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初三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学生的“偏科”现象特别严重,大多数教师发现学生到了初三,数学成绩就会出现一个大滑坡,一些学生也因此出现种种消极心理。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三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误区和消极心理及其成因作简单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心理障碍
  
  1.畏难心理,自我心理压力得不到充分释放
  进入初三后,由于中考的临近,随之而来快速的学习节奏,繁重的学习任务,长时间的学习,再加上父母和教师的迫切关注,使处于青春期学生感到压力沉重,体能和心理双重加压使得大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从知识角度讲,初一初二所面对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直观性,逻辑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学习目标也容易达到,到了初三所面对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抽象且综合性强,多数要通过抽象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2.惰性心理,刻板的学习方法得不到及时纠正
  “惰性心理”即完全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的一种心理状态。从笔者多年的调查分析发现,“满堂灌”教学法和“题海战术”是产生惰性心理的温床。
  3.定势心理,旧式的思维习惯得不到有效化解
  定势心理即人面对新的问题时,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仍停留在旧有的已养成的思维惯性中。思维定式源于教法的定势。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将各种题型都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学生的数学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而极易迁移到应用中去。例如:在讲过一元二次方程后,有这样一道练习,两数之积是8两数之差是6,求以这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学生的答案是:X2-6X+8=0。他们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概念,不注意新旧问题间的差异;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也就缺乏创造性;
  
  二、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1.知识内容整体数量的快速增加
  初三数学比初中一二年级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以前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学生感到不适应。
  2.教学方法的不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应更多地分配给学生,而不是给教材。他说:“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杜威也说:“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自身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检验教学效果,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必须以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为归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情感意志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等,在此基础上,再作必要的引导、启发。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学习习惯不好,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够
  有的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努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一个知识点的积累、一道题一道题的训练、一次一次错误的校对、而有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独立思考,从不自己研究自己的错误,不懂得比较,片面地将精力花费在各类教辅材料,忘记了教材这个根本。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数学,其效果可想而知;面对考试成绩不能合理评价自己,在挫折面前悲观失望,不能认识数学成绩的提高的渐进性。中考数学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则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针对各类障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是对现实现象的抽象与提炼,因此,学好数学应当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常会令学生困惑、疑惧甚至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教师帮助学生尽早克服这些障碍,使他们尽快适应学科本身的要求,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初三阶段的复习迎考中。
  1.优化施教策略,增强教学有效性
  (1)狠抓基础。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
  (2)注重过程。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3)讲究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
  2.培养学科兴趣,提高学生的情商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兴趣和好的动机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应该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3.多和学生谈心,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笔者把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他们基础好,头脑聪明,又会学习。 第二种学生,他们基础也比较好,但是说不上聪明,再加上学习不够刻苦或者存在学习方法上的问题,造成自己平时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第三种学生,基础不好,反应也不那么敏锐,有的还厌恶学习,对考学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出现混天熬日的想法。教师应该针对每种学生的特点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他们都能取得进步和提高。
  【组稿编辑:杨怀银】
  (作者单位:636759四川省通江县永安中学)
其他文献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拉开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把学生固定在一个看似有趣的“数学世界”里,而排斥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世界”之外,那么学生只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因此,数学只有与生活“链接”在一起,数学教学才会象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课
期刊
估算是小学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然而,在农村小学,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教学中“登台亮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老师上课教,下课布置作业;学生上课听,下课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作业布置方面    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一定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在练习中既巩固了学过的新知识,又在练习中增强了技能,培
期刊
【摘要】新课程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阐述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教学 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
期刊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位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教师的责任诚如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伯乐”,伯乐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
期刊
【摘要】由于农村高中特殊的区位特点和闭塞的信息环境,导致了学校的教学方式的落后,再加上由于外出务工等社会问题引发的留守学生心理等问题,农村高中的教学质量每况愈下。新课改的实施给这种种问题提供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农村教师应该依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积极推行数学课堂理性评价方式,培养出真正健康、上进、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关键词】农村 高中 数学课堂 评价 探究    高中新课改明确要求
期刊
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现今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这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工作?笔者就此谈几点浅见:  一、传统的德育教
期刊
健康是整个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一个人心理的健康往往比身体健康要重要得多。因此,在国际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已成为培养人才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的下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要培养有用的人才,必须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上狠下工夫。    一、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往往看不到自己的
期刊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本次课程改革以培
期刊
【摘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理论关注较多,实际措施甚少,本文着重从教育的实践中探寻一些着手的方向,抛朽砖以引良玉,旨在促使更多的人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切实加强校园各方面环境建设,让广大青少年能愉快健康地成长,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关键词】校园 硬环境 软环境 学生 心理健康 和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教育工作者往往只重视学生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