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区建设“美丽成都”的路径探索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空气污染、环保产业发展等备受关注的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成都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当前成华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及存在问题,探讨成都主城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成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丽成都”;生态文明;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243-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以主城区最为明显,空气质量较差、河流污染较为严重、城乡环境较为恶劣等问题已经摆在每个成都人面前。作为主城区的成华区,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与有益探索,提出了打造国际化精品生态城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北改”工程的大力推进,诸多旧城改造项目陆续开启,在建工地繁多,给成华区的生态环境改善造成了巨大压力,河流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建筑废弃物污染等问题较为严重,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路径来兼顾社会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双赢发展。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的涵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是指人与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明,其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广义的生态文明涉及到社会发展各方面,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良性循环、可持续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与文明进步状态。
  (二)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1.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工业文明经济发展快,但同时严重影响了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文明同样强调经济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保持生态系统永久支撑能力的基础之上。
  2.人和自然的统一性。工业文明以人类发展为中心,过分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征服、索取和统治,造成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生态文明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关注自然存在的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社会的公平性。工业文明过多地对现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忽视后代人的发展,这是一种严重的不公平。生态文明更关注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和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自然界是属于全人类的,当代人及后代人公平地享有自然界的资源和环境,共同承担起在生态系统中生存和发展的道德责任,从而创造高度的生态文明。
  二、成华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1.大气及噪声污染严重。由于成华区正处于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时期,扬尘、机动车等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空气质量状况十分脆弱,春夏季节出现污染天气的频率不断增加。以2013年上半年为例,截至2013年5月16日,污染天数为80天,优良率仅为40.7%。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建筑工地、交通及部分娱乐场所,较为严重地影响了污染源附近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2.水环境治理压力较大。 沙河(成华段)及其支流污染状况多年来未得到有效改善,“黑、臭”现象仍然突出,水环境容量消耗殆尽。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管网、路网等配套建设欠账较多,污水排放规划布局不合理,管网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城郊结合部污水下河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区外输入性污染的影响,水环境治理短期内难见显著成效。
  3.环保产业发展面临困境。环保产业聚集度不高,环保企业较为分散,产业聚集度不高,载体暂未建成,无法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产业影响力不足,区域内的主要产业园区龙潭总部经济城内尚无国内知名环保企业,如缺少集研发、设计、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环保产业影响力不足,无法吸引其他环保产业入驻。企业研发力量较为薄弱,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发展较为缓慢,技术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4.生态细胞建设水平偏低。以生态社区建设为例,生态社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社区建设水平偏低、特色不突出。尤其是成华区的老旧院落较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落后,院落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较为落后,生态环境改造、生态社区的打造难度大。
  5.生态文明宣传有待加强。当前,生态宣传的渠道主要还是依托成华电视台、新成华报等传统媒体,宣传面相对狭窄。其他宣传主要集中在“地球一小时活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文明城市检查等纪念活动或特定工作中,宣传缺乏深入与持续性,宣传的效果不理想,辖区居民接受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的机会较少。
  三、推进成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的路径探索
  (一)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夯实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基础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环保产业发展。一是科学制定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环保产业的引导。科学编制《成华区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确立环保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把环保产业作为未来的重要产业加以培育,分步骤多梯次推进规划的实施。二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出台鼓励环保产业类发展项目的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奖励政策和有关的优惠政策,为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形成鼓励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三是完善产业发展配套功能,加快环保型园区和环保服务业示范建设,促进环保产业优化和升级。四是优化投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保产业发展。
  (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寻回成华“清水绿地蓝天”
  1.开展“清水行动”,建设“亲水上善”城区。推进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开展主要河道出境断面水质监测,加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加大水污染执法监督力度,开展中水回收试点。
  2.实施“蓝天行动”,建设“清新健康”城区。整治扬尘污染,推行工地扬尘治理物业化、标准化管理;突出抓好道路硬化、裸土覆盖、绿化带提档降土,严管运渣车辆;加大中心城区道路、绿化带和园林除尘力度,提高城市保洁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推行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规范管理油烟排放,有效减轻尾气污染,推进油气回收治理,强化大气污染预警管理。   3.推行“安静行动”,建设“安静宜居”城区。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严格实施道路交通禁鸣、限行、限速等措施,降低交通噪声污染;强化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加强施工噪声排放申报管理,严格城市夜间施工审批管理,限制在敏感区内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鼓励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工艺;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防治商业经营活动产生的高噪声污染。
  4.落实“洁净行动”,建设“洁净卫生”城区。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推行“户集、社收、街运、区处理”的四级管理体制;加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规范企事业单位对危险废物存贮、转运及处置。
