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 点燃梦想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6vi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生态学校的课题示范校,洛阳市瀍河区巨龙小学秉承“尊重差异、点燃梦想”的办学核心理念,以培养讲规则、有个性的合格公民为己任,立足校情和学情,将“差异教育”融于校园文化、课程体系中,走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新生态学校发展之路。
  走进巨龙小学,迎面两个英文字母“DE”让人眼前一亮。巨龙小学校长赵国强说:“‘DE’是‘差异教育’英文的缩写,提醒每一位教师在面对每一名学生时要基于差异,提供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耿盈:在新生態学校理念指导下,巨龙小学近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您所理解的新生态学校是什么?
  赵国强:新生态学校的核心理念是“大教育、全课程、活课堂、高质量、新生活”,它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基于学情、基于校情,确定自己的核心办学理念,也就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巨龙小学前身是中铁十五局、原邮电部537厂两所企业子弟小学,2007年以前学校规模小、生源好,家长多是企业员工。随着2007年学校移交社会,加上企业的搬离,我们的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70%来自周边农村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所以,我们就在思考,我们的团队要用办学核心理念和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来适应现在生源状况的新变化。
  尊重差异就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儿童的视角,施以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质疑、尊重其主体地位,更要尊重其自身特点,一句话,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点燃他们心中的梦想,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做一名自信、阳光的“巨龙人”。
  小学阶段作为公民教育的启蒙时期,实施公民意识教育至关重要。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受家庭和地域影响,文化差异较大。所以我们注重规则教育,让学生懂感恩、能自律、善合作、敢创新。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让会走的孩子走得更稳,让会跑的孩子跑得更快。
  耿盈:那么,学校是如何将“尊重差异,点燃梦想”这一理念落实到课程和教学方面的?
  赵国强:根据巨龙小学的办学核心理念,我们构建了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出德育、阅读、书法、体育、家校课程。
  德育课程围绕“感恩、自律、合作、创新”的校训,充分挖掘教师资源,结合学生常规教育,编制适合每个年级的少先队程序活动方案,寓校训于其中,形成校本教材,开展德育活动课。
  群文阅读课程是学校实施语文学科“差异教学”的新探索、新实践,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差异,提供学习内容、过程与结果多元选择的教学。
  综合实践课程即学校的差异化社团活动,我们开发的有学科类、艺体类、实践类等38个社团。这些校本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学校每学期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实施差异化教育,进一步促进办学理念的提升与落实,展示差异教育教学的优秀成果。
  巨龙小学提出差异教学理念,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基于学生差异,学校加强小组建设,课堂上四人一小组,再设一对一互助,通过程度相近学生的互帮互助或程度相差较大学生的帮、带、扶,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差异教育倡导并列式教学计划,强调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我们认为为每个孩子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是不现实的。对于不同教师的施教,学校也有差异化的要求,对一般教师,学校要求其按照差异课堂模式开展不同课型的教学;对优秀的教师或名师,可以在基础模式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耿盈:在我省第七届阳光体育运动现场会上,巨龙小学被选为阳光体育课程的展示学校,在体育课程的建构方面,学校是怎么做的?
