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肾衰,从饮食调节做起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肾衰患者,饮食疗法至关重要,如果饮食不当,不仅会让药物治疗毁于一旦,还会加重病情。因此,著名肾病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肾科张晓英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强调——
  
  张晓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南楼临床部肾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老年医学会肾病组副组长兼秘书;中国中西医医学会北京分会肾病委员会委员。从事内科临床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从40岁开始,伴随全身各器官功能减退,肾脏作为人体重要排泄器官,其组织结构也渐渐发生改变,功能随之衰退。已衰退的肾脏自我稳定机能被削弱,无论是创伤、手术、药物反应、电解质紊乱或是感染侵袭等均有可能造成肾衰。国内一项调查显示,住院的重病人中约有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或衰竭,在死亡病例中,合并发生肾功能衰竭者高达80%以上。由此看来,身体机能衰退、慢性病缠身的老人,肾衰是无法回避的一大难题。
  张晓英教授从事内科临床30余年,在老年肾病专业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教授说,除了年龄方面的原因,疾病的影响是老年肾衰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第一位病因,糖尿病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已升至第二位。其实,除了糖尿病,老年人易患的全身性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痛风、泌尿系统感染等,都是促使肾衰病情发生、发展的原因。
  因此,老人发生肾衰时一般同时有其他疾病存在,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典型,通常被认为是其他疾病引起,容易漏诊。说到这里,张教授简单介绍了一些肾衰患者的主要表现。如,肾衰中晚期时患者眼睑及下肢浮肿,晚期可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贫血、全身浮肿、呼气带尿味、皮肤瘙痒、肌肉震颤、肢体感觉异常、嗜睡、反应迟钝等多系统症状。
  张教授指出,出现上述症状,或者有肾脏病变、高血压、糖尿病等容易引起肾衰的疾病者,应定期检测肾功能,查尿常规。一般认为,若血肌酐>133μmol/L(微摩尔/升),表示肾功能减退;但对于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血肌酐虽在88.3μmol/L左右,亦有可能肾小球滤过率已有明显下降或出现早期肾功能不全。
  张教授介绍说,肾衰的治疗,是一个比较专业、复杂的过程,治疗原则是在控制症状的同时治疗引发肾衰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引起的肾衰,在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同时,还要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0~7.2mmol/L(毫摩尔/升),睡前血糖控制在6.1~8.3mmol/L;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如当24小时尿蛋白>1克时,血压需控制在<125/75mmHg(毫米汞柱);当24小时尿蛋白<1克,血压需控制在<135/85mmHg;当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毫升/分钟)时,血压需控制在<140/90mmHg。
  “是不是很复杂?”张教授笑着对记者说,“相比这些治疗方法,我建议老年肾衰患者对饮食疗法要有清晰的了解。”一是饮食疗法作用很大,应加以重视,如果不注意的话,不仅会让药物治疗毁于一旦,还会加重病情;二是饮食疗法的执行者是患者自己,如果不了解清楚,容易犯错。
  
  饮食治疗5主张
  
  张教授介绍,肾衰的饮食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低蛋白饮食
  合理的低蛋白饮食可以使慢性肾衰患者避免发生营养不良,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低蛋白饮食不是无限制的低,一般情况下,保证每天摄入0.6~0.8克/千克体重。
  ★低蛋白饮食中必须有50%来自优质蛋白质,如奶、蛋、鱼、禽、肉及黄豆制品。其余蛋白质由谷类、蔬菜、水果等提供。张教授说,豆类食品不但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胆固醇含量远远低于动物蛋白,还富含亚油酸和磷脂,在减轻血管硬化、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方面作用优于动物蛋白。因此,“慢性肾衰患者不宜食用豆制品”的观点应纠正。
  ★必须保证每天摄入30~35千卡/千克体重的热量供应,以维持理想的体重为原则。
  ★应尽量食用热量高而含蛋白质较低的食物,如白薯、山药、芋头、南瓜、土豆等。
  ★患者进食热量少时,可适当增加一些含糖高的食物如蜂蜜、葡萄糖(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或植物油,以增加热量,满足身体基本需要。
  