  5.开展“绿地行动”,建设“绿色优美”城区。加快环城生态区建设。启动北湖湖区扩建工程,推进北湖南岛生态景观和200 米生态绿带建设。启动白莲池公园、海滨公园、东风渠公园、圣灯公园、八里庄公园、东客站公园、北湖公园等七大公园规划建设,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推进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实施东风渠、沙河等河道生态景观提档升级,打造集景观绿化、旅游休闲、生态游憩、滨水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走廊。
  (三)加强生态细胞建设,打牢生态文明建设根基
  以“生态细胞”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生态格局,大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建筑、绿色酒店、生态社区等“生态细胞”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单位、居民开展环境自治,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推行绿色消费。进一步提升社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特别是部分老旧院落,要将生态环保理念与老旧院落整治紧密结合,通过增设分类垃圾筒、垃圾中转房等方式加强基础生态建设设施,逐步建立社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
  (四)建立生态文明宣传长效机制,提升生态文明意识
  以“4·22 地球日”、“6·5 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为契机,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群众低碳环保意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组织发动广大群众争做环保宣传员、义务监督员,切实保障公民对环境权益的知情权,提高公众参与率;充分发挥成华志愿者的作用,定期组织环保志愿者进社区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推广生态文明理念;结合“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挂包帮”)及党组织、党员“双报到”活动,发挥党组织与党员的积极作用,主动到结对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党校理论宣传员的优势作用,将生态文明作为各级干部培训班次的必修课程,提高全区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干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组建生态文明理论宣讲团,组织教师走进社区、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开展生态文明宣讲,提高群众生态意识。
  (五)健全工作组织保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督导
  生态文明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独靠某一个或几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构建由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加强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建立起统一、高效、有序、协调的体制和综合管理机制,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要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街道为成员单位的生态文明城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牵头负责生态文明城区建设统筹协调工作。通过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及加强工作督查等方式,形成政令畅通、执行有力、良性互动的工作网络体系,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将生态文明城区建设工作列入工作目标,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委区政府目督办联合分解下达目标,进行目标督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比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 陈 鹤]
  收稿日期:2013-07-19
  基金项目:2013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党校课题组,成员:彭浩(执笔)、陈新)
  作者简介:彭浩(1979-),男,四川内江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期,较大的区域间收入差距所带来的负效应,逐渐影响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生活稳定。从农民收入角度出发,对德宏州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实施聚类分析,证实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拥有量的不同,决定了德宏州乡镇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同,其农民收入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培育专业乡镇、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培育龙头企业、转变政府职能等对策,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距。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由于基本建设、农贷和工资的增加,中国出现了财政赤字、市场紧张的局面。在此情况下,陈云同志提出了“以财政平衡为关键”的“三大平衡”理论,对建国初财经工作的混乱起到了稳定作用。尽管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机制与建国初大不相同,但因其基于对商品经济规律的认识,陈云“三平”思想的科学性和指导性迄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陈云;“三大平衡”;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以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变量管理技术为支持并考虑作物与土壤时空变异的精准农业,实现了农田信息的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从而实现了作物的高产高效和环境风险的进一步降低。然而在华北平原村级尺度小农户管理下,尚缺乏基于RS与GIS技术的冬小麦精准养分管理。本文通过山东省乐陵市南夏村多年多点小区与农户试验,应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Mini-MCA与
摘 要:作为社会经济改革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城市贫困问题逐渐凸显并不断扩大。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体制结构变迁方面的宏观因素,也贫困者个体自身方面的微观因素。而现行救助政策及具体措施方面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偏低、低保救助对象的审核工作存在盲区、救助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对贫困群体自我救助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城市贫困社会救助体系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放,以前养儿防老的保守思想早已被开放的思想所替代。年轻的一代有着自己的理想,为了理想和事业,他们不得不离开父母,因此,越来越多的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诸多问题,由此可见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的养老模式,使得空巢老人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的幸福晚年。 
期刊
摘 要:选取1996—2011年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专利申请量及科技活动筹资资金数据(财政拨款,金融机构融资)为数据样本,运用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财政金融支持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时间段,即不同的财政金融政策效应发挥期间,政策对农业创新成果的影响系数有一定的波动趋势。据此结论提出相关财政金融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摘 要:目前公司治理问题是一个全球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关系着上市企业经营的成败。由于中国公司制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公司治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暴露出大股东行为缺乏有效制衡、内部人控制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着眼于治理体制完善和创新,结合国美控制权之争的经典案例,对中国的上市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为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困境;国美“黄陈之争”  
期刊
摘 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迎合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求,开展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改革,加强企业案例开发,增加基础经费投入,优化案例教学考核机制,打造精细化案例课堂组织,以“沈阳机床合并德国希斯”为例,对案例教学这一模式进行综合实践研究。  关键词:案例教学;企业并购;企业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成为21世纪的发展主题。水性油墨由于具备无毒、不燃、不污染环境等优良特点, 广泛应用在柔性版和凹版印刷中,水性油墨的应用研发成为油墨研究领域的重点。  关键词:绿色环保;水性油墨;应用研发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223-02  为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大力推广共性节能减排技术的要求,国家《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