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心中的孝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al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传统孝文化专题研讨,让学生在阅读体现孝文化思想的经典作品并了解古人孝言、孝行、传统孝价值观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价值对此进行辨析研讨,体会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趋势;通过推荐孝子写作颁奖词、为母亲节做策划等活动,提高思维力、表达力等素养。
  关键词:孝文化 学习任务群 经典 思辨
  一、学习目标
  1.选读体现孝文化思想的代表作品,如《论语》《孝经》《弟子规》《世说新语》等;利用工具书,自主阅读和理解文本,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了解古人对“孝”的阐述以及对“孝”的重视,增进对中华传统孝文化核心思想观念的认识与理解。
  2.加强理性思考,就古人对“孝”的阐述表达自己的看法,就中西孝文化的差异进行交流,学会辨析孝文化内涵,评价其文化意义;论辩中要学会针对性表达,用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有条理。
  3.联系现实生活和个人阅读体验,开展实践性活动,为推荐的“孝之子”写颁奖词,策划“母亲节”的活动,撰写活动方案。
  本任务群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基础上,以孝文化为主题组织专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加深学生对传统孝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本学习任务计划安排4个课时。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对“孝”的理解与古人不同,学习本任务群要结合当下实际,解读“孝”的内涵,提高思辨素养。时代的变迁发展带来的“啃老”“弃老”甚至“弑老”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学习本任务群,要将学习传统孝文化与解决当下问题结合起来。
  二、学习任务
  中国传统孝文化源远流长,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其内蕴有没有糟粕?孝文化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它能不能被称为“百善之首”?如何看待当今众多的孝文化活动?
  又到了一年一度评选“孝之子”的时候,学生要从文本提供的候选人中选出一位代表,分析、评价其思想、行为,并为他写颁奖词。任务框架见图1。
  整个学习任务群设计是在传统文化及其心理、话语背景下研讨孝言、孝行、孝价值观,把依据现代价值寻找孝之子作为核心任务,贯穿学习始终;要求学生在充分地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思辨与表达。
  活动1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相关文献读懂文本,明确内涵,感知“孝”的具体表现和特殊的鼓舞力量,明白“孝”的层次差异,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义。活动2是对文本内容做深入探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当孝情与法理产生冲突的时候,正确看待和解决,意在创造性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活动3通过推荐活动,进一步领悟“孝”的本质及其对于当下实际的意义。颁奖词的写作可以提高学生对事件的概括能力,提高文学化表达的能力;评选与推荐活动的策划,则希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学习资源
  主要选文来自《论语》《世说新语》《解读弟子规》《孝经译注》《天长地久》等,属于摘编型短文组合。
  关联阅读:李密《陈情表》。
  线上资源支持:网易公开课(国学专题)、《二十四孝图》及原文。
  四、学习活动
  【活動1】至孝是尊亲
  1.具体内容。
  (1)教师推荐和提供选文,文本内容节选自《论语》《孝经》《弟子规》《世说新语》等;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补充和推荐选文。
  (2)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疏通句意,并准确理解和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3)将所提供文本以及自己推荐的文本、二十四孝故事中涉及的孝子与孝行,按照行为难度和实施意义进行分类分析,填写表1、表2。
  (4)针对以上学习成果,组内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全班交流,交流时,就不同意见互相辩论、质疑。
  (5)搜索资料,找到鲁迅批判二十四孝故事的言论。讨论:为何鲁迅先生痛批二十四孝?他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二十四孝故事有哪些特点?
