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ists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化学 运用
  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益。下面我根据平日运用多媒体教学中的点滴经验积累,谈谈我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体会:
  1 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程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教学《单质碳的性质》时,采用多媒体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弹出一幅郑板桥的古字画,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在屏幕上用文字设疑:“这幅字画为什么会年长日久而不褪色呢?”这样让学生目观其型,耳闻其声,心有所思,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辅助学习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计算机多媒体能很好地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诸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的比较、小结。以上内容,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文字声音图象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得到同化,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CAI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一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 在上化学实验运用多媒体效果更好
  在上化学实验课时,例如在讲解和复习氧气、氢气的制取以及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利用微机软件,在教学中,由学生自己操作微机,选择正确的仪器图形,拼画正确的装置图。使学生们平时学习到的知识,重复地在微机世界里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们在自己创造的环境中变乏味的学习为轻松愉快的操作,充分体现出在学习中当家做主的优越性。如:在做一些演示实验(酸碱盐部分的性质实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讲台上操作,下面的学生却不一定观察得清楚。就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把小小的试管里发生的一切,通过显示器清晰明确地呈现在全体学生的面前,从而克服了后排同学观察不清的弊端。而对于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一般老师不能演示给同学们看,只能靠嘴巴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因为没有亲眼看见,所以常常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做实验时经常会有一些错误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是用计算机就可以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可以通过放慢动作将实验步骤分解,这样不仅将错误的原因分析清楚了,而且学生看了之后,知道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所以印象会很深刻,以后自己在作实验的时候就会更注意正确的操作。
  总的来讲,电子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出良好的思维环境,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方面显示了不可忽视的优势。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所长,在教学中应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部分,恰当引进多媒体教学,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各展所长,相辅相成,从而实现化学教学的最优化,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从图形图像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读图能力也是综合反应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弱,精力难以集中,在小学数学课本中,通过大量的富有可读性和趣味性插图,将所要表达的数学知识形象表达出来,再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期刊
【摘要】 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吟诵优秀诗词,不仅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美学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审美塑美能力,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  【关键词】 读诵成韵 探究背景 品味词句 感悟诗境  小语教材每一册都会安排相当数量的古诗,这些诗歌既是我国古代诗人诗作的名篇,又是众多诗
期刊
【摘要】 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写的训练中,学生既要注意句子结构及单词、词组的用法,又要注意语法的运用,还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多种途径的作文教学能够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兴趣、材料来源、认识深度等有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科研意识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写出“文质兼美”文章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写作 教学手法 重要性
期刊
在初中教材中,对二次函数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由于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又受其接受能力的限制,这部份内容的学习多是机械的,很难从本质上加以理解。进入高中以后,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要对他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图象以及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灵活应用,对二次函数还需再深入学习。  1 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  初中阶段已经讲述了函数的定义,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映射,接着重新学习函数概念,主要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也会有相应的转变。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探究以及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介绍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信息素养 自主学习能力 个别化 分组活动 任务驱动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既是终身学习能力的
期刊
【摘要】 在多管齐下上下功夫。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在积累上狠下功夫。广泛地积累,才能不断增加文化积淀,才能学习吸纳前人的写作经验,积累多方面的表达“图式”。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记叙文 写作指导  作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涉及到写作者本身的思想认识、人文积淀、生活积累、写作状态、表达能力等许多方面。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明白地告诉我们: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综合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其实作文教学也
期刊
【摘 要】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
期刊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教学中,我们要本着适时、适度和符合学生需求的原则,通过挖掘教材、设计课堂环节、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德育教育渗透的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期刊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应,而多媒体以其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极大地改变了英语教学的面貌。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视野,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应以 质量  多媒体教学凭其鲜明
期刊
【摘 要】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内容的丰富性,特别是在许多无法用实物教学的课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多方位的提高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能克服许多常规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困难;便于在短时间内复习大量内容。当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局限性,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其作用一定会更大,其局限性也将逐步减少。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