主任和家长的监管。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由于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不断扩大,教学工作量过重导致教师疲于应付,育人职责很难落实。辅导员每人负责300~400名学生,事情繁琐复杂,工作很难达到系统性和专一性。学分制下,传统建制的班集体形同虚设,大学生选课与上课越来越分散,造成一批学生游离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真空地带。
  (3)家庭状况。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言行、习惯、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教育能力、教育水平、教育态度和方法等对学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有的是粗暴无知,对孩子施行打骂,家庭缺少温暖;有的是父母离异给孩子身心带来伤害;有的是家庭成员间要求不统一使孩子无所适从。父母的“棍棒式”或“陪读式”教育,忽视了对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自觉学习意识、独立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后进生形成的主观原因
  (1)学习能力及兴趣。有些学生基础差,学习比较吃力;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很努力,课程仍不及格;有些学生则因为所学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和特点,想转换专业,然而大学对此有种种限制,往往不能轻易解决,导致这些学生对专业甚至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表现为对学习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情绪持续低落,并长期处于心理矛盾之中,甚至导致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
  (2)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有些学生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父母庇护下过日子。到了大学后。面对全新的时间空间、全新的人和事、全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全新的生活方式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表现出缺乏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不能快速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3)自我约束能力差。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在教学、生活的管理方面表现出“一紧一松”的较大反差,使得学生不知所措,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些学生在失去老师和家长的耳提面命后,缺乏学习动力,自控能力差,自恃头脑聪明,考试靠突击,养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部分学生更是行为懒散,自我放纵,沉溺于网络游戏、小说、恋爱、网上聊天,渐渐忽视了学习,最后达不到毕业要求被迫申请延长学制。
  (4)对失败、挫折的承受能力差。有些学生不能接受从高中时的“佼佼者”变成大学里普通一员,不能接受自己在竞争中的失败,在自豪感、优越感得不到满足后,不能正确地对待现实,不愿去承认自己的不足,从而感到孤单无助,丧失信心,以至自暴自弃,成为落伍者。有的同学在经历重大家庭变故、失恋或者突发的自然灾害后,难以承受这突然的精神打击,以致万念俱灰。
  三、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包括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部分,客观原因是外因,主观原因是内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由此可见,后进生形成的主观原因是决定性的,即学生个人的内在决定了他是否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沦落为后进生。因此,对后进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了解和分析,将会增强教育和转化工作的有效性。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6]
  1.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后进生由于学习、思想和心理都落后于其他学生,丧失信心,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他们常把自己封闭起来,掩饰自己的弱点,更倾向于超脱现实而陷入幻想世界,这也是大部分后进生沉浸于游戏和小说的原因。在他们内心深处,渴望成为主角,这在虚幻世界中寻求实现,因此游戏、小说成瘾而无法自拔。同时,他们也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缺乏竞争意识使得常会感到孤独。
  2.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后进生往往表现得偏执,习惯用批评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对别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他们不喜欢被过多管理、教育,对思想教育及遵纪守则进行消极抵制和蔑视对抗,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有较强的对立情绪,把教育者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损伤。因此,任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仍无动于衷,认为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反感对他们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求。
  3.具有多疑心理特征
  后进生往往遇事非常敏感,很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有时喜欢凭空猜测。他们缺乏自信心,在某些方面总感觉不如别人,有自卑心理,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如果别人说话时对自己投来了不经意的一瞥,也会认为别人正在说自己的坏话。
  4.具有较强的防御心理
  后进生通常以逃避和消极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带来的痛苦。就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他们的思想包袱较重,顾虑重重,害怕、忌讳自己在公众场合受到批评,随时都警惕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对教育工作者有“戒心”,这种“戒心”在老师和他们之间筑起了一堵无形的精神之墙,影响了师生间的思想感情交流与沟通。同时,他们对老师经常抱着沉默、回避的态度,时时表现出一种较强的自我防卫心理状态。
  5.具有“矛盾”心理
  (1)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之间的矛盾。他们虽有强烈的自尊心,但有时表现出自我尊重不够,言行脱节,甚至有攻击性,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2)自信心与自卑感之间的矛盾。后进生同样希望有收获,但长期以来的自卑使自己上进的心容易动摇。即使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后,这种自信心也极其脆弱;当受到别人的误解、冷遇、歧视和批评时,就会产生极强的自卑感,使这仅有的一点自信心消失。(3)要求上进与意志力薄弱之间的矛盾。后进生也有要求上进的一面,但由于长期形成的惰性,使得他们的上进心往往不能付诸行动,即使付诸行动,也不能长久坚持,常常只是“三分钟”热度。
  四、阳光工程的具体措施
  “心病还需心来医”——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反复做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中,后进生就一定会被感化,最终转变到主流中,甚至转化为优等生。这也正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原则,把阳光带给后进生,温暖他们的心,以“阳光工程”来加速后进生的转化,具体措施可由五个方面展开。
  1.真诚地关怀,走近后进生的心
  后进生通常都有很强的戒备心理,潜意识里总认为老师和同学看不起他们这些学习不好、生活懒散、思想不积极的后进生。尤其是留级生更害怕别人的另眼相待。其实,他们同样希望被关心,而不是被漠视和鄙视。首先,老师要有一个好的角色定位,作为后进生的朋友、亲人去真诚地关心他们现在的生活,如宿舍室友关系是否融洽,生活中是否有困难等,让他们感觉到关心和平等的待遇,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气氛。
  2.认真地倾听,给予后进生细致的指导
  只有在轻松的环境气氛中交谈,学生才可能吐露心声。看着对方的眼睛,仔细认真地倾听,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你的专注和关怀,而不是一种公事公办的态度,从而使他们进一步放下戒备的心理,寻找自己落后的种种原因。倾听一方面使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够了解到他们落后的原因所在,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在讲述的过程中,自己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3.慷慨的肯定,树立后进生的信心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然后在肯定和赞扬中给予自己更大的前进动力。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肯定和赞扬,而往往大部分的辅导员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应该试着去发现后进生身上的优点,肯定、赞扬他们,为他们重塑信心,唤醒他们的自尊心和理想,激发斗志。
  4.制定详细的计划,开启人生的新起点
  详细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因此解除后进生的心理负担后,还要针对后进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攻关计划,其中还要考虑到他们个别人网络游戏、小说成瘾的问题。对于学习后进型[7]的学生,则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有些人英语不好,四级未能通过,则制定如下计划:每天一单元单词,一篇阅读,一篇听力。教给他们背诵单词的方法——“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帮助人重复记忆,不会有记了又忘的挫败感,告诉学生学习英语的网站,每天听一篇篇幅长度适中的听力,边听边默写,然后核对答案,将错误的地方和未能听出来的地方用红笔填写修改,再次听的时候,着重红色字迹的地方,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对于思想及行为后进型的学生,则侧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强制克服自己游戏、小说成瘾的坏习惯。对这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后进生“定点、定时、定人”进行学习辅导。对于心理素质后进型的学生,则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承受能力,并指派他们一些简单易完成的任务,树立信心,消除自卑感。在加强对后进生个别教育的同时,进行班集体建设,通过集体活动,使后进生走进同学们中间,形成亲密无间、互相帮助、成员与集体间荣辱与共、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实现班集体目标的大家庭,在良好气氛的集体中,后进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加速其向好的方向转化。