  (6)通过搜索资料,探讨儒家孝爱与墨家兼爱的价值取向的异同。
  2.教学提示。
  这一组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阅读与理解,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对孝的内容和难度(物质与精神、情感)的分析,明白孝养是为父母提供物质上的保障,是最基本和最起码的“孝”。这种“孝”不是给予冰冷的钱物,而是蕴含着温暖的关怀,是充满温度的稀松平常,如陈遗为母亲聚焦饭,日日年年不间断。而在为父母做事的过程中,保持和悦的神色是难能可贵的,克服“色养”之难的关键,是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正所谓“孝子之至,莫大于尊重”,这又需要从价值观角度对这些孝行做出分析判断。把握鲁迅的相关观点,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对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糟粕要有认识,其中往往有不合情理的、以恶扬善的、以功利诱导的(结果是升官、发财、娶美女)色彩。比较辨析儒家的孝爱和墨家的兼爱,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孝的内涵和价值。
  【活动2】在矛盾处探究
  1.具体内容。
  (1)孝情与法理产生冲突时,何去何从。
  (2)收集东西方对“孝”的理解,分析异同。
  (3)从2015年全国高考题中的材料“小陈举报不守交通规则的父亲”解读孔子的“子为父隐”,举办一次辩论活动。
  2.教学提示。
  从汉武帝对奶妈的赦免到山东聊城于欢因为母亲受辱而奋起刺人,探讨孝情与法理、人格与尊严之间的关系。要学会收集和引用、分析资料,比如众教授谈于欢案,比如胡适谈中西律师的差异性等等;收集中西文化中与“孝”相关的言语,做比较分析。孔子为父隐还是不隐,要看具体的情况,结合文本,“攘”是“有因而盗”,什么原因?盗了什么?告发的结果是什么?隐瞒的结果又是什么?孔子所处的位置、提出这个观点的目的、时代的特点等都要一一分析。
  【活动3】推荐“孝之子”
  1.具体内容。   (1)从陈遗、王长豫、王祥、陈季芳、吴道助、吴附子、王戎、和峤、闵子骞等人物中推荐一位孝子。要求:语言要有概括力,表达要有文学性,要联系文本。
  (2)母亲节来临的时候,某地教育部门要组织学生为母亲洗脚,对此,社会舆论褒贬不一,请你以孩子或母亲或其他社会人士的身份写一段话,表明你的态度。
  (3)清明祭奠,收集相关的诗句,写一篇与清明节相关的文章,或寄托哀思,或表达看法。
  2.教学提示。
  颁奖词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性、概括性,如“粒粒焦饭,日日苦集,暖了母亲的心,救了自己的命。对母亲的爱,体现在细微处,扎根于生活中”“古人以他的身姿展现着合乎现代的孝之道。他如行孝之路上的一盏明灯,不断指引着人们去报答父母之恩。孝,尽在一行一言之中”“孝应有度,哭丧无益;孝应有别,恶母摈之;孝应有法,情于法中;孝不可离,陈遗恒念”“点滴焦饭,藏浩大孝心;至真至纯,赢后世孝名”“车后长久的回望,箱边温暖的陪伴,无不诉说着你的情真意切。孝,于我们是未开垦的荒地,于你,是日夜耕耘的家园”“母好焦饭,子不遗余力,日复一日,情深似海。一刮一倒,持之以恒。愿焦饭余香,飘向五湖四海,地老天荒”等。
  对“洗脚”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对观点做出一定的阐述,如“所谓孝顺,我认为应该体现在平时的生活中,而不是仅仅在母亲节那天”“孝心不能拘泥于形式,组织为母亲洗脚,活动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难免有形式主义之嫌”“如何教育出真正懂得尊重与爱的孩子,是值得教育者思考的问题,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就体现在平常小事中。我的母亲很早就离家出去学习和工作了,每到周末,她一定会回去陪伴外婆,周周如此,年年如此。到了苏州以后,不能每周回去了,她每个礼拜都会给外婆打两次电话”“如果以完成任务的心态给父母洗脚,那么,脚洗完了,照片拍好了,作业完成了,以后没有这个任务,他们还会帮父母洗脚,或者帮他们做事吗”“我建议将‘为母亲洗脚’改为‘做一件你认为孝顺母亲的事’”“不愿为父母洗一次脚,又如何谈得上孝”“为父母洗脚时,摩挲着父母粗糙的脚底,一定感慨万千。这种记忆,留在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关于清明节的祭奠,可以赞同其意义,也可以质疑其形式的合理性,鼓励思辨性看问题并会具体分析其文化内涵。
  五、学习测评
  请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朱大可:洗脚、下跪、磕头和道德演出——2011年度母亲节的文化观察》(全文略)。
  1.朱大可的这篇文章既有对闹剧的讽刺,对理性回归的渴望,又有揭示本质的冷静和力量,可谓情理并茂。请摘录或点评其中引人思索或意义深刻的语言片段。
  2.鲁迅从满页的“仁义道德”里看出了“吃人”兩个字,并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唤。本文作者从这些“行孝”闹剧里看出了什么?他是如何认识“孝”的?
