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藏家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uh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藏,收集保存,收聚蓄藏。收藏对象可以是邮票,可以是石头,可以是古董……所以收藏可以是每个人的事。但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叫“藏家”?代表着收藏领域高端的藏家们,决定着收藏品市场的发展与走向,一代代新老藏家的交替也让收藏市场起起伏伏。关注新藏家,关注石市新动向,把握奇石市场收藏脉博,让我们和专家一起探讨!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新藏家”的问题,本刊邀请了几位嘉宾坐客本期《对话》栏目,进行讨论。他们是:刘建(赏石理论家,北京),李观云(赏石家,广东),刘及响(赏石家,广西),俞莹(赏石理论家,上海),老广钿(赏石家,广东)。
  
  藏家:是否可以卖石头?
  
  本刊:作为一个藏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刘及响:从目的上来讲,必须是以占有、收藏、欣赏为目的,不以投资赢利为目的,保值就可以了,当然也希望增值,但这不是主要目的。其次,藏品要精到,只要精就行,手里有的十个或八个都是某一领域顶级的东西,也能称为藏家。最后,要有“德”,有东西没有德,也属末流,不能称为“家”
  俞莹:应该具备三个条件:拥有一定量的精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样既有存量也能有增量;对藏品要有一个扬弃的过程。
  李观云:我觉得除了俞莹先生说的要拥有一定的量,还要有一定的相关知识、文化修养,一定的收藏经历,一定的影响力。一个人手里的十块八块的是经过一定的收藏历练剩下的精品,这种情况可以,如果是随便花大钱买上几块顶级的石头不能叫藏家。藏家当然可以卖石头,收藏过程中的一些交流,还有最后把藏品交托给下一位保管人保管,这些都是一个藏家要经历的。
  老广钿:我认为手头上有一批精品,并且有一定的收藏经历,对奇石理念和文化内涵有一定的见解,熟悉奇石出产环境和风土人情的人才能称为藏家。
  刘建:“藏家”的定义应该宽泛一些,一切对奇石事业发展有贡献的人都可以叫藏家,不管是喜欢石头还是喜欢石头带来的钱,只要对整个事业有推动作用。藏家交流藏品很正常,艺术品收藏完整的链是:遇得见(缘分),看得出(眼力),买得起(实力),存得住(耐心,收藏周期),卖得出(真正的成功)。不卖不交流,最后整个市场也是死的。
  
  石界新贵:买身份?
  
  本刊:面对近两年出现的批大手笔购买奇石的人,各位有什么看法?
  俞莹:近两年大手笔买石的人,要看他们出于什么动机进入这个市场,有的人是买个开心,不求甚解地买,没有研究的成分在内,这些人不能称为藏家。要成为藏家就要和藏品有一个交流互动、对话的过程,对藏品有更深的感情,不能买到手就算完了。
  刘建: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就是买身份,说白了就是奢侈品、财富的比拼,奇石门槛比字画、古董低得多,也容易进。其实进入奇石界的资本并不是真正的高端大资本,而只是一些中低端的客户或业主。
  李观云:这一部分是新贵,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附庸风雅,二是真心喜欢石头,三是通过奇石平台塑造自己的形象。如刘建老师所说,奇石门槛不高,只要有钱且愿意接触就可以进来。而以后能成长为真正的新藏家的人也只是一小部分人。
  老广钿:他们中很多人只是有钱大户,只是拼命地买,这样能算藏家吗?目前我们只能叫新“买家”,他们要成长为“藏家”,恐怕还有很多路要走。
  
