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信心,良好的运算习惯,一题多解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夯实基础,注重落实。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原因。初中运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高中数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人对初中数学试卷做过统计,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约占55%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要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一、初中数学运算能力差的因素
(一)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有些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时,抛弃了原来填鸭式讲解和机械练习,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上,但忽视或削弱了运算的教学力度。日常教学偏重于解题思路,不注重解题的规范要求,很少进行解题过程的示范,这就造成了数学教学上的另一个误区——重思路,轻运算。
(二)从学生的角度看
1.思想上不够重视。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往往是一些基础“良好”的学生,对运算不重视,平时懒于动手;认为知道怎么做就可以了,只要考试稍加注意就行了,往往对难题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在考试时就会出现似会非会,会而不对,会而不全的现象。
2.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许多学生由于懒惰,书写潦草,思想不集中,不打草稿,在计算时没有良好的运算和验算习惯而导致运算出错,使得数学计算能力不高;有些学生在平时练习时,习惯用计算器计算,久而久之对计算器形成严重的依赖思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计算器的广泛运用削弱了学生的运算意识,妨碍了数字运算能力的提高。
3.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运算不准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对基本公式、法则掌握不够透彻,以及对它们的运用不够熟练的缘故。学生不能把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都理解与记忆清楚,运算中就暴露出知识上的缺漏,从而导致运算错误。
二、措施与方案
(一)思想上重视。首先,教师本身一定要重视学生运算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身作则。板书,批改作业时,规范书写;严格要求每一次作业的书写过程,认为不过关的坚决要求重写;在训练计算能力上要舍得花时间。其次,教师要从思想上引起学生对运算的重视。可让学生统计一份试卷中涉及计算的内容,因计算失误而丢的分,从而明白计算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知道计算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如与化学、物理、地理的关系。
(二)培养运算信心。要引导学生克服因基础差而产生的自卑与恐惧心理。想方设法让学生动手,引导他们从一些简单题入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速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教师也要做到勤检查,勤鼓励,勤表扬,让学生享受运算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运算的信心和乐趣。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书写习惯:要求学生无论作业还是练习,书写工整,字迹清晰;重过程的习惯:教师在板演时要重过程,批改作业时要细看计算过程,要求学生在平常的作业和练习中写清计算步骤,杜绝重答案轻过程的做法;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要注意力集中,认真、仔细、反复读题;检验的习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把检查和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同时要求学生做题时尽量不使用计算器。
(四)夯实基础,注重落实。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知识点的落实。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或个别知识不清楚,及易造成一个知识有问题而导致全题不得分。如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勾股定理等在初中数学的相关计算中运用很频繁,当我们遇到这类问题时要不怕花时间,耐心地一个学生一个学生检查和落实,确保考试中不在这类问题上丢分。另外帮助学生总结某些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东西,也往往能大大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比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的增长率问题,用直接开平方法要比其他方法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在平常的练习中,解决这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时,要求学生必须用直接开平方法。
(五)培养一题多解的习惯。一道难解的数学题,并不一定有多高深,有时只需一个灵感,我们就会发现复杂的东西原本很简单。由此可见,有些数学问题若按常规思路去分析比较困难时。可以变换角度去思考,这样,往往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还有利于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势,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一题多解,发散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在做不同的题目时合理选择最优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解题。
(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俗话说“熟能生巧”。运算能力的提高没有简便快速的方法,它的提高建立在反复大量的练习基础上。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在数学运算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此,练习要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在数学教学中,可把练习分为两个结段:第一,模仿练习阶段。这是新知识学习之后,在老师例题示范下进行的练习。所选习题难度不高,变化不大,要求学生按照例题的步骤和法则进行运算,保证运算的正确性;第二,熟练掌握阶段。这是在学生初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组织的学习,习题的难度适当提高,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算,而且要求学生在求得正确答案之后,对运算的过程、依据、方法进行总结与概括。
(七)培养学生练后反思。“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做题不能就题做题,每次练习之后如能进一定反思,不断的进行总结,这次错了,为什么错,怎样错的,下次怎样避免,只有不断的总结反思,才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才能不断地进步。
