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春:琼菜品牌的打造者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省烹饪协会的名号在餐饮界非同凡响,翻了其二十五周年的纪念册才发现这个协会工作成就硕果累累,让海南菜品牌从无到有,从下里巴人走向阳春白雪。这些成就的取得,据说和主持协会工作多年的“第一功臣”林俊春密不可分。三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着海南菜品牌的打造和建设,《中同烹饪百科全书》的“海南菜”词条、海南烹饪文化研讨会、海南菜第一次在广州美食节亮相、海南菜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海南菜作为国宴接待、琼菜发展高峰论坛……琼菜发展的每一步过程都有他的付出,他的经历就是这个行业发展的一部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初,林俊春是海口市商业局的一名干部,参与饮食业的厨师培训和职称考试工作。当时的海南只是广东的一个行政区,一级厨师以上的职称要去广州统一考核,1981年,海南前去考试的11个人都无一通过。这让负责这项工作的林俊春不是滋味,总结后意识到海南的厨师与外界交往太少,烹饪技术落伍,也不了解考核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回到海南后,他跟师傅们商量要成立一个组织,把大家集合在一起多多交流,培养大家学习、创新、提高技艺的意识和习惯。
  当时海南经济文化都受广东的影响和制约,海南菜作为粤菜的四个流派之一,粤菜中的广州菜、客家菜和潮州菜都在红红火火的发展,唯独海南菜隔着琼州海峡独立海外,始终摆不到粤菜的台面,粤菜宣传也不会提到海南菜。林俊春觉得在海南的厨师想要有所发展,必须先树立“海南菜”的品牌。
  历史的发展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巧合,一直没有机会发展的海南菜遇上了改革开放的机遇。1981年至1985年,海南迎来了经济发展的第一波浪潮,进口汽车、房地产高潮将海南一下子推向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合资企业纷纷进入海南,其中不乏餐饮业,如南岛风味大酒家、东湖宾馆、泰华酒店、琼园酒家等,它们让海南餐饮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据林俊春介绍,设计新颖、装修豪华、设备和技术先进的合资企业,酒家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一大批港粤大厨的到来对海南本地年轻厨师的技术水平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先进的港式管理方法也让这些小年轻开了眼界,如今,他们中的大部分也都成了海南菜发展的骨干力量。
  海南菜的发展引起了政府的关注,1986年,在区政府领导的直接关怀下,时任区政府副秘书长的孙坚同志亲自策划了一场“海南岛名菜美食评选”活动,林俊春参与组织工作。各地师傅纷纷拿着各地食材到海口参加比赛,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和乐蟹、五指山小黄牛、椰子和海鲜等……海南岛各地的名食和海南餐饮界的顶级厨点师第一次在海口集中展示,如此丰富和特色鲜明的菜肴美食让林俊春看到海南菜发展的前景,坚定了树立海南菜品牌的决心和信心。
  在这次名菜美食评审的基础上,大家意识到同行业交流的重要性,海南菜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平台实现对外交流。这时候林俊春得知北京和上海已经成立了烹饪协会,于是他前往北京、上海考察,了解协会成立的操作。考察回来后,考虑到海口作为海南经济文化的中心,餐饮业比较发达的优势,经过集思广“议”后,决定在海口成立海南行政区海口地区烹饪协会。1987年,协会成立了,当时就有93个个人和13家单位加入协会,海南商业局一名副局长任会长,林俊春任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就设在林俊春所在的海口市商业局,协会的所有人马都是挂名兼职,因而日常工作都落到林俊春一人身上,发展会员、内外联络、组织活动、做简报、做画册……等等。
  此后,海南菜与外界的交流都通过协会这个平台开展。协会刚成立就组织了海南厨师前往参加第一届广州美食节,海南菜单独设立展台,第一次在广东亮相;1988年,海南建省不到1()天,林俊春就积极筹备组织海南省代表团前往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海南展台展示的石斑鱼、大龙虾、椰子盅很多人没见过的觉得很新鲜,访客纷纷拍照留念。琼菜著名师傅覃文章还应邀在人民大会堂晚宴上做了一道清蒸石斑鱼,获得了很好的评价,代表团也不负众望,拿了1金牌,2银牌,3铜牌的好成绩回来。烹饪协会成为第一个打着“海南省”的名字参加全田比赛的单位,作为海南菜发展阶段性的事件被记录下来。