  新资本投资人与老收藏人:资金与魄力&经验与修养
  
  本刊:为方便讨论目前咱们姑且称这些人为“新藏家”,那么新老藏家的优劣势各是什么呢?
  刘及响:老藏家有的是经验,新藏家投入的资金多。在知识储备上新藏家不如老藏家,花大钱不一定买到有收藏价值的藏品,真正的藏家不是这样来买收藏品的。所以新藏家要善于借助老收藏家的经验与眼光,虽然从他们手上买东西贵了点,但可以减少看走眼的风险。但在购买方式上,老藏家喜欢捡漏,这是过去的购买方式,现在不行,现在产地农民对价格与行情都比咱们有经验,信息又发达,借助彩信和互联网可以让全国人和全世界都能看到他的石头。
  俞莹:如刘先生所说,现在的新藏家基本没有捡漏的心态,他们精品意识比较强,只买好的,不买差的。另外,新藏家有充裕的资金与丰富的社会关系,很多人开建大型的石馆和奇石会所等,会有小范围的聚会展示自己的收藏品,在主流社会和上层社会对奇石文化的推广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比如贵州的王伟,把大藏馆开到了北京,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去参观。这是主流社会对这些成功企业家身份的认同和藏品的认同。
  李观云:新老藏家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如刘先生所说一个有资金优势,一个有经验优势,但老藏家经过很多年才能达到今天的层次,而新藏家在藏品和影响力上达到同样水平也许只需三五年。他们最大的区别在内在,新藏家在经验与修养上却不是三五年能赶得上的。
  老广钿:除了资金优势,我认为新藏家对赏石文化的推动作用也比较大,主要表现在,现在很多老藏家都比较低调,多自娱自乐,不大关注石圈,不发表观点,不提出意见。而新藏家不同,他们参与协会运作,为协会提供新的运营模式,注入新血液;组织当地石种的开发保护与宣传推广;比较容易接受新理念与新石种并推动之。
  刘建:以上四位都说的差不多了,我只有一句话:老的石种吸引新藏家,新的石种留住老藏家。
  
  大投资结果:推动或破坏?
  
  本刊:新资本投资者对市场的影响几位觉得有哪些方面?
  刘建:艺术品市场流传着一句话:我只要相信我背后有一个比我傻的,我就敢买,也就是击鼓传花,新出现的这些买家,就是最后鼓点停接住花的人,到他们这儿就止了。他们手中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再流通起来,卖不出去就造成市场链一环的缺失,并不利于未来市场的发展。
  俞莹:新贵大手笔购置奇石的出现,把奇石价格再推新高,为奇石经济价值的最大化起了推动作用,但是同时对市场也有副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李观云:我同意俞先生的观点。另外,这些新贵会打压部分爱石人的热情,同样,面对出手大方和出手谨慎的人,二者同样喜欢一块石头,卖家肯定会中意前者,觉得卖给前者可以吸引其再来或觉得前者的钱比较好赚。
  老广钿:新贵对奇石理念与知识的匮乏,会助长奇石收藏界不学无术也可横行的思想,还有一点,他们的出现,对奇石的价格飙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那样对真正的藏家和石界未必是好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将影响以后中国的赏石界,其结果将在以后的几年就会出现。
  
  关于未来:谁金被淘汰!
  
