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养老模式:且行且“美”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l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优雅而有尊严地老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养老产业逐步发展,一些新型养老模式,比如抱团养老、旅居养老、智慧养老等开始进入公众视野。然而,由于尚未规范性、规模化,这些新型养老模式暴露出不少问题。出台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多元化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形态势在必行。唯有多措并举,新型养老模式才能越走越远,助力老年人的美好晚年生活。

模式多元


  5月13日凤凰网的文章《“花式”养老模式让11位老人不再孤单》称,从2017年开始,家住陕西西安的艾师傅和10位老伙计开启了居家与抱团结合的“花式”养老生活。4年来,11位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抽出3个月左右的时间一起在外租房过集体生活,其余时间居家。这种“居家+抱团”的养老方式既能照顾家庭、有独立空间,还能定期和老伙计享受热闹又舒心的退休生活。专家表示,11位老人的这种养老方式是探索多元化养老模式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体现了老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值得鼓励的;同时也要看到,社会化、多元化、创新的养老模式能够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但在探索新型养老模式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方面,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9月3日光明网的文章《智慧养老助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说,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智慧养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另辟蹊径,把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应用于养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护工数量供给不足、养老机构收费过高、空巢独居老人缺乏照料等问题,并能极大地提升老年人生活的便捷化和舒适度,有效助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智慧养老的应用场景很多,并在不断地扩展。例如,老年人意外摔倒、忘记关闭天然气、生病无人知晓等突发状况,通过运用智慧养老系统和设备都可以轻松得到解决。在有路障或道路湿滑时,老年人佩戴的智能设备会发出警报,提醒老年人保持平衡。如果老年人不慎摔倒,智能传感器会立即通知社区有关人员和老人的亲属。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经常会忘记在燃气灶上烹饪的食物。超过设定时间无人看管,燃气灶上的传感器能发出警报提醒老人,警报后达到设定的合理时间如果仍无人理会,则天然气会自动关闭。

以法护航


  8月26日新华网的文章《新型养老模式需要法律赋能》认为,目前,我国老年性法律法规对老年人保护的体系化与科学性稍显不足,应尽快构建养老法治体系,并规范新型养老模式发展和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养老模式的更新换代,体现了治理思路的创新,也体现了养老观念的开放,不过,五花八门的新概念背后,也暴露出不少现实问题。就拿抱团养老来说,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住在一起互相照应,各司其职,谈天说地,听上去的确很美,相处起来却免不了“一地鸡毛”。而“新式养老”甚至成了当下反诈骗宣传中的关键词。“投资养老、以房养老”,这些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欺老骗老的行为,不仅侵犯了老年人的基本权益,也阻碍着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尽快将新兴的养老产业纳入正轨,已经成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这个动态命题中的关键一环。养老服务的观念、形式可以变化,但核心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老年人为本。坚守这一事业发展的初衷,不能光靠企业的自觉性、老人的警惕性,还要依靠法律的强制性,这不仅是老龄法制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降低整体养老成本、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之策。
  8月24日《法治日报》的文章《新型养老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专门立法仍显不足》说,不断出现的新型养老模式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共性问题,是人们普遍还没有把养老放在维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治角度和高度来思考,社会大众对于养老模式的关注仍然停留在具体的生活照料方面,由此也引发了不少法律问题,老年人的钱“好骗不好赚”现象很普遍、很突出。新型养老模式在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财产权、隐私权、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亟须立法来界定权利义务关系。
  8月27日人民网的文章《为新型养老扎紧法治篱笆》指出,从实践来看,新型养老模式不仅能够解决养老供需双方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能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但也有“成长的烦恼”。推动新型养老模式从规划进入实践,关键在于以立法形式完善顶层设计,规范新型养老模式健康发展。想要新型养老模式“满园春色”,就要构建激励机制,激发行业探索创新活力,如给予财政、税费、土地与融资等优惠。护航新型养老模式从制度向实践转变,也要不断完善服务质量监管机制,通过立法完善与技术迭代“同频共振”,提高监管效率,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新型养老模式已成了破解社会养老的方程解。要解开这个方程,就要从制度层面为其扎好篱笆,不仅让新模式“看起来很美”,而且要让其“用起来很好”。如此,老人们也才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尊严。