  3.从文中我们知道了母亲节的来历,请为“母亲节”设计一个活动方案,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作者从这场闹剧里看出了孝道中的糟粕,即专制、服从性、工具性人格、奴性等,也从这场闹剧里看出了糟粕在今日的“发扬光大”,即“秀”、表演等等。作者认为真正的孝是爱、是平等、是尊重,这才是符合时代特征的、健康的孝道。
  母亲节活动方案设计要体现母亲节的特点,设计前应了解母亲的心愿,体现个性特征、情感特征,有一定的创意。
  课后,教师可从这几个方面反思教学: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这个学习任务群定位于选修课程中的“专题研讨”,在学习要求和内容上,与选择性必修里的“专题研习”有何不同?层次性体现在哪?应该让学生建立怎样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作为探究性深度学习,有哪些方法和策略可供学生运用?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草船借箭”的故事进行史学事实之“真”与文学情感之“真”的学术梳理,管窥以文证史的魅力。以文证史,既要分别从史学或文学的角度进行解读,也要善于在文史融合视域下合理诠释,赋予其文史共情的双重魅力。中学历史教师宜积极而为,以切实的教学实践来打破学科之间的教学“壁垒”,以形成教学合力。  关键词:草船借箭以文证史文史共情  文学与史学本是一对“孪生兄弟”,然而,自从史学被划入科学的范畴,二者
期刊
【编者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突出了数学本身的系统和结构,强调“整体把握课程”。因此,比课时教学更突出整体性的“单元教学”“主题教学”等“中观教学设计”研究成为热点。2018年第9期,我们刊发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任念兵老师的文章《高中数学中观教学设计:现状、问题与对策》。本期,我们继续呈现任念兵老师对“高中数学中观教学设计”的后续研究成果——一个章节型单元的整体规划和起始
期刊
摘 要:建模是求解数学应用题的重中之重。建立数学模型的难点是变量的引入与变量关系的处理。在《应用题求解策略》研讨课中,采用稚化思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现、感悟影响目标函数变化的动因;通过引入不同变量的差异分析,进行一题多解,让学生体会设置不同变量、建立不同目标函数对解题难易程度的影响,说明适当引入变量的重要性。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应该坚持“思维教学”,促进“
期刊
摘 要:“闲暇时间”的管理,对于高中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尽管高中生普遍重视闲暇时间对于自身成长的意义,但是当前他们闲暇时间过少,闲暇时间管理存在问题,导致他们在闲暇时间里普遍感到压抑和孤独。为此,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应共同努力,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并诉诸行动,给予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指导,使他们的闲暇时间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生 闲暇时
期刊
摘 要: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使文章内容结构化、系统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对作品的文体类型、句式类型、朗读方式、对比论证等方面开展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文學经典的行文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比较法 文言文教学 运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期刊
保持正常的教学环境,让青年教师安安静静地上几年课,了解教育常识,给职业生涯打点“精神底色”,然后再来谈“创新”,如果精力过剩,加之时机成熟,再考虑“腾飞”,好不好?  ——这样的建议,会让一些同行疑惑:难道我们的校园不正常吗?  如此说来,话就长了。几年前,在教师交流大会上,我曾坦率地说:“希望老师们不介意我的话:在座的两代教师,都是应试教育哺育出来的;大部分教师在做学生时,没能受到正常的教育……
期刊
摘要:《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也是高中语文经典教学篇目。这一课的学习任务群设计,改变过去教学中单篇精读、鉴赏的模式,探究以积极的语言实践为主线设计综合性的读写任务,利用项脊轩重建计划,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探究与综合实践活动共同构成读写综合体。  关键词:《项脊轩志》 学习任务群 重建计划 读写一体  一、学习目标  1.阅读与鉴赏。借助工具书,自主积累
期刊
摘 要:译林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5 Reading板块的Music without boundaries第二课时的教学,侧重培养初三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读促写的重点,在于优选文本内容,搭建写作支架。课堂评价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支架理论 英语写作 以读促写  本节课是区教研同课异构活动中的一节公开课,是译林牛津英语九年
期刊
【编者按】 如何依托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执行课程标准,落实各地制订的课程调整方案,是当前课程实施的热点问题。这个实施方案,为使用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开展任务群教学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案例,对实现课程学习内容的持续结构化和学习任务的探究性、开放性等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当前课程标准的执行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期呈现金陵中学朱德勇老师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探索。 
期刊
摘要:在变量数学的很多关系式中,存在一些相对的常量,集中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可以被称为“特征数字”。有了这些特征数字,人们就可以把事物构造成系列,从最简单、最熟知的事物出发来认识其他事物了。比例系数是一种重要的特征数字,反映了两个变量之间比值不变的特征。学习“正比例函数”时,要多角度地理解比例系数(比值不变),并学会用其来认识相关事物,如单调性和导数、相似比、三角函数等。从比例系数到相似比、三角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