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写作文:作文与音乐的美妙结合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与作文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给欣赏者、阅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将音乐与作文美妙结合起来,创设了有效的写作情境,学生变被动写作为积极表达。
  关键词:音乐;想象;作文;情境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册《二泉映月》一课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要求学生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美景,并提供了相关供选用的词语。在教学这一环节时,为了渲染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播放了与月夜相关的民族音乐《秋湖月夜》。在这次拓展练习中,我共设计了三个步骤:欣赏音乐;交流自己想象的内容;把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整个活动,自始至终,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真可谓兴趣盎然。
  一、创设情境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音乐与文学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具有广阔的情感空间、想象空间,在审美与表达上易产生共鸣。在特定的情境中,音乐更能启发人的联想和想象,更能触发人的心灵。
  在播放乐曲前,我将“秋湖月夜”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猜想一下,由字面猜想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学生说,“秋湖月夜”,让我想到了秋天夜晚的湖面和天空中的一轮明亮的月亮。这是学生由乐曲名联想到的景物。学生又将两个景物关联,描绘出这样一个画面:秋天夜晚,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湖面波光粼粼。这种意境的描绘激发了学生了解乐曲、欣赏音乐的兴趣。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我提示学生在听不明白的时候,要联系乐曲的眼睛——乐曲名体会体会,这样有助于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音乐响起时,学生很快进入乐曲描绘的情境中:有的闭目倾听,有的在乐曲舒缓的旋律中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肢体语言……可见,他们被音乐感染了。
  在倾听过程中,老师根据三个乐段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除了从乐曲名由字面上推测出景物,从音乐中我们还会“看到”哪些美景。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月夜什么景物?这样的月夜带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第一乐段里我感觉到月亮出来了,湖面的风轻轻的;第二乐段里我感到月夜很静,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第三乐段里我感觉到乐曲变缓,我感觉到月亮慢慢西沉。
  二、以情促说
  说话既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交流学习的方式。
  音乐广阔的想象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于学生的个体知识经验不同,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学生对乐曲描绘的“秋湖夜景”也有不同感受和理解。因此,同一个乐段,同一首乐曲在不同学生的头脑里产生的画面各不相同,学生的语言表述也丰富多样。此时,想象不断改造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关于月夜的景象,组合创造出新的月夜景象。这种独特的个人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倾吐欲望。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小组交流时,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我感觉到湖面上有秋风轻轻的,天空还有些淡淡的云,月亮一会儿出来,一会儿又被遮住了。湖面上还有小渔船了。”有的说:“从乐曲开头,我好像看见月亮在慢慢从东山升起,然后在薄云中穿行。”有的说:“秋天的夜晚真静呀!我能感觉到湖面平静,风轻轻地吹来,远处传来了钟声。”
  通过交流,学生间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一些学生在同学表述的启发下,头脑里产生了他原来没有“看到”的“月夜”景象,他们对“秋湖月夜”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学生正是在同伴间互相帮助中共同成长。
  三、以情促写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束缚了个性,写作兴趣全无。作文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因而也失去了生命。
  乐曲《秋湖月夜》渲染了情境,在情感的不断激发下,在同伴不同的表述启发下,学生头脑里的“秋湖月夜”画面不断丰满起来,学生的口头表述已难以承载以片段形式呈现的内部言语。此时,学生急于运用准确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表达、描摹。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论述的那样“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正是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产生各不相同的联想和想象,
  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借鉴,重新整合。因而,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述说了极具个性的体验,表达了不同的心声:虽然没有湖,但家乡有山,有描写自己家乡山中月夜美景的;有写自己所在小区的月夜的;有通过抒写月夜美景表达自己忘却忧愁、烦恼之意的……从内容上看,作文内容丰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语言表达上,也较为吸引人。有的同学写道:“月亮渐渐地收敛了光,像一只白白的灯球。我喜欢晚上的月亮。”有的同学写道:“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湖面像涂了一层蜡似的,光滑、发亮。只有在月光下,才这样妙趣横生。”有的同学写道:“月亮从东山慢慢地升起,偷偷地看着我们。我进屋拿了个大盆,里面盛满了水。我把盆放在地上,月亮倒映在水里。我突然看见盆里的月亮在跳舞,一会儿跳到盆这边,一会儿跳到盆那边。”还有的学生直接描绘出“秋湖月夜”的
  美景。
  音乐与作文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给欣赏者、阅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音乐作文,将作文与音乐美妙结合起来,创设了有效的写作情境,变被动写作为积极表达。在学生写作中,将语言表达训练、想象联想关联、情感陶冶等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与文献:
  张思艳.听音乐想象作文课堂实录与分析[J].小学教学参考,2007(11):42-43.
其他文献
摘 要:如果在英语教学中把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变成故事的形式去教给孩子,那么孩子的学习就不会那么的被动,他们一定会乐于去学、乐于去讲、乐于去演,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故事教学;表演和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许多人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确如此,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同时期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所看到的,或许就是我们经历过的或者即将要经历的,我们从故事
作为中国文学四大样式之一的散文,以其平易轻灵的笔调、自由活泼的行文,向我们展现了身边光怪陆离的世界。阅读那一篇篇优秀的散文,通过那充满灵性的文字,我们似乎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一幕幕真切的场景,捕捉到那一段段旧时的记忆,体味到那种种哲人的思想。  粤教版把“散文”的教学专门作为高中选修课的一个板块,那么,这样一本精致的散文教材,我们应如何教呢?可能不少教者生怕“浪费”了这一篇篇美文,从字词谋篇到思想
摘要: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识字的工具之一,因此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会为学生日后的识字和阅读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刚入学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引导、帮助学生,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有效地学习拼音。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快乐教学  拼音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基础,是小学生识字阅读的工具之一,也是
摘 要:“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想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家校合作至关重要。对家校合作教育中的相关误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五个“ ”的实践规避策略。旨在让家长和学校在合作中提升教育力,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实施;科学方法  家校合作教育,家校双方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寻求孩子能够接受的教育方法,这既是家校合作的出发点,
成长,追梦的课堂,我走在路上。 ——题记  小时候,  我不知英语为何物。  直到有一次,  上初中的姐姐,  带回来一首英文歌,  依稀记得是Big Big World。  一唱,我就被神奇的语言所吸引。  这就是我和英语的初次相遇。  一直以来,  英语成绩总是班上的佼佼者。  进入大学后,  才恍然大悟,  这么多年来,  学的只是哑巴英语,  于是“疯狂英语”进入了我的生活,  我踏上了口
摘 要: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使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觉得英语的学习都是老师要学生学习,学生处于“要我学”的状态,这种状态必须改变,必须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任务型教学法使英语教学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的习得与运用。从任务型教学的定义、教学步骤及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三个方面对任务型教学如何使学生从“要我学”的状
摘 要: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古希腊就有了问题教学法。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问题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能否引入这种方法?怎样在中学历史课中开展问题教学?有必要作一探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问题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创新人才
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我们常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在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我注重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明理激情,以课堂为阵地,以常规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
摘 要: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了解文本,努力创设学生易于接受的、有兴趣的生活情境,采用灵活的、富有生活情趣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引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生活;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
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岁月的变迁,音乐也日益完善起来,形成了各种风格,各个派别。但无论怎样的日新月异,究其根本却始终不会脱离6个元素:即,节奏(Rhythm)、旋律(Melody)、结构(Texture)、曲式(Form)、音色(Tone Color)、调性(Tonality)。节奏作为音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