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的友人许志行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tia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流浪者
  
  许志行(1902~1983),原名潘祖生,浙江海宁人。据许志行的同乡友人王凡西回忆:“(许)志行原是一个穷孩子。他本来不姓许,也不是浙江海宁人。他姓潘,出生于台风里边的洞庭山。父亲在浙江海宁袁花镇上一家许姓开设的小店里打工。因为妻子死了,孩子没人照顾,便把许志行带到袁花来。孩子聪明,店主想把他招赘为婿,因而志行改姓了许。在镇上小学里读了几年书,这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便送给邻近的镇上同样性质的小商店去‘学生意’。中国旧式小商店里的学徒,事实上是一种童奴。他们生活的痛苦,地位的卑贱,今天无论生长在中国内地或香港的年轻人,都是无法想象的。志行所写的一篇较为有名的小说《师弟》,便是这种悲惨无告生活的忠实描写。”
  许志行14岁时外出当学徒,但他却一心想读书,曾先后两次到浙江嘉兴、上海闵行的酱园做工,不久又因故逃回。后来,他远赴湖南长沙的一家玻璃五金店做工,但不久又逃出了店铺。于是,他成为了一个流浪儿。接着,关于许志行的故事有了一个转折——他遇到了青年毛泽东。不过,两人相遇的地点,如今却有两种说法:一是长沙,一是汉口。
  1919年,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迅速促进了一代青年的觉醒,王凡西回忆此时的许志行:
  富有反抗的他,又多少嗅到了五四运动前中国那种个人觉醒的新空气,当然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做不下去怎么办呢?关于志行生活的这一段遭遇,许杰先生的文章有如下描写:“他一面受不起这学徒生活的苦楚,但在另一方面,却由于他远大的理想和坚决的意志,竟然一个人从这家商店走了出来。这一次的出去,便造成了他一生传奇般的遭遇。他从浙江出去以后,中间不知经过怎样的辗转周折,到了湖南长沙。他在长沙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筹莫展。一天傍晚,他一个人正坐在铁轨旁边发愁,碰到了毛主席。那个时候毛主席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教书,问清了他的情况,就介绍他到湖南一师去读书。”
  王凡西接着说:
  许杰先生这里的叙述基本上不错。不过细节上有许多不对,志行出走不止一次,他给推荐出去好几次,照我们乡下的说法,他成了“回汤豆腐干”,这使得他的家人非常头痛,终于想出一条让这孩子无法逃回来的妙计:将他荐到数千里外的武汉去。家人原以为这一下志行总可以做长了,谁知结果还是一样,他还是逃出来。可是哪一条是回家的路,要怎样才能走回家去,他却是一点主意也没有。身上带着少数几个钱,一直沿着南去的铁路线走。走呀走的,终于让他走到了长沙。
  原来,所谓长沙或汉口,是许志行从汉口走到了长沙。
  
  长沙破庙中遇见毛泽东
  
  1919年12月中旬的一个傍晚,长沙城外,昏暗的夜色中,只见有三个人沿着铁路疾步而来,他们一边走,一边小声议论着。其中,一位身材修长、穿着褪色蓝大褂的青年走在最前面,他就是青年毛泽东。原来,自从1918年3月皖系军阀张敬尧担任湖南督军之后,无恶不作,罪行累累,激起了湖南人民的极大愤慨。此时的毛泽东正以“湖南公民驱张请愿团”团长的身份,率领一个代表团,前往北京请愿。那是他们启程的第一天,深夜,只见天空飘起了雪花,三人踏进了铁路边的一座破庙中避寒。
  进庙后,三人意外地发现了一位头发蓬松、衣衫褴褛的青年。毛泽东走上前去,关切地问他叫什么名字,为何孤身夜宿破庙。那青年说他叫许志行,已流浪多日,此时又冷又饿,但他又不说实话,即没有道出离店出走的事实,只是说要去汉口找娘舅,因为迷了路,只能在此地的庙里暂住一宿,待天亮后再赶路。毛泽东从小就同情弱者,他热情地向许志行作自我介绍,并且说也要去汉口,然后再去北京办事。于是,毛泽东以同路人相称,邀请许志行一起走。许志行高兴地答应了。
  一行人到了汉口,许志行跟在毛泽东他们身后,随他们住进了一家旅馆。过了几天,毛泽东见许志行还是没有找到娘舅,便已揣测出几分,但仍关切地劝慰他,并为他安排好吃、住,还给了他一些钱,让他理发、买衣裳。
  一天夜里,毛泽东正在伏案工作,突然听见刚睡到床上的许志行在轻声抽泣,便走到床前,询问他是否身体不舒服,或是出门被人欺侮了。许志行摇摇头,跳下床,拿起笔,歪歪斜斜写下了一行字:“你是大好人。我骗了你,我是被老板打后逃出来的。”许志行以为毛泽东知道他的情况后,一定会生气。不料,毛泽东却鼓励他:年纪轻轻就有反抗精神,将来定有作为。接着,许志行把自己不愿当学徒,想读书,以及多次从店铺里逃出来的情况都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后,很同情他,又劝慰他,让他回家,但许志行主意已定,一定要毛泽东帮他在汉口找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
  毛泽东劝导许志行,出门在外无熟人,要找事做很不容易,要他先回家去,待自己赴北京办完事后,再想办法帮助他出来读书。许志行被毛泽东的真情打动,表示会遵照毛泽东的话,并把自己在浙江海宁的住址告诉了毛泽东。
  不久,许志行随毛泽东一起乘客轮到了上海,一起住进了“寰球中国学生会”。此次上海之行,毛泽东是为了给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湖南友人赴法国勤工俭学送行。送别蔡和森等人后,毛泽东给许志行买了一张回去的火车票。临别时,毛泽东又从怀里摸出7块银元,送给了许志行。就这样,两人在上海分手了。
  
