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求职,为什么这么难?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f_2004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7年7月底回国参加校招至今,姚觉非总共递出了50多份简历,然而到目前他只收到6家公司的终面通知,正式的入职offer一个也没拿到。
  回国就业是姚觉非在出国前就想好的。虽然经常看到国内毕业生求职竞争激烈、海归人数不断增加的新闻报道,但他并没有过多的焦虑,直到自己真正加入到这场“竞争”中。
  在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读本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读硕士时,他学的都是金融专业。在学校的专业简介中,他的专业就业占比最高,这些信息一度成为他的“定心丸”。但回国这几个月的频频碰壁,让他变得焦虑起来。“大家刚回国时的志向都是进大公司、扎根一线城市。到后来觉得小公司也行,之后变成没听过的公司也愿意试一试,再到现在连城市都不挑了,去哪都行。”姚觉非说。
  启德教育和前程无忧联合发布的《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海归报告》)显示,2007年到2016年这10年间,中国的出国留学人数从最初的14.4万人增长到54.5万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其中仅2016年就回国43.25万人。根据前程无忧的统计,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台上共收到有海外留学经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简历超过51万份,而同年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则达到了765万人次。“现在的就业环境是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换言之,留学生不再受到特别照顾,海归的光环正在消失。”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说。
  “就业难”的问题,如今同样摆在了海归面前。根据《海归报告》,雇主在针对海外留学生招聘时,对于学历有明确的规定,63%的雇主表示需要硕士研究生学历,30%的雇主表示可以接受本科学历的海归,7%的雇主则要求要有博士研究生学历。除此之外,是否名校毕业、留学学制长短、是否有行业实习经验,都是留学生们回国就业的关键问题。
  我们与两位回国求职的留学生聊了聊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结合第三方机构的专家一起来还原目前海归求职的真实状况。以下你会看到:他们具体遇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可以自己解决、哪些可能无法避免,以及可以做好什么准备。


A海归求职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求职空档期长,易产生心理焦虑
  与国内应届毕业生在大四刚开学就着手准备校招不同,美国和英联邦国家的海归留学生,在6到8月毕业归国后,已经错过了同届的校招时间,只能和下一届国内毕业生一起参加校招。
  “毕业时间的差异,导致我们前后空出了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只能找公司的实习岗位,等下一届毕业生毕业前,才能正式同公司签署雇佣合同,而这一年里的不确定性太多了。”姚觉非说。
  7月底从澳洲回国后姚觉非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并开始着手准备9月的秋季校招。为了便于之后的面试,他9月就搬来了上海,寄宿在朋友的出租屋内。除了每天浏览校园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姚觉非很少出门。“这几个月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只能靠父母打来的钱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但另一方面,姚觉非发现找一份实习也并不容易,几乎没有几家公司肯要实习时间少于半年的实习生。
  “虽然现在公司对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的宽容度有所提升,但人们对于留学生好找工作的印象依然存在,这一点在亲戚和朋友中尤为明显,这些因素加上过长的空档期,会给归国求职的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冯丽娟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不了解国内校招流程
  在美国东北大学本硕连读的陈南升学习的是数学专业,在参加完爱奇艺的校招线上测试后,他忍不住在朋友圈吐槽了测试中遇到的一道图形逻辑推理题。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还接二连三地遇到了包括政治、情景会话、情商测试等一系列面试题目。
  在参加爱奇艺的面试前,陈南升不是没有准备过。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翻遍了与爱奇艺相关的新闻报道,还集中精力把《中国有嘻哈》看了一遍—在他的预估中,这个爱奇艺今年的热门IP肯定会出现在校招的测试题中。
  可结果让他意外,除了被他吐槽的数理逻辑题,对于很多和国内热门时事绑定的分析题,常年身在国外的他也感到十分陌生。没有刷题经验的陈南升在面对这些校招试题时,感到非常不适应。而最令他感到困惑的,是校园招聘这一事件本身。“对我来说,我是从回国那一刻开始,才真正意识什么是校招。”陈南升说。在他的认知里,国外的公司虽然也会在毕业季时到校园举办招聘会,但通常都是投简历、面试的正常过程,没有复杂的网申,以及今年面试明年才能入职所留下的超长空档期。