协调发展


  6月30日《光明日报》的文章《探索推进多方融合的“中国式养老”》认为,老有所养是民之所呼,也是政之所应。多年来,各级政府在老有所养问题上都给予了足够重视。“中国式养老”面临独特现状,比如,养老单纯依靠老年人个人力量很难持续、老人的分布和劳动力的流动分布趋势是相反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并壮大依托现状、多方融合的“中国式养老”。在这种养老模式下,养老主体多方融合,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有发挥更大作用的责任和空间;养老资金力量多方融合,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根据风险控制要求合理引入社会资本的力量,促进养老领域的市场化;養老模式多元素融合,聚集起社会的广泛资源,更好托举起老人们的晚年。
  7月2日搜狐网的文章《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讲,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百姓福祉。当前,养老消费需求全面剧增,但养老服务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尚未有效满足。因此,我们需坚持与时俱进,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理顺“政府+市场”关系,促进多元化产业融合、多样化养老模式协同发展,激活养老产业市场主体活力。   8月30日《人民日报》的文章《积极培育养老新业态》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积极培育养老新业态。一是拓展养老应用场景。只有让养老产品和服务与养老应用场景有效契合,养老新业态的发展才可持续。与养老相关的应用场景类型广泛,包括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医疗救助、情感互动、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着眼于这些应用场景的具体特点,将适老产品与服务有机融入其中,拓展养老应用新场景,有利于形成对老年人更加友好、更加便捷的生活场域。二是促进养老资源整合。养老新业态的发展,离不开养老资源的汇聚和养老产业链的整合,不断激发养老服务市场各要素的潜能,实现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高效耦合,有利于促进养老业态转型升级。三是推动智慧养老发展。我们要更加注重养老智能技术的开发利用,既在养老服务的“前端”下功夫,开发出更加符合老年群体使用习惯、更具适老化特点的智能产品;又在养老保障的“后端”做文章,不断优化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数据采集、云端计算、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实现全链条的养老服务智能化。四是防范养老产业风险。在积极培育养老新业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格外关注其市场风险、金融风险乃至社会风险,保护好老年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好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链接:国外新型养老模式的发展