  和毛泽东三兄弟亲如一家
  
  许志行回到浙江后,很快就收到了毛泽东从北京写给他的一封信。另外,毛泽东还给他寄来一些刚刚出版的宣传新文化的小册子,供他阅读。不久,毛泽东在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的介绍下,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谋了一个差事。在那里,毛泽东眼界大开,阅读了大量书籍。后来,他回忆说,也是在那时,他开始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彼时,毛泽东也没有忘记苦苦要读书的许志行。
  1921年春天,毛泽东回到湖南,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校长),并自己筹款,开办了一个成年失学补习班。此时,毛泽东的父母均已过世,他的大弟毛泽民在补习班的高级部补习功课,小弟毛泽覃则在小学部的六年级读书。毛泽东想起曾经答应过许志行的事,便写信给他,让他接信即到长沙来上这个补习班。后来,许志行回忆道:“毛主席安插我在补习班高级部读书,一切费用全由他负担。毛主席的大弟毛泽民也在高级部上学,毛主席的小弟弟毛泽覃则在小学部六年级读书。他们两人对我一见如故,我和他们相处得好像兄弟一样。”
  另外,据许志行回忆:在这个补习班里,学生主要学习国文、英文和算术,其中,国文教材是自编的,国文教师是谢觉哉。毛泽东当时还亲自教授师范部一班的国文课,并兼了高小部的一些课程。有时,他还给毛泽民、毛泽覃、许志行三人“开小灶”,即每周给他们上一次公民课,讲述中国的历史,如近代以来遭受外国列强的欺凌、历史上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民族感情,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
  许志行比毛泽东小9岁,当时毛泽东对他亲如兄弟,到了冬天,先给他做棉衣,然后再给自己的弟妹添置冬衣。至于生活之外的学习和思想,毛泽东更是关心。当时毛泽东指导学生写作文,十分重视题材的选择,强调写文章要为现实斗争服务。有一次,湖南军阀赵恒惕把两个反对封建专制的青年杀害了,并且将人头挂在城门口示众,毛泽东满腔悲愤,决定以事实教育学生,要求学生们都写文章抨击赵恒惕,与军阀进行斗争。
  在毛泽东的关心下,许志行写了许多联系社会实际的文章。其中一篇《靠菩萨的结果》用事实反对社会上求神拜佛的习气,毛泽东看了后说写得不错,并鼓励他去投稿。后来,这篇文章就刊登在何叔衡主编的《通俗日报》上。当时,毛泽东已对鲁迅的文章非常推崇,他还让毛泽民和许志行熟读并抄录鲁迅的《故乡》和《我们怎样做父亲》等。同时,毛泽东还要求许志行坚持写日记。
  此次许志行与毛泽东在北京会晤,直到7月初方罢。临走时,毛泽东又让人安排好许志行赴韶山的事宜,并且为他买了车票,行前还赠给他500元钱,并且特意说明这是自己的稿费。为了安排这次许志行的出行,毛泽东还特地给韶山方面写了一封信:
  韶山乡人民委员会各同志:
  许志行先生是我的朋友,他现在是上海学校的教师。他在几十年前曾在湖南读书,并且到韶山住过一个暑期。他现在再到你们那里来看看,请你们以朋友的态度接待他,告诉他一些事情。问候你们!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于是,许志行随即在中央交际处的工作人员陪同下,先来到了湖南长沙,见到了毛泽民的前妻王淑兰。当时许志行在笔记中写道:“三十六年前,我和泽民、泽覃一同到他们家里去过旧历年,一直过了正月十五看了龙灯才回长沙。就在这年的暑假,我回浙江,从此和她分别后,不曾见过面。”如同过去一样,许志行见了王淑兰,仍亲切地叫她“四嫂”。
  两人还回忆了过去的一些往事,当说起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杀害时的情景时,王淑兰说:当时“毛主席的一个孩子一同被抓,本来也要杀,旁边有人说,孩子无罪,也未成年。何键说:好,那么过十二年再杀吧。(结果)放了出来。开慧死得好惨!和她一同被枪杀的有许多人,打开慧的枪没有打中要害,半夜里她醒来了,在棺材里叫,人家听到了去报告,何键的人又将她拖出来打死了”。
  在长沙,许志行还看望了杨开慧的母亲,以及杨开慧的婶婶、弟弟、弟媳等。当时杨开慧的母亲已经83岁了,许志行写道:她“身材瘦小,面容很像开慧烈士,她的听觉、视觉和说话能力已经迟钝不堪,四嫂把我向她介绍之后,她只微笑着点点头,表示欢迎,而不能说什么话”。
  