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综合工程。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高中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原因。初中运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高中数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人对初中数学试卷做过统计,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约占55%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要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一、初中数学运算能力差的因素
(一)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有些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时,抛弃了原来填鸭式讲解和机械练习,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上,但忽视或削弱了运算的教学力度。日常教学偏重于解题思路,不注重解题的规范要求,很少进行解题过程的示范,这就造成了数学教学上的另一个误区——重思路,轻运算。
(二)从学生的角度看
1.思想上不够重视。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往往是一些基础“良好”的学生,对运算不重视,平时懒于动手;认为知道怎么做就可以了,只要考试稍加注意就行了,往往对难题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在考试时就会出现似会非会,会而不对,会而不全的现象。
2.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许多学生由于懒惰,书写潦草,思想不集中,不打草稿,在计算时没有良好的运算和验算习惯而导致运算出错,使得数学计算能力不高;有些学生在平时练习时,习惯用计算器计算,久而久之对计算器形成严重的依赖思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计算器的广泛运用削弱了学生的运算意识,妨碍了数字运算能力的提高。
3.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运算不准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对基本公式、法则掌握不够透彻,以及对它们的运用不够熟练的缘故。学生不能把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都理解与记忆清楚,运算中就暴露出知识上的缺漏,从而导致运算错误。
二、措施与方案
(一)思想上重视。首先,教师本身一定要重视学生运算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身作则。板书,批改作业时,规范书写;严格要求每一次作业的书写过程,认为不过关的坚决要求重写;在训练计算能力上要舍得花时间。其次,教师要从思想上引起学生对运算的重视。可让学生统计一份试卷中涉及计算的内容,因计算失误而丢的分,从而明白计算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知道计算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如与化学、物理、地理的关系。
(二)培养运算信心。要引导学生克服因基础差而产生的自卑与恐惧心理。想方设法让学生动手,引导他们从一些简单题入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速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教师也要做到勤检查,勤鼓励,勤表扬,让学生享受运算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运算的信心和乐趣。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书写习惯:要求学生无论作业还是练习,书写工整,字迹清晰;重过程的习惯:教师在板演时要重过程,批改作业时要细看计算过程,要求学生在平常的作业和练习中写清计算步骤,杜绝重答案轻过程的做法;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要注意力集中,认真、仔细、反复读题;检验的习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把检查和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同时要求学生做题时尽量不使用计算器。
(四)夯实基础,注重落实。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知识点的落实。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或个别知识不清楚,及易造成一个知识有问题而导致全题不得分。如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勾股定理等在初中数学的相关计算中运用很频繁,当我们遇到这类问题时要不怕花时间,耐心地一个学生一个学生检查和落实,确保考试中不在这类问题上丢分。另外帮助学生总结某些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东西,也往往能大大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比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的增长率问题,用直接开平方法要比其他方法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在平常的练习中,解决这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时,要求学生必须用直接开平方法。
(五)培养一题多解的习惯。一道难解的数学题,并不一定有多高深,有时只需一个灵感,我们就会发现复杂的东西原本很简单。由此可见,有些数学问题若按常规思路去分析比较困难时。可以变换角度去思考,这样,往往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还有利于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势,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一题多解,发散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在做不同的题目时合理选择最优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解题。
(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俗话说“熟能生巧”。运算能力的提高没有简便快速的方法,它的提高建立在反复大量的练习基础上。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在数学运算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此,练习要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在数学教学中,可把练习分为两个结段:第一,模仿练习阶段。这是新知识学习之后,在老师例题示范下进行的练习。所选习题难度不高,变化不大,要求学生按照例题的步骤和法则进行运算,保证运算的正确性;第二,熟练掌握阶段。这是在学生初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组织的学习,习题的难度适当提高,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算,而且要求学生在求得正确答案之后,对运算的过程、依据、方法进行总结与概括。
(七)培养学生练后反思。“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做题不能就题做题,每次练习之后如能进一定反思,不断的进行总结,这次错了,为什么错,怎样错的,下次怎样避免,只有不断的总结反思,才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才能不断地进步。
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综合工程。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高中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