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就是学生对各种现行文体所进行的模仿、借鉴和再创造,同时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进行激发想象、挖掘内在潜力、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思维活动。写作水平的高低往往跟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审题立意、巧改和仿写、修辞的运用等诸方面的因素有关。从作文的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中学语文教材实质上就是一部指导学生作文的写作宝典,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示范性。
【关键词】立意技巧;改写技巧;修辞技巧
文章的开头是一篇作文的脸面,而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可以透视文章内容的高低与优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的开头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整篇文章的阅读兴趣。紧接着开头的内容那就是行文与布局。要架构好文章的行文,离不开作文的立意和主题。我们可以在大标题的架构之下,分列出一些必要的小标题,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脉络组织材料、巧改句子、灵活化用、巧借过度、暗引结尾,巧用关联词语,使文章前后内容联系紧密、思路不断、连贯自然。只要教师能经常把这种技巧延用到学生作文技巧的指导上,那么作文的教学水平定会获得逐步的提高。
一、作文的立意技巧
所谓作文的立意技巧就是要确定文章的主题,你想说什么、论述什么、记叙什么,主题是关键,整个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积累材料、修辞运用等全部都要围绕它来进行。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透视到文章内容的高下与优劣。如《济南的冬天》,读者一看就知道,该地的“冬天”肯定拥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进行作文立意时题目要新颖、凝练、意蕴丰富,使人看题后就不由自主地想探个究竟,这就是文章立意时生命力的灵动再现。有了这样的文章标题,我们就可张开想象的翅膀。
二、文章的改写技巧
“天下文章一大抄”,这是个不言而喻的话题,如何抄、怎样抄又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要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就得从“巧”字说起。实话说,人们在一定长的时期内,是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别人没有用过的语言来的,我们所说的话、所用的句子往往都被人们用过了上千遍。因此,在行文的时候就存在着到底是化用还是借用的问题,还有到底是引用还是生吞活剥的问题。
对于写作来说,抄写人家的东西,原封不动地生搬硬套,那是一种剽窃;如果在他人原文的基础上略作某些改动,那叫仿写或改写;如果按照某个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习惯来表达,神似而形不似的话,那叫化用。我们在篇章架构时,能够做到这几点,那么仿写与化用的本身就是合理的“抄”。因为学生在仿写和改写的过程中,不是对原作进行简单意义上的复制,而是经过自己思维的再创作过程,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引用与借用与上述的内容有别,那是从人家的文章中摘取合理的语言片段,采取加引号的方式用于表达自己思维的合理内核,从文字和语言的引用手法上比前面的方式更高超。用大白话来说,那就是用别人说过的话来替自己说话。改写的写作技巧对于文章的写作来说,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谙熟此道的人,能按照别人的思路来构建自己的文章,别人积累下来的文字材料和写作题材能够直接为我所用,经过巧妙的更改和化用后,就可完成自己文章的写作。这种方法省时、有效,在整个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显得轻松、自在,能够在文字的海洋中充分驾驭自己,同时也在驾驭着整个写作过程的思维走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章的修辞技巧
修辞就是调整和修饰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实践。语言修辞的内容包括选词、炼字、修辞方式、篇章结构、语体风格等内容。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修辞方式也是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戏剧、电影、绘画、摄影、雕塑和音乐等都经常用到它,如果运用恰当,可以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立意技巧;改写技巧;修辞技巧
文章的开头是一篇作文的脸面,而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可以透视文章内容的高低与优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的开头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整篇文章的阅读兴趣。紧接着开头的内容那就是行文与布局。要架构好文章的行文,离不开作文的立意和主题。我们可以在大标题的架构之下,分列出一些必要的小标题,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脉络组织材料、巧改句子、灵活化用、巧借过度、暗引结尾,巧用关联词语,使文章前后内容联系紧密、思路不断、连贯自然。只要教师能经常把这种技巧延用到学生作文技巧的指导上,那么作文的教学水平定会获得逐步的提高。
一、作文的立意技巧
所谓作文的立意技巧就是要确定文章的主题,你想说什么、论述什么、记叙什么,主题是关键,整个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积累材料、修辞运用等全部都要围绕它来进行。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透视到文章内容的高下与优劣。如《济南的冬天》,读者一看就知道,该地的“冬天”肯定拥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进行作文立意时题目要新颖、凝练、意蕴丰富,使人看题后就不由自主地想探个究竟,这就是文章立意时生命力的灵动再现。有了这样的文章标题,我们就可张开想象的翅膀。
二、文章的改写技巧
“天下文章一大抄”,这是个不言而喻的话题,如何抄、怎样抄又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要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就得从“巧”字说起。实话说,人们在一定长的时期内,是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别人没有用过的语言来的,我们所说的话、所用的句子往往都被人们用过了上千遍。因此,在行文的时候就存在着到底是化用还是借用的问题,还有到底是引用还是生吞活剥的问题。
对于写作来说,抄写人家的东西,原封不动地生搬硬套,那是一种剽窃;如果在他人原文的基础上略作某些改动,那叫仿写或改写;如果按照某个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习惯来表达,神似而形不似的话,那叫化用。我们在篇章架构时,能够做到这几点,那么仿写与化用的本身就是合理的“抄”。因为学生在仿写和改写的过程中,不是对原作进行简单意义上的复制,而是经过自己思维的再创作过程,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引用与借用与上述的内容有别,那是从人家的文章中摘取合理的语言片段,采取加引号的方式用于表达自己思维的合理内核,从文字和语言的引用手法上比前面的方式更高超。用大白话来说,那就是用别人说过的话来替自己说话。改写的写作技巧对于文章的写作来说,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谙熟此道的人,能按照别人的思路来构建自己的文章,别人积累下来的文字材料和写作题材能够直接为我所用,经过巧妙的更改和化用后,就可完成自己文章的写作。这种方法省时、有效,在整个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显得轻松、自在,能够在文字的海洋中充分驾驭自己,同时也在驾驭着整个写作过程的思维走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章的修辞技巧
修辞就是调整和修饰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实践。语言修辞的内容包括选词、炼字、修辞方式、篇章结构、语体风格等内容。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修辞方式也是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戏剧、电影、绘画、摄影、雕塑和音乐等都经常用到它,如果运用恰当,可以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