  最后的时刻
  
  1966年4月22日,许志行的同行和朋友宋云彬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2月上旬,先后收到许志行来信和他自己写的文章一篇,题目叫《我是怎样跟毛主席认识的》。这篇文章是上海一个期刊约他写的,我也鼓励他写。他告诉我,文章写好后,要不要交给那个刊物发表,还得细细考虑。他想把文章寄给主席看,同时请示主席,可不可以发表。他想借此机会恢复跟主席的通信(大约在五九年,他写信给主席,说什么如果我们不跟苏联关系搞坏,可能不会出现目前这样的严重困难。主席没有回他信,后来‘反修’斗争展开,他才知道那封信上说的话完全错误,从此不敢再写信给主席了)。我也完全同意,催他赶快写。不料我看到他写的文章,大失所望。文没头没尾,没有什么思想性,不但不能在刊物上发表,更不应当寄给主席看。我早想回他信,跟他详细谈一谈,可总是鼓不起兴致,一直没有写。早在两三个星期以前,我动笔写写,只写一半,又停下来了。今晚总算提起勇气,把信写好,觉得全身轻松,所谓如释重负也。”
  许志行和毛泽东的交往,此前许志行是不大多说的,他不为此邀名,也不愿平添麻烦。但是到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风气越来越浓的时候,有关毛泽东的历史、经历、传奇,都成为人们极其关注的焦点,以前许志行不说还可以,现在就是想不说也不可能了。所以,此时许志行应人之请,开始撰写诸如《我是怎样跟毛主席认识的》之类的回忆文章。
  如今,可以确知的,毛泽东致许志行的书信,1949年以前的,皆因许志行的居无定所或颠沛流离而悉数丢失,1949年以后的,只有五封信。1968年,社会上开始了所谓“清理阶级队伍”的政治运动,要“人人过关”。许志行不得已,说出了自己与毛泽东交往的经过。当然,那是令听者不由得大惊失色的。随即,一个代表中共上海市委的专案组的干部寻上门来,说是张春桥叫来取毛主席的信并代为保管的,因为今后还要编进毛泽东全集里。当时专案组的人还关照许志行说:“今后,凡有人来外调,一定要经过区委的批准。”迫于当时的政治压力,许志行只好让他们拿走了毛泽东的四封信。
  “文革”结束后,许志行写信给当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要求索回这四封信。不久,上海档案局寄还给他这四封信以及三个信封的复印件。
  至于毛泽东的另外一封亲笔信,则是许志行此前送给了茅盾的妻弟、上海作家孔另境。后来孔另境的女儿孔海珠回忆说:“‘文革’祸起,家里的这些信札和照片统统给抄家抄走了,包括毛泽东的这封信。‘文革’后发还抄家物资,有关方面希望我们捐赠这批信件,我们也就同意了。”
  1964年,许志行因患中风,随即从上海师范学院退休。1983年去世。
  1993年,在毛泽东百年诞辰之际,上海档案馆将毛泽东致许志行的亲笔信移交给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根据有关方面的规定,毛泽东的所有书信一律由中央档案馆保管,所以毛泽东致许志行的五封信,后来也就收藏在了中央档案馆。■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了巨大成就,但付出了高昂的环境成本,环境侵权事件呈井喷式爆发。环境侵权案件逐年上升,类型日益复杂。环境公益劳动作为一种新的环境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医患关系的转型和法律的介入,医疗纠纷、“医闹”和医疗诉讼日渐增多,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又不够健全。医生在诊疗活动中,一方面要面对医
A method for automatic detection of bing through of short circuit CO2 arc welding is presented. It is based on the extraction of arc signal features as well as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社会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就业难问题日显突出,而“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是成为社会各界备受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目前儿童中国画教学还处于萌芽和探索期,教学中不适宜以传统的师徒制为主,应当根据儿童绘画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阶段性教学,每一个阶段有其学习和发展的特殊性。本文主要从儿
千年的制瓷文化底蕴成就了景德镇在世界上的美誉,同时也赋予了景德镇极具文化价值的城市街区风貌。在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大形势下,研究与保护景德镇这座具有陶瓷特色的文化
由中央纪委、监察部举办,中央纪委研究室和中国监察杂志社组织的“新中国党风廉政建设60年理论研讨征文活动”已经圆满结束。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Organized by the Centr
西安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生活空间的舒适美观有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仿古建筑或者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已
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重要的财政平衡机制,是财政资金在政府间的再次分配,其有助于均衡各地财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其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就我国而言,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