  5.定期的督促,谨防后进生再次掉队
  完善、详细的计划也需要有执行力来支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后进生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懒散的习惯,自我控制能力差,放任他们自己去实施计划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网络成瘾的学生。因此,必须由老师和同学进行监督和鼓励。建立后进生档案,定期检查后进生学习、生活情况,并向任课老师和同学了解情况,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在缺乏信心的时候,给予鼓励;在放松懈怠的时候,敲醒警钟;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联系优秀学生和老师给予“一对一”辅导;在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关心和支持;在心理产生负担时,进行及时排解和帮助。
  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保持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一定会春风化雨,多一分关爱,多一分尊重,就会形成优秀生更优、后进生亦优的教育局面。真正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将是一片蓝天,他们会在温暖的阳光下更加自由地飞翔。
  
  参考文献:
  [1]刘科荣.大学后进生的心理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102-106.
  [2]谢婷婷.加强延长学制学生教育管理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9):195-197.
  [3]奚丽萍.高校延长学制学生的教育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74.
  [4]陈梅.浅谈大学后进生的产生原因及教育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45-46.
  [5]罗志翠,单桂峰.大学后进生的预防与帮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147-148.
  [6]谷晓丹.关于做好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64-66.
  [7]蒋海彬.大学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J].硅谷,2009,(8):125.
  (责任编辑:刘俊卿)
其他文献
摘要: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往往会学英语,但不会用英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从分析传统双语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及目前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现状入手,根据基本教学模式提出了创新的“动态化模块的双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苑延华(196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学院理学院,副教授;姚君(197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
期刊
摘要: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出发,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个案,分析当前高等农林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状,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训练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新时期高等农林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朱军(1980-),男,浙江舟山人,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讲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品牌是学院发展的一面旗帜,是维系学院生存、發展、壮大以及在高校林中突显综合办学实力的关键。现从“实力”、“名片”、“辐射”等角度阐述独立学院品牌传播力的重要性,并分析制约品牌传播影响力的因素,提出大力推进品牌建设是提升其影响力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独立学院;品牌传播;影响力;路径  作者简介:林延军(1984-),男,广东湛江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品牌建设办公室,研究实习员;林延
期刊
摘要: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促进内涵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校校企合作联盟可大致分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企业技术中心四种典型模式,主要存在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权益分配和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成熟、科技中介机构与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推进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重视高素质管理团队建设等途径,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更深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进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把开放性教学内容及基础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创新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富有激情的讲课艺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学生的专题展讲的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相互协作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吕志凤(1968-),女,山东安丘人,中国石油大学化学
期刊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872名高职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其学习倦怠整体状况以及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学习水平高职生学习倦怠的特点。结果表明:高职生学习倦怠现象比较明显,且存在性别和学习水平上的差异。  关键词:高职学生;大学生;学习倦怠  作者简介:郑荣奕(1976-),男,广东湛江人,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办公室主任,讲师。(广东广州511442)邢强(1973-),男,甘肃会宁人,广州大学
期刊
摘要: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各方面的发展。现就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主要从课程选择、文献检索能力培养、课题选定、创新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导师的作用,从而为研究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课程选择;文献检索;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刘恒坤(1975-),男,重庆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三院,讲师。(湖南長沙41007
期刊
摘要:概括了当前我国大学土建类相关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整体情况,而后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环节之间的互动关系来探讨我国大学工科教育中课程设置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土建类;本科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  作者简介:齐旭东(1981-),男,河北唐山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李志会(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
期刊
摘要:南华大学是“九五”期间产生的具有行业背景的转制高校。以南华大学为例,总结了学校近年来在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方面的探索及其成果,即转制高校如何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明确专业建设思路,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有效提升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转制高校;专业结构;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刘泽华(1966-),男,湖南株洲人,南华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龙双涟(196
期刊
摘要:以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和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的困惑为切入点,基于提高新建院校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的竞争力,结合土木专业的特点,从办学实力、专业水平、学生潜质、学生就业、人才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应以培养多类型人才为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提出“1+2+4”人才培养模式,并对“1+2+4”培养模式的内涵、实施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土木专业;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