  限制含磷高的食物
  慢性肾衰患者的肾功能受损,引起血磷升高,高磷血症进一步损害肾脏,并继发低血钙、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以,应避免摄入含磷丰富的食物,如蛋黄、肉松、动物内脏、骨髓等。为此,食肉、禽、土豆时可用水煮,去汤后再进一步烹调。早期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有效缓解慢性肾衰患者存在的高磷低钙状态。
  
  减少钾的摄入
  慢性肾衰患者的血钾容易发生紊乱,少尿、无尿及酸中毒的患者极易发生高血钾症。血钾过高,可致心跳骤停,危及生命。停用保钾利尿药和纠正酸中毒,并减少高钾食物的摄入量。常见的高钾食物有肉类、鱼虾、蔬菜、香蕉、板栗、榛子、核桃仁、蘑菇、香菇、玉兰片、赤小豆、绿豆、黄豆、豆腐皮、榨菜、干莲子、干辣椒、花椒、萝卜干、花生等。
  
  限制高嘌呤饮食
  慢性肾衰患者尿酸排除减少,可引起血尿酸增高,因此应禁高嘌呤饮食。嘌呤高的食物主要有凤尾鱼、沙丁鱼、鱼仔、动物内脏、肉汁等;嘌呤含量较高的有扁豆、鲤鱼、鳕鱼、鲈鱼、鳗鱼、贝类水产、猪肉、牛肉、鸡、鸭、兔、菠菜、蘑菇等。
  
  适时低盐饮食
  张教授说,是否低盐饮食,这随病情而定。如有高血压、水肿或充血性心脏病时,宜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2~3克或酱油10毫升)。避免加工类食品,如腌制品、罐头食品,并谨慎使用酱油、乌醋、味精、鸡精、豆瓣酱、辣椒酱、番茄酱等调味品。可用白醋、花椒、柠檬汁、香菜、葱、姜、蒜等调味品,增加食物可口性。但要定期复查身体,避免过度限制钠的摄取,以免发生低钠血症。
  
