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究。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乐于质疑,敢于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带疑而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疑能力;培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把提问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金口”难开的现象,越是高年级学生这个问题越明显。学生不懂也不问,更没有随学随问的良好表现,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即使有个别学生敢于提问,也不能抓住主题。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究,质疑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条件。可见,关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问题是我们当今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在教学中究竟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诱导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由于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故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会消除学生的顾虑心理,让学生置身于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学生就会想问、敢问,不由自主进入“滔滔不绝”的情境中。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平时教师必须主动亲近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热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当学生犯错时少批评少指责,抱着宽容的爱心对待稚嫩的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師可亲可敬,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走进课堂时,教师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活泼好动的孩子,适时运用幽默的话语来活跃氛围,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会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时,对于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做到耐心倾听,适时运用有效的评价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以敢问、能问、善问为荣,进一步激发学生勇于发问的积极性,从而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对于不主动寻疑、不善于质疑的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无疑者须教之有疑,有疑者须教善疑,要使学生乐问、善问,必须“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善于提出关键性的问题。
  1.在预习中质疑,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因此,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或感兴趣的地方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记下来,待跟同学探讨或是在课堂学习中提出来共同探究。如,学生在预习《鸟的天堂》一文时,学生质疑的问题就有:“天堂”是什么意思?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作者第一次经过大榕树时为什么看不到鸟?第二天早上经过大榕树时为什么看到那么多鸟?怎么理解“应接不暇”?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有的又没有?……这样,学生带疑而学会逐步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形成质疑的能力,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2.从课题处诱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出示课题后,一句“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提出了问题: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了些什么?他们用什么来作画?……当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后,我及时鼓励学生,表扬他们爱动脑筋,然后告诉学生读书就要像今天一样爱提问题,善于从课题处提出不同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在合作探究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品读交流,于你一言我一语中不难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从中懂得了于课题处质疑的方法,对此产生释疑的冲动,促使自己认真研读教材,学得积极主动。
  3.在阅读理解中,引导学生针对重点词句段、标点进行质疑
  课文中关键语句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所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有效质疑。如,教学《长城》一文时,我引导学生从课文最后一段“这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入手,让学生进行质疑,当学生读完这一段时便提出了以下问题:“这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工程?从哪可看出长城气魄雄伟?什么是“奇迹”?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奇迹”?长城有哪些特点使它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又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的重点句“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学生质疑的问题就有:句子中的“?”和“!”各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真理找到没有?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乐于质疑、勤学善思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寻疑、解疑的过程中,学有所悟,悟有所得,质疑问难的兴趣和能力随之向着新的高度攀升。
  其实,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远不只这些。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年段的教学要求,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指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课文结构、修辞手法进行质疑,利用课文中的提示语、插图进行质疑,对老师或同学见解表达自己的看法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究、持之以恒,长此以往,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参考文献:
  李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学园,2014(05).
  ?誗编辑 王团兰
其他文献
变电运行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行业,其中有很多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问题,也有很多对技术性要求较弱但很复杂琐碎的事情,要保证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必须综合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事情,不能
<正> 刘心武同志的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发表后,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强烈反响。其中以赞扬者居多,主要是赞扬小说对“人性美”的歌颂和它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倾向”。有的论者还就此引伸出了“人道主义的文学主张”,即认为,只有“用人道主义来充实和深化现实主义”,才能创作出最优秀的作品,才能攀登文学的高峰。这就涉及到了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学中的地位、作用,社会主义文学的灵魂和指导思想究竟是什么等问题,是应该讨论清楚的。 一 《如意》讲述的是一位学校的老勤杂工的故事。老勤杂工石义海从小是“育婴堂”
摘 要:为了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职业教育电工专业必须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改革,构建与当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本文针对职业教育电工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试图从建立项目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职业化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构建一套新型的专业人才陈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导向;校企合作;专业技能训练;“双师型”;职教电工
初中阅读是初中生语文词汇积累、句型语法学习以及语感培养、内涵升华的重要时期。随着近年来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重视在初中语文阅读上下工夫。初中语文阅读也是在考
朗香教堂的设计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通过对朗香教堂的空间设计、形体设计和质感、细部的装饰和色彩处理以及光和影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领悟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学要进行及时的反思,结合现行的教材反思学生的困惑,反思教学中的疏漏和亮点,反思疑点。
<正>一 西山会议派是以张继、谢持、邹鲁等人为首的国民党内部的一个右派集团。1925年11月,他们因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非法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另立中央,故称之为西山会议派。
摘 要: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习兴趣;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体验成功,激励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兴趣;生活情景  心理学上的兴趣是指一个人对于某种事物及某项活动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
<正> 日许多时 《董解元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下同)卷八“中吕调·安公子赚”:“忆自伊家赴上都,日许多时,夜夜魂劳梦役。” 本书校注者对“日许多时”一语的解释是:“时间已有许多日子,也就是时间很长久的意思,有时也写作‘日许时’。”按“时间已有许多日子”一句颇拗口,看来,注释者是把“日许多时”中的“日”理解成名词“日子”的意思。其实,这里的“日” 系指示代词,它是“偌”字一声之转,“日许多时”即“偌许多时”,意思是“这么多时间”或“那么多时间”。近代汉语著作中“日”和“偌”时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禁锢,当今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依然采用让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这使这门包含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课程变得毫无生趣和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