  本刊:请各位展望一下新老藏家的未来
  刘及响:互相借鉴,相携前进。
  俞莹:收藏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所以最后藏家会出现分化,老的藏家如嫌石头贵,不再出手买东西、不能及时补充藏品的话,最后逐渐会被淘汰,被新的藏家取代。
  李观云:这些新贵会出现分化:一部分会沉没,在石界最多挂个头衔,不再参与活动;一部分转行,审美疲劳;或者不能赚到钱,会转向家具与玉石;最后能真正成为藏家留下来的,不是自身素养比较高的,就是一直很努力在学习提高的。
  刘建:现在奇石界投进来的这一笔钱,大部分不是真正投资的钱,而是热钱,是投机,所以现在这些人大手笔买石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石界的真正方向,我们仍需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赏玩,无心插柳,说不定才能成荫。
  老广钿:新贵需要成长,这要靠时间来说话。2000年新崛起的一批大买家,目前也有部分人成长为了藏家,所以,还应该对他们寄予一定希望的。
  新藏家的不断介入,为石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石市发展功不可没。同时新藏家们也面临着各种难题和困惑。需要共同破解。新藏家该以怎样的步伐继续挺进?他们的后市表现又会如何?我们将继续关注。
其他文献
2011年5月1日至15日,金沙江赏石文化交流会在水富县高滩枫叶国际市场隆重开幕,本次交流会的目的在于以水富枫叶国际商贸城为依托,进一步夯实打造水富成为金沙江观赏石交易和集散中心的基础。  此次赏石文化交流会共吸引了来自全国9个省(市)的450余名石商参展,展位超过200个,主办方对参展石商的展位费、入场费用全免。参展石种主要有金沙江各类观赏石、宜昌三峡石、辽宁岫玉、广西大化石、洛阳荷花石、江苏水
期刊
拍卖在石界刚刚起步,但石友参与和探索的热情十分强烈。今年各地列入计划的拍卖不在少数,春季在石家庄和济南已举行的两场拍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正如大家观察和感受的,奇石拍卖离真正的成功尚有一定距离,而我们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拍卖组织与拍品征集    成熟的拍卖公司在运作艺术品拍卖时,通常都是拍卖公司自己组织主题作品征集、拍品选择、评估、公开预展等。反观目前石界的奇石拍卖会,组织工作则多由展会
期刊
根据中国观赏石协会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理论研究科普教育主要研究课题或项目有:  1、研究建立观赏石理论体系  2、研究“中华名石”评选方案  3、研究建立观赏石命名原则  4、研究建立观赏石价值评估体系  5、研究制定观赏石国家鉴评标准  6、研究建立普及观赏石基础知识新机制  7、组织编撰《中国石谱》  以上这些研究课题,有的是作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实施赏石文化创新工程”
期刊
越南。虽然和我所在的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仅一水之隔,但一直没有机会前往,特别是听说那边有好石头,想一睹为快的心情更加迫切。20lO年年底,总算办到了一本有效期半年的边境通行证,有了前往越南的机会。12月29日至30日,我和金平县奇石协会会员杨福发、罗荣清以及向导小黄(金平县金水河村人)组成了一个所谓奇石“考察团”,一起到越南“侦查”石情。  29日中午,我们在金平县金水河那发口岸办完人和车
期刊
记得第一次在石界前辈那儿看到戈壁石,就立刻被那炙热而浓烈的色彩和变化万千的形态所深深吸引,而它那丰富多变的材质更是令人着迷。无论是清透的玉髓、温润的冻玉,还是色彩艳丽的彩石,件件都让人目眩神迷、爱不释手。  每次看着石友挑出一个个精品,说猴就像个孙大圣,要人物还能摆出个十八罗汉,而我挑出来的却啥都不像,只是每一块都五彩斑斓、质地出众,都是加工的上选材料。一直记得第一次加工研磨戈壁石的感觉,当我在研
期刊
百合,原名李艳菊,四川泸州人,爱石成痴。其人美,石美,文也美,在石界被称为“才女百合”。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常常做着一个相同的梦:在一片四周都围绕着水的石滩上,我们姐妹三人漫步其中。天空一片湛蓝,江水轻摇着细浪,洁净的沙滩上,清浅的流水间,芳草稀疏的石滩上,到处散落着一颗颗五彩的雨花石,我们欢快地寻觅着,拾掇着,偶尔因觅到的一两颗精美石头而惊呼雀跃……其实,这不是梦,而是我那段缤纷快乐的童年时
期刊
泥石自上世纪90年代末发现于哈密南湖乡以南80公里的泥石坑并被开发以来,一直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造型、古朴沉静的颜色、奇幻莫测的图纹以及与紫砂相媲美的包浆,不断受到全国各地玩家的追捧。目前的哈密石市,20公分以上的泥石几乎绝迹,仅几个资深玩家尚有极少数家藏,大多哈密石友都以藏有几方像样的泥石为“炫耀的资本”。外地石友来哈密淘宝觅石,泥石是必选品种,泥石坑自然也成为哈密石友“招待”外地石友的必到之处。 
期刊
橘生淮北则为枳。禅宗是由大乘佛教和本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宗教流派,是中印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混血儿,印度禅学给了它肉身与外形,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赋予了它骨骼和脏腑。范文澜先生曾说:“禅宗是披天竺式袈裟的魏晋玄学,释迦其表,老庄其实。禅宗思想,是魏晋玄学的再现,至少是受玄学的甚深影响。”  禅宗之“禅”,已不再局限于原来的本义:静虑和思维修。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汉民族文化异质,已成为内涵更广,思想
期刊
和友人聊起自己的夙愿——一个萦绕脑间、挥之不去的家园梦:回归大草原,卜一清静地,两三匹好马,四五间土屋,五六亩田园,七八条牧犬。读书写字养精神,赏石种花度天年。一室图书,不染红尘;满架奇石,不带铜臭。终日只与书香为伴,老死不与俗世往来,优哉游哉,自得其乐……  惜乎不过是书生为境遇所累,试图遁世的乌托邦之想。  既不能出世,不妨寄情木石,读书码字。因为心中浓郁的毡乡情结,很久以来一直在寻找两方奇石
期刊
石头,自地壳裂变产生之后,就被风吹、日晒、沙磨、水蚀,亿年之后,有的有观赏价值,成了天然艺术品。古人米芾见石就拜,史称“米癫”;今人石某卖房购石,可谓“石痴”。但若问“米癫”、“石痴”留下了什么奇石艺术佳作,恐无人知晓。  现在石界有一种观点:“人生在世短短百年,说人在玩石。还不如说人被石玩。”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把石头捡回、清洗、配座(饰)、摆放,要不把玩、联想、自乐;要不买卖、收银、他图。联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