  留学生、招聘企业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求职季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海外留学生身上更为明显。“求职时的信息不对称是双向的。”冯丽娟说,“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知道的海外学校有限,而留学生可能也只知道在行业内领先的几家公司而已。双向的信息不对称加重了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的难度。”
  姚觉非硕士期间就读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在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8名,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则是第49名。可是这样的学校背景,并没有给他的求职带来优势。“由于我选读的金融专业硕士是一年制,面试时很多公司会直接忽略,他们更加看重我并不太好的本科学校。”姚觉非说。
  由于英联邦国家大部分硕士专业要求具有同学科的本科學位,对专业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学制大多是一年。但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为了避免学历“镀金”带来的毕业生个人能力的差异化,在考察硕士一年制毕业生的学历时,HR往往会重点参考其本科学校。“名校背景通常是一块有用的敲门砖。”冯丽娟说,“在招聘应届生时,越大的企业越存在僵化的筛选机制,它们都会有一份自己的学校名单,在名单内的招聘者,通常都会优先录用。”   如果说企业选择名校毕业生是一种主动的筛选,那么留学生选择知名大公司则是因为无奈。“我们听说过的公司只有这些。”姚觉非说,他所投的近50份简历涉及金融、快消、房地产、咨询等多个行业,这些公司大多都是该行业的前几名,招聘信息也都在校园招聘网站上的醒目位置,而这些公司的入职比例,通常是几百甚至千分之一。
  缺乏实习经验
  在《海归报告》中,有63.2%的海归表示,没有相关实习经验是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
  “在校期间去公司实习,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姚觉非说。由于自己的华人身份、语言沟通问题,以及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国外的金融公司和银行几乎都拒绝了他的实习申请。在上学期间他只能到无薪的华人留学中介机构实习,帮助他们处理一些申请文件,然而这都不是专业内的实习。为了争取更多专业内的工作经验,他只有帮助导师完成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项目。
  陈南升的实习经验相对丰富一些,学习数学的他留学期间在教育机构当过助教,暑期回国时,也在一家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做过3个月的数据处理工作,然而这些实习在找工作时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相比于国外更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国内公司看中的是学校和专业的相关性,这点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冯丽娟说。在校招面试时,让姚觉非印象深刻的是,同小组的国内应届毕业生简历中囊括了行业内最顶尖的几家公司的实习证明,而自己的简历中工作经验这一栏几乎为空—在国外所做的专业类项目,被统一归为社会实践。
  正是抓住了海归留学生的这一求职痛点,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求职中介机构,通过与行业内大公司合作,给海外留学生提供大公司的短期远程实习机会,以此帮助留学生丰富个人简历和专业技能。职业蛙就是这样一家为留学生提供回国求职服务的机构,他们出售的服务包中包含了对学员的能力测试、简历包装、基本的行业知识技能辅导,以及一些企业内部职位的推荐,这样的一个服务包现已卖到了4万元的高价。
  国内的职场环境让他们感到陌生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太过于诚实了。”在听完同期面试的候选人对实习工作的描述后,陈南升陷入了困惑,“他们的实习经历很精彩,但我真的很怀疑这些事情是不是他们独立完成的。”
  这还不是最令他头疼的事情,在实习时,办公室的氛围、上司讲话和做决策时的态度,包括团队同事沟通的语气,都令他多少觉得不自在。“比如有些事情在国外可能就会直接说,而在这里显然不能这么做,我不知道如何在这样的职场环境中做到友好地相处。”
  在《海归报告》中,有超过7成的留学生表示自己需要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方面的辅导。“在海外越久,这种转变会变得越困难。留学生对内地企业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企业文化特质的把握需要一个漫长的适配期,这是必经过程。“冯丽娟说。

B这些建议或许有效


  更早做准备,合理规划时间
  “一定要早做规划。”职业蛙创始人卢明霞每次在与应届海归求职者沟通时,都会对他们说这样的话。她接触过的海归绝大多数都是在毕业前两个月才开始着手准备求职简历和搜集公司信息,并通过海投的方式寻找职位。“这样找工作的准确率极低,并且浪费时间,尽早准备、做好资料积累是回国留学生最先也最应重视的事情。”卢明霞说。
  职业蛙会给自己的付费学员发放一份求职日历,日历中清楚地标出了国内的校招时间,以及上一年度各大公司的校招时间表。留学生自己也可以根据网络信息来制作这样一份日历,它的作用在于提醒自己合理安排考试、回国、实习的时间,提前调整。
  认清职业方向,完善企业信息记录
  求职前应该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清楚自己想要从事什么职业。卢明霞通常会鼓励学员通过实习经历来试错,排除掉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在求职时减少盲目海投的失败率。
  关于应对海归与国内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留学生可以在平时通过行业会议和新闻报道,搜集行业内大公司的相关信息,做好资料积累。“毕业生通常了解的,是业务面向消费者的大公司,但面向行业内的头部公司也存在很多工作机会。”卢明霞建议留学生在选择公司时应该放宽视野。
