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计算及教学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31-02
  1.有关物质的量计算
  1.1“物质的量”在化学上的价值 “物质的量”在化学上的价值实际是它的计算功能,其实用价值高于理论价值。即建立“物质的量”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计算。所以,“物质的量”相关计算应作“物质的量”教学的重点处置。
  1.2 按照有关公式的计算
  1.2.1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可借助于基本公式(1)、(2)、 (4)及衍生公式(3)。计算中需要注意的是,各有关量的单位、符号及被表述物质的名称必须正确,有关标注不得遗漏。
  1.2.2物质的量所描述的粒子的指定形式“基本单元”的计算
  1.2.2.1基本单元概念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中,被计算的微观粒子形式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也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人为组合,如1/2H2SO4,这些被计算的微观粒子形式就是所谓的“基本单元”。
  1.2.2.2基本单元阐释及计算 许多学生对于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这样的基本单元的理解及计算一般没有障碍,但是,对于人为“组合”、“分割”、“指定”出来的“基本单元”则出现理解障碍。为了引导学生克服这个障碍,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打比方的方式给予解决,如,对“现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H2SO4,分别以基本单元H2SO4和1/2H2SO4,求其物质的量。”的练习为例,把基本单元H2SO4当做一个整西瓜,基本单元1/2H2SO4作为半个西瓜。显然,一个西瓜按照基本单元一个整西瓜进行分割后衡量:只有一份;同样一个西瓜,如果照基本单元半个西瓜进行分割后衡量:肯定变成两份;假如以1/3西瓜作为基本单元,对一个西瓜进行分割衡量:一个西瓜就可以分割为3份——回归习题后进行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个H2SO4,以基本单元H2SO4计算其物质的量n(H2SO4)=1mol;以基本单元1/2H2SO4,计算其物质的量n(1/2H2SO4)=2mol;结合基本单元的本意及“西瓜分割”,可以看出,微粒数目一定时,当选取不同的基本单元时,物质的量计算结果是不同的;基本单元取值越小,其物质的量计算值越大,基本单元取值越大,其物质的量计算值越大;显然,一定的微粒数与分数中的分子位置类同,基本单元与分母类同。当分子一定时,分母越小,其商越大,分母越大,其商越小。
  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将“基本单元”的阐释后置,主要是防止在物质的量有关概念没有学完及更没有理解透彻时,再对“基本单元”进行讨论、计算,有节外生枝、积重难返之虞。
  1.3无公式计算 深刻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及单位(量纲)的含义,即可直接运算。如仔细观察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可以发现,它不仅具有定义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计算之功能,如“5.3 释义”:
  无公式计算要求在学生深刻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及单位(量纲)的含义基础上,发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数学关系)后即可灵活应用,直接用于计算而不需要公式。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无公式计算示范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化学计算重在概念的理解,而不物理、数学那样注重、依赖公式及数字计算技巧:化学计算就是“概念”的计算。这样将使学生知道真正、深刻理解概念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建立“物质的量”概念以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读法与计算应用
  2.1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读法
  (1)在没有建立物质的量的情况下化学反应方程式3H2+N2=2NH3可读为:
  ①3个氢分子与1个氮气分子反应后,生成2个氨分子;
  ②6份质量的氢气与28份质量的氮气反应,可以生成34份质量的氨气。
  (2)建立物质的量概念以后,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读为:
  ③3mol氢分子与1mol氮气分子反应后,生成2mol氨分子;
  ④6克氢气与28克氮气反应可以生成34克氨气。
  ⑤标准状况下,322.4L的氢气与22.4L的氮气反应,可生222.4L的氨气。
  2.2建立“物质的量”概念以后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应用
  例如:根据3H2+N2=2NH3在反应,4g氢气完全反应,求出需要氮气的质量是多少;能生成多少氨气。在没有建立物质的量的概念以前,本题则应按下面过程计算:
  3H2 + N2= 2NH3
   6 28 34
   4 x y
  X=(4×28)/6 y=(4×34)/6
  =18.7g =22.7g
  建立物质的量的概念以后,本题则按下面过程计算:
  3H2 + N2 =2NH3
   3 12
  4/2xy
  X=2/3(mol) y=(4/2) ×2/3(mol)
  m (N2)= (2/3)×28 m(NH3)= (4/3) ×17
  =18.7g= 22.7g
  经比较可以看出,在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以后,计算的量值从小数变成整数,即计算由繁化简。
  3. “物质的量”教学策略
  (1)重视“引言”教学 “引言”具有介绍问题的缘起,引入课题、学习该知识的意义等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引言”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最终满足教学及学习的需要的作用。
  (2)类比法 消除神秘感、陌生感。为消除学生在学习 “物质的量”起始时产生神秘感和陌生感,在教学中采用系列对比的方式,把众多物理量与物质的量排入同一表格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量不过是一种物理量,没有什么神秘、陌生之处。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对教材中知识原有的顺序,应在熟悉、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及学生的认识规律,给予适当调整;如在教学中,将“基本单元”的概念后移,可以避免难点集中、出现过早的弊端,有利于保护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会议
该文阐述了一种煤气化的新工艺。采用这种工艺可产生中热值煤气,同时可进行煤气与蒸汽联产。并通过冷热态小试验给出了设备性能和试验结果。(本刊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26-02  近几年我国不少学校思想开始转变,以开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地理创新能力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灵魂。  当今地理知识不断的增长和加速变化,地理
旋流床制气是以粉煤为原料,用空气(或氧气)和水蒸汽为气化剂,在旋流床中分别进行干馏和气化,生产中热值干馏煤气和低热值工业煤气。JSW制气法(日本制钢所制气法),是在钏路干馏气化装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22-01  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对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量上表现为数学课堂内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它在质上表现为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学思维训练、数学策略优化、数学情感态度价值孕育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32-01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体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写作知识的传授、写作技能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只抓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德育中的心理素质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