  1992年,林俊春整理的“海南菜”及相关的10组词条被收录进大型专业工具书《中国烹饪百科全书》,海南菜的名气越来越响。此后,海南省烹饪协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参加全国比赛、世界比赛,获得大量荣誉,博得国内外餐饮界刮目相看。通过比赛来开阔视野,了解外面的变化,造就了一大批琼菜技术骨干。在东南亚比赛过程中,海南厨师队伍的突出表现,在华侨中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从海南走出去的华侨都为家乡菜肴的发展感到骄傲。
  林俊春带领海南厨师队伍出去比赛从来都是团结互助的,你上场了我帮忙,我上场了你帮忙,从不因竞争而相互拆台。作为团长的林俊春,总是像老师或家长一样为大家操劳,亲自把参赛选手带进考场,安排好后离开,比赛结束又去接回住地。
  1991年,林俊春大力促成海南省烹饪协会联合海南日报经济部发起海南烹饪文化征文活动,这是首次以海南菜作为主题开展理论研讨和资料征集活动,协会陆续收到全国发来的50多篇文稿,并在海南日报开辟专栏发表。在这基础上,一年后,协会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聂凤乔、熊四智、王子辉、张廉明、周光武、葛贤萼、王燕等来琼考察,专家环岛考察一周,回到海口华侨宾馆开展琼菜研讨会。研讨会很热闹,专家经过多方论证,最后得出“海南菜是客观存在的”结论,扬州大学教授聂凤乔还在《中国烹饪研究》杂志上发表一篇一万多字的《论海南菜系》。
  1996年,他主编的《吃在海南》一书,收集了一百多款具有代表性的海南名菜美食,并有名店名师介绍。10万多字,200多张图片,由中同商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填补了海南无“食书”的空白。2010年,他发起成立了“海南省琼菜研究中心”,并相继设立了两个“培训基地”,一个“示范基地”。把琼菜的研究开发纳入正规、科学发展的轨道。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对林俊春来说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吃是旅游的第一要素,游客来海南后必然关注海南菜。从政府部门到人民大众都开始关注海南菜了:本地乡土乡味的家常菜,农家乐有了很大发展,老百姓也参与琼菜的开发中来了;四、五星级酒店也把海南菜作为餐厅主打菜品推出;外地过来的餐饮界大佬也瞄准了海南菜,即使是综合性的菜馆也会多少融入海南菜,至少他们认为海南的食材是取之不尽的;省商业学校、海口旅游职业学校承担琼菜培训基地的重任,也把海南菜列入教学范畴,海南菜开始遍地开花。林俊春说:海南菜发展到这一步我觉得很欣慰,我觉得自己能够担当起历史赋予我的使命很光荣。当然琼菜的开发、品睥的打造、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不间断的努力。
  如今已是年过70“古来稀”的他,尽管有疾病缠身,依然在不知疲倦地为琼菜技艺的提升,琼厨队伍的培养,琼菜文化的打造与弘扬而尽心尽力。海南烹饪餐饮界一致公认老林是“琼菜发展的第一功臣”。
其他文献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过一次对美好食物的记忆,就像我至今仍然记得近三十年前,我的一位同学带我到他家,他父亲炒的琼海炒粉,从制作到上桌用了近二个小时,可却成为了少年记忆中最好的美食,至今一直无法忘怀。因此,一份美好的食物是能让人终生难忘的。  一份美好的食物也是可以让人心情舒畅的。台湾美食家兼美食作家、《饮食》杂志创办人焦桐写道:“美好的食物总是真情流露,适合大众的口味,不造作矫饰,带着地方物色和联欢
期刊
中国著名幼儿心理与幼儿教育专家、研究生导师、中国著名早教品牌“博凯教育”创始人、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人类婴幼儿发展关键期五大定律,或立“婴幼儿关键期全脑开发全素质教育体系”,在海内外出版18部专著,荣获“21世纪亚洲教育改革创新奖”。  出生第三年是人类记忆能力和独立人格发展优势年。在这一年中人的永久性记忆开始产生,这就意味着从此以后,一个人所经历的一切都将被记
期刊
原汁原味是饮食的自然之味,是最本质的精华。没有人为的调味作料添加,彰疑的是饮食的自然味道。  古人云:饮食之道“法自然”。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对饮食的精猛求精,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便产生了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将人类互相连接,并紧紧地系予大地之上,使之天然地具备着原生态的元素。可以认为,原生态与原汁原味是自然赋予人类饮食最本原的一种生活状态,它的基本要义是没有过度精工、污染、毒