  丰富阅历和工作经历
  对于国内公司来说,行业经验永远是最重要的。“大企业很看重公司对人才的改造和培养,并认为这种培养对個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而非求职者自己的个人能力。”冯丽娟说。不过由于时间和地域差异,留学生的实习成果往往很难让招聘者满意,这也是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时最难克服的问题,“我们也正在尝试与合作客户沟通,换一种针对于海归的人才考核办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
其他文献
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也经久不衰。  1980年,法国作曲家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 nberg)和填词人鲍伯利(Alain Boublil)合作,将其改编成音乐剧,该剧获得了巨大成功,截至2010年,它在伦敦皇后剧场上演了1万场。而在纽约百老汇,从1987年3月12日首演到2003年5月18日结束,它共上演了66
期刊
人工智能(AI)是近年来技术领域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面对这项技术,硅谷大佬因立场分为了乐观和悲观两派。就在最近,這两派的代表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和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首次展开了正面论战。  这场论战起始于7月16日。那天,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在参加全美州长协会举办的一次活动时警告称,针对人工智能的政府监管是必要的,因为其对人类文明的存在构成根本风险。  一周后,Face
期刊
##徐幼于和他所预见的大空头  因为美国人很难读出徐幼于这个中文名字,还常念成Yoyo(溜溜球),徐幼于给自己取了英文名Eugune。  和很多人一样,进入华尔街的时候,他就看过迈克尔·刘易斯写的《说谎者的扑克牌》,那本书讲述了他如何凭借交易大厅的两年打拼赚到22.5万美元奖金的过程。这个故事激励了徐幼于在内的很多华尔街的年轻人,但他并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另一本书中的人物。  2005年左右,
期刊
这段时间,伦敦一家叫维克·多温德收藏博物馆的民间博物馆在网上火了。  于2014年11月12日向公众开放的维克多温德博物馆,也许不能算全球猎奇馆中展品最丰富的,但它一定是最有“味道”的。馆中除了展示一些古老的性玩具、毕加索名画的各种副本、动物标本、麦当劳发售过的餐饮玩具,在甲醛中保留下来的19世纪的婴儿标本,甚至还收藏了歌星凯莉·米洛和艾米·怀恩豪斯等名人的粪便。这个博物馆甚至还用这些粪便来盈利,
期刊
鱼山饭宽,原名曾任臻,建筑师,专注于有关中国园林和绘画的研习。曾工作于北京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2014年创立幻园工作室,创作了大量有关中国园林、山水、空间与人的关系的研究性画作。已出版《幻园》《借天工》《草间居游》。   01 為什么给自己取名为鱼山饭宽,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鱼不离水,鱼山这两个字有山水的意思。我这几年也一直在纵情山水。   02 你的本职是建筑师,现在画画,你怎么定义自己的身份
期刊
7月26日,特朗普以美国总统的身份在Twitter上连发3条推文向外界宣布,“在和将军以及军事专家商讨之后,请注意,美国政府不接受、不允许变性人在美国军队的任何部门服役。”他对这项决定的解释是,美国军队不能负担变性人所带来的巨额医疗费用以及他们给部队带来的“破坏”作用。在他宣布这项新决定时,美国国防部按照前总统奥巴马的期望废除“禁止变性人公开服役法令”仅一年。对此,美国国防部有些措手不及,目前其唯
期刊
在今年夏天来临之前,纽约公园与娱乐管理局宣布了一个新动向:首次为全市23块海滩安装防晒霜分配器,给民众免费提供1000升防晒系数为30的防晒霜,以预防夏天强烈的阳光对皮肤的伤害。目前,这些黄色的分配器已遍布纽约市的皇后区、布鲁克林区、布朗士区和史坦顿岛等地。  据《纽约时报》介绍,这些分液器和防晒霜由Brightguard公司和NGO“抵抗黑色素瘤”提供。纽约市卫生局长玛丽·巴塞特说:“纽约市安装
期刊
雷·库兹韦尔是Google公司的工程主管,同时也是奇点大学的创始人兼校长。最近,他在西雅图参加全球移动营销大会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世界真的如人们想的那样越变越糟吗?  “许多人认为世界变得越来越糟。但这只是感觉而已。事实是,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好。一个世纪之前,就算有村庄被一场战争摧毁,其他地方的人可能也闻所未闻。但是今天,一件事刚刚发生可能就已经传遍了全球。我们不仅能听闻这件事,我们还共同经
期刊
2012年,钟波辞职,从深圳回到成都,创立了智能投影仪硬件公司极米科技。“极米”这个名字实际上和小米没有什么关系,虽然二者的基因和其后的成长路径颇有相似之处,而且5年后两家还相隔一个月发布了正面竞争的最新产品:激光电视。  创业时,钟波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明确,以极客的态度做一台以米而不是英寸称呼大小的电视,这也是“极米”的来历。和很多创业者一样,钟波过了一段苦日子:住在郊区的民房里,睡大学宿舍的两层
期刊
7月22日,你手上拿着的这本杂志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小型沙龙活动,请来6位业内重磅嘉宾,讨论数字营销的困境及最新趋势。  席间座无虚席,嘉宾们的分享详实精彩。有的嘉宾擅长调动现场气氛,比如Google大中华区及韩国广告交易平台总经理李承隆向在场观众提问:鱼的注意力为9秒,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的注意力有多少秒?各种猜测在台下此起彼伏,15秒,10秒,在李承隆说出7秒的答案后,观众发出一片惊呼,但随即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