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结晶,也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影响着年轻人的思想,使年轻人被外来的文化所吸引,导致我国传统文化在年轻人的心中逐渐衰落。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发扬这些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我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通过开展语文教学,经过语文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为学生深入了解、学习传统文化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传统文化;途径;小学语文
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增加古文化内容,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进而更好地让学生吸收中国古文化精髓,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融入我国传统文化,使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感染下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能够积极有效的学习语文知识内容,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极为普遍,笔者在此提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个渗透途径,分别从汉字教学、诗词吟诵和写作教学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字。汉字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文化的产物,领略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魅力。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重要学习内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向小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小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形成,而小学生的记忆力很强,利用传统文化的渗透来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笔者在识字教学中运用说文解字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如在教授“环”这个生字的时候告诉学生,“环”的本义是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王”旁在汉字结构里又被叫作“玉补”,和玉相关的很多字都是王字旁的。通过对一个字进行教学,进而引申到其他带有王字旁的字,使学生了解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从形体的变化到文字意义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生一个具体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不仅能激发喜欢上语文识字教学课的兴趣,还在无形中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
二、在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积淀,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而不衰。优秀古诗词是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因为古诗词的语言和现在的日常语言不同,在生活中接触得也较少,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字词的意思,疏通文意,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篇送别朋友的古诗,诗句以美丽的风景和长江作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轻快明丽、意境开阔的画卷,虽然是在送别朋友,却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自己送别朋友时的景象,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笔者在听取了学生的回答后引导学生:孤帆消失了,可李白对好友的情谊还在;长江水一去不复返,可对朋友的心却永留心间。我们对待朋友要和李白一样真挚、长久。这首诗表达了朋友间深厚的友谊,笔者在教学完这首诗后又选取了李白其他送别朋友的诗作,使学生掌握诗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希望他们要珍惜朋友间的感情。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写作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写作教学。现今很多作文课堂普遍存在重视写作技巧、轻视作文素养的情况,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词不达意,套路化明显,甚至没有内涵。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添砖加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作文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例如,笔者曾经给学生出过一个主题为传统节日的作文题目,学生写出的是他们所熟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所发生的事,用词平平、没有深意。于是笔者给学生讲述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和来源,并引入其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杜牧的《七夕》等,既增加了学生在写作关于传统节日的素材,拓宽了文学的视野,还让他们学习到了一些写作手法,提升了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使其内化在学生的精神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此,才能使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将悠悠千载的文化烙印在学生心中,还能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雪玲.君子之行,始于诗情间——核心素养下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29.
[2]任文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古文化[J].学周刊,2019(12):74.
关键词:传统文化;途径;小学语文
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增加古文化内容,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进而更好地让学生吸收中国古文化精髓,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融入我国传统文化,使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感染下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能够积极有效的学习语文知识内容,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极为普遍,笔者在此提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个渗透途径,分别从汉字教学、诗词吟诵和写作教学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字。汉字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文化的产物,领略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魅力。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重要学习内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向小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小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形成,而小学生的记忆力很强,利用传统文化的渗透来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笔者在识字教学中运用说文解字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如在教授“环”这个生字的时候告诉学生,“环”的本义是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王”旁在汉字结构里又被叫作“玉补”,和玉相关的很多字都是王字旁的。通过对一个字进行教学,进而引申到其他带有王字旁的字,使学生了解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从形体的变化到文字意义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生一个具体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不仅能激发喜欢上语文识字教学课的兴趣,还在无形中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
二、在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积淀,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而不衰。优秀古诗词是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因为古诗词的语言和现在的日常语言不同,在生活中接触得也较少,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字词的意思,疏通文意,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篇送别朋友的古诗,诗句以美丽的风景和长江作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轻快明丽、意境开阔的画卷,虽然是在送别朋友,却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自己送别朋友时的景象,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笔者在听取了学生的回答后引导学生:孤帆消失了,可李白对好友的情谊还在;长江水一去不复返,可对朋友的心却永留心间。我们对待朋友要和李白一样真挚、长久。这首诗表达了朋友间深厚的友谊,笔者在教学完这首诗后又选取了李白其他送别朋友的诗作,使学生掌握诗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希望他们要珍惜朋友间的感情。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写作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写作教学。现今很多作文课堂普遍存在重视写作技巧、轻视作文素养的情况,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词不达意,套路化明显,甚至没有内涵。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添砖加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作文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例如,笔者曾经给学生出过一个主题为传统节日的作文题目,学生写出的是他们所熟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所发生的事,用词平平、没有深意。于是笔者给学生讲述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和来源,并引入其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杜牧的《七夕》等,既增加了学生在写作关于传统节日的素材,拓宽了文学的视野,还让他们学习到了一些写作手法,提升了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使其内化在学生的精神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此,才能使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将悠悠千载的文化烙印在学生心中,还能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雪玲.君子之行,始于诗情间——核心素养下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29.
[2]任文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古文化[J].学周刊,2019(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