  保护肾脏 预防肾衰
  
  张教授指出,老年人肾衰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情发展较快,若用饮食疗法已经不能见效,非透析治疗无法维持时,可采用透析治疗。
  张教授说,如康复治疗得当,患者常可在发病数年乃至数十年仍保持较稳定的肾功能。不过,透析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这对患者身体和经济方面都是极大的考验。有鉴于此,肾衰患者关键要做好生活起居和饮食调节,重视对肾功能的保护。
  1.及时发现和治疗诱发肾脏损害的疾病。比如咽喉炎、扁桃腺炎等疾病需尽快根治,应用抗菌素要彻底,不可中途而废。若患这些病1~2周后发现眼睑或面部浮肿,应立即化验尿,并追踪尿的变化;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和皮肤感染性疾病如疖肿、脓泡疮等,应追踪尿的变化。
  2.注意全身疾病对肾脏的损害,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结缔组织疾病等,积极控制原发病,定期化验小便,早期发现肾损害,早期治疗。
  3.注意饮食规律性和合理性,随着年龄增长还须节制饮食,切忌过饱。不吸烟、不酗酒。
  4.避免药物损害肾脏。未经医生处方不要乱服药,尤其是抗菌素、止痛剂的使用,要遵医嘱,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也不要乱吃中草药。
  5.适量多喝水,不憋尿。
  6.定期做体检,测量血压、体重,检查尿量和尿常规、肾功能、血糖等。
  7.注意保暖,勿受凉。避免接触易感人群,预防感冒和感染。
  8.注意锻炼身体,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最后,张教授建议大家一定要重视肾的健康,有条件者每年或每两年做1次体检,每次都必须有包括肾脏的4项检查和尿常规,必要时选择一些特殊的肾脏检查。
其他文献
我今年48岁,2012年做胃镜检查时发现有平滑肌瘤,半年后复查结果一样。现食管处隆起约8mm。请问是否需要手术?  四川 江读者  江读者:  食管平滑肌瘤属于食管良性肿瘤,好发于胃底、胃体,亦可发生于食管。  其实,约半数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完全没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也多轻微,最常见的是轻度下咽不畅,很少影响正常饮食。病程可达数月至十多年,即使肿瘤已相当大,因其发展很慢,梗阻症状也不重。进食哽咽可能是
希望多多介绍传统医学  我是一名订阅了11年《家庭医药》的老读者。看了2013年11期“编辑在线”——“2014年《家庭医药》什么样”一文,我相信经过编辑们的精心策划,不但内容会更丰富,质量也一定会更高。2014年的《家庭医药》一定能物超所值。  在这里,我提一个建议:不论是养生保健,还是疾病诊疗,希望能多介绍一些非药物疗法,比如艾炙。  艾炙是祖国传统医学一种行之有效的外治法,既能治病、又能保健
喝茶四大误区  据研究,含有600余种化学成分的茶叶,其中有5大类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营养物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茶的认识也存在不少误区,这可能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误区一:浓茶“醒酒” 人们饮酒后,酒中乙醇在肝脏中先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为乙酸,然后分解经肾排出体外。而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过早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  误区二:品新茶“心旷神怡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常见的关节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嘌吟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含量增高,在人体结缔组织内尿酸盐结晶沉着而引起的炎症性反应性疾病。临床症状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形成发作为主,伴关节周围软组织明显红、肿、热、痛等表现,兼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受损,多累及肾脏,严重患常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甚至出现尿毒症。临床上检测主要是血尿酸、尿尿酸偏高。此病好发于40岁以上青壮年,男性高发于女性
脚后跟疼痛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见,表现为足跟及其周围疼痛、压痛剧烈,局部不红不肿,拍片有的病人可以发现在跟骨上长了个“骨刺”,绝大多数病人拍片并没有异常。  引起跟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跟骨静脉血流淤滞,并非所谓的骨刺。足跟痛很少需要手术治疗,采用合适的跟骨鞋垫,中药贴敷往往能取得一定疗效。  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只需买1只与患足大小相当的鞋垫,在脚后跟的中央(对准疼痛的部位),挖开1个直径3~5厘米大小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医学中,患者从就诊开始就有严谨的关于医疗活动的记录,这就是病历,非常重要。  而在中医学上,也有类似病历的记录,只是中医的记录与现代医学稍有不同,中医的老祖宗把这种记录叫“医案”。最早的医案可以追溯到西汉太仓长淳于意,他记录了25个临床治疗的病例,都是自己医疗实践的如实记录。到了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有“小青龙汤加减五法”的记载,也是一个医案。明清时期则
不久前,英国多家报纸公布了一个令世人为之震惊的消息,英国各医院2/3的手术是不必要的!不仅英国,美国和中国也一样,不是2/3而是90%以上的手术纯属多余。且不论上述数据是否确凿,仅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而言,的确很多手术是不必要的。  有文献报告,80%~90%的腰突症经非手术治疗可获治愈之效。长期临床实践证实,我国各地大量腰突症患者采用中药内外兼治疗法,几乎都避免了手术的过度治疗。但是,仍有
我今年46岁,患高血压20年,睡觉还打鼾。2014年初查出IgA肾病,尿常规1 ;2015年7月复查发现尿常规3 ,尿蛋白高;2016年1月再次复查时提示尿蛋白继续升高。中间一直在服降蛋白的他克莫司和来氟米特,为何收效甚微?  广西 李先生  李先生:  您原有高血压20年,尿蛋白1 ,考虑原已有高血压肾病。于2014年初肾穿刺穿剌病理诊断为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Lee分级Ⅱ级,在开始的这一段
有些人年纪大了就回避照镜子,其实老人不要刻意回避照镜子,毕竟照镜子“臭美”除了能发现属于自己年龄段的独特魅力外,还可早期发现疾病信号。  照出年轻心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心理由外界的一些活动转到内在精神活动中,渴望得到自我的认可,所以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这是老人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适度照镜子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人最不认识的就是自己的外表,而镜像反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老人的精神心理
“便秘不是病,解不出来真要命”。对现代人来说,每天保持肠道通畅,似乎越来越困难了。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20%患有便秘。便秘这个听上去不登大雅之堂的毛病,已成为很多人的“难言之隐”。为什么老人多发便秘?它会给身体带来哪些“要命”的伤害?我们应该如何对付这个“难言之隐”呢?请看本期名医谈病——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