  日本:近年来,日本出现了一些别具特色的养老模式。一是远程看护。远程看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的老人,本应由子女承担的陪伴就医、购物、照看等事宜,交由老人所在地拥有看护资格的专业人士来完成,不仅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二是以老养老。日本很多养老机构雇用了一些老年看护人员。他们跟需要照顾的老人年龄接近,更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深受老年客户的欢迎。三是日托养老。早上,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把老人从居民家中接出来送到养老院,傍晚时分再把老人送回家。在养老院,工作人员除了给老人提供洗澡、午餐等服务之外,还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对于老人来说,这可以享受到专业的服务,增加与其他老年人交流的机会。
  德国:在德国,老年人并不喜欢住进养老机构里,也不愿意依赖子女,而是更崇尚自由和独立。德国政府从资助无障碍房屋改造、鼓励邻里间互助、支持社区建立老年人合租型公寓等多方面着手,帮助老年人安度晚年。按照德国新修订的法规,在社区开办老年公寓,每个单元房会获得1万欧元的补助,租住人也会获得每月200欧元的补贴。近年来,德国出现了不少多代人同居的房屋,不同年龄层的人住在同一栋房屋内,老人们像家里的长辈那样做饭,等待下班或放学的年轻人一起享用晚餐,年轻人向老年人讨教社会经验,谈论一天的工作和趣事,各得其乐。
  美国:在美国西雅图,有一家养老院将养老院和幼儿園结合在一起,开展了一个两代人共同学习的项目。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孩子们和老人们一起学习,一同做各种游戏。孩子跟老人一起相处,可以学到在幼儿园学不到的东西,更懂得如何与长辈相处、如何去爱别人。老人们在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自我的价值,也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得到了更多欢笑。
  责编/文邦
其他文献
为有效应对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可能引起的疫情,进一步提升全员核酸检测组织实施能力,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结合前期工作实践,对《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其中明确:  要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快速高效管控疫情,规范全员核酸检测组织、采样、检测、报告等工作流程,统筹调配核酸检测资源,提高核酸检测质量。500万人口以内的城市,应
期刊
中国人喝粥的历史在2000年以上。喝粥也是传统的养生方式。南宋陆游在古稀之年,不仅齿牙完坚,且耳聪目明,最终活到85岁,据说就与他爱喝粥有关。但粥的配料多种多样,它们各有什么功用呢?  ●养心安神:莲子百合粥  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莲子性平,能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此粥清香甜润,经常服食能健胃补脾,对缓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有很好的功效,还有美容驻颜的效果。  做法:将百合切成小块,莲子
期刊
9月9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是金砖合作15周年。15年来,“金砖”从一个概念发展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以来,金砖五国克服疫情影响,推动金砖合作保持发展势头,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推动全球团结抗疫,促进疫苗可及可负担,金砖五国作表率。根据本次峰会通
期刊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9月5日、6日相继正式发布。这是中央着眼于新時代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四大战略定位、三个阶段发展目标,提出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
期刊
我今年八十有五。记不清从何时起,不论鞋子宽松与否,我的右脚第三、第四趾之间常生鸡眼,足趾间常受到摩擦和挤压。久而久之,生成的鸡眼如同夹在肉中的刺,行走时总感觉疼痛。  对此,我积极调治,经常在用热水泡脚之后,用手指甲轻轻剥去鸡眼上软化了的角质皮,或贴上治鸡眼的水杨酸苯酚贴膏。这样可以稍微缓解行走中的不适。但过不了多久,讨厌的鸡眼又逐渐长出来,我仍照旧办法应对。就這样,我一直与“长鸡眼”共处并斗争着
期刊
不少人退休后,便认为船靠码头车到站了,把退休当作退后、退化、休止、休息,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除了逗孙子孙女、帮儿女照管一点家务外,便整日沉浸在电视中,或者以打扑克、搓麻将打发日子……  20世纪70年代,法国学者皮埃尔·维勒斯提出了“第三年龄”期的概念,认为人从出生到20岁左右是“第一年龄”期,是成长学习阶段;20岁至60岁是“第二年龄”期,是步入社会、为事业奋斗的阶段;60岁以后,也就是退休
期刊
李维正出生于1929年5月,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上栗县长平乡中心小学校长、中学副校长、教育组组长,1985年离休。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创办慈善组织,惠及全乡贫困学子,用毕生的心血扶贫筑梦,帮助众多寒门学子走上光明正道,点燃了山乡未来的希望。他曾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省离退休干部“正能量之星”、江西好人、萍
期刊
黄慎,初名盛,字恭寿,号瘿瓢子、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清代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他自称“瘿瓢子”。有人说他怪,画怪、字号也怪,世上这么多好听的字他不用,偏用“瘿瓢子”做号。其实,这里面有一段故事。  黄慎少年时拜师学画,没几年就学有所成,用笔稳健、笔画工整,尤其擅长工笔人物画。于是,他到扬州继续求学。一位路人看过他的画,劝道:“工笔人物,古人画得好的甚多,人们也看习惯了,你再走这条路子,怎能
期刊
冬笋焖腊鸭  材料:腊鸭700克,冬笋1个,姜、葱、色拉油、料酒、白糖适量。  做法:1.将腊鸭切块,焯洗后过凉水晾干,冬笋切片,姜切片,葱切末;2.锅内倒色拉油烧热,下姜片爆香,倒入腊鸭,煎至微黄后倒入冬笋,加入料酒、白糖及清水,上盖焖烧至收汁,出锅前加入葱花提香。  基围虾蒸西葫芦  材料:西葫芦半个,基围虾8只,蔥、胡椒粉、料酒、盐适量。  做法:1.将葱切末,基围虾开背,去虾线、虾腿,加入
期刊
难忘与袁守根共事的日子左为笔者, 中为袁守根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赣南脐橙第一人”——袁守根的事迹在赣南已是妇孺皆知。57年前,我曾和他共事过100多天,亲身感受了他那种拼命三郎般不知疲倦的工作态度,并见证了他为信丰林业所做的三件很有意义的事:一是办了一个培训班,培训了50名林业测绘人员;二是成立了一个测绘小组,为信豐县城及郊区近40平方公里绘制了地形图;三是带队在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