期刊
海南现代餐饮最早应该要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下南洋回乡的华侨,在博爱路开始建设金华号、金海号、五昌行、琼南酒家等知名茶楼酒馆。抗战前,海口市大小酒楼、中西茶店已经达到1 00余家,声名远扬南洋的酒楼就有琼南酒楼、中国酒家、长安酒家、李香馆、广顺茶楼、富南茶楼、奇珍酒楼等十余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老字号至今没有一家延续下来,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了老海口人的记忆。日前,海南省烹饪协会秘书长唐人志带
期刊
美味记忆总是伴随我们一起成长,让我们记忆最深的也许多是节庆中的美味。海南菜很多菜肴与节庆文化联系较为密切,也因为是节庆,人们往往把关好的愿望寓寄于其中,让我们在吃到美味的同时,还获得了祝福,此时的心情总是快乐无比与充满了期待。  团圆和美的定安菜包饭  在大年春节时,定安古镇人家最喜欢吃菜包饭。做菜包饭的历史渊源久远,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是在清代,算来应有150多年历史了。  清末拔贡生莫家桐曾在《
期刊
贬儋留美食  苏轼是大文豪人皆知,可他同时又是个美食家,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他被贬之黄州、惠州、儋州时,不仅给当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篇章,同时也留下了诸多让人们留恋的美食。这些美食并不在正史中,而是在民间流传,或是在他的诗文中有着饶有趣味的记述。  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间,讲学明道,使儋州教化日兴,让这座地处蛮荒之地的小城“书声琅琅,弦歌四起”,留下了尊师重教的种子,同时他还把文化的种子植入
期刊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穷其笔墨写尽了海南这方琼台胜景,从古代的一些贬官的诗文中经常可见,苏东坡还创造了许多菜肴并记录了饶有情趣的诗篇,到丘浚的《琼台奇甸赋》中列举了海南众多食材,让人读来回味无穷。就现当代我们更为熟知的作家诗人到海南,也为海南美食赞不绝口,于是特摄录如下以飨读者。  梁羽生笔下的石山羊  说作家梁羽生曾经到海南游玩,当时朋友请他吃石山雍羊,他吃后对其风味赞不绝口,写下了《题石山镇羊
期刊
海南岛是一个移民岛,多区域、多民族移民的多元文化,决定了其饮食的丰富性和烹饪技艺的多样性。同时,海南又是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屿,旧时交通不便,人际流动较少,当移民流相对稳定下来以后,海南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族群饮食习惯和饮食特色,经过不断的锤炼,产生了具有本邦特色的烹饪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烹饪文化。而由于上述的两种原因,海南菜更加体现了民间性、传承性、同定性、经验性。  海南的饮食和烹饪是海南文化的体
期刊
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为烹制美点佳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海南岛的烹饪大师们,吸收了祖国各地烹饪技术之长,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海南风味,脍炙人口的海南菜肴令中外食客唇齿留香。在这些为人们酿美烹香的海南风味的名师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名师覃文章。覃师傅技艺全面,炉火纯青,催开了一朵朵绚丽的烹调之花,为中外宾客送来了美味和笑语。  当年多少灶前苦,方得今日屠龙技。他出生在海南岛琼山县的一个贫寒家庭,十四岁便来到海
期刊
海南菜较为清淡,但是仍然考虑到了不同口味的人们,因此,海南人都会额外给予每道菜的蘸料,自我调配以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同时,有些却是作为烹饪时常用的配角,这些配料看来也许只是配角,但它本身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青金桔[lime],海南人俗称公孙桔、桔仔或酸桔,台湾人称金桔,新加坡人则称为酸柑,用来做酸柑水卖;海南青金桔为常绿灌木,枝叶茂密,冠枝秀雅,花朵皎洁雪白,娇小玲珑,芳香四溢金桔的特点是果皮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