  赵国强:学校基于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根据小学体育课标对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充分调研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把阳光体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做,建构了《阳光大课间 拓展体育课》校本课程方案,通过阳光课间、拓展体育、趣味运动、家校联动、多元评价等内容,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实施。
  上午的阳光大课间以公民教育为中心,以体育运动为载体,相机融入语文、数学、历史、音乐等多学科要素,通过多学科的内容整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集体意识。我们把下午30分钟的大课间延长至40分钟,让大课间体育活动变成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成为一种具有校本特色的活动课,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校本特色活动课、家长介入的体育锻炼等融为一体,既确保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又将校园体育活动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构建起新的学校体育生态圈,达到了家校一体、共同育人的目的。
  为了在阳光体育课程中彰显差异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校本教材分级段设置课程内容与评价机制,并分别定制出春秋季节的课程实施模块、冬季课程实施模块、夏季课程实施模块,以及恶劣天气下的课程实施模块等。
其他文献
今年“两会”又有不少提案、议案和建议成为舆论热点,比如民富优先、财政公开、公车改革、严打拐卖儿童、农民工权益、异地高考等。代表、委员不断增强着自身“积极代表”民意的作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对公众的长期期待做出“积极回应”,提出了教育领域的多项重点工作。  在这样一种官民互动中,越来越活跃的媒体时评(时政评论)同样在释放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影响力。它们以姿态开放、直面积弊、凝聚共识的鲜明
淮滨县地处淮河岸边,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有一年夏季,淮河洪水泛滥,造成沿淮学校大部分校舍倒塌,我当时正好在淮滨县采访,灾后很多学生在临时搭建的“大棚教室”上课,记忆非常深刻。今年7月,我再赴淮滨县采访,被眼前的校园新貌所震撼。  “我是2010年的特岗教师,报到后直接分配到台头乡大营小学。我们最怕淮河涨水,心里总不踏实。2014年搬离‘大水窝’后,大家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好了很多,当年我就在县
“共生”一词原属于生物学概念,本指不同类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结成互惠互利的关系,从而保持生态平衡。生物共生学研究指出: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且揭示出事物之间相互依赖、共存共荣的关系。本文所讲的共生,是指在我校课堂教育教学中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独特的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  一、共生教育,时代发展的要求  共生教育的思想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则关于制定教师惩戒权实施细则的报道,内心感慨万千。记得小时候,如果回家说“老师今天打我了”,那我媽肯定得再打我一顿——“你闯什么祸啦?惹老师生气!”今天学生如果说“老师打我了”,家长就得去学校要说法了。  原来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老师和家长很多都是街坊邻里,彼此熟识并信任,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处于一个“陌生人”社会,家长和老师都遵从同一个社会规则,所以,就造成了今天的现实:老
在点评之前,我还是先讲一个真实的课程故事,相信聪明的你不难发现它与马泽东老师的课堂叙事之间的联系。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还是课程元老黄显华教授。一看到这个名字,细心的读者可能就会想起来,在本刊2012年第6期的《问诊新课堂》栏目里,我们就已经讲过他在香港五育中学“不改作业”的故事。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在香港的金禧中学有过“不再教书”的惊人之举了。当时,黄先生执教的学科是经济与公共事务,因为觉得教科
我读中学时,遇到好几位有特点的老师,至今难忘。  一位是语文老师,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下一个”。那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语文课一半以上排在下午。春天,最困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讲台前讲课文,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语文老师不动声色,忽然问出一个问题,指名请第一排的一名学生回答。慌乱间,那名学生报了一个答案,老师轻轻摇摇头,轻轻吐出三个字——“下一个”,然后,又是“下一个”。最长的一次,全班半数学生站在那里,
选举模范儿童  解放以后,北师大二附小举行了第一届模范儿童的选举,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参加竞选演说时的几个场景。  各年级都推选了候选人,我当时是高年级的代表。候选人都要轮流到台上去发表竞选演说。那时候都没有讲稿,也没有人督促检查,演讲人一律是自己打好腹稿,再到台上去自由发挥。  印象最深的是一年级的候选人,是一个小姑娘,黑黝黝的脸庞,梳着油光光的小辫儿。她一上台就说:“我学习好,身体好,大家都管我叫
他是一个默默耕耘的辛勤园丁,诲人不倦、无私奉献;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儒雅学者,以德育人、治学严谨;他是一名奋发有为的小学校长,砥德砺行、敢于开拓;他阳光、有朝气、善学习、有魄力、有感染力,是教师们交口称赞的人。他就是周口市纺织路小学校长——梁辉。从教30年,从三尺讲台到管理岗位,梁辉用教师的无私奉献和一校之长的教育理想,给了孩子们充满希望的未来。他经常说:“教书育人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便在这种幸福中
编者按:  梅洪建老师在班级实行小组合作制,成立优势互补的学生小组,并且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让学生快乐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中,梅老师提出了提高班级小组凝聚力的具体做法,操作性很强,可以为广大班主任提供一条开创班级工作新局面的路径。  “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这几乎成为了时下所有人的共识。  具体到班级而言,就是要实行小组合作制,打造班级成长共同体,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课程资源的大力开发与充分利用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等实际需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进行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利用,以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师生视野,增加教学厚度,促进教学相长。  一、以基础教材为蓝本,深挖扩容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主要资源,教材具有“权威性”“典型性”等属性和特点。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坚持以教材为蓝本,善于深挖、扩容,不断加大课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